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脂多糖对JEG-3细胞系凋亡的影响

吴婷;李思扬;李淑娟;尚涛

关键词:滋养细胞, 脂多糖,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对JEG-3细胞系凋亡的影响,以阐明LPS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EG-3细胞凋亡率,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滋养细胞凋亡的数目变化、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到LPS处理后滋养细胞染色体浓缩,细胞核裂解,见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表现.25、50、100 ng/ml的LPS处理后JEG-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6±0.33)%、(7.44±0.68)%、(13.44±0.90)%,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LPS能够诱导滋养细胞过度凋亡,且凋亡率随着L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3种胃癌细胞株中GSTP1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目的 研究候选基因GSTP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胃癌细胞株GSTP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GSTP1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和SGC901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胞苷处理GST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细胞后,再检测GSTP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中GSTP1 mRNA和蛋白里阳性表达,MGC803中mRNA和蛋白里阴性表达;BGC823和SGC7901细胞GSTP1基因启动子区域未发生甲基化,而MGC803细胞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经5-氮杂胞苷药物干预后,MGC803细胞的CST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胃癌MGC803细胞株中GSTP1基因表达沉默与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有关.

    作者:张晔;曲秀娟;刘云鹏;荆薇;杨向红;侯科佐;滕月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RIGIDfix与Intrafix螺钉应用于前、后交叉韧带一期重建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钉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其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关节镜下采用异体胫骨前肌腱联合应用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钉对16例多发韧带损伤患者行前、后交叉韧带一期重建术,术后即行膝关节稳定性检查,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行三维CT或MRI检查,并按照Lysholm评分、Irgang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及JOA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9个月).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13例(81.25%);Lysholm评分从术前(46.8±6.6)分提高到术后(83.2±8.8)分;Irgang评分从术前(4.42±7.3)分提高到术后(77.9±8.3)分.JOA评分从术前(33.8±4.6)分提高到术后(82.6±7.5)分.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异体胫骨前肌腱联合应用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钉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固定确实,重建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

    作者:白伦浩;王勇;王佳时;吕大鹏;王广斌;付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嗅鞘细胞促进脊髓损伤轴突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嗅鞘细胞促脊髓半横断大鼠轴突再生作用的关系.方法 用改良的Nash法培养嗅鞘细胞,进行长时间连续观察,将鉴定后的细胞移植于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在4周时取材.应用p75、NF200和GAP43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 判断轴突再生情况.结果 体外细胞培养观察发现嗅鞘细胞生长由散在分布逐渐趋向集中,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移植术后4周,p75染色显示移植的嗅鞘细胞仍然存活,主要分布在损伤区周围,且p75阳性嗅鞘细胞呈条索状分布,与CAP43阳性着色神经纤维有共同分布区域.NF200和CAP43阳性神经纤维末端向嗅鞘细胞分布区偏转,而对照组并未见上述现象.结论 嗅鞘细胞这种特有的生长方式在体内、外表现一致,与该细胞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相关.

