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利波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管理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2%,常规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2.4%,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住院精神病患者系统化的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邹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房缺失后,社会人群以及患者人群对乳房重建的态度,了解人们对乳房疾病及修复技术的认识及疑虑,让医生更好与患者沟通,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发出问卷共560份,通过百分比构成法对560份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被调查者中,支持进行乳房重建的占92.36%,而在不支持者当中多出于对手术风险、效果及对技术方法不了解,且经医生详细介绍后仍选择不支持的达66.5%;患者支持率为33.5%,其中手术风险为主要的反对因素.结论:社会人群对患者乳房术后重建态度是积极的,但与患者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值得我们深思.同时结果也反映获得的有关信息不足,也对当今医疗持一定怀疑态度,医务工作者,政府部门应加强宣教工作.
作者:冀航;王肃生;梁刚;侯春;廖结容;罗嘉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血液检查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研究,以促进血液检验质量的提高.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血液检验科的100份出现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并且对100份出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将检验误差出现的原因找出,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将血液检验质量提高.结果:100份血液检验标本有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30例(30%)患者自身的原因,40例(40%)标本采集的原因,16例(16%)标本送检原因,14例(14%)标本检验的原因.结论:在检验血液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影响血液检查标本质量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将各项血液检验工作加以规范,重视送检工作的加强,以便于促进临床检验确诊率的提高.
作者:闵国康;陈仕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研究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诊治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院方收治的129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析.结果:129例患者痊愈,没有出现持续异位妊娠,没有产生并发症,尿HCG、手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正常.结论:从诊治异位妊娠的效果来看,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碧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招募的方法,确保临床机采成分血的供应.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机采成分献血知识,提高人们对机采血小板的了解、加强工作人员理论和操作的培训、提供优质服务是直接有效的途径.结论:大力宣传成分无偿献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募策略并持续改进和完善,使我站机采成分献血人数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以每年30%的速度逐年增长.
作者:李涛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天然的半透膜(腹膜)作为透析膜,利用腹膜上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渗透弥散与吸收的作用,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保护残余肾功能,缓解患者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8年-2010年通过对150例腹膜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护理后,认为做好腹透患者手术的护理,饮食,健康教育,腹膜炎预防护理及病情观察等非常重要.
作者:张建云;孙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与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本次选取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A组)临床资料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B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A组选取病例中,总有效率为95%,B组选取病例中,总有效率为82.5%,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A组头晕、恶心、呕吐各2例,B组腹泻1例,呕吐2例、恶心、头晕各2例,均较轻微,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呋喃唑酮、奥美拉唑联合应用,临床效果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使患者临床症状消除,为生存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保障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降压汤降压疗效以及对LVH的影响.方法: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人,A组给予降压汤200ml,次/d,B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1次/d,C组降压汤联合苯那普利,总疗程12周.每周门诊监测血压1次;采用SONOS-4500型超声心动仪,测定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睡眠、头晕头疼、耳鸣、面赤潮红等)改善.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指标各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各治疗组均能明显改善血压,A组、B组与C组比较:C组降压明显(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各治疗组均能明显改善左室肥厚,其中以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 (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在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A组与C组明显优于B组(P<0.5),A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降压汤能明显降低血压,改善患者左室肥厚,与苯那普利药物相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在改善患者睡眠、头晕头疼、耳鸣、面赤潮红等症状方面降压汤明显优于苯那普利,降压汤与苯那普利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田爱红;高焕萍;高鸿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金属分体铸造桩核和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后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54例61颗牙体严重缺损的磨牙患者,A组31颗牙用玻璃纤维增强型加复合树脂,B组共30颗牙用金属分体铸造桩作桩核用钛合金烤瓷全冠修复牙体缺损.结果:修复的61颗牙无一脱落,具有正常咀嚼功能,没有发生任何根管折裂以及明显不适感现象.但B组修复的7颗牙有牙龈发黑现象.结论: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在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色泽好,操作简便,临床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云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通过对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进行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效果显著,说明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一次或分次以上完成根管治疗全冠修复有很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姜凌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所谓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是指精神病人经治疗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与自理能力开始恢复,并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的病人.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相互矛盾,变化多端,他们既为自己的病愈而高兴,同时又会产生种种顾虑,甚至出现意外.心理护理对处于康复期的精神病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护理方法.因此,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对巩固疗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得到满意的转归和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素琴;薛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责任护士对孕产妇和家属进行有目的健康教育.结果:提高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减少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了产褥期的感染.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谢艳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医院内感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为产科对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份至2010年3月份收治的68例新生儿医院内感染肺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我院采取的诊断与治疗手段,研究其应用效果;结果:依据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如气促、口吐白沫、咳嗽、鼻扇、紫绀,以及呼吸音的降低与粗糙、肺部罗音的出现,基本确诊.同时,依据胸部X线与血培养试验等结果终确诊.血培养显示出导致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因而,我院针对不同病原选取抗生素进行治疗,并积极治疗患儿的原发病症.治疗结束后,68例患儿中,共1例死亡,67例痊愈出院;结论:针对新生儿医院内感染肺炎,应该及时观察典型性临床表现,并积极进行胸部X线与血液培养试验,积极诊断.在确诊患者后,立即进行对症治疗,方可保证积极的临床疗效,维护患儿健康.
