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斌;胡喜钢;张积仁
目的 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人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探讨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6例人类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包括育乳腺癌家族史的26例和无乳腺癌家族史的130例)和40例腺瘤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8.3%(13/156)的纤维腺瘤组织中PARP-1表达阳性,40例腺瘤旁组织中未发现PARP-1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中26.9%(7/26)PARP-1表达阳性,无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中4.6%(6/130)PARP-1表达阳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PARP-1袭达上调,与腺瘤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RP-1可能参与乳腺纤维腺瘤,特别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王旭;林哲洙;张春苗;姚凡;佟伟民;金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er G2,ABCG2)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检测44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2 cm)及食管切缘正常黏膜(距离癌5 cm以上)ABCG2的mRNA表达.结果 ABCG2在食管癌原发灶组织中有较高程度的表达,其表达量为0.77±0.11,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量为0.66±0.12;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1).ABCG2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鳞癌(P<0.05).食管癌中ABCG2在年龄和性别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BCG2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食管癌原发性耐药及化疗中多药耐药的形成.其可作为一种新的引起多药耐药的分子,指导临床上食管癌的化疗.
作者:刘亮;赵丽;刘江惠;郭建文;王静;左连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颈部2例,胰体尾部12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CT检查发现胰腺低密度占位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周边出现明显不规则强化.血清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3例行保留脾的胰体尾切除术,6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9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对18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对年轻女性出现的胰腺巨大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刘哲;许元鸿;于国志;郭克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中细胞膜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 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异硫氰酸荧光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孕酮复合物(P-BSA-FITC)作用下,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荧光标记情况.结果 P-BSA-FITC作用于Ishikawa细胞系后,在细胞膜上可见荧光染色,而核内未见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25 μg/ml组在各时点的荧光标记细胞数明显高于10 μg/ml和50 μg/ml组(P<0.05),在作用开始时呈时间依赖性,至60 min达高峰,继续延长作用时间并不能增加细胞的荧光标记率(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表面存在着孕激素膜受体,其与孕激素的结合能力大小与孕激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作者:朴曙花;杨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FANCF蛋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方法 以84例AML患者骨髓提取的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NCF蛋白表达.结果 FANCF蛋白表达率在初诊AML组为5.0%,完全缓解AML组为68.5%,对照组为75.0%;初诊AML组较对照组中FANCF蛋白表达率明显减低(P<0.05);完全缓解AML组与对照组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F蛋白在初诊AML中表达率减低,缓解AML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F蛋白可能与AML发病、预后有相关性.
作者:娄晔;于艺冰;詹立辉;孟锐;邓娜;樊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社区老年人口咽部寄殖菌状况,为老年肺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沈阳市某社区706名65岁以上老年居民行咽拭子细菌培养,将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706份标本中,共265份标本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37.5%.共分离出菌株29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8株,占85.5%;革兰阳性球菌42株,占14.5%.在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58株,占63.7%.结论 社区老年人口咽部革兰阴性杆菌的寄植率明显增加,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常见.
作者:王爽;李冬;褚云卓;朱丽英;刘凤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嗅鞘细胞促脊髓半横断大鼠轴突再生作用的关系.方法 用改良的Nash法培养嗅鞘细胞,进行长时间连续观察,将鉴定后的细胞移植于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在4周时取材.应用p75、NF200和GAP43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 判断轴突再生情况.结果 体外细胞培养观察发现嗅鞘细胞生长由散在分布逐渐趋向集中,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移植术后4周,p75染色显示移植的嗅鞘细胞仍然存活,主要分布在损伤区周围,且p75阳性嗅鞘细胞呈条索状分布,与CAP43阳性着色神经纤维有共同分布区域.NF200和CAP43阳性神经纤维末端向嗅鞘细胞分布区偏转,而对照组并未见上述现象.结论 嗅鞘细胞这种特有的生长方式在体内、外表现一致,与该细胞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相关.
作者:孙德日;朱悦;朱海涛;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30例开胸手术病人行低潮气量单肺通气期间呼气末正压(PEEP)对动脉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气道压力的影响.方法 所有病人开胸后行容量控制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单肺通气20 min后加4 cmH2O<,2> PEEP,20 min后再恢复0 cmH2O PEEP状态.双肺通气20 min后、单肺通气20 min后、单肺通气加用4 cmH2O PEEP 20 min后以及恢复单肺通气0 cmH2O PEEP 20 min后分别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气道压力,将组内单肺通气应用PEEP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值、脉搏氧饱和度及气逆压力进行比较.结果 低潮气量单肺通气与常规潮气量单肺通气相比气道压力大大减小;4 cmH2O PEEP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且可显著改善动脉氧合、提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论 低潮气量容量控制单肺通气时加用4 cmH2O PEEP可作为改善单肺通气动脉氧合的一种方法 ,对开胸手术也是一种保护性通气策略.
作者:李丹;孟凌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Wnt拮抗因子分泌型Frizzled相关蛋白(SFRPS)在胃癌中的甲基化和表达状态,探讨SFRP5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ER(MSP)检测SFRP5在胃癌中的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RT-PCR)和即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SFRP5在胃癌中的表达状态.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有29例(72.5%)检出SFRP5甲基化,在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有4例(10%)检出SFRP5甲基化.SFRP5在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32.237,P<0.001).SFRP5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SFRP5在胃癌细胞系HGG-27、AGS和NCI-N87中发生甲基化,表达消失,而在SGC-7901中未发生甲基化,存在表达.结论 SFRP5甲基化及异常表达在胃癌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参与了部分胃癌的发病过程.