    作者:孙德日;朱悦;朱海涛;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仿真人颅脑骨骼模型

    目的 将快速成型技术应用在现代医学上,使CT/MRI原本只能在二维上看到的人体颅脑断层扫描图像,通过快速成型机制造成直观的实体模型.方法 用逆向工程理论,Mimics逆向工程软件,激光快速成型(RP)机.结果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特定病人头部的CT/MRI图像,通过Mimics逆向工程软件,设计并重建三维颅脑骨骼模型,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把二维图像制造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模型.结论 RP机制造的颅脑骨骼实体模型,能帮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规划,使手术方案更加切合实际,避免更多的手术风险,使医患的沟通更加容易、便捷.也为种植体、人工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制造奠定了基础,在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生物制造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叶松;徐韬;何婧;洪洋;李莉;吴琳;付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脂多糖对JEG-3细胞系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对JEG-3细胞系凋亡的影响,以阐明LPS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EG-3细胞凋亡率,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滋养细胞凋亡的数目变化、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到LPS处理后滋养细胞染色体浓缩,细胞核裂解,见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表现.25、50、100 ng/ml的LPS处理后JEG-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6±0.33)%、(7.44±0.68)%、(13.44±0.90)%,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LPS能够诱导滋养细胞过度凋亡,且凋亡率随着L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吴婷;李思扬;李淑娟;尚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异种抗原治疗肿瘤对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 对荷瘤小鼠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 处理试验小鼠,测量瘤块大小,计算抑瘤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主要组织相备性合体Ⅰ类(MHC-Ⅰ)类型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使用ELISA方法 检测瘤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结果 实验组小鼠的MHC-Ⅰantigen、CD3+CD8+T细胞以及CD3+CD4+CD25+T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42.45%、22.58%和2.91%,IL-2的浓度为100.6 pg/ml,与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治疗方法 可以上调肿瘤MHC-Ⅰ类抗原,减少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孙丽斌;胡喜钢;张积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孕中期胎儿结膜上皮干细胞定位特征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研究孕中期不同胎龄胎儿结膜上皮细胞中,角蛋白7、14、19 p6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人胎儿结膜上皮干细胞的定位特征.方法 取正常引产6 h内的孕中期不同胎龄胎儿眼球前部组织,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角蛋白p63和PCN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PCNA及p63表达情况一致,主要表达在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及角膜缘上皮深层细胞.角蛋白19主要表达在穹窿部及球结膜上皮细胞.角蛋白14表达在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及睑结膜上皮细胞.角蛋白7表达在穹隆部至角膜缘上皮细胞.结论 细胞角蛋白7、14、19和p63及PcNA在人孕中期不同胎龄的胎儿结膜上皮细胞的特征性表达表明,人孕中期胎儿结膜上皮细胞普遍具有增殖的活性,干细胞位于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和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深层.

    作者:张昊;洪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3例AMVT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Hcv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FA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进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结果 AMVT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3.5±8.8) μmol/L和(12.2±6.6) μmol/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cy水平与FA呈负相关(AMVT组:r=-0.42,P<0.01;对照组:r=-0.39,P<0.01).MTHFR C677T TT基凼型在AMVT组的分布频率(33.3%)高于对照组(17.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结论 血浆高Hcy水平和低FA是AMVT形成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T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AMVT形成的一个重要遗传风险因子.

    作者:胡新华;杨军;李志文;张志深;何家安;杨德华;张强;辛世杰;段志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聚ADP核糖聚合酶1在人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人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探讨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6例人类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包括育乳腺癌家族史的26例和无乳腺癌家族史的130例)和40例腺瘤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8.3%(13/156)的纤维腺瘤组织中PARP-1表达阳性,40例腺瘤旁组织中未发现PARP-1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中26.9%(7/26)PARP-1表达阳性,无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中4.6%(6/130)PARP-1表达阳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PARP-1袭达上调,与腺瘤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RP-1可能参与乳腺纤维腺瘤,特别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王旭;林哲洙;张春苗;姚凡;佟伟民;金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盆腔脾组织植入误诊1例报告

    报道1例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行盆腔脾组织植入的过程,对其病理机制及治疗要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作者:黄喆;刘德赢;宋纯;王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腰椎间盘内分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椎间盘内分化的情况.方法 从兔骨髓中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核标记物BrdU标记后注入到兔的椎间盘中,8周后取材采用双染的方法 检测移植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双染璺阳性显色,即胞质内含有Ⅱ型胶原蛋白,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 在椎间盘环境的影响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软骨样细胞.

    作者:孙禹;朱悦;夏茂盛;仲涛;田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三维CT重建对小儿气道异物诊断及治疗分析

    总结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间47例住院治疗患儿气管支气管三维CT检查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李巍;王宏伟;季文樾;刘磊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MP-9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及高脂饮食影响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ApoE(-/-)]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高脂饮食对其影响,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 16只30周龄APE(-/-)小鼠,随机分成高脂饮食组[Ch-ApoE(-/-)]和普通饮食组[ApoE(-/-)],8只正常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予高脂饮食,喂养4个月后分离主动脉.HE、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斑块内MMP-9及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 两组ApoE(-/-)均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为不稳定斑块,斑块内巨噬细胞表达过量,且MMP-9表达增强.Ch-ApoE(-/-)组动脉硬化及MMP-9表达强于ApoE(-/-)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高脂饮食可加重不稳定斑块.

