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朱红梅

关键词:口腔, 颌面部, 骨折, 固定方法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颌面部骨折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探讨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10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骨折发生的部位,分析骨折的原因.结果:对本组100例病例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随访1~3年,发现显效67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1%,骨折线对位情况、颌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张口度恢复情况较为理想.4例患者骨折线对位明显错位,3例患者咬合关系异常,咀嚼功能障碍,另有2例出现植入物排异反应,从而进行了二次手术.结论:根据颌面部骨折患者骨折发生的部位、范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合理的选择手术时机,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保证良好的预后效果.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人的康复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控制血压的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一般对中,重度高血压病人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轻型原发性高血压则应先用非药物治疗.

    作者:刘霞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目的:讨论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护理措施.临床治疗105例,男47例,女58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50.1岁.结果: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观察与合理的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包括术后指导和功能锻炼,出院嘱咐等.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使患者腰椎间盘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刁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三种灭菌方法对驱血带灭菌的结果比较

    驱血带在骨科长骨手术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长度长、与手术部位接触范围广,且为橡胶材料,因此局限了对灭菌方法的选择.对于驱血带,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法是目前临床较有效经济的方法.但由于我们基层医院各种条件的局限,在没有环氧乙烷灭菌设备的情况下,我院尝试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戊二醛浸泡、低温等离子灭菌三种方法,现将三种消毒灭菌的结果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李洁;王娇群;陈燕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四例护理事故的分析与对策

    医疗护理差错、事故与纠纷,均属医疗缺陷范畴,指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发生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不完善或过失.差错事故是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关系到病人疾苦和生命安危,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并要加强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保证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周美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冷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行冷极射频消融术( RFA)治疗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其中18例先行TACE术,术后2-3周在CT引导下行RFA术;12例患者仅行TACE术.30例患者平均每例行TACE术1.86次.肿瘤病灶1---4个,其中直径≤3cm的肿瘤6例,3--5cm的肿瘤14例,5-10cm的肿瘤10例,共行RFA术28次.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行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CR4例,PR16例,SD7例,PD3例,总有效率(CR+PR)66.7%.术后3个月AFP值与术前比较,70%患者降低.结论:对于原定性肝癌失去外科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行冷极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张计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药房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中药调剂是指中药房、中药店的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售中药饮片或中成药的一项操作技术,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在中药调配操作中,要认真把好各个关键环节,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才能确保调配质量,从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药在防治疾病中的中药作用.

    作者:曹桂华;杨鸿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方法:采用标准微量平板法测定MIC;采用光密度发测定PAE.结果:GPF对粪肠球菌和金葡菌的MIC较OPLX低,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MIC与OPLX相似.在0.5MIC和1MIC时,两种药物对大肠杆菌和粪球杆菌的PAE基本相似,GPF对金葡菌的PAE明显较OPLX长( P<0.05).结论:GPF与OPLX均具有较明显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效应是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重要指标,在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时,也应考虑PAE.

    作者:冯士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X线分析评价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X线特征,加深对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肺部疾病患者100例,总结其X线片的特征,用于辅助确诊和划分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特征.结果:通过X线片的特征和临床表现,100例有肺部疾病的新生儿患者中有54例为新生儿肺炎,有26例为新生儿湿肺症,有20例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结论:X线片是诊断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在进行肺部常见疾病诊断时应结合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临床体征.

    作者:次旦顿珠;胡渝;何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育龄妇女健康体检贫血状况调查分析

    调查某地成年人贫血发病情况,目的:全面了解妇女的贫血情况,建立我省育龄妇女贫血的基础数据.方法抽取受检者静脉血,应用抗碱血红蛋白(HbF)和血红蛋白A(HbA)定量测定对人群进行贫血初筛,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b、HCT、MCV、MCH、MCHC、RDW等7项血液学指标分析.结果在497例从某地受检人群中,贫血的检出率为7 85%,进行调查.来孕、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各年龄段之间存在差异,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孕妇贫血患病率随孕周而增加,在孕晚期患病率达50.07%.结论:该地区人群中贫血患病率较高,高于同地区其他民族,这可能与他们的婚俗习惯和自身地区特点有关.缺铁性贫血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病,也是反映妇女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孕产妇贫血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严重损害,应该引起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张红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谈谈老年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护理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国策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而脑血管病又堪称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大原因.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病人已经占据了总住院人数的30%.结合临床实践和书本理论,针对老年脑血管病的治疗护理,我总结了如下几点:1.脑血管病的预防脑血管病的预防主要跟年龄、饮食、血压、锻炼等方面有关.年龄是每个人都不能阻挡的.但在其他方面,我们可以适当的延缓、减少、减轻它的发生以及发生后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彩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进展

