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黄冬梅;郑春燕
目的:探讨AFP、AFU、GGT和AL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阳性检出率的意义.近年来a-L-岩藻糖苷酶(AFU)在PHC患者血清中高水平检出而受到广泛关注.对151例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及肝炎患者以AFP的检测为主体,联合检测AFU、GGT和ALP,结果:AFP、AFU、GGT和ALP各项指标对PHC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1%、83.2%、68.5%和56.7%.而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达到97.92%.结论:四项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判断率.
作者:李连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克痹活络汤配合电针治疗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均采用口服克痹活络汤配合电针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7.5%,痊愈11例,显效24例,无效4例.结论:中药配合电针治疗,方法简单,副作用小,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杨周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了使南山区各医疗机构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有才能的专家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为医疗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南山区卫生局建立了上、下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短期双向交流培训模式.南山区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上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级别:南山医院(三级医院);蛇口医院和西丽医院(二级医院);社康中心.
作者:陈晓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耳鸣为非器质病变引起的听觉功能障碍,以自觉症状为主,耳内如有蝉鸣,或时断时续,或昼夜不停.以致听力减退,重者导致听力丧失,该病症为临床常见病症.笔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55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床护理实践中,护患之间的沟通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护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护理模式对每一位护理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健康资料,以制定护理计划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韩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外科术后患者疼痛对人体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生理、心理反应;方法:通过调查研究70例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的情况归纳总结其疼痛程度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56例患者反映疼痛不足,14例患者术后72小时疼痛不止;采用程序化的注射泵,通过静脉内、硬膜外腔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物,来达到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目的,有效率可达91.77%.结论:不同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可以提高准确性,减短疼痛治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彭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近年来医院对门诊工作的加强,处置室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由于工作节奏快、体力消耗大,加之没有规律,每天要接触大量血液、脓液等感染因素,还有可能遭受各种暴力伤害,因此,加强门诊处置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尤为重要.
作者:胡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观察及其护理体会.方法:全部患儿均采用抗过敏、抗感染、对症及去除病因等综合治疗,总结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体会.结果: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有效护理,无并发症、无溃疡瘢痕形成,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护理人员认真的观察、细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程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AD滴剂、白葡奈氏菌片、甘露聚糖肤三药联合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本院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例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雾化、氧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5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维生素AD滴剂、白葡奈氏菌片、甘露聚糖肽三药联合口服,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57例,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4.21%,观察组60例,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结论:维生素AD滴剂、白葡奈氏菌片、甘露聚糖肤三药联合佐治毛细支气管炎能及时控制症状,减少肺部体征,有较好临床效果,而且几乎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亚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在外胆道手术中,由于多次开刀,常常使胆道失去了正常的连续性,而且胆道的再生很难,术后发生的胆管狭窄,反复胆道逆行感染等并发症使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人工的胆管替代物来解决胆管的修复和重建问题.本文介绍了人工胆管的研究现状,并对人工胆管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读和预测.
作者:张洪瑞;孟祥胜;史同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避孕节育方法和指导,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首要职责.近年来我区已婚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失败率较高,从而造成非意愿妊娠而导致人工流产率增加,这不仅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同时给计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了降低避孕措施的失败率,切实保护妇女身心健康,我们对2007-2009三年来鄞州区因采取避孕措施失败而实施人工流产术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失败原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适合我区实际的避孕节育方法,提出干预对策.
作者:陆宏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检测梅毒多为TP-ELISA方法进行筛查,为了降低临床检测中的漏诊率,避免产生医疗纠纷,我们用TPPA、RUST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安公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20例患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脑血管病是癫痫持续状态常见的病因,在有癫痫史的患者中停药或换药是常见的诱因.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坚持服药,减少各种不良诱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给社会也带来了很多麻烦.癫痫患者的康复,护理显得极为重要.
作者:金扬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检验实际基本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整个临床检验基础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受到一定实验条件限制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得以应用,而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中,探讨如下:
作者:程杨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近几年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所下降,小儿农药中毒发生率低,因病史隐匿,常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004年一2010年7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小1.5岁,大11岁.其中轻度3例,中度3例,重度1例,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吸收中毒,误诊短者1天,长者3天.7例均治愈,误诊为肺炎心衰1例,误诊为肺炎2例,急性胃肠炎4例.7例均有不同程度面色苍白、多汗、流涎水、皮肤湿润.
作者:凡建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发明显,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为了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追究,从而规范会计核算.
作者:郭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是异位妊娠流产或破裂大量出血造成机体有效循环急剧下降而引起全身组织血流灌注量不足,使多器官功能受损甚至衰竭,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进行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合理有效地进行抢救及护理,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梁丽明;陈杰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 外科病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1.1护士方面的因素1.1.1护士责任心不强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对有疑问医嘱也机械地执行.未按级别护理要求观察病程,呼叫铃响才前往,病情变化不及时发现,导致抢救不及时,使患者失去佳的抢救时机.对患者没有认真识别、对手术部位不进行标识,导致接错手术患者或手术部位错误.
作者:林雄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58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经检查发现58例患者均由明确的诱发弥漫性血管凝血的因素,其中胎盘早剥32例,重症妊娠高血压疾病14例,前置胎盘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并且血液不凝.本文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将内、外源性促凝物质的来源切断,然后再应用补血制品以及肝素进行治疗,终58例患者存活率38例,15例切除子宫,5例患者死亡,11例围生儿死亡.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应先治疗原发病,然后再积极、合理的应用肝素,可有效提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愈率.
作者:蒋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雌激素替代疗法(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经过半个世纪的临床应用,证明了其对缓解中老年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预防绝经期相关疾病的积极作用.对于有明显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妇女来说,雌激素替代治疗是必要的,并且有益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ERT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就ERT的利与弊做以下综述.
作者:刘锐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