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探析及防治策略

王克

关键词:阑尾炎, 切口感染, 防治
摘要:目的:对阑尾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急性阑尾炎100例,对其感染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对阑尾炎患者感染因素的调查,可以得出,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术前处理、手术切口方式、病例类型以及是否留置引流管.结论:在对阑尾炎进行手术时,不仅要采取正规的手术治疗,而且还要提高对切口处的保护.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40例,均采用磁性附着体进行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以及舒适度、固定力以及外形美观度,并统计不良情况.结果:治疗后,咀嚼效率明显提高,且在舒适度、固定力与外形美观度上均明显改善(P<0.05);2例患者发生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0%,安全性较高.结论: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整体效果显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车正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白内障是老年人的常见眼病,在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操作简便、切口小、无需缝合、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1],被越来越多的白内障病人所接受.但患者多由于年龄较大,往往伴有全身性疾病,增加了此类手术的风险.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为148位老年病人施行了该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症的原因,护理措施及经验总结.方法:对年7月-2013 62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护理经验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余凤莲;孔令萍;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肱骨远端髁间骨折采用肱三头肌肘肌翻转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经TRAP(肱三头肌肘肌翻转)入路手术诊治肱骨远端踝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06到2013-08,我院接诊41例肱骨远端踝间骨折病人,男性23例,女性18例,对41例踝间骨折病人经TRAP(肱三头肌肘肌翻转)入路手术诊治.结果:随访13个月到42个月,骨折愈合41例,概率:100%.结论:经TRAP(肱三头肌肘肌翻转)入路手术诊治肱骨远端踝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强,能使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肱三头肌力量在术后恢复好.

    作者:陈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

    目的:探讨医院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调查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及一般规律,探索影响护士自我效能感和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抽取某院在岗临床护理人员12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项目有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方法包含描述性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整体较高,护士的职业价值观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声望地位、发展因素、保健因素.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声望地位、发展因素、护龄、科室、职称等,其中护士长的自我效能感一般高.护士职业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历、科室、职称、护龄、职务、月夜班数等,不同科室和不同月收入的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有所不同.而且研究发现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地位、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呈正相关.讨论:临床护士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地位和发展因素认同偏高,月平均夜班数多的护士更注重保健因素;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会随着工龄和职务的增加而增强;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地位、发展因素、护龄、科室月夜班数等是影响护士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才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儿童骨折的护理特点及方法

    儿童由于天性活泼好动,缺乏生活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很差,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伤害:高空坠落、跌伤、车祸等,常常可发生骨折.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活跃、旺盛的阶段,其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均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人员应熟悉上述特点,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促进骨折愈合,同时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庄利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给予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中除2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外,余36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1.5 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治疗应首选.

    作者:向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我院在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80例病患,进行危机管理前的140例病患为对照组,将应用危机管理方法后的140例病患纳入到观察组,分析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对照组病患出现不良情况的为22例,抢救成功比率为九十个百分点,病历合格比率为九十三个百分点,病患对治疗的满意指数为九十一个百分点,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为2例,经抢救成功成功比率是9九十七个百分点,病历全部合格,病患的满意指数为九十八个百分点,两组之间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环节应用危机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抢救的成功比率及病患的满意指数.

    作者:王旭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宣教方法对小学生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目的:了解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健康宣教方法,为今后学校结核病等重点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选择有效宣教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定学校现有条件常用的5种健康宣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长街镇7所小学中随机抽取5所,将5种健康宣教方法随机分配给5所学校.对于不同的学校采用与其相对应的健康宣教方法对六年级的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活动过后,采用问卷调查检验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将调查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幻灯片讲座方法组学生的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高,为81.3%,其次是观看视频组,为73.7%,知晓率低的是发放宣传册组,为53.0%,各组学生知晓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5).幻灯片讲座组和观看视频组学生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组.结论:在开展学校结核病等重点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多采用幻灯片讲座、视频等生动、形象、直观的宣教方法.

    作者:万家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成功救治罕见的孕6月阔韧带妊娠一例的护理

    阔韧带妊娠又称腹膜外妊娠,妊娠物在两层阔韧带之间生长发育,胚囊与盆腔脏器的关系,外侧为骨盆壁,内侧为子宫,底部是肛提肌,上面是输卵管.阔韧带内妊娠极为少见,各家估计的发生率也不一.据文献报道,1983年以来仅有两例报道,而且妊娠6月的病例仅有我科目前收治的一例,其他两例报道的病例均为早期妊娠患者,更加说明了我科收治的这一病例更加具有难度和复杂性,我科对这一病例成功进行了救治,使患者痊愈出院,也说明我科在诊治罕见的异位妊娠方面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作者:张晓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晶状体发育障碍形成形态各异,程度不同的晶状体浑浊.是儿童致盲病中常见的眼病,多数患儿出生后即被发现,可谓单眼或双侧.因患儿发病年龄小、诉说困难,给住院期间的护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小儿白内障手术难度较大,为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将视力提高到佳水平,通过对患儿家属正确的引导,并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特殊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全流产的诊断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对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全流产的诊断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站进行不全流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治疗的86例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阳性的患者为85例,阳性率为98.8%.结论:对不规则流血治疗患者通过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临床效果理想,对保证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具有帮助.

