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萍;夏云
本文探讨和总结了人体寄生虫学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根据对教师“教”与学生“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转变”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通过教学内容多层次,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实验教学考核改革等措施,改革和创新了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成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
作者:王国英;张军;王耀辉;徐志喜;白慧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应用于传统方法鉴定可靠率低或无法鉴定细菌的分类鉴定,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以本院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5株标准菌株验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后,收集实验室常规方法不能鉴定或鉴定可靠性低的临床分离菌15株(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提取DNA模板,以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目的片段后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比对分析以确定菌种. 结果 15株实验细菌中有14株(占93.3%)鉴定到种,包括鼻疽诺卡菌,大肠埃希菌,阿尔莱特葡萄球菌,脆弱拟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河流漫游球菌,极小短小杆菌,伴放线凝聚杆菌,毗邻颗粒球菌;1株菌鉴定到属(占6.7%),归属于短状杆菌属. 结论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具有准确、快速和方法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对临床非典型菌、少见菌以及新型细菌的鉴定,可作为细菌常规鉴定手段的必要补充.
作者:王艳萍;夏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饮食的丰富多样化,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增多且流行区域扩大.本文综述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的种类及其流行概况,并概述了目前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检疫现状.
作者:鱼艳荣;贾卓;齐永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制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国内外学者对日本血吸虫融合基因疫苗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该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丽;李文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棒状体蛋白11(ROP11)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 方法 设计合成弓形虫ROP11基因引物,运用RT-PCR方法扩增ROP11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 ROP11.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结果 RT-PCR扩增弓形虫ROP11基因片段为1 548 bp,与预期大小相符.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ROP11经PCR及EcoR Ⅰ和Not Ⅰ双酶切鉴定正确.重组质粒测序后与GenBank报道的ROP11基因比对,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在重组质粒转染的HeLa细胞胞浆观察到黄绿色荧光,对照组无荧光. 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OP11,该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为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晓磊;张进顺;朱晓波;王春苗;贾晓晖;贾天军;徐云鹏;高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荣成市消除疟疾的可行性及实施消除疟疾所面临的问题,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试点方案》的要求进行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调查乡镇、村和居民.调查试点前后人群疟疾感染情况、学生疟疾抗体水平、村民疟防知识知晓情况、蚊媒及疟疾诊断能力. 结果 试点前荣成市村民疟防知识平均知晓率、村民的防蚊设施覆盖率、医务人员疟疾诊疗水平合格率分别为39.17%、83.08% 和57.69%,试点后分别为95.37%、94.03%和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蚊密度、镜检员镜检技术熟练程度试点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小学生疟疾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通过加强卫生宣教和技术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和加强高疟区流动人口管理,荣成市消除疟疾目标可以实现.
作者:曲荣波;岳爱萍;刘仁昌;郭祝宽;岳丽霞;任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免疫耐受是HB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本文阐述了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缺陷、CTL低应答、Th1/Th2细胞失衡、Treg的负性调节、HBV基因型及遗传因素在慢性乙肝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杨春;秦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州珠三角地区家猫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状况,观察豚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解剖当地家猫,取肝脏,检查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阳性肝脏收集成虫,并取肝组织制作切片;采集阳性鱼,分离华支睾吸虫囊蚴,经口感染豚鼠,60个囊蚴/只,60 d后解剖豚鼠,检查肝脏,收集成虫,取病变肝组织制作切片,作病理检查.实验设未感染对照组. 结果 当地猫华支睾吸虫自然感染率为41.47%(214/516);感染豚鼠华支睾吸虫成虫回收率50.83%(305/600).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豚鼠肝脏肿大,边缘呈球状隆起,部分肝叶表面可见水泡状凸起病变,水泡内液清亮;病变组织横切面可见胆管管壁增厚,管腔内有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镜下可见华支睾吸虫虫卵切面,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胆管管壁增厚,管周纤维组织增生伴胆管扩张,肝小叶结构破坏. 结论 广州珠三角地区家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豚鼠是华支睾吸虫合适的终末宿主,且肝脏病变明显.
