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赵岩;王玉;蔡爱露
目的:探讨急诊肺动脉栓塞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5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血气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65例患者中以胸痛为主诉就诊者51例,以咯血为主诉者7例.血气分析PaO2<80 mmHg者65例;PaO2<60 mmHg者49例.CT见血管栓塞者11例 (91.7%).心电图典型SI QIII TIII改变者13例(20%).肺动脉压增高者45例(69.2%).治疗上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溶栓,溶栓治疗效果不好或患者本身有禁忌症时,可选用介入治疗.结论:肺栓塞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及肺炎等多种疾病,诊断时应借助各种诊断手段,减少误诊率,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汪洋;田家乐;李永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克隆人神经生长因子cDNA,为神经生长因子cDNA的表达作准备.方法:采用大肠杆菌JM 109菌株作为宿主菌,以pUC 118作为克隆载体,使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PstI酶切DNA片段,采用磷酸钙转染法转化细菌,α互补和限制性酶切图谱鉴定转化细菌.结果:βNGF cDNA经BamHI 和PstI双酶切后,经过重组,与载体连接在一起,转化大肠杆菌后,形成了克隆.结论:应用JM 109作为宿主,pUC 118为克隆载体,成功克隆了人神经生长因子cDNA.
作者:尹元琴;马萍;隋承光;任常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Na+/H+交换阻滞剂Cariporide对离体大鼠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用离体大鼠双冠脉分别灌流心肌缺血模型,将大鼠心脏进行45 min的低流量缺血(用原灌流量的5%进行灌流),再灌注2 h.药物在缺血及再灌注的不同时期应用.结果:在缺血及再灌注时和缺血再灌注时联合应用1μ mol/L Cariporide,心肌梗死范围分别是(7±1)%,(7±2)%,(2±1)%,较对照组(20±4)%明显缩小.在缺血后0,10,30 min时分别应用,其心肌梗死范围分别是(7±2)%,(10±1)%,(17±3)%,较对照组(22±3)%明显缩小.在再灌注0,10 min时分别应用,其心肌梗死范围分别是(6±2)%,(15±2)%,而对照组为(19±3)%.结论:Na+/H+交换阻滞剂Cariporide在缺血及再灌注早期应用有明显的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作用.
作者:贾大林;张海山;齐国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15例严重肝损伤患者进行了手术,并对其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合并伤,手术方式等进行总结,强调了术中各种处理方法的正确应用.
作者:王镇;夏振龙;戴显伟;戴朝六;石文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科对24例全角膜感染患者治疗,通过眼球前段重建术及良好的护理,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总结了护理经验.
作者:周铁虹;李洪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探讨急诊腹部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钱红;赵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从护理学角度分析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赵丽萍;钱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通过对老年人急性心机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20例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本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雅洁;蔡冬梅;胡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CAOV3经烷化剂甲磺酸甲酯(MMS)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变化与生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噻唑蓝(MTT)法测定药物作用浓度,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活细胞百分率无显著差异.MMS主要使CAOV3细胞受阻于S期,未见凋亡峰.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端粒酶活性增强.结论:MMS对CAOV3细胞端粒酶活性有上调作用.CAOV3细胞对MMS的抗凋亡效应可能与端粒酶活性上调有关.
作者:刘永萍;赵恂;杨平;时亮;姚阳;于成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胃癌转移的抗血管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艳萍;陈颖;杨琳;吴东瑛;张素敏;况立革;孙宏伟;郑华川;辛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小儿术前口服咪唑安定氯胺酮阿托品混合液与常规方法肌注安定阿托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的男性小儿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指标:对术前药的接受程度、给药后的血氧饱和度、镇静状态评分、与父母分离程度和静脉穿刺时的反应、对面罩的接受程度、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肌肉注射给药65%小儿不能接受、哭闹 ,给药30 min后,与父母难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不平稳.口服组用药30 min后,小儿安静、合作,易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无抵抗,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术前口服咪唑安定氯胺酮阿托品混合液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传统方法肌注安定阿托品,是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作者:韩盛;张锦;孙云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比较软骨脱细胞基质与新鲜软骨之间组成成分的差别, 使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新鲜猪耳及其脱细胞基质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脱细胞软骨基质的氨基酸含量高于新鲜软骨,但换算成为氨基酸的个数时,二者相同.表明脱细胞软骨的主要组成成分为II型胶原.
作者:杨琨;宋敏;张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喉部分切除术后误咽是喉部分切除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肺部感染和吸入性肺炎.本文总结98例喉部分切除术后误咽患者的饮食护理.
