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宋丽新;胡健;曾定尹;齐国先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NSCLC病人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标本中COX-2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COX-2(64.3%)和TNF-α(78.7%)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80%)较其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50%)为高(x2=4.461,P<0.05);而肺腺癌与肺鳞癌组织中TNF-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OX-2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NSCLC病人的年龄、性别、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OX-2和TNF-α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春来;蔺慕会;张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研究比较亚临床黄疸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症状、体征,探讨双羟二丁基乙醚(DHBE)治疗亚临床黄疸的疗效.结果发现DHBE胶囊治疗亚临床黄疸,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体征.
作者:赵金满;于继红;施贵静;张铁英;傅宝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用半定量RT-PCR检测分娩发动前后各15例产妇子宫平滑肌和胎盘组织的尿皮素mRNA表达水平.探讨子宫平滑肌和胎盘组织尿皮素mRNA表达水平与分娩发动的关系.
作者:金峰;尚涛;高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病人行常规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51例(89.5%)病灶发生在前上和(或)前中纵隔;肿瘤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表现为凸出型者12例,全部为良性胸腺瘤;MCI表现为灌铸型者21例,全部为恶性胸腺瘤,无法完全手术切除.结论:胸腺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宏伟;杨军浩;王天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鼠服用复方氯胺酮口服液(CKOS)后不同时点行为变化及小脑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和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的分布,探讨其口服液对鼠小脑NMDAR1和GABA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D大鼠服用CKOS后不同时点NMDAR1和GABAAR在小脑Purkjnje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0点处(正常对照)NMDAR1在小脑Purkinje细胞表达多;随着药效的增加,NMDAR1在小脑Purkinje细胞上的表达逐渐减少,30 min时NMDAR1表达低值,120 min时Purkjnje阳性细胞逐渐恢复,360min恢复接近正常.而GABAAR与NMDAR1的表达方式正相反,GABAAR在Prukinje细胞上的表达随着药效的增强而增加,又随着药效减低而减少.结论:CKOS对鼠小脑NMDAR1在Purkinje细胞上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抑制,应产生不协调运动.但GABAAR在Purkinje细胞上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增强,抑制不协调运动.CKOS对小脑的作用为促使大鼠协调运动.
作者:张锦;汪薇;邵素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金纳多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12,24,48 h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金纳多治疗组各时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Bcl-2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达高峰,金纳多治疗组各时点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Bax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金纳多治疗组各时点Bax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结论:金纳多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鸿;赵冬雪;郑东明;丛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供鼠术前营养状态对移植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肝脏常温离体循环灌注模型观察术前禁食与否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保存时限为12,24h,观察再灌注0,30,60,120 min后肝功能指标、胆汁分泌量及组织学的变化.结果:保存12 h组,在再灌注后120 min后ALT、LDH值达到高峰,保存24 h组,高峰提前至再灌注后60min.两实验组相比,未禁食组灌出液中ALT、LDH含量均明显低于禁食组(P<0.05).随保存时间延长,胆汁分泌量减少.灌注120min胆汁分泌总量,未禁食组明显多于禁食组.组织学变化可见未禁食组肝脏损伤明显较禁食组轻.结论:术前供鼠良好营养状态可减轻肝脏保存损伤,并促进再灌注后功能恢复.
作者:程颖;刘永锋;宋少伟;成东华;李柏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研究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临床特点,旨在正确诊断和治疗本病.
作者:刘嘉晖;张朝东;陈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容量(VOL)和压力超负荷(POL)早期大鼠左心室内压变化诱导左心室心肌原癌基因c-fos、c-jun、c-myc、egr-l mRNA表达时间变化和差异.方法:测定假手术大鼠、及心脏超负荷后不同时间点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内压谷值(LVDP)变化,用狭缝杂交检测各时间点左室心肌c-fos、c-jun、c-myc、egr-l mRNA表达,用密度仪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同心脏负荷后早期LVSP均下降(P<0.05),48 h VOL组低,POL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负荷后LVDP逐渐增高,POL后6 h,VOL12 h高(P.<0.05),后者48 h与假手术组相近(P>0.05).POL诱导原癌基因表达峰值早于VOL,48 h c-myc、c-jun出现第2次表达增加.VOL后1 h检测到c-fos、c-jun、egr-l、c-myc弱表达,48 h c-fos无表达,c-jun表达减弱,c-myc和egr-l仍有较高表达.结论:VOL、POL后左室内压增加诱导不同的心肌c-fos、c-jun、c-myc、egr-l表达增加的时间顺序,与LVDP增高无关,c-fos、c-jun、c-myc表达与LVSP增高有关,提示左心室主动收缩产生的室内压为诱导原癌基因表达的主要因素;心脏超负荷后心肌原癌基因可持续表达,不同负荷原癌基因表达的时间过程差异可能对发生不同类型心肌肥厚有重要影响.
作者:李贺;李锦毅;胡小萍;白旭芳;费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治疗中老年人因食物嵌塞所致的牙周疾病.方法:对64例102颗食物嵌塞的牙齿进行调(牙合)、牙周治疗、充填及修复治疗.结果:经2~3年的随访观察,15颗牙因充填效果不佳再次食物嵌塞,而改做冠修复,有效率为77.61%;6例冠修复接触关系不良,重新制作,有效率为82.86%.结论:食物嵌塞治疗方法有严格的适应证,进行充填和修复治疗应特别注意邻接关系,防止医源性食物嵌塞.
