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红外线照射在静脉穿刺引起疼痛和皮下淤青治疗中的作用

陈清梅;李余菊;杨玉宁

关键词:红外线, 照射, 静脉穿刺, 疼痛, 皮下淤青
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在静脉穿刺引起疼痛和皮下淤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与红外线照射组2种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2种护理方法有明显差异.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静脉麻醉对于小儿疝气手术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在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比较两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对患儿进行麻醉之后的效果,终确定优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小儿疝气患者102例,由监护人的要求来决定患儿的麻醉方法,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麻醉1组与麻醉2组,患儿的例数分别为60例和42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之后的起效时间以及恢复时间与是否出现了恶心以及呼吸受到抑制等情况,终确定佳的麻醉方法.结果:在起效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方面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在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氯胺酮的麻醉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显示了非常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叶克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多发病.人们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也一直都在进行中.本文旨在探讨支气管哮喘研究的新进展,对哮喘的临床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金晓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试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高血压病服药情况,比较服药依从性差与服药依从性好的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服药依从性好170例,为38.0%,服药依从性差占62.0%.影响依从性因素:平均年龄大、经济收入少、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差、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与性别构成无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其药物依从性.

    作者:梅惠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40例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行传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与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每组20例,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粘骨膜完整、疼痛、并发症、偏曲矫正满意例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出现例数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粘膜完整及偏曲矫正满意例数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偏曲矫正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深入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用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控制出血方面及血止后3个月内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恢复情况.结果:1 治疗组在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治疗组:治愈率67.5%(27例)好转率30%(12例),未愈率2.5%(1例),观察组:治愈率47.5%(19例),好转率45%(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止血效果及远期疗效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提高和巩固疗效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玉青;边瑜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临床路径对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探讨其能否降低医疗成本,达到佳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社区医院登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就医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所选患者完成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病情,改善疼痛症状,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顾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住院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认知康复训练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治疗方法,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缪抱红;陈海洪;顾俊;沈治军;杨海锋;崔荣辉;周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诊断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价值.

    作者:陈叶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方面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9年2月份到2012年2月份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在护理方式上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落实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经过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消化内科患者落实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刘茜;许红;瞿蕊茜;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44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妈咪爱、补充电解质、蒙脱石散剂等对症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84.4%,P<0.05;对照组发生3例恶心、2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腹泻,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陈秀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3年1月-5月入住ICU的296名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24例患者进行整理分析,院内感染率8.11%.结论: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采取相应保护性措施,减少或控制有创操作的频率,可有效控制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晓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下36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30例,肌壁间肌瘤36例,阔韧带肌瘤4例,术中出血10-40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35-270min平均10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1d,开腹手术82例浆膜下肌瘤28例,壁间肌瘤48例,阔韧带肌瘤6例,平均出血60ml,平均手术时间为45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d.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易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7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构成情况.方法:对2008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75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进行临床总结与分析.结果:我院慢性肾衰的主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为(48.0%),其次为高血压肾病(29.3%),肾小球疾病(18.7%),系统性红斑狼疮(2.7%),多囊肾(1.3%).结论: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构成情况,对于早、中期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干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神经内科疾病,因机体的脑血管闭塞导致脑血管疾病,一般发于老年人群体,发病时的临床症状依各脑功能区受损部位、程度不同而具有相应不同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对其有许多施治的办法,但效果不一.近年来,干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已经有显著的成效,如胚胎干细胞、脐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具有相同理论.为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应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比较法,对近几年来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作用机制及疗效等做一个展开性的综述.

    作者:付英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8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结果: 28例患者经过我院手术室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与医生的积极抢救,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情况,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十分严重的情况,需要手术室护士做好做好优质的急救护理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沈佩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脏手术中缝针的管理体会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要求在熟练的操作之余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这对洗手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心脏手术使用的器械种类繁多,一次性物品如沙布缝针亦很多,特别是缝针的种类繁多,除了一次性的板针之外,多的时候使用缝针多达80颗之多.由于心脏手术大部分需在体外循环下实施,时间越短对术后越有益,对缝针进行有效的管理,我手术室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盛冬梅;郎颖;刘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酒精中毒病人门诊治疗安全问题及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疾病.由于很多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精神症状突出,不配合检查和治疗,病人在门诊治疗中常易发生跌倒、坠床、误吸、脱管等意外事件[1],同时病人因为醉酒状态也可能对医护人员、病人,医院财物造成伤害及损坏,因此在急性酒精中毒病人门诊治疗时护士应充分认识到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强自身防范,对病人实施正确安全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刘天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新形势下卫生院的管理

    卫生院的日常行政管理,是卫生院为了实现年初卫生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制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医务人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卫生院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和计划.

    作者: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试论儿科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

    目的:儿科病人一般不作为新药临床试验阶段的试验对象.然而药物一旦经过临床试验被批准上市后,只要有适应症可选用,在应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在成人中不易出现的有害反应.研究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设计儿童用药调查表,对我院住院患儿进行为期十二个月的调查研究,分析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结论: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如果使用合理则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尽可能使不良反应降至低限度.在用药前应根据药物的疗效、相宜的适应症、药物的耐受性等综合考虑,合理选择使用.对一些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较大的药物(如心血管类药物),使用时要随时注意调整剂量、给药时间间隔等.还要考虑患儿的体质,全身各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尤其在新生儿时期更应注意用药剂量的个体化.儿科医生必须熟知所用药物的动力学及作用机制,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作者:丁明玲;马强;周京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