作者:郑东侠;张丽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我国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患者中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COMP)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结合DNA直接测序对我国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的10例患者,其10名父母及30名正常对照进行COMP基因第10,13和14外显子区域突变分析.结果:正常对照SSCP分析均表现为相同带型.1例散发重型患者COMP基因外显子14区检测到单链泳动变位,测序结果显示第14内含子的近5′端存在纯合性G→A变异.结论:该变异可能是一种新型点突变,与患儿临床表型有关,也可能是COMP基因第14内含子中的一种单核苷酸多态.
作者:刘晓梅;麻宏伟;姜俊;王阳;王岳平;王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应用化学发光酶免分析法(CLEIA)、粒子凝集法(PA)和快速金标法分别检测50例血清标本的HCV抗体,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化学发光法的阳性率高(78%),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粒子凝集法和金标法阳性率(76%和60%)均低于化学发光法,虽然阳性率较低,但以化学发光法为基准无假阳性.化学发光法可作为判定HCV抗体是否阳性的标准. 粒子凝集法和金标法操作简便,并且粒子凝集法可测定抗体效价.金标法不需要仪器和配制试剂,15 min即可判定结果,可用于急诊检查.
作者:徐兰;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谱检测对肝内肿瘤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或术中同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正常对照的9种血清胆汁酸进行检测.结果:肝癌血清总胆汁酸和甘氨结合型胆汁酸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治疗后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一过性增高;甘氨结合型胆汁酸/总胆汁酸比值下降;总胆汁酸增高,第7天尚未恢复.结论:血清胆汁酸谱作为肝功能有效指标对肝癌治疗监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鞠新华;夏振龙;张玉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麻醉机呼吸环路气体低、中、高流量设置和呼吸环路加入人工鼻对气道内吸入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名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6组,3组呼吸环路内加入人工鼻,流量设置分别是0.5,1.5,4.5 L/min ; 另3组不使用人工鼻,流量设置同上.应用温度湿度仪连续监测吸入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公式计算绝对湿度.机械通气3min后的测量值设为基础值,然后纪录15,30,45和60 min的值.结果: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人工鼻组的不同流量设置均显著增加气道内吸入气温度和湿度,当流量设置为0.5 L/min高,其次是1.5 L/min,再其次为4.5 L/min ;不用人工鼻组,低、中、高流量设置显著影响气道内吸入气温度和湿度,随通气时间延长,流量为0.5 L/min时温度和湿度逐渐升高,1.5 L/min略有下降,4.5 L/min则明显降低.结论:人工鼻能补偿气体中、高流量时气道内温度和湿度的降低,低流量增加气道内的温度和湿度.临床采用低流量麻醉技术和人工鼻对保护病人气道粘膜有利.
作者:印春铭;赵芸慧;王俊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了解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结果证明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仍是构成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菌株有增长趋势.
作者:李艳玲;张放;王琨;阎雪;侯显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大鼠膀胱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BBN诱导大鼠膀胱癌形成,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 30 mg腹腔注射,每周2次,观察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结果:应用TNP-470实验组的MVD 为(15.31±3.66)个/mm2,明显低于对照组(22.81±7.69)个/mm2(P<0.01);PI范围:对照组为5.2%~41.1%,平均21.7%;实验组为9.6%~21.6%,平均15.0%,差别有显著性(P<0.05).凋亡指数范围:对照组为1.0%~4.3%,平均2.3%;实验组为1.1%~20.7%,平均6.81%,差别十分显著(P<0.01).结论:TNP-470能抑制大鼠膀胱癌的增殖,同时增强其凋亡或坏死.
作者:毕建斌;孔垂泽;孙长成;李泽良;孙志熙;张祥华;竹中生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喉癌患者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喉内肌及正常人的喉内肌肌纤维形态、结构的比较分析,从组织学角度揭示二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将5例喉癌患者未被癌组织侵及的肌纤维和1例健康成人的甲杓肌、环杓侧肌及环杓后肌经HE染色,于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并采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肌纤维的横截面积和大宽度.结果:喉癌患者与健康成人相比,各喉内肌肌纤维形态差异较大;肌纤维横截面积、大宽度有显著增加(P<0.01),增加的幅度均为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甲杓肌.结论:喉癌患者未被癌组织侵及的肌纤维不仅在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肌纤维横截面积及大宽度明显增大,可能是癌变增加了呼吸道的阻力,各喉内肌代偿性活动的结果.
作者:李君;魏宏权;聂士清;杨式麟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