唐玲;葛迎春;刘平;陈跃龙;冯宝民;王永奇
目的:观察自拟愈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愈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结果:总有效率96%.提示:愈溃汤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
作者:骆晓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小便黄赤虽然多见于热证,但并非热证所独有.临床上肺气虚弱,宣降失调;脾气不足,气不化液;寒湿困脾,气滞不行;肾阳虚衰,失于温运;气血大亏,津液枯燥;痰浊内停,闭阻气机,均可见到小便黄赤的表现.
作者:陈为;严石林;赵琼;鲁法庭;汤朝晖;李炜弘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的实践证实中医药在癌痛中有积极的作用,适用于各级疼痛.辨证论治是癌痛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它具有多靶点、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根据临床体会并结合文献资料,探索癌性疼痛的辨证分型,总结成如下10型:气机郁滞型、瘀血内阻型、痰湿凝聚型、热毒蕴结型、阴寒凝结型、腑实内闭型、饮邪内伏型、气血亏损型、阴虚火旺型、阳气虚馁型.并阐述各型的治法与方药.
作者:朱爱勤;王晋秋;翟长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分剐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肾上腺素负荷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采用炭末小肠推进试验法,探索金项侧耳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顶侧耳提取液1次性ig给药3.00g·kg-1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P<0.01);对新斯的明负荷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有显著的拮抗作用(P<0.05),对肾上腺紊负荷引起的小肠推进抑制无明显的拮抗作用(P>0.05).
作者:吴映明;关见留;黄敏红;邵凤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加味仙方活命饮与乳康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加味仙方活命饮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8.3%,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肝郁化火、痰凝乳络证型乳腺增生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宫少波;宋爱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通过对肾阳虚历代中医文献的系统回顾、分析和总结,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讨不同时期对肾阳虚证候及治疗的形成渊源、演进过程和发展脉络,提示肾阳虚证的证候特点,辨治经验和深刻内涵,掌握肾阳虚证的辨证标准和辨证规律,提高临床辨证水平.
作者:汤朝晖;李炜弘;严石林;鲁法庭;陈为;赵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紧张型头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养血清脑颗粒、谷维素片口服治疗.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推拿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作者:袁广宇;陈其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运用经筋理论指导临床针灸、推拿,观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手法+经筋针刺)84例和对照组(经脉推拿+经穴电针疗法)72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经筋理论应用于临床针灸推拿,比传统针灸推拿更能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梁树勇;韦英才;王凤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硝矾洗剂坐浴治疗痔术后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痔术后创缘水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硝矾洗剂坐浴治疗,与采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矾洗剂坐浴治疗痔术后创缘水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五行生克制化观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哲学理论基础.<难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奠基之作的重要补充部分,在此方面不仅继承了<黄帝内经>的相关研究,而且发扬和拓展了其使用价值,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创见,对后世临床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作者:张景明;陈震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而三因素学说是藏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通过对两者在病因、病机方面的研究,说明两种理论的差别.中医病因分为四大类,强调内因为主;而三因素学说将病因分为三邪,强调三邪引发的病理变化.通过时三因素学说病机理论的研究,对于丰富祖国医学的知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尚德阳;李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伤寒论>作为经典医著,其为后世治疗疾病确立了很多治则治法,虽然其未具体言其名,但有诸法之实.而其从肺论湿的治则亦蕴含其中,就此进行探析,以期这一法则的应用分析对临床湿病的论治有一定启迪.
作者:万佼;张静远;周春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在某些场合,人们因嫌恶直接表述粗俗的事物不雅,往往采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来美化或掩饰.如大小便和排泄场所,直接表述容易引起人们不洁的联想,且有伤大雅,一般要用其它词语代替.
作者:于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发展对理解病毒复制、疾病发病机理,尤其是对鉴定HBv感染治疗的候选药物是很重要的.然而,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已经限制了动物模型的可能性.猩猩易于感染HBV,但是不能表现疾病的所有症状,也很昂贵,不利于作为动物模型使用.
作者:刘亚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通过分析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认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尽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进病理生理学教学发展.
作者:王哲;邰东梅;刘春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取得确切效果.主要作用机制在以下几方面:①调整脂质代谢的作用环节;②抗脂质过氧化作用;③抗聚、抗凝、促纤溶;④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⑤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中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作者:王翠珍;王凤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为该类药物在重症中暑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高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提取腹腔巨噬细胞RNA,用KT-PCK的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热毒平组小鼠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低于西黄芪胶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下调内毒素信号转导上游和中游关键分子的转录表达,减少细胞因子分泌,是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梁雪兰;杨光;罗炳德;李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降血脂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02例患者服用调脂口服液(红参、何首乌、生山楂、草决明、泽泻等),对照组104例服用非诺贝特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04%和77.8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林新;郭文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收集并整理近10年来有关湿热证舌苔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舌苔与湿热证证候诊断的关系、舌苔上皮细胞的研究、舌苔微生态的研究、器官感染与舌苔变化的关系以及中药治疗对舌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湿热证舌苔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作者:吕军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筛选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以紫外吸光度为考察指标,数据经多元回归处理,建立绿原酸的定量评价方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中影响效果的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三因素及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回归方程并结合经验,优选绿原酸提取工艺的佳实验条件.结果:选择乙醇浓度40%,超声时间30min,料液比1/25,超声频率40Hz,提取温度45℃为佳条件,提取次数为3次.
作者:黄斌;程德军;郭明秀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