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张素英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病理改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病理改善有效率为8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8年10月的59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资料,设为基础组;2010年10月-2011年6月53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干预组.基础组采用临床基础护理,干预组采用长期卧床中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观察较护理后两组压疮的预防情况.结果:干预组1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1.89%,其他患者的皮肤状况均良好;基础组5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8.47%,对症处理后情况改善,45天后有1例患者再次产生压疮.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压疮发生比例有显著性的比较差异,(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提高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高明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导乐陪伴分娩影响剖宫产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陪伴分娩对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无妊娠合并症,临产前无剖腹产指证,且自愿选择阴道分娩,同意进行助产师和家属陪伴分娩为观察组,选择传统分娩方式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还可以避免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且深受产妇及家属欢迎,降低医惠纠纷.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舒艳芳;方美华;方雪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冷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行冷极射频消融术( RFA)治疗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其中18例先行TACE术,术后2-3周在CT引导下行RFA术;12例患者仅行TACE术.30例患者平均每例行TACE术1.86次.肿瘤病灶1---4个,其中直径≤3cm的肿瘤6例,3--5cm的肿瘤14例,5-10cm的肿瘤10例,共行RFA术28次.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行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CR4例,PR16例,SD7例,PD3例,总有效率(CR+PR)66.7%.术后3个月AFP值与术前比较,70%患者降低.结论:对于原定性肝癌失去外科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行冷极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张计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闭孔疝并绞窄性肠梗阻2例分析

    目的:总结闭孔疝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提高对闭孔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闭孔疝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为老年女性,均为双侧闭孔疝.术前误诊1例,2例肠管坏死行肠切除.术后切口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闭孔疝多发生于老年女性,术前误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胡国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目的:分析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体检者中抽取60例健康者清晨空腹血,采用美国贝克曼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八项指标.采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比较溶血前后血清八项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在所检测的8项生化指标中TBIL、DBIL、TP、ALB、ALT这5项指标溶血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各项指标溶血后均升高有明显溶血现象;GGT、AST、ALP这3项指标溶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溶血对肝功检验中TBIL、DBIL、TP、ALB、ALT这5项指标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任秀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应用

    目的:观察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4例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按临床路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围手术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也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了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能降低医疗费用和缩短住院日,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唐国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和防范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5月至10月和2009年5月至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各45例,对比针对性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针对性防范护理实施后的45例患者中好转或治愈38例,死亡7例,14例出现并发症;实施前则分别为34例、11例、2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临床常见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罗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中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7月行剖宫产160例产妇随机分组,实验组80例,行积极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产妇开乳时间多集中在2~3天,共39例,占48.75%:观察组产妇多集中在1~2天,共42例,占52.5%.2组通过统计计算,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护理干预度心理疏导,使产妇及家属提高母乳喂养认识,共同参与母乳喂养的工作中,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李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铺床法教学的点滴体会

    铺床法在基础护理学中处于“火车头”的特殊地位,但是,由于铺床法的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时被动的接受.笔者在七年的铺床法教学中,采用了一系列将教与学有效结合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稳定专业思想和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罗美媛;王婷婷;邓雪英;左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待产妇心理调查与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待产妇的心理状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产程顺利完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待产妇200例的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处于分娩时的产妇心情主要有紧张孤独、兴奋和忧伤、恐惧忧虑.结论:通过心理护理,使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蒋世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绝经后难取性宫内节育器4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绝经后难取性宫内节育器的类型及取取出方法.方法:对我站2009年9月-2011年8月41例绝经后难取性宫内节育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1例患者,32例常规手术取环,嵌顿严重9例用取环器将环牵至宫口,再用止血钳夹节育器,将环丝拉直剪断,然后抽出拉直端环丝,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和感染,给予一定药物配合手术取环.结论:妇女绝经后,随着绝经年限延长和年龄增长,取环困难增加,建议在绝经后一年内取环.

    作者:高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微创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200例报告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病变只是局限在下肢浅静脉,包括了大隐静脉及其分支,病变的浅静脉会逐渐伸长、扩张以及蜿蜒屈曲,甚至可能是卷曲成一个团,尤其是在站立的时候极为明显.在患者的早期,会出现酸胀、不适以及疼痛的现象,如果病变时间长的话,特别是小腿的踝部皮肤,通常会出现营养性的改变,会有色素沉着、脱屑以及瘙痒等等的症状,甚至会有湿疹.本文选取了某医院从2005年至2006年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来对微创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作者:张清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换位思考结合情景模拟在ICU创优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将换位思考结合情景模拟应用于ICU创优护理工作中,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护士的慎独精神、责任感.方法:把日常护理工作尤其是护士的不良工作习惯进行换位思考,由护士扮演病人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及通过模拟后认真思考作为一名护士应如何更好的为ICU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中切实体会患者感受及需求.结果:增强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士素质培养.结论:换位思考结合情景模拟促使护士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护理服务理念,更好更细更精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创优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欧阳红莲;冯维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细菌菌膜病的防治及研究展望

    1细菌菌膜的致病性1.1细菌菌膜病随着医用体内植入物的广泛应用,医源性感染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感染均与形成细菌菌膜有关.细菌菌膜对抗菌药物和宿主的防御体系具有天然的抵抗力,可在发病前生长于牙齿、牙龈、皮肤、肺、尿道及其他器官的表面达数月甚至数年,是造成顽固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据估计,人类65%的细菌性感染与菌膜有关.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异常增加,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作者:王明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4例急性硝基苯中毒临床分析及救治探讨

    硝基苯属于芳香族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经皮肤及呼吸道吸收引起中毒,毒物所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其主要病理基础.该文报道我院近来收治的4例硝基苯中毒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及救治探讨.

    作者:姚美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48例的临床体会

    卵巢肿瘤是指发生于卵巢上的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卵巢囊肿属广义上的卵巢肿瘤的一种,临床上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50岁的女性为多见.目前卵巢囊肿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这一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缩减了手术的时间、减少了术中病人的出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术后恢复的时间,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小儿麻醉的风险及处理

    随着麻醉设备改善和技术提高,麻醉相关死亡明显降低.但是,小儿麻醉死亡率高于成人,并且年龄越小,麻醉相关死亡率越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与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了解小儿麻醉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加强麻醉苏醒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治疗早期出现的并发症,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大大降低小儿的麻醉后病死率.

    作者:杨利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口腔修复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对老年口腔修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总结老年口腔疾病的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口腔修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中50例(62 5%)为活动义齿修复;30例(37.5%)为固定义齿修复.结论:活动义齿修复是老年口腔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及防治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修复的关键.

    作者:阎卫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骨科老年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各种老年疾病呈上升趋势,因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行走不便,反应迟钝等,极易发生各种类型骨折.骨科老年病人受伤后常需卧床,如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胫骨牵引等,都需绝对平卧位,长期卧床可以带来诸多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减退,加上卧床、骨折后疼痛不敢咳嗽及深呼吸以致排痰受限,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发生肺部感染[1].老年人民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在院内感染占居首位[2].

    作者:田茂琴;付红英;陈昌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生化检测对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生化检测中血脂检测对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3例耱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生化检测,并与同期糖尿病酮症患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血脂检查结果中,其CHOL、TG、Apo-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HDLC和Apo-B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生化检测能够辅助医生对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给予诊断.

    作者:徐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