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流入囊样变性的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导致主动脉中层解离.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死亡率极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如不及时诊治,48小时死亡率可高达50%.临床上近年来病例数有明显增加趋势.少数病人表现为血性胸腔积液,而疼痛较轻,诊断难以及时准确.现报道两例主动脉夹层导致血性胸腔积液,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缪春健;孟国凡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66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西药和自拟中药汤剂疏肝健脾养胃疡治疗,1个月后复查胃镜及检测Hp,观察患者Hp根除效果、胃黏膜组织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6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9%.Hp根除60例,有效率为90.9%.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可较好地根除Hp,消除胃内炎症,修复胃黏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自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十年来,包含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研究在内的纳米科技在生物学及医学领域应用成为目前研究重点之一,涉及细胞和生物分子分离纯化、药物和基因传输、肿瘤治疗、DNA 结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 增强、生物荧光标记、病原体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检测、组织工程学等.在肿瘤内科诊疗领域则广泛用于药物传输体系和基因治疗研究,和作为探针用在生物检测开发方面.
作者:孔令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在妇科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家庭式沟通护理,对照组仅施行妇科常规护理.通过Likert表来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度高达95.3%,高于对照组的77.9%.结论:在常规妇科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家庭式沟通护理在妇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吴燕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血压的影响.方法:150例ASA1~4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诱导后分别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烷吸入麻醉维持,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记录麻醉前(T1)、诱导即刻(T2)、气管插管即刻(T3)、切皮后一小时(T4)、气管拔管前(T5)的SBP、DBP、HR、SPO2.结果: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组与异氟烷麻醉组比较,SBP、DBP、HP在气管插管及插管拔出时均波动更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及心率,抑制插管及拔管反射,是高血压患者麻醉的更优选择.
作者:刘进德;胡轶;丁锦屏;苏军;姜义铁;李俊;罗星燎;张永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腹部外伤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年来收治40例患者诊治情况.结果:转诊29例,保守治疗10例,1例死亡病例.结论:严防漏诊,及时处理,及时转诊是关键.
作者:杨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ICU患者病种复杂绝大多数是手术后或严重机体创伤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能量代谢加快,蛋白质分解增加.营养支持能保持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代谢;减少危重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经济开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使用PN与EN比例转变为1:9,各种代谢紊乱,胃肠功能不全,实施肠内营养显得尤为困难.实践中认识肠粘膜功能维护并不需要按机体预计的全量给予,达到40%-60%即可有维护肠粘膜屏障的效果[1]且共给予营养过多,机体并不能加以代谢利用.为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肠内营养有着肠外营养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我科2010.10月至2011.6月采用TEN对40例ICU重症患者进行了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疗效显著.现对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玉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肥胖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重要的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肥胖发病率逐年增加,WHO已将其定位为一种重要的疾病,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及相关疾病越来越被重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肥胖诊治有了较大发展.肥胖病人容易发生麻醉意外,且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增加.本文拟对肥胖病人的药理学、体位、区域阻滞、所需的加强监测和麻醉处理有关问题作一一综述.
作者:胡晓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由于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现就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
作者:朱泽兰;张正玲;张志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应用西米替丁,治疗70例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组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五个月-1岁36例,1岁-5岁34例.对照组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五个月-1岁40例,1岁-5岁30例,140例年龄4个月-5岁,起病均在2日内.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绿色稀水样或蛋黄样便,不含脓血及粘液,每日5-20次不等.呕吐,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脱水,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细胞,偶见少量白细胞,无红细胞及脓细胞,大便潜血阴性,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1.2 治疗方法: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西米替丁10-15mg·kg/d加入等渗液或10%溶液中静滴,连用3天,再改同样量口服,每日3次,连服2天.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1岁以内每日3次,每次1/3包,1-2岁每日3次,每次1/2包,2-5岁每日3次,每次1包,5天一疗程.
作者:詹莉;翟会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输液调节器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用输液调节器的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60例均能按医嘱要求准确控制每日引流量,无一例发生过度引流,未发现再出血、脑积水及脑梗死现象,1例发生引流管堵塞,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无1例死亡,恢复良好,均达到预期目的.结果:输液调节器应用于持续腰大池引流能准确控制脑脊液引流量,防止引流过度的发生,缩短引流天数.结论:输液调节器应用于持续腰大池引流能准确控制脑脊液引流量,防止引流过度的发生,且便于护士观察引流量,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邓凤华;王桂芝;刘渝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的影响,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经PSG确诊OSAS合并高血压的56例患者,每天睡眠时除一般治疗外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对血压的影响.结果:56例患者中治疗前后晨起血压、夜间低SaO2、BMI、AHI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7.77,P<0.01).结论:56例患者中经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白天困倦症状改善,记忆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明显增强.
作者:邱光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DVT后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成为术后危重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我科2004年3月至2009年8月共施行手术233例,发生DVT 12例,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汪茜;丁乃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脏器,是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部位.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术后并发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逐渐增多.据报道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3%-0.47%,应该引起我们妇产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丁晓芳;刁俊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该院妇产科药物的利用情况及趋势,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DDs,销售金额排序等方法分析该院三年间妇产科药物的利用特点及趋势.结果:妇产科药物的使用稳定增长.结论:要合理用药,以病人健康为依归,做到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黄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小儿感冒系儿科发病率高的病症.笔者根据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综合研究,总结小儿感冒与某些急性传染病及流感的鉴别诊断,并提出几例常见的并发症情况,以确保及时确诊及治疗小儿感冒,避免误诊失治情况发生.
作者:张倩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夜班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的程度,以便更好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制式调查问卷,调查了在南京同仁医院工作的近100名护士,对问卷调查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用百分率统计出每个问题所占比例.结果:不同年龄段的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差异.经过统计,找出了在不同年龄段影响夜班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结论:夜班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较明显,应提高其自我保健的意识.并提示护理管理者关注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状态,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与护士的沟通.
作者:张慧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长期的腹泻可以造成患儿体内的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会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针灸法、中药敷贴法、中药熏蒸法等,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作者: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西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和联合活血化瘀中药终止妊娠的临床疗效,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方法:685例早孕患者分为实验组380例,对照组305例,两组均采用相同剂量西药治疗,早晨空腹及睡前各一次服用米非司酮片25mg,治疗3天,总量150mg,第4日清晨加服米索前列醇3片(200mg/片).实验组于第4日加服活血化瘀中药汤剂,每日2剂,治疗5日.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略高于对照组(99.3%),但在止血时间方面相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活血化瘀中药终止妊娠效果更优,在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较好.
作者:余兰梅;余小华;陈文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逐渐被患者及家属认可,在临床上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儿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更能被家属接受,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在静脉内放置时间长,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保护外周静脉,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现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体会,做如下几点总结,以供参考讨论.
作者:应敏超;袁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