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电导无针透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护理体会

王艳

关键词:颈淋巴结结核, 超声导入, 抗结核药物,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超声波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资料,回顾分析40例超声波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导药前、导药中、导药后的观察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波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疗程.结论:正确的护理是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关键.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排斥母乳喂养原因及问题化解

    本文为了普及母乳喂养之目的,通过逐一分析母乳喂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从而得出只要处理得当母亲都能接受母乳喂养观念这一结论.

    作者:林慧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话回访对出院后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总结出院电话回访在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对2000例出院患者进行出院回访服务2年.以电话回访的方法评估出院回访的效果.结果:电话回访显示回访2年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回诊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回访前,投诉率下降,医患关系密切,医师和医院知名度提高.结论:出院患者电话回访适宜基层医院应用,并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何蕊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及对策

    了解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因素,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对策.全文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对策,旨在降低医院中接触性感染的发生,更好地达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医务工作者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监管的长资金长效机制.

    作者:庞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护士职业压力与排解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高负荷、长期超负荷工作在医疗工作第一线的护士,心理与职业压力逐渐增大,极大的影响护理服务质量[1],作为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对护士职业压力来源全面细致的分析,阐述了护士在工作中如何应对压力的策略,消除压力源,从而使护士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国凤;张荣荣;李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中的ROIA值与弹性评分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中的ROIA值在鉴别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的肿大浅表淋巴结均行弹性成像检查,将ROIA值、弹性评分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ROIA值在鉴别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82.93%、72.80%、75.30%.结论:ROIA值在鉴别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结节上有中等诊断价值,有一定临床实用性.

    作者:赵文君;童明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快而且比较严重的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0%,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造成的.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3,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3.因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以40~60岁年龄段发病较多.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一过性意识不清为多,重者昏迷;少数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头晕、眩晕、项背或下肢疼痛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华丽彬;杨梅;党茂林;林文玉;李娟;何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采用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术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取6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与腹外斜肌腱膜肌内氏张力修补术(观察组)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离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1例,疼痛2例,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术后尿潴留4例,疼痛10例,术后复发4例,两组并发症率及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股沟疝采用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端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控制探析

    本文主要就病理技术工作实施环节和流程问题进行论述,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问题以及具体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重点研究病理技术工作的技术规范,从操作流程和操作准则方面提出改善病理技术工作的一般措施.本文通过建立患者病理组织切片,并充分发挥出病理技术人员的工作创新积极性.

    作者:杨文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品管圈对减少PDA条码漏刷率的效果观察

    探讨品管圈对减少手持设备(PDA)条码漏刷率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减少PDA条码漏刷率为活动主题,对病区PDA条码漏刷情况进行调查,找出漏刷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经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病区内的条码漏刷情况明显减少,提高了日常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作者:费斐;周方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木通、川木通、关木通的鉴别与应用分析

    木通、川木通、关木通这三种为不同科属的木通.其性状、性味、功效及化学成份都是不同的,在临床应用中木通较为少用,关木通及川木通应用较为广泛,本文研究中将对木通、川木通以及关木通的鉴别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现将简介如下.

    作者:宋福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人性化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模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胸片改善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复发率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卢春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我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6.5岁,伤后至手术治疗时间为7-14天.结果:采用Mazur频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30例患者中,优15例,良9例,可5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5例,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1例,创缘皮肤坏死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吴翼飞;陈旭宏;王正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道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食道癌根治术后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要点.方法:对40位食道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结果:40位患者术后病情明显减轻,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32例患者已经痊愈出院,而且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食道癌患者手术后,比较容易产生咳嗽症状,此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精心的照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帮助患者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病魔,争取早日康复.

    作者:蒋成丽;金菊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78例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测量,并通过测量结果计算中心动脉压,记录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老年健康人群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低,其次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三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体内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正常健康人群显著上升,因此临床可应用上述指标判断患者病情及血管受损程度,及时制定正确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骨折后关节僵硬,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护理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处于佳治疗状态,已达到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佳效果.

    作者:宋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作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把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患者,分各32例2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共同接受神经内科的基础护理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康复护理,对2组都进行5个月的护理,进行临床评价是在第1个月和5个月中,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应用的是Fugl-Meyer,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应用的是Bdrthel.结果:对照组经过护理达到78.1%的总有效率,研究组达到93.8%,对照组明显的低于研究组(P<0.05).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在护理前,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1月、5月中评分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低于研究组(P<0.01).2组的Barthel指数在护理钱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月和5月中明显的升高,对照组明显的低于研究组.结论:实施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具有帮助的作用,使患者肢体发生瘫痪的几率得到了减少,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秦本炅;王英;房德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良好的护理有效地缓解病人的各种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调节到佳状态,促进了老年AMI病人早日康复.结论: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丽丽;张芳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闭合复位治疗踝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中医闭合复位方式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情况,以为踝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80例,40例(研究组)采用中医闭合复位方式治疗,4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并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疗效以及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0%,治愈率55.0%,好转率28.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愈率52.5,好转率28.0%;两组均未无明显不良情况发生;两组临床效果整体相比差别不显著(P>0.05);表明在踝部骨折治疗中,中医闭合复位方式与手术方式具有同样显著的效果.结论:中医闭合复位方式治疗踝部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均比较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陶永明;应树华;苟新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论外科人性化护理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优劣、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更影响疾病的治疗.本文探讨了在外科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意义,旨在提高医护工作中人性化服务的水平.

    作者:庄红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