    作者:朱杰;汪茜;张旭;周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愈肾合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细胞TGG-β1、PDGF-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愈肾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诱发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肾脏细胞TCF-β1、PDGF-β的表达.结果 愈肾合剂可降低模型大鼠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下调TGF-β1、PDGF-B的蛋白表达.结论 愈肾合剂可通过下调TGF-β1、PDGF-B的蛋白表达,进而改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成秀梅;常风云;王晓松;路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种模型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拟合预测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的模型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拟合预测中的应用,并选用合适的模型预测HFRS在该地区未来的发病趋势,为合理调配HFRS防治的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灰色GM(1,1)模型、自回归模型、ARIMA模型对1990~2007年沈阳市HFRS的发病率资料进行数据拟合,并比较3个模型的拟合效果,选择优模型预测沈阳地区未来几年的HFRS发病趋势.结果 针对沈阳市HFRS发病率建立的GM(1,1)模型、自回归模型和ARINA模型的平均误差率(MER)分别为52.76%、20.53%和6.75%,R2分别为0.466、0.945和0.991;预测在2012年前后沈阳市HFRS发病将会出现一个高峰,达到4.4035/10万.结论 对于隐含波动周期并且不稳定的循环型时间序列,无论拟合还是预测,ARIMA模型的效果都优于灰色GM(1,1)模型和自回归模型.目前沈阳市HFRS正处于发病率的低谷期,预测未来几年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注意.

    作者:梁会营;李雪莲;郭军巧;王萍;周宝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SOD和MDA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复苏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评价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复苏后脑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大剂量肾上腺素组(H组)、大剂量肾上腺素+大剂量地塞米松组(HD组).采用窒息致心跳骤停,停跳10 min后复苏,HD组自主循环恢复后给予地塞米松(5 mg/kg).C组动脉置管15 min后和H组、HD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0,60,120 min时点采集脑组织标本,检测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主循环恢复后各个时点,HD组、H组SOD活性均明显低于C组(P<0.05),MDA含量均高于C组(P<0.01).自主循环恢复后各个时点HD组SOD活性较H组高(P<0.05),而MDA含量低于H组(P<0.05).结论 伍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可明显提高大剂量肾上腺素复苏后脑组织SOD活性、降低IVIDA含量.

    作者:于铁英;孟凌新;王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颈部2例,胰体尾部12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CT检查发现胰腺低密度占位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周边出现明显不规则强化.血清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3例行保留脾的胰体尾切除术,6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9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对18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对年轻女性出现的胰腺巨大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刘哲;许元鸿;于国志;郭克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EphB4基因突变与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EphB4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喉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 ,以癌旁组织为参照检测EphB4基因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差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肿瘤组织中EphB4基因的扩增情况,聚合酶链反应-低离子浓度-单链构象多态性(PER-LIS-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筛查喉癌患者EphB4基因第13、14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EphB4基因mRNA和蛋白质在喉癌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0.738±0.137对0.450±0.173和0.757±0.174对0.509±0.168,均P<0.01),且EphB4基因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肿瘤的直径大小以及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40对配对样本中来检测出基因的扩增和突变.结论 EphB4基因的过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喉癌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靶点.

    作者:李子政;刘剑利;李巍;李晓瑜;郭星;李福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上皮钙黏蛋白和γ-连环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γ-连环蛋白(γ-cat)的蛋白表达,了解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cad及γ-ca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观察临床病理参数.结果 E-cad表达阳性率:正常大肠组>大肠腺瘤组>大肠癌组,γ-cat表达阳性率:正常大肠组>大肠腺瘸组,正常大肠组>大肠癌组;E-cad的膜表达缺失率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γ-cat的蛋白表达缺失率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关;在大肠癌组织中E-cad及γ-cat的表达率降低,但两者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E-cad和γ-cat的表达下降与肿瘤相关.E-cad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γ-cat的表达与肿瘤转移有关.

    作者:胡长梅;霍继荣;周世权;任剑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常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做以报道.

    作者:侯杰;章志伟;修宗谊;臧鹏;芦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