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静;欧茹;丰岩清;冼文彪;刘焯霖;徐评议
观察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了行PTSMA治疗的24例HOCM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室间隔厚度及心功能(NYKA分级)的变化.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TSMA是有效治疗HOCM的手段之一.
作者:杨宏锋;高远;贾志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椎间盘内分化的情况.方法 从兔骨髓中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核标记物BrdU标记后注入到兔的椎间盘中,8周后取材采用双染的方法 检测移植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双染璺阳性显色,即胞质内含有Ⅱ型胶原蛋白,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 在椎间盘环境的影响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软骨样细胞.
作者:孙禹;朱悦;夏茂盛;仲涛;田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通过总结131例婴儿烧伤创面的处理体会,发现采用早期简单清创、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及时换药、适时手术植皮对修复婴儿烧伤创面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挺;王玉山;孙树;刘晓虹;姜英令;薛宝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Flt-1)、受体2(KDID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139例胃正常黏膜组织VEGF、Flt-1、KDR表达和计数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t-1、KDR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正常黏膜组织(P<0.01);胃癌组MVD比胃正常黏膜组度高[(26.19±16.23)/mm2 vs(16.02±09.88)个/mm2,P<0.01].VEGF、Flt-1、KDR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VEGF高表达的区域,Flt-1和KDR的表达亦增强,三者呈正相关(P<0.05).VEGF表达水平与MVD之间也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VEGF及其受体Flt-1、KDR在胃癌中广泛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微血管生成关系密切.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受体Flt-1、KDR的表达呈正相关;这些结果 提示VEGF、Flt-1、KDR在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罗祥东;辛彦;肖玉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 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HPV16 D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p16基因在正常外阴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VINⅢ中为61.90%,在外阴鳞癌中为27.91%,在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中未被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16 DNA在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癌中未被检出,在VINⅢ中为90.08%.在外阴基底细胞癌中为78.26%,疣状癌中为92%,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基因在外阴鳞癌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为34.62%,Ⅲ~Ⅳ期中为17.65%,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中为42.31%,与中分化和低分化的10%及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中为34.48%,与有淋巴结转移的14.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16基因的表达缺失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外阴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降低呈正相关;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订关;VINⅢ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
作者:赵毅;武昕;季鑫;吴爱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钙激活蛋白43(Cap43)在镍接触工人尿液及血清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Cap43表达在镍接触人群与非镍接触人群之间有无差异,及其表达高低与镍接触检体标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150例镍接触工人[尿镍超标(>0.17 μmol/ml)17例,尿镍未超标133例]及10例正常人群尿液及血清中Cap43的表达.结果 尿液中Cap43的表达:尿镍超标组为(1.138±0.230)ng/ml,尿镍未超标组为(0.987±0.098)ng/ml,正常人群组为(0.609±0.012)ng/ml.血清中Cap43的表达:尿镍超标组为(2.4145±0.3475)ng/ml,尿镍正常组为(1.5614±0.5101)ng/ml,正常人群组为(1.2127±0.4135)ng/ml.结论 Cap43表达与镍接触直接相关,尿中Cap43含量高低与血清中Cap43含量有正相关关系(r=0.7755,P<0.01),Cap43检测应以血清标本为宜,本实验结果 为Cap43蛋白作为镍接触人群一个普查和疾病预防指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作者:吴迪;曹春燕;王大庆;张志强;付立业;王新利;姜又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A)、自控镇痛(PICA)组(B)、单次给药组(C) 3组,记录术后不同时点疼痛、镇静、总体印象评分及不良反应,检测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白细胞介素2,6的变化.结果 B组术后备时点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明显低于A、C组(P<0.05),总体印象佳.3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组术后白细胞介素2和6均较术前显著变化,B组改变程度小(P<0.05).3组术后凝血功能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PCLA安全、有效,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较好的平衡细胞因子和缓解围术期免疫损伤的作用.
作者:郭一闽;王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定7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E-CR1水平,同时测定SLE患者血细胞计数--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血小板(PLT).结果 SLE患者E-CR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LE患者中E-CRI水平与HGB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与HCT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在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RBC、HGB、HCT均明显正相关(P<0.01);在非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HGB及HCT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 E-CR1水平降低可能是引起SLE发病,造成HGB及HCT减少,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亦可能是SLE病理免疫损伤的结果 .
作者:张洪峰;肖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特点并比较植入不同机器后听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接受Nucleus N24 和Clarion S 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语前聋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2组在手术操作中的不同点,并采用Nottingham大学听觉活用进步教育听力进程评价体系(LIP)探讨研究2组患儿在术后不同时期的听功能变化.结果 Nucleus N24 组手术损伤小,Clarion S 组插入电极的比率高;2组在术前及开机3,6,12个月时的LIP平均得分Nucleus N24 组为(8.5±9.9),(35±8.6),(39±2.4),(40±2.9)分,Clarion S 组为(5.6±6.5),(28.1±13.4),(34.4±9.2),(39.8±3.5)分.开机后的初3个月听功能显著提高,3~12个月时提高稍缓慢.结论 开机1年后Nucleus N24 组和Clarion S 组的听功能都接近满分,语前聋儿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功能可获得不同程度提高.
作者:马秀岚;宋岩;久保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患者血清视黄酵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62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RBP-4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COPD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COPD营养不良组降低更显著(P<0.01);COPD营养正常组较健康对照组也显著降低(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体质指数(BMI)和上臂肌围(MAMC)是血清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RBP-4水平下降,营养状况越差降低越显著;营养正常的COPD患者血清RBP-4水平亦降低,提示这种改变并非均由营养不良引起,可能与疾病本身有关.