作者:林晓萍;刘尧;金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用于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药物选择的实用性,为卵巢癌临床化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用的12种化疗药物对65例卵巢癌进行MTT法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及同一类型的不同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卵巢癌对紫杉醇、表阿霉素、卡铂和顺铂中度敏感,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7.3±4.6)%、(54.5±4.8)%、(52.0±4.3)%和(50.8±4.5)%;对鬼臼乙叉甙、烃基喜树碱和长春地新低度敏感,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9.6±3.8)%、(39.3±4.3)%和(30.7±2.6)%;而对丝裂霉素C、噻替哌、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和氨甲喋呤则耐药,平均抑制率均小于30%.结论:卵巢癌化疗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MTT法是一种简便而快速的肿瘤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方法,可为卵巢癌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吕庆杰;马颖;宋继谒;董芳;宓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浓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t)mRNA及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5.6,11.1,16.7,22.0,28.0 mmol/L)的葡萄糖孵育10 d及同一浓度(22.0 mmol/L)葡萄糖孵育0,5,10,15 d.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及Western Blot检测MIP-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6~28.0 mmol/L),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内皮细胞内MIP-1 α表达明显增加,22.0 mmol/L时表达高,28.0 mmol/L时表达稍降低;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 mRNA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2.54±2.78,17.69±1.38,23.35±2.13,32.23±2.25及28.46±2.46(P<0.05);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5.6 mmol/L葡萄糖组的1.42倍、1.87倍、2.58倍及2.12倍(P<0.05).同一浓度葡萄糖(22.0 mmol/L)孵育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内皮细胞内MIP-1α表达逐渐增加,至15 d时表达高;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 mRNA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0.43±2.13,18.67±1.46,32.23±2.25及38.28±3.14(P<0.05);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0 d组的1.75倍、3.06倍及3.64倍(P<0.05).结论:葡萄糖浓度可促进内皮细胞MIP-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这种作用与葡萄糖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作者:孟馨;张锦;滕颖;甘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蛋白(Tiarm-1)表达水平在判断胸腺瘤生物学特性中的作用,以对临床判断为Ⅱ期胸腺瘤者行进一步的生物学评价.为术后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2例术后临床分期为Ⅱ期的胸腺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利用Tiam-1蛋白对肿瘤组织和瘤旁正常胸腺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75例Ⅲ期胸腺瘤进行对照,做统计学分析.结果:Ⅱ期胸腺瘤患者12%术后复发,呈现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总体上,Ⅱ期胸腺瘤组织内Tiam-1蛋白表达与瘤旁正常胸腺无差异,而术后复发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为Ⅱ期的胸腺瘤患者,部分呈现恶性肿瘤的表现,Tiarm-1蛋白对判断其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其刚;谭胜;刘士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通过对20例重症肌无力术后肌无力危象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进行分析,认为抢救危象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防治肺部感染,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晓波;张其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机调查沈阳地区289例健康的绝经后妇女,年龄和绝经年限,身高、体重、正位腰椎BMD,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发现腰椎L2部位BMD低于其它部位,随绝经年限的增加腰椎各部位BMD有下降的趋势,绝经后前6年间腰椎各部位BMD下降较快,以后下降减慢,并且相对而言L2的BMD下降速度高于其它部位.以年龄和体重指数(BMI)为协变量,经协方差分析显示各绝经年限L2及L3部位BMD有显著差异.提示对绝经后妇女应注意绝经后的前6年的腰椎BMD变化,特别是L2部位的BMD变化.
作者:李莉;阎宁;徐晓光;刘英敏;李书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对9例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完全缓解6例,占66.7%,有效率77.8.
作者:王晓红;任洪军;柴静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心肌组织ATP酶活性变化及硫酸镁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氧化乐果染毒组(B组);硫酸镁预处理后再染毒组(C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B组与A组相比,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C组与B组相比,ATP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Na+,K+-ATP酶、Mg2+-ATP酶活性恢复(P<0.01)较Ca2+-ATP酶活性恢复(P<0.05)明显.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心肌组织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明显受抑制.硫酸镁预处理能减轻ATP酶活性的抑制程度,尤其是Na+,K+-ATP酶和Mg2+-ATP酶.
作者:李长喻;赵敏;杜艳秋;杨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卡维地络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卡维地络10~40 mg 8周,观察血压,心率,副作用,血液生化,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功能等改变.结果:服药后1周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8周有效率90%.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71.73%和63.48%.左室重量指数降低,二尖瓣E/A比值和平均E峰下降速度升高(P<0.05).射血分数和心输出指数升高(P>0.05).对肝肾功能,离子,血糖,血脂无影响.不良反应有轻度头晕,干咯,嗜睡,多尿等.结论:卡维地络具有明显降压作用,副作用低.长期用药降低左室重量指数,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于波;宋丽新;胡健;曾定尹;齐国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蟾酥不同成分对白血病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硅胶层析法部分纯化蟾蜍皮脂腺分泌物的提取物;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部分纯化物的组分;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硅胶层析部分纯化,制备了4种混合物,其中乙醇提取物中含有6种组分,可能含有蟾蜍灵.4种混合物均可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其中3种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用蟾蜍灵.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4种混合物均可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不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结论:蟾蜍皮脂腺分泌物的部分纯化物可能通过诱导不伴有细胞周期阻滞的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
作者:金波;孙林;刘云鹏;卢香兰;田昕;梁再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活检术在经皮肾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用Tru-cut手动式活检针和长射程内槽切割式自动活检枪及相应活检针经皮对肾脏进行活检术.结果:299例共穿刺574针,取出组织条563条,长度0.5~1.8 cm,均有病理结果.299例中具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者67人,占22.41%.结论:经皮肾活检的成功与否,超声引导是关键,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作者:陶春梅;王学梅;欧国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