作者:耿玉霞;冯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重型颅脑外伤后引发颅内压增高或脑肿胀,死亡率高,当临床上药物不能缓解颅内压增高时,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以降低颅内压是抢救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存在迟发性颅内出血、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脑水肿、脑梗死等并发症.其中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大约占颅脑外伤患者的5%-21%[1].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其形成及防治,目前仍存在争议,就减少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我科特别设计出头部加压头带,2008年开始用于去骨瓣加压术后的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雪丹;李萍;吴晓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经常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群体中的传染性疾病.多是由于病毒感染肠道而起.临床中有多种病患表现,严重时可致儿童死亡.对于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对于患儿心理辅导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在临床中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工作经验为基础,针对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了一些患儿心理辅导方面的方法.
作者:周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疾病.由于很多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精神症状突出,不配合检查和治疗,病人在门诊治疗中常易发生跌倒、坠床、误吸、脱管等意外事件[1],同时病人因为醉酒状态也可能对医护人员、病人,医院财物造成伤害及损坏,因此在急性酒精中毒病人门诊治疗时护士应充分认识到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强自身防范,对病人实施正确安全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刘天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糖尿病(dm)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使一些组织器官营养供应功能降低,得不到保障,可有血管、神经、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众所周知,糖尿病病人皮肤感染率较高,机体自身原因造成或皮肤微生态失调[1].痈为相邻近的多个毛囊及毛囊周围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背部和颈部,如糖尿病患者合并痈时,常常较难治愈.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但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长期影响,感知能力下降,常不自知而发生感染、坏疽而影响生活.我院为老年慢性病医院,主要收治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而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占我院所有患者的30%,现有一名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痈的感染进行护理分析及经验交流,目的提高护士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的认识及护理水平,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得健康指导和自我检测的护理能力.
作者:周恒;李会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病人CT检查所见改变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颅脑外伤病人,深入仔细地研究其CT检查结果所呈示的脑中线移位、颅内血肿量、基底池消失、弥漫性脑肿胀改变状况,按照脑中线移位长度、具体血肿量、基底池消失的平均评分(CES)为患者分组,对比CT改变不同的患者在预后状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的58例病人,共10例死亡.脑中线移位:<5mm者5例,5mm~10mm之间者18例,>10mm者35例,死亡率分别为0.00(0例)、5.56%(1例)、25.71%(9例),>10mm者死亡率比另两组更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肿量:<50ml者41例、50ml~100ml者14例、>100ml者3例,死亡率分别为9.76%(4例)、28.57%(4例)、66.67%(2例),>100ml者的死亡率更高,但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ES评分:<10分者28例,>10分者30例,死亡率分别为0.00(0例)、33.33%(10例),>10分者死亡率更高,且与<10分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脑外伤病人预后效果与其CT改变中的脑中线移位量、血肿量、CES评分皆有一定差异,但是除CES评分外差异不显著.
作者:赵宏文;李珊;黄进帮;曾文勇;李春鸿;杨龙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统计出现质量问题的卫生统计数据,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统计数据填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统计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卫生统计工作的价值的认识不足.其中,对卫生统计工作的价值的认识不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占据了有质量问题数据的57.67%.结论:应当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影响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尤其需要加强卫生统计工作价值的宣传教育.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介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朱贝贝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