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治尿失禁36例

李雷;王艳芳

关键词:尿失禁, 辨证论治
摘要:尿失禁是指任何增加膀胱内压或降低尿道压,而导致尿道外口不自主地溢出尿液的一种疾病.液体流动的规律是从高压处流向低压处.排尿期膀胱压大于尿道压,尿液得以排出.同理,若储尿期出现膀胱压大于尿道压的现象,则发生尿失禁,各种尿失禁都具有这一基本特征.它既可作为一个独立症状,又可是许多不同疾病中的一个症状,为临床常见病,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女性、儿童和老年人.国外资料表明,女性30~59岁发病率为25%,60岁以上发病率为38%.1998年我国北京和重庆两地的抽样调查显示其发病率接近30%.此病属中医学小便失禁的范围.约有半数的病人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羞于启齿,求治意识不强,或者因误诊误治而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笔者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配合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囊湿疹体会

    阴囊湿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由于搔痒难忍,致使患者寝食不安,精神上受到很大的痛苦.湿疹发生于阴囊部位,名为阴囊湿疹,俗称绣球风或肾囊风.其病因一般认为是各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与核黄素缺乏,神经机能障碍有关.中医则认为因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急性以湿疹为主,慢性多伴有血虚及久病耗血所致.

    作者:赵从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肌收缩性头痛41例

    肌收缩性头痛又称紧张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枕颈部或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笔者采用针剌治疗该病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胆汤,原于<千金方>,为祛痰剂.具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作用.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应用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脑动脉硬化症、美尼尔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综合性实验设计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分析>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关系到本专业毕业生未来工作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提高学生设计性实验能力,是当前毕业生毕业前的一大教学内容.综合性实验设计是培养具有现代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实验设计包括拟题、实验设计、完善和实施、问题和分析、实验报告等几个部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增强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处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作者:訾慧;方晓明;张振秋;英锡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金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金实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邪实正虚,当治分缓急,依次进退,选药轻灵活泼,运用萎胃汤化裁治疗胃虚瘀热证收到良效.并参考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择药.

    作者:徐文静;金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健中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0例

    目的:观察健中解毒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健中解毒化瘀汤治疗4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萎缩、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IM、ATP的有效率均为87.5%.结论:健中解毒化瘀汤对CAG癌前病变有明显的治疗和逆转作用.

    作者:王虹;梁伯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利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进行《经络学》教学初探

    介绍了以VRML2.0为主,利用Poser4.0、3D Studio MAX等软件,制作<经络学>教学课件的方法及设计课件时的一些具体思路.

    作者:李君笙;徐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千金要方》养性成就说略

    <千金要方>继承和发展了<内经>摄生养生的观点,并依据实践经验,提出调性养生、运动养生、行不妄失、起居有常、治未病之病等一系列养生原则和措施,迄今仍有其指导和实践价值.

    作者:崔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强调重视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及分期,治疗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并详细介绍治疗措施,提示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

    作者:高巍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外科术后病人拔除尿管时机的观察体会

    长期以来,临床护理只强调留置尿管的方法和步骤,却忽略了拔除尿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使得有些病人拔除尿管后出现第1次自行排尿困难,临床上由于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而再次行导尿术者较多见.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有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有研究表明,用个体放尿法,可以保护留置尿管病人的膀胱功能,提高拔管后排尿成功率[1].如何掌握拔除尿管的时机,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自2002年9月-2004年9月,对22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拔除尿管时机作了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岩;杨萍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6例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66例带状疤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均给予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灯火灸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均给予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姜锦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肾炎临床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炎(LN)是SLE常见的肾损害,目前感染、肾功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死因,除了肾功能衰竭与疾病活动相关外,其他皆与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大剂量、长期应用有密切关系[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肾炎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灸法补泻探讨

    根据有关文献从灸法补泻的操作、机理、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灸法补泻作一探讨.结论:达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目的,临床应用灵活掌指.

    作者:张永臣;张晓立;吴富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少腹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少腹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由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组成.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临床辨证施治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数种妇科急症,每每取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曦;冉静;左蔷;高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议黑豆美容的古今应用

    黑豆味甘性平,色黑入肾,功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研究发现黑豆具有乌须黑发、益寿延年等功效,在临床上用于白发、脱发、美发及白癜风等都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少丽;郑晓洁;文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化瘀解毒泻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一.当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在此阶段,笔者采用自拟化瘀解毒泻浊汤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阻逆糖毒性对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对血管壁的腐蚀、浸润,尤其对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腐蚀,延缓肾动脉硬化,改变肾小球通透性,降低滤过率,从而治疗微量蛋白尿,兹报道如下.

    作者:刘贻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之临证笔谈

    更年期综合征是中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一般发生在45~55岁,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女性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等各个生理阶段.更年期是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它是人体衰老进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在这个过渡期中,大部分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的比较缓慢、稳定,机体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得好,能适应雌激素量的改变,所以能比较平稳的度过此期.而有的人却不能适应,出现一系列的因雌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与个性特点及精神因素引起的症状,以及因家庭和社会环境改变有关的症状.

    作者:鲍亚荣;高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治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为消化道、精神状态及肠腔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所致的症候群,临床以腹泻或便秘、腹痛为特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与多种因素有关.IBS隶属于中医学泄泻、便秘、下痢等范畴,与大肠泄、气秘、痛泄关系为密切,与郁证也有一定关系.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小肠、大肠、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的疏泄功能、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大肠传导功能及肾的温煦功能失调,均可引起IBS的有关临床症候.

    作者:梅武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喉痹63例

    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炎,是咽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种常见疾病,因其表现咽痛、咽部干燥灼热、咳嗽、夜间尤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睡眠.病毒与细菌感染均可引起本病,受凉、受热、烟酒过度以及各种物理和化学等刺激都可成为本病发病的诱因.养阴清肺汤来源于<重楼玉钥>,用以治疗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时邪所致的白喉主方,其配伍特点为标本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其正,疏散利咽以祛其邪.

    作者:吴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汤治验举隅

    血府逐瘀汤出于王清任<医林改错>,药用:桃仁四钱,红花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生地三钱,赤芍二钱,枳壳二钱,柴胡一钱,桔梗一钱半,甘草二钱,牛膝三钱.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养血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甘草解毒通百脉以调和诸药.此方乃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加味组成,主要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血府逐瘀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常获明显疗效,兹举验案数例,就正于同首.

    作者:吴松柏;刘德泉;艾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