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王莹;曲家骐;张林
目的:探讨bcl-2,MDR1基因及编码蛋白p26,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RT-PCR技术、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白血病患儿及1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MDR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bcl-2基因的表达初治组、完全缓解组低于复发组(P<0.05);MDR1基因的表达复发组高于对照组(P<0.05),p26,p170阳性率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对照组低于复发组(P<0.05).p170阳性率初治组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p170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bcl-2,MDR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生物学特征无相关性.bcl-2与MDR1基因之间、p170和p26蛋白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bcl-2和MDR1基因、蛋白通过不同的机制与白血病的耐药有关.
作者:何莉;侯克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和midkine(MK)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VSCC,25例VIN,10例正常外阴表皮进行研究,同时将MUC1和MK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VSCC中MUC1蛋白表达及阳性细胞率高于VINⅢ(P<0.05),VIN Ⅰ,Ⅱ和正常表皮无表达;MUC1阳性细胞率在高、中、低分化VSCC中差异显著(P<0.05).VSCC中MK蛋白表达及阳性细胞率高于VINⅢ(P<0.05),VIN Ⅰ,Ⅱ和正常表皮中无表达;MK更强表达于分化型(高分化和中分化)的VSCC中,与未分化(低分化)的VSCC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MUC1表达可作为VSCC一种有效的肿瘤标志物.MUC1和MK与外阴肿瘤细胞分化有关,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MUC1表达增加,MK表达减弱.
作者:武昕;郭科军;李曼;白枫;辛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台盼蓝拒染法和集落形成作为观察指标,以NGF5,10,15,20μg/ml处理4种人肿瘤细胞(人白血病细胞株K 562、人胰癌细胞株JF305,人肺癌细胞株AGZY-83a和人胃癌细胞株MG-803),选用不同作用时间,分别观察NGF对上述细胞的影响.阿霉素(Adr)为阳性对照药.结果:NGF对4种人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性作用,K 562和JF 305比后两者显示出更好的量效关系(P均<0.05).NGF处理24,48和96 h后K 562和JF 305细胞的生长均受到抑制(P<0.05,P<0.01).并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处理JF305细胞24,48和96 h,NGF的半抑制浓度(IC50),时间-效应关系亦明显;NGF对K 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48 h为显著.NGF还可显著抑制JF 305细胞的集落形成,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P<0.01),其IC50为12.86μg/ml.结论:NGF对4种人肿瘤细胞均具有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对K 562、JF 305作用更显著.
作者:孙晋民;张蕾;姜丽;郑华川;王维琴;辛彦;郝文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探讨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素(TNP-470)对肺癌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胚胎肝激酶1(Flk-1)、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表达.结果:TNP-470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肺癌细胞条件培养液或细胞粉碎液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PCNA,Flk-1,FGFR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TNP-470能够相对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可能与通过降低内皮细胞表面Flk-1,FGFR的表达,进而减弱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细胞增殖途径有关.
作者:吴晓娟;杨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了1 3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 500例健康人的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BA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BA敏感性高于AST、γ-GT、ALT.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较理想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作者:倪宁;吕爱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病毒性脑炎(V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白细胞介素(IL-6)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2例VE患儿血清VEGF和IL-6水平,30例同年龄组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做对照.结果:IL-6水平在VE的急性期与恢复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且急性期IL-6水平也明显高于恢复期.有频繁抽搐、昏迷及脑干症状的重度患儿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儿;VE的急性期和恢复期VEGF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6可能参与VE的发病,高水平的血清IL-6对VE的诊断、临床严重性的评估有参考价值;VEGF水平增加,在病脑发病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桂莲;李萍;姜红堃;胡宛如;张秋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113例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出128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及嗜麦芽假单胞菌为多.多重或二重感染占绝大多数.
作者:王昆;王煜;李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骨髓移植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直线加速器排空C57BL/6小鼠骨髓后,注入BALB/C小鼠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复制aGVHD模型.应用免疫荧光电镜检测经高压氧、环孢素A(CsA)、氨甲喋呤(MTX)处理后,小鼠皮肤、肺、肠组织T淋巴细胞(CD3+、CD4+、CD8+细胞)及表达黏附分子CD11a、CD18的细胞浸润情况.结果:高压氧组小鼠11d的生存率(9/10)高于异基因骨髓移植组(8/19);高压氧组小鼠T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降低,黏附分子CD11a、CD18的表达降低.结论:高压氧可能通过降低T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并降低黏附分子CD11a、CD18的表达,而发挥其明显的抗aGVHD作用.
