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胆管结石手术的临床分析

廖继云;刘邻;雷欣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 手术,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1月~2013年5月7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肝部分切除术、B组胆总管切开术.结果:70例得到随访,随访1~4年,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明显比胆总管切开患者好,结石残留率以及再次手术率均低于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肝胆管结石进行治疗时,肝部分切除术效果明显高于胆总管切开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的体会

    目的: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避免密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严格按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复苏,并着重加强复苏后护理.结果:本院新生儿窒息抢救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在严格执行新生儿新法复苏的同时,着重加强复苏后护理.能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论用中医的养生观指导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

    针灸推拿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疗法,也是目前干预亚健康状态的常用方法.本文探讨了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进展,并基于中医养生观,论述了针灸推拿法防治亚健康的作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中医养生观指导中医针灸推拿疗法防治机体亚健康状态的前景.

    作者:孙万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CT诊断及鉴别观察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观察,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在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间与我院就诊的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样本,详细记录了其临床表现和CT影像资料.结果:45位病人入院时的大致表现为上腹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有压痛和反跳痛,腰肌紧张.经初步诊断后,45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38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CT影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胰周脂肪层模糊,胰胆管扩张;7例为急性出血型胰腺炎,CT影像表现为胰腺内有斑片状、点状、等不均匀影像,增强扫描时不均匀影像有强化.结论:CT 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早期发现,但也需要做好鉴别诊断.

    作者:张武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护士在面临护患纠纷时的心理应激反应,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提出了对护士的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提升护士在处理纠纷时的应激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尽可能避免护患纠纷.

    作者:何明亮;李倩;庄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了10例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行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在进行心理护理前后利用相关自评量表分别评分,对比两组评分数据.结果:在进行心理护理之前两组的评分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心理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康复出院时间比对照组用时短.结论:对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结果. 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3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均获随访,除1例存在轻度关节疼痛外,余患者生活均能完全自理,关节畸形改善,疼痛缓解,关节稳定性、肌力较前增强.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观察、科学的康复训练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成功及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慧;陈利;宋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及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60min内完全恢复.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复杂性肾结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31例患者的取石方法及引流情况做了分析,将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评估、总结.结果: 31例中发生大出血6例,尿漏12例,肾盂内粘连梗阻8例,急性肾衰2例,其中7例非手术治疗,22例再次手术,均治愈出院.结论:取石无方向,操作不规范,肾盂、肾内粘连受到广泛损伤,引流操作不当,可能是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原因.

    作者:王大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COPD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COPD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比索洛尔治疗12周,对比用药前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EF),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V1及PEV1%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2周后,心功能明显改善,PaO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 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COPD的心力衰竭预后,疗效较好,安全.

    作者:何小君;罗贵全;唐川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县农村孕妇对叶酸认知度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我县农村孕妇对叶酸认知度情况,分析影响其增补叶酸的原因,探讨改善对策.方法:对近年来在我中心进行孕期检查的130例农村孕妇进行面对面交谈,并采用自制认知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对叶酸的知晓率为70%(91/130),对叶酸功能知晓率为61.54%(80/130);正确按时服用叶酸率57.69%(75/130);低龄和高龄、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对叶酸的认知度低.结论:我县农村孕妇对叶酸认知度不够,应给予针对性宣教,降低出生缺陷率.

    作者:焦开琼;刘治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曲马多对老年慢性疼痛缓解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曲马多对老年慢性疼痛的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非癌性慢性疼痛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曲马多对患者慢性疼痛进行缓解治疗,并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不良反应情况等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总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治疗后,疗效显著37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7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疼痛程度VAS评分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剧烈疼痛评分则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3例,发生率为5.26%.结论:曲马多对老年慢性疼痛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是老年慢性疼痛缓解治疗较为理想的用药.

