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若惠
本文就我院急诊内科2006至2010年治疗的低血糖症患者6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止血带集中管理的优势.方法:通过统一回收和集中处理方法,提高效益和改善卫生质量.结果:经过专人回收,由供应室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和包装后统一下发,明显节约了清洗剂和消毒剂的用量,减少了开支,降低了成本.结论:医院止血带集中管理,提高了卫生质量,方便了临床科室,节约了使用成本.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从1994年-2011年上半年用内服补中益气汤和辛夷散及本院自制的辛夷花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颇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小12岁,大60岁.其中12--14岁25例,20--40岁60例,40--60岁15例病症1-14年,平均4年.1.2诊断标准,本病具有典型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症状.鼻粘膜苍白或灰蓝色,水肿等.典型慢性病史和反复发作病史.
作者:张忠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从感恩教育的内涵人手,对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强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全员参与,营造感恩教育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等改加强和进感恩教育的对策.
作者:高森;郑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昏迷患者更好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36例昏迷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和护理.结果:入院36例例昏迷患者,4例自动出院,27例恢复良好,植物人1例,死亡1例,护理总有效率75%.结论:昏迷患者的护理很重要,需要医护人员既要有广泛的基本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经验,又要掌握多种操作技能.
作者:张久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干预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患者对神经功能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对抑郁、焦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疗程4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袁(HAMA)、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与对照组(未行心理治疗)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过综合治疗4周后患者,无论抑郁、焦虑、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有助于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患者情绪的改善,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对脑梗死预后好转有积极意义.
作者:孙新芳;肖桂荣;朱仁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咳嗽是小儿常见证候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多.笔者认为应在认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寒温并用,清润结合,宣中有降,兼顾利咽,多法并用,灵活用药,常可速效.
作者:黄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了肿瘤标志物在乳腺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乳腺恶性肿瘤、81例乳腺良性肿瘤、81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清CA15-3、CA19-9、CA24-2、CA125和CEA五项指标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组治疗前CA153、CA125、CEA、SF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A15-3、CA125、CEA和SF治疗前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CA153 +C Al25 +CEA+ SF四项联检阳性率低于CA153、CA125、CEA、SF.结论:血清CA15-3、CA19-9、CA24-2、CA125和CEA五项肿瘤标志物可提高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鸟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仰卧位牵引、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仰卧位牵引、推拿配合中药治疗为主的治疗组90例,以只用牵引、推拿为主的对照组90例,比较2组2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仰卧位牵引、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作者:王树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VAP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VAp好友于男性,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多于夜间及凌晨静息时发作,17例(56.7%)患者伴发心律失常,7例患者晕厥,均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病变者18例(66.7%),冠状动脉正常者9例(33.3%).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1例行冠脉搭桥术,有2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既可发生于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也可发生于正常冠状动脉,前者多见,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主要的药物治疗,对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对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器械植入治疗.
作者:陈小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AECOPD118例和COPD稳定期100例的住院患者资料及健康体检者40例,抽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PD加重期组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增高(P<0.01);与COPD稳定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高,处于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星;周明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针对手术室内发生的体位性神经损伤,从种类及损伤机制,从处理到预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后做出总结.
作者:罗奕;刘志强;阎春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开题明义,用化痰清热、平肝潜阳法,可治疗“三高血症”,其所对证型为痰热中阻、肝阳上亢型眩晕.病机特点为平素情志不畅,嗜酒肥甘,胆胃不和,痰热内生,血脉郁滞,肝阳化风,风挟痰火上蒙清空,流窜四肢所致.立论依据是痰为百病之母,化痰亦可降血粘、降血脂、通血脉;清热可断肝阳化风之路,又可避其燥痰发生;平肝潜阳可直折风火之势,风火降血脉静,血压自平.文后举一案例证治的全过程,旨在佐证开题立论的可靠性.
作者:任顺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妇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2例,开腹手术组38例,对两组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留置尿管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术后下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外孕采用腹腔镜治疗,在术中加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效果,为佳较的治疗方式.
作者:谢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记录两组症状、体征变化,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对照组为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作者:陈楚权;印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主要对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意义,接着对人性化护理的内涵进行诠释,后根据外科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提出了相应的人性化护理策略.
作者:咸峰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讨论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护理措施.临床治疗105例,男47例,女58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50.1岁.结果: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观察与合理的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包括术后指导和功能锻炼,出院嘱咐等.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使患者腰椎间盘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刁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和龙市12岁儿童恒牙患龋状况,初步分析本地区龋病发病情况,影响恒牙龋病发生的因素,提出对策.并探讨汉族学生和朝鲜族学生患龋情况及差别.同时与吉林省12岁儿童龋病状况调查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抽样调查和龙市12岁学生630人,其中,汉族学生351人,朝鲜族学生279人,利用平面口镜和探针在自然光线下检查恒牙牙冠部患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龙地区12岁恒牙患龋率为40.95%,汉族学生患龋率42.33%朝鲜族患龋率39.06%,汉族和朝鲜族学生惠龋率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X2=0.74,P大于0.05)女生患龋率46.17%,男生患龋率35.31%( X2=10.49,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龋率高于男性与国内多篇龋病调查报告显示一致性,可能是与饮食习惯有关,从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和龙市儿童龋病情况不容乐观,当引起高度重视和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潘汝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颌面部骨折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探讨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10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骨折发生的部位,分析骨折的原因.结果:对本组100例病例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随访1~3年,发现显效67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1%,骨折线对位情况、颌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张口度恢复情况较为理想.4例患者骨折线对位明显错位,3例患者咬合关系异常,咀嚼功能障碍,另有2例出现植入物排异反应,从而进行了二次手术.结论:根据颌面部骨折患者骨折发生的部位、范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合理的选择手术时机,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保证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使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对急慢性盆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盆腔炎治疗的患者300名,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的严重程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1仅使用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仅适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记录各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对每一组患者康复的数据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x 2检验,比较所得的P值,α=0.05.结果:三组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痊愈的患者多,且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对急慢性盆腔炎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戚晓敏;曾金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