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月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索高血压病的佳诊疗方法.方法:将32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口服倍他乐克治疗组,氨氯地平治疗组,以及倍他乐克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组,观察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治愈效果.结果:三个治疗组之间经过数据的比对,发现倍他乐克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性更高,同时治愈效果更加明显,可以作为日后高血压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晓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可发生于人体多个部位,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MPS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归类于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颈肩背痛,软组织痛及关节周围痛的常见病因.以下从不同方面探讨及分析了MPS的常见病因,诊断和治疗.从而找出有效治疗的研究方向.
作者:董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总性分析我科65例骨科老年患者护理方法,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健康教育等.结果:本组65例病例均未发生并发症及护理不当,痊愈出院.结论: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应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池泓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应用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9%,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确切疗效,能够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国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临床诊治子宫颈鳞癌的具体模式.方法:2011-01-05到2013-01-05,我院诊疗子宫颈鳞癌患者35例,对35例子宫颈鳞癌者实施临床分期:9例为Ⅰb期,其中,Ⅰb1期3例,Ⅰb2期6例;12例Ⅱa期;4例Ⅲa期;10例Ⅱb期.在这35例子宫颈鳞癌者中,11例予以单纯手术,称为手术治癌组,24例予以综合医治,称为综合治癌组.随后,比较手术治癌组与综合治癌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在综合治癌组的24例中,无瘤生存:17例,子宫颈鳞癌未控:2例,子宫颈鳞癌复发:2例,死亡:3例.在手术治癌组的11例中,无瘤生存:4例,子宫颈鳞癌未控:2例,子宫颈鳞癌复发:2例,死亡:3例.显然综合治癌组的治疗结果比手术治癌组的好,P<0.05.结论:在临床中,子宫颈鳞癌有三大特性:预后差、病程短、恶性快.实施综合方案医治子宫颈鳞癌疗效显著.
作者:任红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掌握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门诊处偶数月1500张高血压药处方单为调查对象,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各类抗高压药使用频率、使用方法、使用时间等.结果:中老年患者是高血压药使用多的人群;使用频率前五位分别是钙拮抗剂、利尿剂、ACEI、ARB和β-受体阻断药;在使用方法中二联用药多;厄贝沙坦胶囊、左旋氨氯地平片的DDDs位列前两位.结论: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基本正常,在联用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酌情给予.同时门诊部应继续进行科学管理,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杨孟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自我保健观念的不断加强,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需求逐渐加强,健康消费市场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健康体检中心随之出现.目前的体检中心应该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并且加强对自身的有效管理,以便提升其服务水平与质量,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健康管理.文章将对健康体检中心中健康管理理念的运用加以分析.
作者:孙轶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估评判性思维在骨科护理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0名创伤骨科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包括主管护师8名,护师11名,护士7名,助理护士4名(本科14名,大专10名,中专6名).对实验组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培训,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思维培训,培训6周后陆续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接收的130名骨科患者分别进行护理,通过一系列评估内容,例护士与家属、患者的沟通能力与服务态度及患者的主动配合度等,评估评判性思维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护士更能有效规避一些骨科护理中的风险,且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度增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结论:评判性思维在骨科护理风险中具有积极有效的临床价值.
作者:焦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选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详细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资料,进行效果评定和分析.结果质子泵抑制剂是极强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在灭杀幽门螺杆菌及酸相关疾病的预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临床当中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但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应予以充分重视.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是极强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在灭杀幽门螺杆菌及酸相关疾病的预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药物使用的控制,有效地降低其应用的潜在风险.
作者:黎创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主要为解决化妆品对消费者健康安全隐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阐述了化妆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检测技术.通过简要介绍防腐剂对细菌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作用机理以及综述了常用化妆品防腐剂的种类、检测技术和细菌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化妆品防腐剂,并对植物源防腐剂[3]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对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具有防腐作用的植物源提取物.并对植物源天然提取物防腐剂做出分析和展望.
作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9岁,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入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化脓.查体:T38.8℃,P86次/min,R18次/min,BP145/85mmHg,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给予头孢哌酮3g静滴.用药5min,患者诉胸闷、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状呕吐,并感心慌、憋气、呼吸困难,并出现口唇、甲床紫绀.
作者:潘凤芹;刘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分散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8例,按照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所有68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依那普利10mg,1次/d,8周/1疗程.观察组在口服依那普利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氨氯地平分散片5mg,1次/d,8周/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第8周舒张压、收缩压降低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第4、8周收缩压、舒张压监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8.82%)(p<0.01).结论:氨氯地平分散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12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5例,单一中药治疗组43例,单一西药治疗组39例.比较三组患者疗效差异、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6%,远大于单一中药治疗组(65.1%)和单一西药治疗组(64.1%),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三种治疗方案有效率的两两比较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一中药治疗组两组的有效率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χ2=13.389,P<0.005);联合治疗组与单一西药治疗组两组有效率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6,P<0.005);但单一中药治疗组与单一西药治疗两组之间的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1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德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治疗6个月后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以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明显下降(P<0.01),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CHF安全有效.
作者:诸波;张雪梅;章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78例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测量,并通过测量结果计算中心动脉压,记录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老年健康人群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低,其次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三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体内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正常健康人群显著上升,因此临床可应用上述指标判断患者病情及血管受损程度,及时制定正确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颈椎病患者60例行我院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干预组患者开展多个方面的护理工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达总有效人数较对照组多,多3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椎病患者行护理干预可起到缓解病情等作用,且临床疗效确切,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李红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的健康生活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比较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社区干预的脂肪肝患者与未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社区干预的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的改善状况.结果: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缓解及BMI正常化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社区干预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缓解.
作者:张艳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行手术治疗的SAP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1例SAP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同时加强术前术后的全面护理,分析护理后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经术前术后的全面护理,本组患者治愈率达72.4%,治疗总有效率86.3%,死亡率13.7%;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SAP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利于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并降低发生意外情况的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艾存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化疗是血液肿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因此,为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我围绕化疗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化疗前期做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等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华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20年来,高血压患病几率在我国逐渐攀升,201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研究委员会对高血压病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大约有一亿三千万的人患有高血压病[1-2],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主要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近年来,我们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来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有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绍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