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兰
目的:减少住院药房退药情况的发生.方法:对住院药房2013年3-5月份电脑退药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主要有患者临时出院拒绝用药,医嘱调整或患者死亡,药品不良反应,录入错误,转科等.
作者:顾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伴随其发展,患者会随着吃饭困难到所有饮食都痛苦不堪,由此舒适护理在患者手术后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舒适护理,体位舒适护理,管道舒适护理以及出院后的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深化优质护理的内涵,同时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得到极大的舒适和满足.
作者:章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为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切口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总结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开腹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57%,小切口手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开腹治疗组治疗胆囊炎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小切口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手术成功率较高,且患者所受痛苦较小,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手术对身体各项机能以及内环境影响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邓华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血液透析是目前抢救治疗尿毒症患者广泛的治疗手段,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55%[1],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低温高钠透析可有效改善慢性持续性低血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的低血压.方法:回顾性观察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时反复出现低血压的患者700例次.采取自身对照,前2个月透析按普通钠136-139mmol/L,温度37℃(透析模式A),后2个月透析按高钠140-148mmol/L,温度35-35.5℃(透析模式B),自身比较前后2个月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透析模式B患者在不需要用药物维持的情况下,95%能顺利完成血液透析;而采取透析模式A透析时80%患者需借用药物维持的情况下才能完成透析.透析模式B的血液生化结果的钠在正常的参考值的范围内.
作者:黄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为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加亚剂量氯胺酮进行麻醉,总结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采用异丙酚加亚剂量氯胺酮进行麻醉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加亚剂量氯胺酮对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麻醉安全性好、麻醉效果好,对患者影响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詹忠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噎食病人在进食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吞咽反射迟钝,食物堵塞在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导致通气障碍、窒息.
作者:韩淑芬;韩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存在的常见危险因素以及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后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积极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12年1月至6月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且排外存在缺血性心脏病急性期、慢性心衰等情况,在保证有效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贵观察组患者定期每个月门诊随访一次,通过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等指导患者采取必要措施对危险因素加以控制,持续观察半年后对患者心功能、心血管病发病率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通过观察发现排名前三位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高血脂症、肥胖和吸烟,通过健康教育、饮食调整、生活习惯等改变后观察组在半年内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生化检查来看,观察组甘油三酯降低39例;总胆固醇降低35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37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29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通过有效合理的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显著延缓疾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李文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危重病员的特点是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都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因此对危重病员必须日夜予以慎密地、全面地观察,及时分析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并将严密观察结果和治疗经过,详细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以使医生作诊疗参考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华丽彬;林文玉;党茂林;李娟;杨梅;何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临床表现、护理、观察和健康指导.方法:对本院2010年-2012年50例低钾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病情稳定,四肢恢复.结论:及时合理的补钾,重视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是低钾血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小燕;张燕;罗群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检查对孕妇预防妇科疾病和预防婴儿出生缺陷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站进行孕前检查的计划怀孕的2334例育龄夫妇作为研究对象.免费为准备怀孕的男女双方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血型检查、尿常规检查、乙肝五项检查、肝、肾功能检查、梅毒螺旋体检查及女方血常规、血糖、风疹病毒、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女性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查、甲状腺检查及B超检查等.结果:共检查出610例高风险人群,其风险因素可分为七类,分别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性传播疾病,外科、内科、及生殖系统疾病,不良妊娠,环境毒害物质暴露;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优生优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文荣;张美菊;吴绍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5月以来收治的60例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人员的职称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医嘱错误、沟通不畅、观察病情不到位以及未按时治疗等因素是医护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人员的职称呈现一定关系,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高,其次是护师、主管护师.结论:定期培训,加大学习力度,让医护人员尽快熟悉、掌握护理操作技巧和方法.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派遣一部分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尽快提升他们的职称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升护理专业层次和内涵.
作者:邹玉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构造和功能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对疾病和外界刺激反应也有显著的差别.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期小儿的生理、解剖、病理的不同特点,正确地配合手术.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郭娴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一年以来收治的168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6.43%(81/8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84.52%(71/84),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有着明显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茂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输卵管梗阻是女性不孕因素中常见的一种.目前治疗输卵管的方法较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自21世纪初,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梗阻的技术传入我国,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及持续治疗的不断完善,这项技术已很成熟.2006年以来,我院对子宫输卵管泛影葡胺造影确诊的输卵管梗阻的不孕症患者,采用X光下导丝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论述如下:
作者:宋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的吸入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吸入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全面推广.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常规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就诊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吸入异氟醚为主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每分钟泵入剂量为0.2μg/kg)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的苏醒时间(4.7±2.1)min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11.0±1.7)min.结论:应用瑞芬太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麻醉后苏醒时间缩短,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优势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肖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儿科护理较之成人的护理具有特殊性,临床带教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存在难点问题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护生的临床带教水平和质量提供保证.
作者:彭海英;汪莲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探讨医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创造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132名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父母对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疑虑.结论:一方面可以针对患儿父母提出的合理建议进行改正,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自我检查,优化护理方式,缓和医患关系.
作者:徐兴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方法:临床对症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获抢救成功.结论:通过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作者:杨升辉;李诗东;魏银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总计80例.将其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支气管扩张治疗以及氧疗等相关常规性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临床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莫西沙星雾化吸入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余皓月;封明霞;陈照俊;曹国强;胡佳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