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口支援工作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刘红梅;杨艳英;赵波

关键词:对口支援, 帮扶, 受援
摘要:目的:研讨对口支援的积极作用,分析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某地区近三年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援的50名医务人员和受援的县级医院医务人员50名进行面对面的访谈.结果:对口支援工作对缩短城乡医疗差别,减少城乡医疗资源差距,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同时在人员的使用与管理,对口支援的模式等方面尚存在探讨的空间.结论:对口支援应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全体医务人员努力下继续完善.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我院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强调的是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应重视过程的持续改进,因为质量是靠过程控制维持的,持续改进的基本活动包括:测量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方法,实施解决办法,测量实施结果.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第一诊断.妥善保管和正确处理手术切除的标本,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材料,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故手术标本管理是手术室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若标本管理不当,会给临床诊断及病人带来严重损失,我科从2005年起,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病理标本进行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谈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1].2012年高血压日的主题提出: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血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高血压发病年龄逐步向年轻化发展,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指导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作者:姜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整体护理服务在慢性泪囊炎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泪囊炎住院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采取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0例,其中20例为实施整体护理前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定为对照组,另20例为实施整体护理服务后的患者定为干预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开展整体护理后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8%,对照组85%,干预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泪囊炎患者中实施整体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晓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脉通络方治疗首发急性期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脑脉通络方治疗首发急性期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脑血栓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脑脉通络方(主要药物:蝉蜕、地龙、水菖蒲、桃仁、赤芍),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3周1个疗程.结果:两组愈显率比较,治疗组愈显率为78.9%;对照组愈显率为46.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脉通络方治疗首发超早期脑血栓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立国;王庆华;高凤萍;张俊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因此阑尾炎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方法:现对我院收治的32位阑尾炎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病情得以控制和好转.结论: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是关键,健康指导对确保手术疗效、促进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方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中产妇出血的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中产妇出血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16例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妇出血原因很多,主要为子宫收缩无力或胎盘因素;通过对出血患者及时采取联合止血措施和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应对剖宫产中产妇出血情况时,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止血治疗手段,能够大大降低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文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孕妇产后大出血的应急处理办法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大出血的应急处理办法.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接收的38名产后大出血孕妇的临床治疗数据综合与回顾,探讨有效的应急处理办法.结果: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不同,所适应的应急处理办法也有所不同.结论:可以根据普遍多发的大出血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理策略.

    作者:尤优优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和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0例,治疗期间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患者80例,治疗期间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PANSS、CGI和TESS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水平均发生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是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均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非典型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孟金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少儿营养现状分析及其改善建议

    目的: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小学生的营养现状,并以小学卫生工作为纽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方法:针对我市的小学、幼儿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各抽查40所学校,每所学校抽查的比例一样,总计5000名在校生近3年内的体检资料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具体调查他们的营养状况,并结合卫生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结果:在调查的5000名少儿,营养达标的有3500例,营养达标率为70%,其余的1500例患者则表现不同程度的亚健康情形,500例患者表现超重,超重率为10%;200名肥胖学生,肥胖率为4%;50例学生营养不良,占总数的1%.结论:现今小学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这是由于小学生的营养大多受家庭上的影响,小学的卫生部门很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希望借此调查研究,为小学的卫生工作提供一个合适的依据,在家长会上,注重向家长宣传,在校加强学生的运动、营养餐等方面的管理,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营养,促进他们茁壮成长.

    作者:靳鹏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综述

    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逐步衰退,女性激素水平呈波动性下降,对生殖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也对脑、骨骼、皮肤、心血管和泌尿道等靶器官有不利影响,将会带来许多的生理和心理不适,包括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神经精神症状,以及与雌激素缺乏有关的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问题和认知功能障碍.中医在围绝经综合征治疗上一直起重要作用,目前,主要肯定了围绝经综合征治疗中性激素的作用.

