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红;王晓彬;许虹
目的:探讨和分析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对社区内高血压病患者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干预手段.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定期随访,定期测血压,定期评估,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掌握高血压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显著提高、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本研究中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效果.结论:行社区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效果.
作者:张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入院日期分为2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1次/d,疗程为15d,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优13例,良16例,优良率为72 5%,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1).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华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102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资料,对手术方法、吻合口位置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吻合口狭窄8例(7 84%),与吻合口至肛门的距离、吻合口瘘等因素相关.结论:低位直肠癌发生术后吻合狭窄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位置有关,术中应保留有效血供、避免脂肪组织的夹杂、合理选择吻合方法.可减少术后吻合狭窄.
作者:汪黎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消化系统类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3月到2011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系统类癌45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27例,女性为18例,年龄分布为为46.7±11.6岁,病程分布为2.4±1.8年.研究对象进行内镜检查,将内镜下或者手术中活检取样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诊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消化系统类癌患者内镜下分布部分分析显示直肠为24例,位于胃窦患者的为6例,贲门为5例,胃底为4例,十二指肠为4例,球降部为3例,乳头处为1例,其他类型为2例,均为胃窦部多发性类癌.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为23例,其中内镜下电凝电切术为14例,病灶清除为9例,外科病灶切除术为6例,直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7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消化道系统类癌疾病类型较多,应采用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进行确诊,采用早期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崔桂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临床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输液时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 12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输注红细胞的164例和需要输注机采血小板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输注红细胞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种评价方法显示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不同的年龄段患者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比较其CCI和PPR评价法,结果显示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因和不同输血次数患者两种评价法进行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有效性和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中应尽量减少输血次数,合理配型,提高输注有效性.
作者:王玉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4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溃烂、坏死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骨折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麻醉、术后长期卧床及持续骨牵引使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车晓明;吴雪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好发于下肢深静脉.相关因素:年龄与性别;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心肺脑血管疾病;创伤;肿瘤;制动;妊娠和避孕药;遗传因素;肥胖;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
作者:张露;刘美丽;席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总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的经验,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姜玲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氩离子凝固术( APC)、黏膜切除和黏膜剥除对食管黏膜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1对常规胃镜发现的250例食管黏膜病变者采用内镜下卢戈氏碘液染色、超声微探头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2多点活检获得病理诊断;3根据病理结果结合及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选择黏膜剥除予以治疗及护理;4术后病理学复检并定期对治疗病例进行随访.结果250例患者中有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7例,黏膜慢性炎3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4例,黏膜内癌34例,息肉18例.所有治疗病例均能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短期随访无复发(3-42个月).结论内镜下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APC、黏膜切除和黏膜剥除的诊治策略对于食管黏膜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探索手机辐射对小鼠睾丸形态学上的影响.实验用手机染毒小鼠28d后对其进行解剖,取出睾丸称重、制成石蜡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染毒三周后开始实验组体重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睾丸质量及睾丸脏器系数变小,睾丸生精小管发生萎缩,结构变得疏松,管腔也变得狭窄,内有异物.生精上皮结构变疏松,管腔内可以看出精于变少,大部分精子出现断尾、畸形等现象.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结构变薄且不完整,细胞间隙变大,其间质细胞也明显减少.
作者:孙莹莹;朴敬爱;朴君;金文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观察复方倍氯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银屑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创面采用复方倍氯米松软膏治疗,并与对照组创面用他扎罗汀乳膏的方法相比较.结果使用复方倍氯米松软膏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倍氯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疗效优于他扎罗汀乳膏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从1994年-2011年上半年用内服补中益气汤和辛夷散及本院自制的辛夷花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颇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小12岁,大60岁.其中12--14岁25例,20--40岁60例,40--60岁15例病症1-14年,平均4年.1.2诊断标准,本病具有典型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症状.鼻粘膜苍白或灰蓝色,水肿等.典型慢性病史和反复发作病史.
作者:张忠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VAP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VAp好友于男性,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多于夜间及凌晨静息时发作,17例(56.7%)患者伴发心律失常,7例患者晕厥,均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病变者18例(66.7%),冠状动脉正常者9例(33.3%).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1例行冠脉搭桥术,有2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既可发生于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也可发生于正常冠状动脉,前者多见,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主要的药物治疗,对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对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器械植入治疗.
作者:陈小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壳寡糖螯合钒对糖尿病小鼠血糖、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和脾指数的影响.方法:选用发育相近的健康小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将糖尿病小鼠小鼠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壳寡糖组和壳寡糖螯合钒组,每组各10只.实验时间为4周.用血糖试纸测定小鼠血糖值同时对小鼠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壳寡糖螯合钒可以降低小鼠血糖(P<0.05),同时,使糖尿病小鼠的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和脾脏指数均得到改善(P<0.05).同时壳寡耱螯合钒的降糖效果优于壳寡糖.结论:以上结果提示壳寡糖螯合钒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
作者:韦丹;曲婉秋;唐晓琳;丁琳琳;王秀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07-01~2009-01住院的112例急性脑梗死(发病在48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静滴,2次/d,连续14d,舒血宁20ml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连续14d.结果:治疗前后各组NDS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4d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可靠的,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应早期应用.
作者:赵君;徐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患者退出治疗的原因.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12月间在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退出治疗290例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在入组治疗362例患者中,脱失290例,占45.54%,退出治疗的原因可归纳为8种因素:(1)因偷吸毒品而被强制隔离戒毒,30例,占10.34%;(2)固与毒品无关的违法犯罪被抓,136例,占46.9%;(3)主动退出46例,占15.86%;(4)自认为戒断,不再需要服用美沙酮,10例,占3.45%;(5)疾病/怀孕52例,占17.93%;(6)外出打工/出差/做生意/移居/出国,4例,占1.38%;(7)死亡,4例,占1.38%;(8)其他原因,8例,占2.76%.结论:维持治疗中患者退出治疗的原因客观存在,但采取相应对策,可降低脱失率,提高维持率.
作者: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探讨卡西他宾的药理作用与临床治疗应用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1月至2010年11月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常规使用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治疗,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再改用卡西他宾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采用常规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12.5%; 32例患者改用卡西他宾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6%,两组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122.1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作用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西他宾的临床适应症为经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治疗无效的转移性乳腺癌,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低.
作者:廖翠玲;唐江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作为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见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同时也是他们与病人接触的真正开始.这个时候学生离开学校的理论学习转入实践运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较高,因此临床见习期是见习带教老师因势利导,督促见习学生学习的大好时机.在我院泌尿外科临床见习的学生为医学院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这些学生在学校已经完成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疾病及护理程序已有一定了解,所以见习带教要使学生在实践中较快掌握专业技能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本文结合本人在泌尿外科见习带教的实践,谈一谈见习带教的心得体会.
作者:曾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在临床医学检验中,难免会出现由各类原因所导致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容易造成误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首先对误差的种类和来源进行了介绍,并在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控制提出了建议.
作者:魏东林;朱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造成儿重听力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做听力检查,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疾病占已原因明确中的比例高,应用耳毒性药物、产伤外等均可造成先天性耳聋,并且大多数属遗传问题.结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有效的保障有听力障碍的儿重的尽可能的保留语言能力.
作者:赵翠娥;梁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