作者:赵成海;尚超;徐彦金;卜献民;张宁;王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将快速成型技术应用在现代医学上,使CT/MRI原本只能在二维上看到的人体颅脑断层扫描图像,通过快速成型机制造成直观的实体模型.方法 用逆向工程理论,Mimics逆向工程软件,激光快速成型(RP)机.结果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特定病人头部的CT/MRI图像,通过Mimics逆向工程软件,设计并重建三维颅脑骨骼模型,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把二维图像制造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模型.结论 RP机制造的颅脑骨骼实体模型,能帮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规划,使手术方案更加切合实际,避免更多的手术风险,使医患的沟通更加容易、便捷.也为种植体、人工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制造奠定了基础,在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生物制造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叶松;徐韬;何婧;洪洋;李莉;吴琳;付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红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标准型CD44(CD44s)对红细胞黏附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正常人红细胞表面CD44s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胃癌细胞表面透明质酸(HA)表达情况;以胃癌细胞红细胞花环形成率来评价红细胞对胃癌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 正常人红细胞表面CD44s平均荧光强度为308.694±8.643;胃癌细胞表面的透明质酸平均IOD值为4617±1775.363;经鼠抗人CD44s单克隆抗体处理过的正常人红细胞黏附胃癌细胞的能力显著下降,胃癌细胞红细胞花环形成率为(20.6±9.232)%,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红细胞表面CD44s在红细胞免疫黏附胃癌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进涛;郝一文;陈海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椎间盘内分化的情况.方法 从兔骨髓中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核标记物BrdU标记后注入到兔的椎间盘中,8周后取材采用双染的方法 检测移植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双染璺阳性显色,即胞质内含有Ⅱ型胶原蛋白,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 在椎间盘环境的影响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软骨样细胞.
作者:孙禹;朱悦;夏茂盛;仲涛;田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间47例住院治疗患儿气管支气管三维CT检查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李巍;王宏伟;季文樾;刘磊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常用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选择恒牙<牙合>期208名患者的数码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和面部正侧位照片进行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评判,并以此为标准对ANB角、APDI值、Wits值和A点凸度分别在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中进行分析,并对以上4项测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NB角、APDI值、Wits值和A点凸度在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中均具有显著性差异,APDI的变异系数较小,其余3项的变异系数波动较大.ANB角、APDI值、Wits值和A点凸度4项测量指标均具有高相关性.结论 ANB角、APDI值、Wits值和A点凸度4项测量指标在评价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时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而APDI值的可靠性更好,并提示多项测量指标均指示为同一类错<牙合>畸形时,结果 的可靠性更高.
作者:阎秀林;郝玉全;丁伟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复苏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评价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复苏后脑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大剂量肾上腺素组(H组)、大剂量肾上腺素+大剂量地塞米松组(HD组).采用窒息致心跳骤停,停跳10 min后复苏,HD组自主循环恢复后给予地塞米松(5 mg/kg).C组动脉置管15 min后和H组、HD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0,60,120 min时点采集脑组织标本,检测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主循环恢复后各个时点,HD组、H组SOD活性均明显低于C组(P<0.05),MDA含量均高于C组(P<0.01).自主循环恢复后各个时点HD组SOD活性较H组高(P<0.05),而MDA含量低于H组(P<0.05).结论 伍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可明显提高大剂量肾上腺素复苏后脑组织SOD活性、降低IVIDA含量.
作者:于铁英;孟凌新;王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候选基因GSTP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胃癌细胞株GSTP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GSTP1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和SGC901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胞苷处理GST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细胞后,再检测GSTP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中GSTP1 mRNA和蛋白里阳性表达,MGC803中mRNA和蛋白里阴性表达;BGC823和SGC7901细胞GSTP1基因启动子区域未发生甲基化,而MGC803细胞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经5-氮杂胞苷药物干预后,MGC803细胞的CST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胃癌MGC803细胞株中GSTP1基因表达沉默与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有关.
作者:张晔;曲秀娟;刘云鹏;荆薇;杨向红;侯科佐;滕月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通过总结131例婴儿烧伤创面的处理体会,发现采用早期简单清创、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及时换药、适时手术植皮对修复婴儿烧伤创面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挺;王玉山;孙树;刘晓虹;姜英令;薛宝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应用ELISA法对肺癌患者血清TNF-β以及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TNF-β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作为TNF-β的产生细胞T淋巴细胞(CD3+CD19-),特别是活化性T淋巴细胞(CD8+CD2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β的水平均下降,且两者变化呈正相关,提示其与肺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作者:孙文利;许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A)、自控镇痛(PICA)组(B)、单次给药组(C) 3组,记录术后不同时点疼痛、镇静、总体印象评分及不良反应,检测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白细胞介素2,6的变化.结果 B组术后备时点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明显低于A、C组(P<0.05),总体印象佳.3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组术后白细胞介素2和6均较术前显著变化,B组改变程度小(P<0.05).3组术后凝血功能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PCLA安全、有效,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较好的平衡细胞因子和缓解围术期免疫损伤的作用.
作者:郭一闽;王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γ-连环蛋白(γ-cat)的蛋白表达,了解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cad及γ-ca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观察临床病理参数.结果 E-cad表达阳性率:正常大肠组>大肠腺瘤组>大肠癌组,γ-cat表达阳性率:正常大肠组>大肠腺瘸组,正常大肠组>大肠癌组;E-cad的膜表达缺失率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γ-cat的蛋白表达缺失率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关;在大肠癌组织中E-cad及γ-cat的表达率降低,但两者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E-cad和γ-cat的表达下降与肿瘤相关.E-cad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γ-cat的表达与肿瘤转移有关.
作者:胡长梅;霍继荣;周世权;任剑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