    作者:魏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做好高危儿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转科病例,探讨如何正确评估高危儿,做好高危儿的处理,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2013年8月20日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儿2184例中的转科病例297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新生儿的评估,加强对高危儿的管理与监护,除一例重度窒息放弃治疗外,其余高危新生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发生.结论:加强产儿科合作,正确评估高危儿,做好高危儿的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李秋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活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头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临床上使用活血止痛汤对于气滞血瘀型头痛的治疗效果,并对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气滞血瘀型头痛的患者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每天1剂,使用温水早晚煎服;对照组采用睡前口服10mg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1个疗程的周期为4周,治疗期间提醒患者戒除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并做到作息规律.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2%,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对照组的治疗后患者头痛积分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采用活血止痛汤对患者进行治疗,无毒副作用出现.结论:活血止痛汤在治疗气滞血瘀型头痛方面具有显著地疗效,且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璟;刘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总结对这类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4例,所有患者都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透析过程中,84例患者有34例出现高血压症状,38例出现低血压症状,8例出现不同程度出血症状,还有4例患者的导管出口有轻微感染症状,经过一系列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这种情况下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金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

    手术室担负着常规手术和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每天产生很多的医疗废物,如管理不当,流落到周围的环境,就会造成医源性感染,流入社会后果就更严重了.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各级医院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重要的任务.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是控制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关键.我们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完善管理.

    作者:余淇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胸腔积液中CEA、CYFRA21-1、NSE及血浆D-二聚体对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CEA、CYFRA21-1、NSE及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鉴别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胸腔积液中CEA、CYFRA21-1、NSE的含量,同时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的CEA、CYFRA21-1、NSE含量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同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联合检测对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近似于100%.结论:胸腔积液中CEA、CYFRA21-1、NSE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预后探讨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及中药联用治疗预后.方法:本次研究选择10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随着分组就术后常规抗感染(对照组)及加强中药联合治疗(观察组)预后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但观察组疼痛症状消除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1例,疼痛1例,便秘1例,尿潴留1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6例,10例,4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术与中药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缩短病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严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9例婴儿肠套叠麻醉处理分析

    婴儿肠套叠系急症,患儿年龄小,需通过家长了解病史,增加诊断及治疗困难.到需要行手术治疗时,增加手术及麻醉风险,我院从2004年-2009年共收治9例患儿并行肠套叠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递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内科护理中相关风险控制的对比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为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相关风险的发生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来本院心内科治疗的6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统计学原理随机等分为研究A组和对照B组,每组300例分别给予不同护理管理方式,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医患纠纷、风险处理、工作熟练度、患者满意比率和质量评分的差异性,派专人统计分析记录结果.结果:相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践中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医院综合竞争力.

    作者:刘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头痛患者颅脑CT检查结果浅析

    目的:对头痛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因头痛而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2位,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患者的病因.结果:颅脑CT出现有异常现象的有52例,而神经系统中有异常的体征出现的有31例.CT检查中发现脑膜瘤的患者有30例,胶质瘤的患者有8例,颅内出现转移瘤的患者有4例,垂体腺瘤的患者有4例,丘脑内部出现少量出血现象的有3例,脑室内出现少量出血现象的有3例.结论:对于大部分的头痛患者来说,头痛可能是由于中枢的神经系统中器质性的疾病所引发,颅脑的CT检查并不一定是必要的.但是神经系统在检查时有阳性的体制,病程短并且有着持续性头痛倾向的患者仍然需要进行颅脑的CT检查.

    作者:贺奇;李向东;田新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

    肺癌是一种由细胞突变而来的克隆性疾病,是导致人类癌性死亡的首位疾病,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肺癌分为两种类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是指SCLC以外的所有类型的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75%~80%.全球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80%~9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疗对NSCLC疗效不确切,与化疗合用才能优势互补.随着肺癌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和化疗)的不断改进,肺癌预后有了一定改善.近年来,随着大批新药的上市,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NSCLC新的治疗手段,为NSCLC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前景.本文将就NSCLC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蒋鹏;刘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