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运彬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性心绞痛较为常见,若治疗不及时,则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猝死.故早期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瑞花;王升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是衡量医院的产科质量及对孕妇责任感的重要标志,现就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0月一年半1080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探讨品管圈对减少手持设备(PDA)条码漏刷率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减少PDA条码漏刷率为活动主题,对病区PDA条码漏刷情况进行调查,找出漏刷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经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病区内的条码漏刷情况明显减少,提高了日常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作者:费斐;周方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化疗是血液肿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因此,为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我围绕化疗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化疗前期做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等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华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60例慢性盆腔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旨在总结出较为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经治疗后达显效人数较西药组多,多36.6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经治疗后达显效的人数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达总有效人数较西药组多,多3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组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更易被广大医疗单位与患者所认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改革与实践.
作者:杜凤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临床表现、护理、观察和健康指导.方法:对本院2010年-2012年50例低钾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病情稳定,四肢恢复.结论:及时合理的补钾,重视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是低钾血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小燕;张燕;罗群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诱发脑心综合症的应急处理办法.方法:通过我院117例脑卒中诱发脑心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了解脑卒中患者发病共性和特性,制定针对性的响应策略.结果:数据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和意识障碍卒中发生率极高,而诱发患者心脏病变则以心衰、心律失常、ST-T更改为主.结论:脑卒中诱发脑心综合症患者病情多危重,应施行心脑同防同治策略.
作者:郑亦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方法:临床对症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获抢救成功.结论:通过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作者:杨升辉;李诗东;魏银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治疗方法,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共有5位采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研究与分析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临床资料,与研究结果相结合后,再采取修补术进行治疗,将两次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同时要记录好有关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研究中采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5位患者中,形成瘘管的患者有1位,发生感染的患者有2位,出现腹外疝复发的患者有2位.在分析与研究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以后,再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与前一次手术相比较,在临床有效治疗的概率方面,再次治疗明显较高,其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腹外疝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无张力修补术,主要优点有:手术成功的概率比较高、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受到患者的年龄以及腹内压等因素的影响,在手术以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进而使临床有效治疗的概率得到提高.
作者:苏永辉;吕生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脑梗塞患者也在逐渐增加.虽然患者的临床表现很轻,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低,但是很容易复发,终会出现血管性痴呆症状,对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其在临床中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1].现在高血压已广泛确认为引发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是通过一系统治疗高血压措施,脑卒中发病率也只是降低了 38% 左右,由此可知高血压脑卒中有非常复杂的发病机因.本文选取了 216 例患者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彦伟;刘宗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职业性手外伤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省武汉市协和医院18岁以上职业性手外伤急诊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上给予一系例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不予干预.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1),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其焦虑情绪,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朱瑞芝;张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位幼儿教师付出很多辛苦,奉献许多爱心才能得以实现.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挑食,注意饮食卫生,多吃五谷蔬菜,孩子将来才能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
作者:赵崇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78例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测量,并通过测量结果计算中心动脉压,记录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老年健康人群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低,其次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三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体内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正常健康人群显著上升,因此临床可应用上述指标判断患者病情及血管受损程度,及时制定正确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治疗6个月后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以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明显下降(P<0.01),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CHF安全有效.
作者:诸波;张雪梅;章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院急诊护理的质量要给予加强使其急诊病人的痛苦得以减少,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有着重大意义.当前一部分医院的急诊科室护理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本文对急诊病人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更好的护理质量建议.
作者:马嘉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代偿失调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特点为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和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典型临床表现为神志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和酸中毒.故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去除原发病因、保护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纠正酸中毒为积极治疗休克的主要原则.
作者:卢敏;党茂林;林文玉;杨梅;王玉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探讨门诊抽血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方式与技巧,主要从微笑服务,语言的礼貌性,安慰性,科学性等五个方面论述,为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而努力.
作者:张海丽;都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头痛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因头痛而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2位,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患者的病因.结果:颅脑CT出现有异常现象的有52例,而神经系统中有异常的体征出现的有31例.CT检查中发现脑膜瘤的患者有30例,胶质瘤的患者有8例,颅内出现转移瘤的患者有4例,垂体腺瘤的患者有4例,丘脑内部出现少量出血现象的有3例,脑室内出现少量出血现象的有3例.结论:对于大部分的头痛患者来说,头痛可能是由于中枢的神经系统中器质性的疾病所引发,颅脑的CT检查并不一定是必要的.但是神经系统在检查时有阳性的体制,病程短并且有着持续性头痛倾向的患者仍然需要进行颅脑的CT检查.
作者:贺奇;李向东;田新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探析孕足月胎儿窘迫的临床诊疗效果,为以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地方.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的50例孕足月胎儿窘迫的患儿,对他们实施一个完整、系统的诊疗分析.结果:发生窒息的患儿有7例,占到总数的14%;符合一项胎儿窘迫的诊断的项目有30例,其中发生窒息的患儿有1例,发生率占总数的3.3%;符合两项胎儿窘迫的诊断的项目的有20例,其中发生窒息的患儿有4例,发生率为20%.50例新生儿Apgar评分中,0~3分的有2例,占到总数的4%;4~7分为6例,占总数12%;8~10分为42例,占总数的84%.15例发生在第1产程潜伏期,占总数30%;30例发生于活跃期,占到总数的60%;5例发生在第2产程潜伏期,占到总数的10%.结论:临床发现,当诊断发现符合胎儿的窘迫诊断的项目越多时,新生儿窒息率也就会越来越高,为此,临床医生就应当针对这些胎儿实施整体性的分析,以此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陈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医疗的各种管理也趋于完善.比如我国对于医疗机构药师管理中明确规定了在医疗机构中,药学部门必须要建立一套较完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从管理模式到具体工作细节等各个方面来整体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临床药师不仅担任着为患者配药及日常药品管理的职责,同时也承担着降低药源性疾病、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从而保障用药者身心健康的职责,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来说,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更差,还可能伴有多种老年疾病,合理用药是保证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