作者:王贵燕;王敏;关小燕;邰闪闪;刘冠琪;高现灵;李美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林业血防工程对相关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 方法 在长江安徽段上、中、下游各选择一个实施林业血防o程的环境,并在其邻近选择一个有螺草滩或芦苇滩环境作为对照观察点,分别观察环境草本高度和草本盖度,测定土壤水分、温度、硬度及有效磷、有效钾、碱解氮等的含量,比较分析林地和草滩有螺环境中相关环境因子的差异.结果 3个试点林业血防工程环境平均草本高度和土壤硬度均高于草滩环境,但平均草本盖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均低于草滩环境.林地环境土壤pH值趋于碱性化,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钙、有效硫、有效锌等成分含量均低于芦苇滩环境,有效锰成分林地环境则高于芦苇滩环境. 结论 林业血防工程对环境生态因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环境因子向不利于钉螺孳生繁殖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世清;徐玉梅;操治国;金伟;杨卫平;汪天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EB病毒融合基因Z2A构建的重组BCG进行鉴定及免疫学研究. 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BCG中Z2A基因的表达;用重组BCG免疫小鼠,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小鼠的细胞免疫水平,评价重组BCG的免疫效果. 结果 重组BCG表达的蛋白能被血清BZLF1抗体(或LMP2A抗体)识别;ELISA检测表明,重组BCG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重组BCG细菌数为5×108个/只时,抗体滴度高为17 600(186.5±6.7pg/ ml);BCG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对GT39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32.5±2.7)%和(22.8±2.3)%,重组BCG组为(62.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B病毒融合基因Z2A重组BCG免疫效果良好,能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薛庆节;王颖;赵强;司传平;陈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无需仪器、操作简单,具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适用于基层快速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 方法 将重组广州管圆线虫五期幼虫抗原Ac11蛋白为检测点膜抗原,羊抗兔IgG喷涂在质控线,与胶体金标记兔抗小鼠单抗组装成广州管圆线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试剂条,用于检测阳性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设阴性小鼠血清为对照. 结果 确定试剂条的检测条件为:检测线重组抗原Ac11用量为4 mg/ml(喷量1μl/cm),质控线羊抗兔IgG用量为1.87 mg/ml(喷量1μl/crn),胶体金标记兔抗小鼠单抗采用吸光度(A)值为5的喷涂量(喷量2 μl/cm).用该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广州管线虫抗体,其敏感性为100%(10/10),特异性为100%(10/10). 结论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经进一步完善后有望用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快速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郝振华;黄慧聪;谭峰;梁韶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人群中使用的移动通讯工具微生物携带状况,探讨消毒干预措施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查受访人群中使用的移动通讯工具500部(实验组)及未使用对照移动通讯工具100部(对照组),消毒前后采用棉拭子涂抹法对实验组手机经常接触部位采样,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乙肝病毒及肠道病毒检测;对照组手机不作消毒处理,检测内容同实验组.同时对使用手机者作问卷调查. 结果 随机采集的500份移动通信工具消毒前表面样品细菌总数超标率为30.8%,大肠菌群超标率为28.4%,致病菌检出率为11.4%,HBV-DNA检出率为11.0%,肠道病毒检出率为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移动通信工具表面微生物检出率与消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移动通讯工具表面污染比较严重,建议定期进行消毒.使用移动通信工具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减少因使用移动通信工具引起的致病微生物感染.
作者:刘燕辉;蔡亚军;吴图扬;蔡春英;江素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寻找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早期诊断抗原. 方法 从野蛙体内收集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经口接种感染20只昆明小鼠,每只小鼠接种2条裂头蚴,感染后6~28 d隔天尾静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抗裂头蚴抗体;应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与Western blot对裂头蚴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 结果 裂头蚴感染后8d,小鼠血清特异抗体阳性率为10%(2/20),感染后14d特异抗体阳性率达100%.2 DE显示,裂头蚴可溶性抗原有255±6个蛋白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5~~117 ku,其中>44 ku的蛋白点有171±9个,占总蛋白点数的67.1%;等电点(pI)范围为4~7,其中227个蛋白点集中在pI 5~6.5,占蛋白点总数的89.1%o.Western blot检测有14个蛋白点可被感染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14d的小鼠血清识别,其分子质量集中在82、45、36、34及25 ku;1~14号蛋白点所对应的pI值分别为5.93、6.06、6.17、6.30、6.39、5.82、6.01、6.17、5.69、5.46、5.63、6.1、5.71、6.19. 结论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抗原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5~117 ku,pI值集中在5.0~~6.5.感染14d的小鼠血清识别的裂头蚴蛋白可作为裂头蚴感染早期诊断候选抗原.