    功能性胃肠病( FG IDs)是一类具有消化道症状,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或不能用生化结构异常解释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按目前分类方法包括28种疾病,以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为常见.不同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小同,如FD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和上腹胀满、早饱、恶心等;IBS患者常有腹部不适,或以腹痛为主要症状,且伴有大便次数与性状异常;FC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有未尽感等.

    作者:卢若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曹晓岚教授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近四十年,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主要介绍教授在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临床经验.病案举例:患者男性,46岁.2010年11月8日初诊.患者昨日傍晚在外吹冷风后自觉右侧面部麻木,未予重视.今日晨起时右眼流泪,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歪斜,鼓腮、吹口哨漏气,右侧面颊吃饭时塞食,味觉减退,无耳部疼痛,无听觉过敏,无外耳道疱疹.

    作者:赵进;曾晓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对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和相关体会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急救患者病例42例,对院前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通过快速有序的院前急救护理,使得患者的接诊顺利进行,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救治,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稳定的控制,通过积极的后续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在基层医院中指定合理有序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可以保证患者的接诊顺利进行,使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的处理,为对其进行后续治疗正确更多的时间,对患者尽快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蔡卫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的解决对策,提高社区孕妇系统管理率.方法:针对2009年10月-2010年11月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1523名流动孕产妇的保健卡记录情况,对这些资料和产妇的相关情况应有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两年中,流动的孕妇在本所在的社区住院并生产的概率维持在98.45%.≥5次产前体检率由58.93%提高到79.01%.流动产妇系统管理明显改善.但是仍然有很多流动孕产妇没有建立孕产妇保健卡及没有做产前检查.结论:本社区的在孕产妇系统管理方面逐年改进;完善管理外来流动的孕产妇的管理,加强流动孕产妇-社区计生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构建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流动孕产妇管理的有效关键的环节.

    作者:徐秀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2011年11月14号是第五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据统计,我国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240万,居世界首位,发病率高达9.7%.防控糖尿病的形势非常严峻,而目前大多数人对于糖尿病的认识非常浅薄,往往在发现血糖升高后,才开始控制饮食注意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也是终身性疾病,健康、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预防和控制,笔者在文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作者:史永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D一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AECOPD118例和COPD稳定期100例的住院患者资料及健康体检者40例,抽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PD加重期组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增高(P<0.01);与COPD稳定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高,处于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星;周明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狭窄原因与预防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102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资料,对手术方法、吻合口位置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吻合口狭窄8例(7 84%),与吻合口至肛门的距离、吻合口瘘等因素相关.结论:低位直肠癌发生术后吻合狭窄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位置有关,术中应保留有效血供、避免脂肪组织的夹杂、合理选择吻合方法.可减少术后吻合狭窄.

    作者:汪黎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先天性无痛无汗综合症七例

    先天性无痛无汗综合症( fam ilial non-sweatingand nonpainful syndrome)又称遗传性感觉自律神经病,是一种少见的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临床少见.目前该病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其主要缺乏传导痛觉的感受器,传递特异性痛觉通道损害.电镜下观察缺少周围神经,神经纤维无髓鞘,临床表现主要为自幼全身痛觉减退或缺失,伴无汗症或智力稍差,但温觉、触觉、深感觉及位置觉皆完好.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加强监护和自我保护.现将我院收治的七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对中成药逍遥丸质量标准的测定与分析

    目的:建立(当归、柴胡、甘草、白芍等)逍遥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 TLC)法鉴别当归、甘草、白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1.52% (n=4).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尹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一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病理特点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伪小叶形成[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晚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顾冬凌;何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