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依莱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多种疾病的共有表现形式,可视为重要的诊断线索,及时而准确地检出和判断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是进行肿瘤分期和制订治疗方案的关键,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有着显著影响.超声作为浅表淋巴结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在肿大淋巴结定位、定性、定量及良恶性鉴别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郝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讨论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36例患者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7min,失血19ml.随访3个月至2年,原手术部位无囊肿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好方法,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左步清;周小军;徐发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998年3月至2012年6月我们实施了输尿管镜下超声弹道/钬激光碎石或输尿管镜检查1530例侧,其中常规方法置镜不成功者48例,我们采取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后再置入输尿管镜的方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22-61岁,平均38岁.术前经B超、IVU或CT诊断为输尿管结石46例,2例诊断为肾积水,为找积水原因行输尿管镜检查.
作者:李世俊;王轩久;崔国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引起周围与软组织的继发改变,造成颈椎管前路狭窄,压迫颈脊髓,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的方法[1].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及内固定器械的改进,颈椎前路手术的开展越来越趋于合理,特别是近几年来,CT、MRI的引进及内固定材料的改进,使得颈椎前路手术的适应症逐渐扩大[2].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9年8月~2011年5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张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严重颅内感染的致病因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62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全身应用抗生素并联合应用腰大池引流、脑室置管冲洗和鞘内给药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58例感染得到治愈,根据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30例、中残20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和死亡4例.结论:严重颅内感染患者,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并采用鞘内给药、腰大池或脑室引流等方法可取得显著疗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支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直肠癌在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本文就直肠癌的手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阐述,降低手术成本,增强手术的成功率是终的目标.
作者:杨宜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介绍结扎新生儿脐带的新方法,主要针对脐带水肿的新生儿.方法:对2011年-2012年在我院分娩的30例脐带水肿的新生儿使用新结扎法.结论:使用新结扎后,用气门芯结扎水肿的脐带容易成功,护理方便,家属满意.
作者:丁敏华;陶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ICU专科护理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参加ICU专科护理培训的专科实习护士65例,按实习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ICU出科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师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ICU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应用于实习护士ICU专科护理培训有助于拓展实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杜清;杜广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血液透析是通过透析器进行体外循环,来治疗各种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故将血管通路称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护士是维护透析患者生命线的第一使者[1].透析患者规律透析前,首先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就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
作者:李彦;黄婕;刘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期间施行髋关节和以下部位手术患者200例,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布比卡因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效果以及腰麻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效果以及腰麻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罗哌卡因比较,布比卡因具有起效快、运动阻滞效果强以及阻滞完善的特点,可以用于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值得在临床科室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金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探讨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根据抗菌药物有无联用进行分类,统计其处方数和使用人数.结果:在临床中抗菌药物出现多种联用及不合理的情况,医生对特殊人群用药考虑不周.结论:努力做到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吴小丽;张瑜;罗震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法从毛白杨树芽获得总提取物,然后采用硝酸铝显色法在510nm下使用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品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毛白杨树芽中黄酮含量为3.2%.
作者:李磊;秦丽君;姚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眼晶状体混浊的疾病称为白内障.老年人患白内障病,一是无任何原因,只是随着人的衰老而伴随出现的缓慢进行的晶体混浊,称为老年性白内障,二是因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所致的并发性白内障.白内障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治疗的效果,以及康复的程度.
作者:郭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气道,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措施之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使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做好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人为造成继发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现将2010-2012年的21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盛福娟;王晓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器官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排斥反应发生时有许多细胞因子(Cytokine)参与这一复杂过程,其中某些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g)与移植排斥反应尤其密切相关,如IL-2,IL-4,IL-8,IL-10,IL-15等.本文就上述几种白介素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器官移植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仲海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在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使用交锁髓内钉的效果.方法:有13例胫骨近端骨折病例在2009年2月-2010年2月接受临床治疗,选择的固定方法为交锁髓内钉,并同时锁住近端和远端.结果:随访中观察到有1例病例(7.7%)在2年后出现骨不连,1例病例(7.7%)发生内翻,2例病例(15.4%)未完成骨愈合,2例病例(15.4%)膝关节疼痛.无外翻,无锁钉松动.结论:在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使用交锁髓内钉可引发一系列的并发反应,应尽量不选择此固定方法.
作者:陶纯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的综合征.常合并感知、认知、交流、行为紊乱、癫痫、继发性肌与骨骼等问题.(2006)年由中国康复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提出脑性瘫痪按照临床表现分为6型:分别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以及混合型;按照瘫痪部位分为5型:分别为单瘫、双瘫、三肢瘫、偏瘫、四肢瘫[1].其中痉挛型为常见,发病率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
作者:刘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分析贵州省骨科医院产后出血患者70例,观察组(使用缩宫素+欣母沛)35例,对照组(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35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后,32例出血得到有效控制,3例无效,总有效率91.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迅速,安全可靠.
作者:石华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对流动儿童免疫工作的调查评价,加大免疫工作的力度和提高疫苗接种率.方法:分析我国免疫现状和对上海流动儿童免疫调查和研究.结果:流动儿童存在流动性大,居住情况复杂隐蔽、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状况较差等特点,计划免疫工作常难以开展,造成疫苗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低下,甚至存在免疫空白现象,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问题已愈来愈突出,成为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到计划免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郑东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浅析骨科护理安全隐患,探讨相应的有效对策,以便更好的避免和减少护理隐患.方法:分析我院骨科常见的护理安全,由此分析而整理出其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有效地维护了护理安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全面评估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给予预防性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是临床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李红香;贺尊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