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退变的X线量化分析

杨春

关键词:膝关节, 退变, X线医学影像检查, 量化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的X线检查变化情况,为提高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均进行X线医学影像检查,且两组患者均实施不同体位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疾病检出率、关节内外侧间隙变窄情况等.选取同一名具有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医师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判断.结果:研究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经X线片检查后,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均出现明显狭窄,较对照组健康人群间隙明显减小;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行膝关节屈曲45度角后前负重位X线片医学影像检查后,其疾病检出率高达98.04%,明显优于行膝关节常规前后直立位检查疾病检出率74.51%,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屈曲45度角后前负重位X线片医学影像检查,具有较为满意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临床检出率,是诊断此类患者较为常见的方法,但临床医师在判断患者疾病时,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其护理效果,为急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予以心理护理、药疗护理、氧疗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观察总结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病痛及提升患者舒适度方面的作用.结果:经过系统化的护理,本组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有效缓解,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经过生活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患者出院回访的复发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病症,降低复发率,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崔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观察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总计80例.将其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支气管扩张治疗以及氧疗等相关常规性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临床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莫西沙星雾化吸入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余皓月;封明霞;陈照俊;曹国强;胡佳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临床免疫结合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和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中西医临床免疫结合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将200例患有口腔扁平苔藓的患者分为4组,第一组治疗对照组(50例):Vitc、VitBco治疗.第二组(50例):单纯西药治疗.第三组(50例):单纯中药治疗.第四组(50例):中西医临床免疫结合法治疗.结果:通过短期观察与对比,得出,中西医临床免疫结合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要比单纯西医或中医要好的多,p<0.05.结论:中西医临床免疫结合疗法可大大增加对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效果.对于这种疗法可进行临床推广治疗,早期减轻广大患者的病痛.

    作者:袁毅;翟汝平;张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住院患者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的落实在预防跌倒坠床自伤方面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干预措施的实施在预防跌倒坠床自伤方面的效果分析,并对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我院于2009年01月~2011年01月住院患者因发生坠床或跌倒事件上报病例数和2011年05月~2013年05月我院对住院患者采取干预措施之后跌倒坠床自伤病例数,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2011年05月~2013年05月我院对住院患者采取干预措施之后跌倒坠床自伤病例数显著下降,运用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据数据统计跌倒坠床自伤相关因素中其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医护人员防范意识淡薄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并实施在预防跌倒坠床自伤方面的效果明显,更能确保住院患者的人身安全.

    作者:谭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快而且比较严重的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0%,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造成的.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3,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3.因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以40~60岁年龄段发病较多.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一过性意识不清为多,重者昏迷;少数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头晕、眩晕、项背或下肢疼痛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华丽彬;杨梅;党茂林;林文玉;李娟;何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危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护理方法探析

    目的:探讨有效护理危重糖尿病患者血糖平衡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老年危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危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护理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结论:临床经验结合患者个性化病情分析制定血糖护理策略,效果更好.

    作者:项晶晶;杨时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式用于剖宫产手术临床效果,分析佳麻醉剂量,为临床上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100例剖宫产产妇手术时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式,50例产妇采用0.625%罗哌卡因1.4ml硬膜外麻醉,设为研究组;50例产妇采用0.625%罗哌卡因2.0ml进行硬膜外麻醉,设为对照组.分别从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产妇的生命体征的基本指标变化情况和出现低血压与心动过缓的具体情况等方面评价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分析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式在临床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差异以及佳麻醉剂量.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前、用药后30min以及术后,产妇在MAP、HR、SpO2以及RR几个方面,两组剖宫产产妇均能保持较稳定的状态,浮动较小,对照组产妇在MAP、HR两项指标上,相对出现更大程度的浮动,较之研究组受药物的影响更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对引发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进行具体比较,研究组组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硬外膜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两组麻醉效果相当,1.4ml,0.625%左罗哌卡因起效迅速,并不比1.4ml,0.625%左罗哌卡因起效慢.但研究组稍低剂量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破宫产产妇术后的运动恢复较快,身体的各项指标浮动变化较小,不良反应稍,安全性更高,对将来婴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治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交叉带螺纹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

    目的:介绍骨性锤状指治疗的一种方法.方法:对21例骨性锤状指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撕脱骨折块,并且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伸肌腱指点重建.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良好,按Crawford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0例.结论:采用交叉克氏针治疗骨性锤状指操作简单,疗效可靠,适合在临床使用

    作者:孙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母婴床旁护理的实践体会

    婴儿床旁护理是指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保健范畴内,持续地促进妇女儿童保健教育及实施,在独一无二的分娩过程中,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尊重产妇及其整个家庭的参与知情对围产保健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或科室)的服务满意度,促进良好融洽医患关系建立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1]我科在2012年派人在镇江妇幼保健院学习实践母婴床旁护理后,在科室内顺利开展了这项新技术,得到了广大产妇的好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倪芬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石街

    目的:总结输尿管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石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石街16例(肾或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术后输尿管石街形成的患者,上段石街4例,中下段石街12例.)结果:16例患者均全部成功碎石,无一例输尿管穿孔、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中转为开发手术.术后随访3-6月,泌尿系彩超复查均未见结石残留及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钬激光治疗治疗体外冲击波术后输尿管石街疗效确切.

    作者:刘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66例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6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皆来自我院收治,统计时间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策略,对他们病情转归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观察指标主要有呼吸频率、体温值、血压范围及脉搏次数等.结果:116例患者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及整体护理干预策略后,各项生命体征相较于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除了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外,还应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策略,以此才能更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存活率.

    作者:李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要及时、快速、足量的补充血容量,早期纠正休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结果:本组20例休克病人的治愈率达到90%.结论:建立健全的抢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丁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干预分析

    目的:对应用社区护理模式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不接受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社区护理模式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亚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31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进行饮食、心理、生理等临床护理方法.结果: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5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脑出血死亡,3例为心肌梗塞死亡,有23例患者继续采用血液透析.结论: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发病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质量,我们要做到保护好患者血管通路,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加强营养是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也是今后糖尿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作者:郭敏;铁金玉;庄飞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人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人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从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8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甘露醇、呋塞米、白蛋白等药物降颅压,并且给予依达拉奉、纳络酮等及时调控患者的血糖血压,同时维持患者机体内的水电解质的平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康复的康复指导,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本院的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存活率,治疗组为90%,死亡1例,3例呈植物人状态,其他患者生活均能够自理;对照组为80%,死亡4例,4例呈植物人状态,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医护满意度上,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脑梗死患者,应当采取早发现、早诊治、早治疗的原则,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在实施早期的康复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作者:潘正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它是人类危害性大的疾病之一,也是近年来发病率极高的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器官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的心理上带很大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忧虑、恐惧、烦躁、悲观等情绪.而且这些不良的情绪直接影响病情和治疗.通过我们对122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到了以下几方面对进行心理护理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郝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给予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中除2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外,余36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1.5 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治疗应首选.

    作者:向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特点,探究其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对比分析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2.9%),P<0.05.治疗中同时观测血常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病情急,危险性较大,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卢运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腹腔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50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腹腔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做好体位护理,输液输血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气腹压力,准确传递手术器械.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5 h,平均出血量350.0 ml.结论:手术期间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准确得当的手术配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术中安全.

    作者:蒋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腹透患者的腹膜炎发生中的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低腹膜透析患者中腹膜炎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腹膜透析患者(分别采用普通护理或经过针对性改良的预防性护理)模式对进行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腹膜炎发病率显著降低.结论:对于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减低腹膜炎发病率.

    作者:陈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