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门诊输液室开展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王莉婷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 健康教育, 探索与实践
摘要: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为了满足整体护理的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制订了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措施,密切了医护关系,提高了科内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3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岛叶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要点和具体护理对策,以提高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水平.方法:对3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开颅占位切除术,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胃肠道反应的护理、术后语言障碍的护理、术后肢体障碍的护理以及放疗后皮肤的护理.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相应并发症的专科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席新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晚期直肠癌

    目的:探讨粒子125I植入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9年对于手术中探查发现肿瘤突破浆膜层并浸及周围组织的晚期直肠癌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肿瘤病灶的大限度减瘤切除,其中17例并作术中粒子125I植入,19例行术后常规放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1年,3年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粒子植入组1、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常规放疗组(P<0.5),1、3年生存率两组相当(P>0.5).而术后出现放射性副损伤则粒子植入组远远低于常规放疗组(P<0.5).结论: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是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向荣超;赵平武;智星;向春华;李国强;刘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9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实验前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的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对两组统计结果进行t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其恢复,使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提前,同时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组8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同时行临床保守治疗,实验组联合健康干预.结果:实验组生殖健康知识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生理、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

    作者:唐小英;蒋玉梅;白晓静;樊桂玲;侯锦;樊荣;杨喜梅;朱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照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之间收录的10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A组52例患者主要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而B组52例患者主要采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然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通过两组的治疗情况对比分析,其中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8%,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两组比较分析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采取锁定钢板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治疗效果,而且这种方法具有复位准和稳定性好的特点,是临床中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武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5例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给予15例糖尿病足患者全身静脉滴注抗生素,局部用药浸湿敷料敷于创面.结果:15例糖尿病足患者除2例患者截肢外,其他13例有10例治愈,3例好转.结论: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可降低截肢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培熙;郑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实习生心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在做好理论和实践带教的同时,了解临床实习生的心理需求,探讨其解决方法,增强实习生的工作自信心,归属感,使其发挥主人翁精神,方向明确,以提高带教质量,加强职业认同,更好地为护理事业储备人才.

    作者:罗海萍;章灵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结核病免疫治疗

    目的:探讨现代免疫学治疗结核病.结果:开展结核病免疫治疗,可提高结核病临床治疗效果和细菌学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结论:充分利用现代免疫学研究共有资源,促进结合免疫治疗研究取得更大进步.

    作者:石海银;石海霞;詹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典型全身囊虫病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评价囊虫病影像表现在诊断及分型、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典型囊虫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资料.结论:典型囊虫病影像图像表现,能够准确对囊虫病进行分型及分期.

    作者:张忠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院文化建设探索及发现

    探索总结所在医院多年文化积淀,发现医院文化运行误区.

    作者:曾秀凤;方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通过透析器进行体外循环,来治疗各种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故将血管通路称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护士是维护透析患者生命线的第一使者[1].透析患者规律透析前,首先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就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

    作者:李彦;黄婕;刘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的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能.方法:用药第一天,早上患者口服米非司酮50mg,用药12小时后再次口服先前剂量的一半,第二天用药与第一天相同,两天合计药量为150mg.用药第3天开始配合米索前列醇,剂量为600μg.结果:120例患者自身孕囊整体向下排出体外,临床表现为患者平均出血时间为6天左右;孕囊在原始位置破裂开,先将绒毛组织排出,而后,蜕膜逐渐脱落排出体外,此类患者21人,前后患者平均出血时间为12天.有7例患者在口服完米非司酮药物后孕囊自然排出体外.有2例患者无明显药效,为患者实施清宫手术使患者妊娠结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患者药物流产成功率高.

    作者:沈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基于FOCUS-PDCA模式的医院质量改进

    目的:医院质量改进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院运用FOCUS-PDCA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文化氛围感受和工作实践下,简单介绍了FOCUS-PDCA模式的概况、基于FOCUS-PDCA模式的医院质量改进过程以及相关的体会.

    作者:何街浪;郦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强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的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防范各种医疗事故纠纷情况的产生.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0位患者进行护患关系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结果:我院收治的450位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现象,探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院强化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关系[3],及时防范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医疗纠纷情况.结论: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始逐渐增强,所以对于护理工作要求的更为严格,而护患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够防范医疗纠纷情况的产生[1].

    作者:柳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实习护士ICU专门化护理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ICU专科护理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参加ICU专科护理培训的专科实习护士65例,按实习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ICU出科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师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ICU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应用于实习护士ICU专科护理培训有助于拓展实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杜清;杜广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在诊治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方面的差距

    目的:探析基层医院在诊治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方面的差距.方法:选取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期间因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在基层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两组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和肿瘤标记物检测进行分析比较,以及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检出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再出血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在诊治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方面的差距主要为: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肿瘤标记物检查;药物治疗几方面.

    作者:刘烈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浅析骨科护理安全隐患,探讨相应的有效对策,以便更好的避免和减少护理隐患.方法:分析我院骨科常见的护理安全,由此分析而整理出其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有效地维护了护理安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全面评估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给予预防性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是临床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李红香;贺尊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68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临床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血尿酸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整合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8例,观察血尿酸水平可分为两组:高尿酸血症组以及非高尿酸血症组.糖尿病患者禁食12小时以上,翌日便对患者进行空腹抽取静脉血,血清分散后对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血肌酐、总胆固醇和胆红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68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检测指出,尿酸为309.6~671.3μmol/L,平均值为(457.79±87.79)μmol/L,整合高尿酸血症13例,非高尿酸症55例,高尿酸血症组综合所有数据显示,总胆固醇、血肌酐、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标均比非高尿酸血症组高出许多.结论:糖尿病血尿酸病症的发生率较为普遍,与血中脂蛋白过高、脂质代谢异常和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极易导致肾脏并发症的产生或形成.对其进行治疗,在进行体重达标、脂质代谢异常、糖分的纠正的同时也需要对高尿酸血症进行处理[1].

    作者:滕伟;陈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医院住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200例,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病例等方式,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结果:高血压患者按时规律服药的比例由健康教育前的53%上升为78%(P<0.01);高血压患者低盐低脂饮食行为习惯的比例由原来的42%上升为69%(P<0.01);保持心态平和的高血压患者由健康教育前的45%上升为76%(P<0.01),另外高血压患者的吸烟与饮酒比例在经过健康教育以后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1).高血压患者对吸烟危害知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47%提高到85%(P<0.01),饮酒过量危害知晓率由教育前的44%提高到82%(P<0.01),超重与肥胖知晓率由教育前的52%提高到90%(P<0.01),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知晓率均出现了明显上升(P<0.01),不良心理因素危害知晓率由教育前的41%提高到73%(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应用为医院减少或控制高血压疾病危害的进展提供新的手段与依据.

    作者:周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激光分阶段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8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激光分阶段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8例(3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虹膜氪激光光凝后,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随访3~12月,期间YAG激光一次或分次完成全视网膜光凝,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38只眼均顺利完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前房出血,虹膜周边切口开放、无血凝块形成;术后1周、1月及3月平均眼压为(12.3±3.2)mmHg,(15.3±3.0)mmHg及(17.1±3.5)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41.78±7.80)mmHg均有显著性的降低;随访期间,13只眼视力提高,19只眼维持术前视力;32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占84.2%;术后早期3只眼(7.9%)发生浅前房,经药物等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滤过泡渗漏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激光分阶段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达到良好降低眼压目的,还能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使新生血管退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赵小红;张加华;麻张伟;管涛;伍海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