    作者:卓晓麟;胡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通过科学的护理配合及体位管理,令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手术并发症减少;同时能有效预防由各方面因素发生的术后感染,因此,加强手术期护理和优质手术护理配合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作者:窦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37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的37例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对比采用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32例的病例资料,分析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2%,两组并发症情况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好,手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汤廷旭;薛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室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引发原因,以及针对引发风险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降低风险的措施.为医护工作者对于血液透析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血液透析室的成功案例以及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院实行的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的降低风险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患者的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行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后,我院血液透析室各项工作秩序井然,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前,我院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6%,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后,我院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6%,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前,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85.6%,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后,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7.4%,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医院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血液透析中心发生的风险事件设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用以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责任心的加强.上述种种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发生医患纠纷事件.

    作者:李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应用东莨菪碱抢救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用于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抢救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小儿呼吸衰竭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给予内科综合基础治疗抢救措施,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东莨菪碱配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抢救疗效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5例小儿呼吸衰竭病例经抢救后明显好转6例,有所好转17例,无明显改变12例,总有效率65.71%;观察组配合东莨菪碱抢救后明显好转10例,有所好转19例,无明显改变4例,总有效率87.88%.观察组的临床抢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东莨菪碱对于抢救小儿呼吸衰竭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被临床医师广泛应用于小儿呼吸衰竭的治疗.

    作者:杨胜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的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1~2012.10期间收治的102位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52例(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检出异位妊娠46例,检出率为92.00%,对照组检出38例,检出率为73.08%,x2=4.392,p<0.05,提示两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性更高,有助于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海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病毒性脑炎62例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探讨脑脊液、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病毒性脑炎患者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本组资料中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占74.20%,发热占61.3%,精神行为异常占41.9%,抽搐占30.0%,恶心呕吐占12.9%,意识障碍占16.1%,伴有口周疱疹占9.7%,肌肉疼痛占3.2%.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检查异常占38.7%,脑脊液生化检查异常占64.5%,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占58.1%,脑脊液压力异常占35.5脑电图检查异常占67.3%,影像学检查异常占16.8%.结论: 头痛、发热及精神行为异常是多数病毒性脑炎患者入院的首发症状,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多种检查方法的结合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据,进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作者:田永攀;郭霞;潘成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随着我国社会日益老龄化、心脏外科手术中越来越多的人工瓣膜植入、各种内科介入操作引起的菌血症增多、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种种原因导致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发病率与以前比较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病情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凶险,因此如何更好地治疗急性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成了目前心脏外科医师的一道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早期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心脏外科治疗的EuroSCORE评分为6分及6分以上的急性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43例患者,全部急症或亚急症手术,41例为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为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侵犯单纯二尖瓣的15例,其中2例为二尖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膜感染,侵袭主动脉瓣15例, 同时侵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13例.术中发现瓣膜严重损毁的23例,主动脉瓣环及其周围严重脓肿的11例,二尖瓣瓣环脓肿5例,二尖瓣瓣下装置脓肿3例,同时伴有三尖瓣瓣膜赘生物2例,所有患者的瓣膜均有赘生物形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主要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4个月至5年,平均(2.4±0.5).晚期死亡1例,为颅内出血.所有病人术后随访复查心脏超声示机械瓣膜功能良好,未见明显瓣周漏.术后1年心功能恢复 NYHA 分组Ⅰ~Ⅱ级占 93% (40/43);5年再手术免除率为 (80±4)%,5 年实际生存率为 (62±8)%.结论:对于急性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患者,尽早外科手术介入是影响患者术后感染控制和存活的关键.外科治疗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并不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总死亡率,且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彻底清除赘生物及清除后残缺结构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新;邹煜;倪一鸣;郭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炎护理一例

    报告1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炎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入院后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对症治疗,经及时治疗和细心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耐心的心理护理是护理措施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玲;郑晓萍;陈晓春;陈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骨科术后专人指导功能锻炼在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专人指导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方法: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像,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实验组2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麻醉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实验组由专科护士为患者做功能锻炼.结果:实验组21例患者住院期间对功能锻炼掌握有明显提高,锻炼效果更加优秀.

    作者:李余菊;陈清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