作者:胡丹丹;崔晶;王莉;魏彤;刘莉娜;张玺;王中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河北省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 方法 采集患儿血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生化鉴定和PCR目的基因的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Etest法药敏试验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 结果 该病例证实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膜炎病例,该菌株对磺胺甲基异噁唑、环丙沙星、萘啶酸耐药,对米诺霉素、阿奇霉素等敏感.MLST结果分析该菌为ST-9754型,属于ST 4821高致病克隆群. 结论 该病例为河北省首例B群流脑死亡病例,病原菌为具有高致病性的ST 9754型脑膜炎奈瑟菌,提示应要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
作者:贾肇一;何宝花;王颖童;郭映辉;张文超;苏彦龙;郭建花;王茜;马洪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弓形虫的慢性感染可以导致宿主的情智和行为的改变.其机制主要包括:1)弓形虫感染对宿主神经细胞的直接损害;2)弓形虫感染导致的宿主免疫病理反应;3)弓形虫感染对神经递质的影响等,但具体作用的靶点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弓形虫感染所引起的情智行为异常及其发生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申善良;姚云英;刘敏;吴焜;陈晓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重组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ELISA检测方法,观察该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的现场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江苏省第二次重要人体寄生虫流行现状调查结果选取6个调查点,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村调查不少于500人,应用重组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的10%o的阴性者和全部阳性者开展病原学检测.ELISA试验通过设立阴性血清、阳性血清和PBS对照及重复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结果 ELISA检测3 105人,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21人,阳性率为0.68%.对ELISA阳性者做病原学检查,阳性18人,一致率为99.10%.质量控制结果显示ELISA试验,每批次阴性和阳性平行对照A450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试验一致率为99.43%. 结论 重组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ELISA法重复性好,敏感性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江文才;徐祥珍;沈明学;曹汉钧;金小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用原代培养的猫肠上皮细胞(IECs)对已构建的弓形虫T7噬菌体展示文库进行筛选,期望得到将新的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黏附相关蛋白基因. 方法 将猫IECs与混有噬菌体文库的DMEM培养基孵育培养后进行洗脱筛选,再与宿主菌BLT5403共同培养扩增文库,筛选噬菌体DNA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结果 洗脱下的噬菌体滴度从第1轮7.6×105到第5轮的3.6×107,富集了230倍,非特异性结合和亲和力低的噬菌体被成功去除;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含插入片段为394 bp的噬菌体富集量大,经检索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基因,是棒状体蛋白基因ROP2和ROP8的共有序列. 结论 初步证明弓形虫棒状体蛋白为黏附相关蛋白基因,其表达产物为ROP2.
作者:崔勇;仲维霞;赵桂华;李瑾;徐超;魏艳彬;魏冬冬;王洪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在构建含有CPA-LTB融合基因的重组菌株基础上,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高效表达的CPA-LTB融合蛋白. 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含CPA-LTB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CPA LTB,然后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目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和水平进行优化:设计实验方案,分别以不同浓度的IPTG和乳糖为诱导剂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SDS PAGE检测不同条件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含有CPA-LTB融合基因(1700 bp),且阅读框架正确.以IPTG为诱导剂在pH7.5、诱导温度31℃、转化菌菌液A600值为1.2、IPTG终浓度0.4mmol/L诱导6h,目的蛋白表达量大,占菌体总蛋白相对含量的54%;以乳糖为诱导剂在pH 6.5、温度34℃、转化菌菌液A600值为0.6、乳糖终浓度0.1 mmol/L诱导6h,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大,占菌体总蛋白相对含量的61%.优化前后两种诱导剂诱导表达的蛋白量分别增加63%和42%. 结论 CPA-LT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在优化的表达条件下高效表达目的蛋白,为研制α毒素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自青;刘宏;王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东台市动物宿主和腹泻患者中带菌及毒力基因携带与耐药情况. 方法 于流行季节采集动物宿主、腹泻患者粪便及生熟食品和苍蝇标本,mEC肉汤增菌后,用特异性免疫磁珠集菌、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纯化的菌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分型,以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uida基因和stx1、stx2、eaeA、hly等4种毒力基因. 结果 683份标本共检出O157∶H7菌株35株,检出率为5.12%,其中动物粪便检出率为10.59%(34/321),检出率高的为牛粪(26.92%),其次为山羊粪(7.50%)和猪粪(7.32%),腹泻患者的检出率为0.39%(1/256).35株菌株均检出eaeA和hly毒力基因,而牛粪中stx2、eaeA和hly等3种毒力基因组合型检出率达12.82%. 35株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14.3%,对其余17种抗生素敏感率均>90%. 结论 东台市动物宿主和腹泻患者均不同程度携带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且存在流行的潜在危险.
作者:袁义平;吴银华;鲁静静;武建民;王迎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掌握丽水市2009~2012年流感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规律,为流感大流行的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分析辖区内流感流行特征. 结果 丽水市2009年IL1标本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2.37%,以A型H1N1流感为主,占98.31%;2010年阳性率为28.95%,以B型为主要流行株,占61.62%;2011年阳性率为25.39%,以A型H1N1和B型为主要流行株,分别占52.58%和45.36%;2012年阳性率为39.93%,主要流行株为季节性A型H3(占56.88%)和B型(占43.12%),无A型H1N1和季节性A型H1N1流行.剔除2009年新型A型H1N1病毒的影响,丽水市流感主要流行株为季节性A型H3N2和B型,季节性A型H3N2春夏季流行较多,而B型则主要在秋冬季流行. 结论 丽水市流感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2009年以新型A型H1N1流感为主,2010~2012年以季节性A型H3N2和B型流感为主.因此应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对人群进行规范的流感疫苗接种及健康教育,减轻流感的危害.
作者:雷永良;叶灵;王晓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