作者:王娟;孙鲁宁;于艳秋;段忠辉;张海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38例上皮性卵巢癌、15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3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以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44v6mRNA的表达及其与各种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CD44v6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以及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均<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D44v6mRNA的相对含量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但是其表达率与上述参数均无关.结论:CD44v6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淑兰;王莉;林蓓;陈博宇;孟丽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总结436例儿童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出血资料,术后出血11例,占同期手术2.5%,3例经2次开胸止血,占同期手术0.7%,2次开胸手术后死亡1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多能止血,一旦出现2次开胸指征,应紧急手术,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晓慨;朱兵;王占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对住院分娩婴儿3 533例进行了出生缺陷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出生缺陷儿及性器官发育不良(性别不清)占总数的7.08‰.出生缺陷儿中神经系统畸形占28%;唇腭裂占20%;其他为四肢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性器官发育不良、腹裂、肠管外置等.产妇均否认近亲结婚史.提示加强孕期保健是降低出生缺陷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于凤英;张乾忠;宋晓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直接检测大鼠肺动脉压的方法.方法:应用PV-1导管,制备末端呈圆滑弧型的大鼠肺动脉导管,经颈外静脉插入大鼠肺动脉,检测肺动脉压(Ppa),并将检测结果与右心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野百合碱(MCT)模型大鼠右心指数由0.323±0.019增加到0.484±0.073,Ppa由(11.5±0.87)mmHg增加到(16.13±1.54)mmHg(P均<0.01);本文提供的Ppa检测方法所测的Ppa值与右心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章新华;陈磊;王怀良;高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与膀胱癌生物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S-P法对51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并分析BTCC中MVD值.结果:bFGF在正常膀胱组织呈阴性表达,在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及复发组与初发组间差异显著(P<0.05);MVD值在BTCC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BTCC中bFGF表达和MVD值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BTCC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对64例膀胱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第Ⅷ因子抗原和ki-67抗原进行染色,计数肿瘤的微血管教及ki-67标记指数(LI);应用TUNEL法检测膀胱癌细胞凋亡状态.结果:MVD在不同病理分期和细胞学分级上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P<0.05).MVD与凋亡指数(AI)呈负相关(P<0.001),与ki-67LI无关(P<0.05).结论:膀胱癌肿瘤血管生成与膀胱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作者:刘贤奎;孔垂泽;王平;孙志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应用ELISA检测方法对3 291例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做病原学分型,对其中确诊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HE)的338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沈阳地区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中HE占10.27%.HE全年可散发,但春季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36.69%.30~5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占70.41%,其次为≥70岁年龄组,占12.4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为2.81:1.老年HE患者发病有上升趋势.
作者:马力;赵桂珍;石理兰;宋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但需定期复查、进行诊断性监测.
作者:张冬梅;赵戬;潘亚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手术方式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为密切,其次是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建立了肝外胆管癌术后生存危险状态函数.探查术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1.48%,0.06%,0.003%;外引流术分别为30%,16.12%,0.31%,切除术分别为69.23%,28.10%,17.04%.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佳方案.
作者:王鹤令;周勇;郭仁宣;张见黎;周宝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在分娩发动、宫颈成熟和扩张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子宫下段组织中MMP-9和TIMP-1的浓度.有宫缩剖宫产组56例,其中第一产程组44例,第二产程组12例.以无宫缩剖宫产组16例为对照组.结果:有宫缩剖宫产组子宫下段组织中MMP-9和TIMP-1的浓度分别明显高于无宫缩剖宫产组(P<0.05,P<0.05).第一产程组中随宫口开大,MMP-9和TIMP-1的浓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第二产程组MMP-9和TIMP-1的浓度分别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P<0.01,P<0.05).结论:MMPs和TIMPs的动态变化是分娩发动、宫颈成熟和扩张过程中的重要中间环节.
作者:金镇;裴凌;王伟;关哲;王德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按不同骨面型建立东北地区成人Wylie分析正常值,为建立数据库做准备.方法:选择东北地区正常(牙合)成人100例做为样本,摄头颅侧位X线片,在X线片上定点测量,将样本分为水平趋向生长型、平均型、垂直趋向生长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不同骨面型Wylie分析的头影测量正常值.结果:获得了不同骨面型Wylie分析的头影测量正常值.结论:按照不同的骨面型建立成人正常值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侯志明;刘文艳;李娜;邓燕;李爱群;肖文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尿微球蛋白(MG)及尿微量白蛋白(ALB)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早期肾损伤的评价意义.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尿α1-MG,β2-MG及尿ALB水平.结果:PSS患者血β2-MG、尿α1-MG,β2-MG及尿ALB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尤其肾受累患者尿α1-MG、尿ALB升高显著.结论:尿α1-MG、尿ALB是诊断PSS早期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的有效指标.
作者:张榕;郭韵;王晓非;蒋莉;肖卫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