作者:麦洪珍;王秋月;韩丽萍;康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ApoE(-/-)]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高脂饮食对其影响,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 16只30周龄APE(-/-)小鼠,随机分成高脂饮食组[Ch-ApoE(-/-)]和普通饮食组[ApoE(-/-)],8只正常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予高脂饮食,喂养4个月后分离主动脉.HE、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斑块内MMP-9及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 两组ApoE(-/-)均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为不稳定斑块,斑块内巨噬细胞表达过量,且MMP-9表达增强.Ch-ApoE(-/-)组动脉硬化及MMP-9表达强于ApoE(-/-)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高脂饮食可加重不稳定斑块.
作者:朱杰;汪茜;张旭;周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高糖对肝星状细胞T6(HSC-T6)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及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影响.方法 按不同葡萄糖浓度进行分组,并设葡萄糖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处理HSG-T6 48和72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胞浆内CTGF和PDGF-BB的表达及细胞上消液中LN和HA的表达.结果 HSC-T6在高糖环境中培养48 h后,高浓度组(4 500和6 000 mg/L)胞浆中CTGF和PDGF-BB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在高糖环境中培养72 h后,高浓度组(4 500和6 000 mg/L)细胞上清液中HA及LN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增加.结论 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重要表现,可能通过刺激HSC分泌CTGF、PDGF-BB、HA及LN促进肝纤维化.
作者:苌新明;焦明丽;任莉;常远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对JEG-3细胞系凋亡的影响,以阐明LPS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EG-3细胞凋亡率,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滋养细胞凋亡的数目变化、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到LPS处理后滋养细胞染色体浓缩,细胞核裂解,见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表现.25、50、100 ng/ml的LPS处理后JEG-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6±0.33)%、(7.44±0.68)%、(13.44±0.90)%,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LPS能够诱导滋养细胞过度凋亡,且凋亡率随着L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吴婷;李思扬;李淑娟;尚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特点,探讨基底细胞/肌上皮标记物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84例组织学分级为Ⅱ、Ⅲ级的乳腺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为5组:A组(ER+/C-erbB-2-),B组(ER+/C-erbB-2+),C组(ER-/C-erbB-2+),D组[ER-/C-erbB-2-且表达至少一种基底细胞和(或)肌上皮标记物],E组(ER-/C-erbB-2-且不表达基底细胞和肌上皮标记物).对比观察D组与其它4组形态学差异,同时观察A、B、C 3组基底细胞标记阳性与阴性病例间形态上的差异.结果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学表现:癌细胞弥漫分布,可被纤维分隔,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中央常见大片瘢痕状无细胞区.细胞异型性明显,胞核大且多星空泡样,有大核仁.结论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学表现异型性明显.
作者:常筱颖;李丹;杨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术前诊断卵巢卵泡膜细胞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手术52个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和临床、病理结果 .结果 经病理诊断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超声检出率90.4%,平均直径9.25 cm,小于5 cm的超声检出率64.3%,大于5 cm的超声检出率100%.肿瘤内血流不丰富或无,二维图像以实质性为主,可出现囊实性和囊性三种.蒂扭转发病19.1%,伴腹水54.9%,子宫肌瘤21.6%,CA125升高37.2%.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结合二维超声图像及血流特点对术前确定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张震;李雪丹;王学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报道1例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行盆腔脾组织植入的过程,对其病理机制及治疗要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作者:黄喆;刘德赢;宋纯;王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γ-连环蛋白(γ-cat)的蛋白表达,了解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cad及γ-ca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观察临床病理参数.结果 E-cad表达阳性率:正常大肠组>大肠腺瘤组>大肠癌组,γ-cat表达阳性率:正常大肠组>大肠腺瘸组,正常大肠组>大肠癌组;E-cad的膜表达缺失率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γ-cat的蛋白表达缺失率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关;在大肠癌组织中E-cad及γ-cat的表达率降低,但两者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E-cad和γ-cat的表达下降与肿瘤相关.E-cad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γ-cat的表达与肿瘤转移有关.
作者:胡长梅;霍继荣;周世权;任剑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FANCF蛋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方法 以84例AML患者骨髓提取的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NCF蛋白表达.结果 FANCF蛋白表达率在初诊AML组为5.0%,完全缓解AML组为68.5%,对照组为75.0%;初诊AML组较对照组中FANCF蛋白表达率明显减低(P<0.05);完全缓解AML组与对照组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F蛋白在初诊AML中表达率减低,缓解AML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F蛋白可能与AML发病、预后有相关性.
作者:娄晔;于艺冰;詹立辉;孟锐;邓娜;樊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报告1例Hallervorden-Spatz病,探讨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陈柳静;欧茹;丰岩清;冼文彪;刘焯霖;徐评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中细胞膜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 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异硫氰酸荧光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孕酮复合物(P-BSA-FITC)作用下,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荧光标记情况.结果 P-BSA-FITC作用于Ishikawa细胞系后,在细胞膜上可见荧光染色,而核内未见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25 μg/ml组在各时点的荧光标记细胞数明显高于10 μg/ml和50 μg/ml组(P<0.05),在作用开始时呈时间依赖性,至60 min达高峰,继续延长作用时间并不能增加细胞的荧光标记率(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表面存在着孕激素膜受体,其与孕激素的结合能力大小与孕激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作者:朴曙花;杨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