    作者:俞志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Z型肌肉注射法在黄体酮针注射中的应用与观察

    目的:探讨Z 型肌肉注射法在减少药液外渗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因先兆流产而需使用黄体酮肌肉注射的女性患者64 例,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法,对每例病人分别在左、右两侧臀大肌进行 Z 型肌肉注射法和常规肌肉注射法,统计药液回渗发生率.结果:Z 型肌肉注射法比常规肌肉注射法药液回渗发生率低,结论:Z 型肌肉注射法可防止药液外溢,有利于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可减轻注射时的痛苦.

    作者:尤宗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论外科人性化护理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优劣、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更影响疾病的治疗.本文探讨了在外科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意义,旨在提高医护工作中人性化服务的水平.

    作者:庄红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老年病科实施探讨

    目的:探讨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老年病科患者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科3年未实施上报制度及近2年实施上报制度的住院患者,通过实施成立不良事件分析小组、制定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自愿性报告系统、分析与反馈、设立激励机制、修改工作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等,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观察和比较实施上报制度前、后的上报率和护士对管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与实施上报制度前相比,实施后上报率明显提高,上报制度实施后护士对管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能够明显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概率,及时分析查找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从源头加以杜绝,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赵荭;柴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足癣并发感染临床探析

    目的:研究手足癣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类型,探讨手癣、足癣的联系、产生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感染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皮肤科200例手足癣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足癣类型及产生原因以及并发感染症状等,研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据分析200例手足癣患者中≥92%的患者的致病菌为同一种菌种,87.56%的手足癣患者生活不注意,200例患者中61.49%的手癣患者,57.72% 的足癣患者,其他为2处以上部分不均匀分布.89.11%的患者习惯搔抓患处,32.23%的患者引发急性淋巴管炎、20.11%的患者引发丹毒、12.04%的患者引发蜂窝组织炎和2.01%的患者引发阴道炎.结论:研究表明≥92%的患者的致病菌为同一种菌种,手足癣一般先从趾间开始,向足侧、足底蔓延,如不注意卫生,用手搔抓足部,真菌感染手指,引发手癣;甚至感染身上其他皮肤引起体癣等.且一些易滋生细菌的公共环境也容易导致真菌感染.即个人习惯和他人环境导致菌株的传播,引发手足藓,应高度重视.

    作者:刘光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胆囊炎56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为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切口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总结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开腹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57%,小切口手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开腹治疗组治疗胆囊炎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小切口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手术成功率较高,且患者所受痛苦较小,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手术对身体各项机能以及内环境影响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邓华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分期针刺治疗

    目的:通过针刺配合电针、TDP、超短波的分期治疗,观察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恢复.方法:结合病史与体征,鉴别确诊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采用中医针灸理论辩证施治,分别进行针刺配合电针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治愈18例,占总数的85.7%;显效2例,占9.0%;好转3例,占14.3%;无效1例,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配合电针是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恢复期与后遗症期的良好途径.

    作者:纪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经验,探讨手术适应症、手术要点及其优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肾囊肿患者在全麻下经后腹腔途径行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距肾实质0.5-1cm处用剪刀沿囊肿边缘环形切除囊肿顶壁,用周围带蒂脂肪充填囊腔避免复发.结果:本组5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早期60-130分钟,后期手术熟练后30-40分钟,平均50分钟.术中出血10-30ml,平均18ml,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5-7d,平均6.3d.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效果肯定、手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岳万勇;吴新潮;何慈聪;李涛;农健;杨爱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常规检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其解决方案,进行对策分析.方法:通过对就诊我院的200例患者进行的血常规检验,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易出现的问题.结果:通过对临床200例患者血常规进行检验发现,血常规检验易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储存温度、试剂因素、放置时间、不同的采血部位、抗血凝剂和检验方法有关.结论: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加强血常规检验工作,制定标准的行为守则,并要求和监督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操作守则进行血常规检验,大限度地减少血常规检验产生误差的机率.

    作者:易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