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人的康复治疗

刘霞米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 非药物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运动锻炼, 生活质量, 人类健康, 控制血压, 常见疾病, 脑血管, 发病率, 并发症, 重度, 心脏, 危害, 肾脏, 病变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控制血压的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一般对中,重度高血压病人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轻型原发性高血压则应先用非药物治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4例急性硝基苯中毒临床分析及救治探讨

    硝基苯属于芳香族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经皮肤及呼吸道吸收引起中毒,毒物所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其主要病理基础.该文报道我院近来收治的4例硝基苯中毒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及救治探讨.

    作者:姚美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巨大交界性阔韧带肌瘤1例分析

    1.病例患者段某,女,42岁.因“月经不规律1年,自行扪及下腹包块3月”入院.入院查体: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中位,略大,无压痛,左附件区扪及一17×16×15cm3大的包块,质硬,活动差,轻压痛,边界清,右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异常.彩超:左附件区一实性肿块17× 16× 13cm3,边界清,回声小均质,外形不规则,部分血流信号较丰富.提示:左附件实性肿块.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AFP均在正常范围.入院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诊浆膜下子宫肌瘤?左卵巢肿瘤?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B型超声检查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及研究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110例.结果:110例异位妊娠,经手术证实输卵管妊娠92例,宫颈妊娠4例,卵巢妊娠2例,腹腔妊娠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均与B超诊断相符.3例B超诊断为腹腔妊娠,手术证实为卵巢妊娠,5例B超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手术证实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B超诊断符合率92.7%.结论:B超在诊断并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无痛检查中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尿道手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UVRP)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9例随机分为TURP组(60例)和TUVRP组(69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大尿流率(Qmax)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血钠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Qmax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IPSS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肉眼血尿持续时间、继发性出血、尿路感染、下尿路症状、暂时性尿失禁、膜部尿道狭窄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中失血量、切除组织重量、手术前后血钠差、电切综合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P和TUVRP均为治疗BPH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创伤轻,损害小,TU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焦立新;吴涛;王志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穴位埋线对慢传输型便秘者胃肠动力学和胃肠道激素的影响

    目的:评价定位埋线对慢传输型便秘( STC)患者胃肠动力学和胃肠道激素的影响,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STC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莫沙比利组,分别采用定位埋线治疗和莫沙比利治疗2个月.检测血浆胃泌素(GAS)、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胃肠道激素,症状体征半定量评价临床疗效,结肠传输试验(GITT)动态追踪结肠传输功能,随访12个月了解复发情况.结果:①干预后埋线组血浆GAS、SP和VIP升高(P<0.05),莫沙比利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②埋线组近期治愈的优势是莫沙比利组的2 23倍(P=0.030);③GTTT显示:疗前、疗后0、1、3和6个月肠道标记物残留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88,P=0.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44.296,P=0.000)).两组标记物残留数量趋势变化不平行(F=24.254,P=0.000).④埋线组和莫沙比利组12个月复发率分别是16.7%和429%(P=0.033).结论:STC患者存在明显的胃肠动力学和胃肠道激素异常,穴位埋线可调节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强胃肠动力,从而到达长期的症状缓解效果.

    作者:陈永军;徐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3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3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38例患者随访18个月,Baird-Jackson评分:优26例,良5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81.58%.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固定及积极主动地术后锻炼可健大多数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陈俊;杨述飞;蒲自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患者在实施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功能性排空障碍特点,并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月间实施了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143例患者,其中有10例患者产生了功能性障碍(第一组),在2003年11月-2004年12月间实施了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139例患者,其中有13例患者产生了功能性障碍(第二组),对第一组患者采用有效护理操作,第二组患者的护理操作为常规程序,比较护理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第一组28例患者用药治疗护理后均恢复良好,3天后症状消失,且胃管引流减少,经X线检查胃蠕动状况正常,可将胃管拔除,药物治疗有效率为100%;第二组13例患者中11患者用药治疗护理后恢复,5天后症状消失,经X线检查胃蠕动状况正常,另有2例患者无效,通过手术治疗好转,药物治疗有效率为84.6%.结论: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实施有效护理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有效率,利于患者恢复胃功能.

    作者:季晓云;车爱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证的发病率连年增加.长期失眠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及生活质量.本文笔者通过参阅大量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入手,归纳总结了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以便找出失眠的治疗规律,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钱超;姜亚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32例周围型肺癌CT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周围型肺癌CT的临床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32例周围型肺癌CT诊断的数据做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诊断的临床表现.结果: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有深浅分叶征25例,毛刺征16例,空泡征10例,胸膜凹陷征23例,血管集束征14例和炎症5例.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朱方刚;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对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意义,接着对人性化护理的内涵进行诠释,后根据外科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提出了相应的人性化护理策略.

    作者:咸峰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

    综述了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规章制度不健全,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的沟通技能,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患者安全目标未落实,如坠床、临床护生带教不严格、专业技术不精,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价值观念提高,患者本身不配合,不切实际的期望值,服务态度差,解释不到位或超越护士工作、范围、性别观念等.措施为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责任心,强化护理人员的管理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掌握沟通技巧等,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孟凡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几种关于肺心病急性期治疗的办法

    肺心病是由肺动脉高压引起的一类疾病,而目前认为缺氧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长期大量吸烟患者,估计全国有3000万人患此病本文将对慢支并肺气肿致肺心病急性期的治疗策略作一阐述.

    作者:梁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肛周术后中药熏洗坐浴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肛肠病病人术后行中药熏洗坐浴的疗效.方法:将88例肛肠病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中药熏洗坐浴,并配合相应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坐浴用于肛肠病术后病人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姜仁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和圈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孕期监测,早期内科干预,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张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50例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就50例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治疗组:多索茶碱注射液每次30ml,每日一次,加5%的葡萄糖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氨茶碱注射液每次20ml(500mg),每日一次,加5%的葡萄糖盐水250ml静滴.各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25例中,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3例(52%),有救(症状有所减轻)10例(40%),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2例(8%),有效率92%;其对照组25例中,显效10例(40%),有效9例(36%),无效6例(24%),有效率76%.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平喘、止咳药物,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洪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麻醉应用于高血压妇科手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麻醉对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2010年04月至2011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妇科手术患者,患者具有Ⅰ-Ⅱ期高血压病史.依据WHO诊断标准,将40例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20例.术中对桡动脉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并记录手术结束至清醒时间和至拔管时间.结果:与单纯全麻组相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手术结束至清醒时间和至拔管时间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相比,插管及拔管时,单纯全麻组SBP、MAP、HR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全麻组相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SBP、MAP、HR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麻醉方法能够降低高血压妇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伟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改良肠道准备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采用改良方式进行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72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6例.在术前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进行肠道准备.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基本相同;该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与A组基本相同;该组患者的肠i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采用改良方式进行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仝丽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妇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2例,开腹手术组38例,对两组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留置尿管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术后下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外孕采用腹腔镜治疗,在术中加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效果,为佳较的治疗方式.

    作者:谢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对社区内高血压病患者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干预手段.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定期随访,定期测血压,定期评估,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掌握高血压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显著提高、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本研究中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效果.结论:行社区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效果.

    作者:张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憋气、咳嗽3年余,加重伴发热1月余,于2011.10.23入住我院心内科,给予改善心功能,扩张气道、抗炎等对症处理,患者症状稍有减轻,但仍有胸闷、憋气.因反复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经会诊考虑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遂转入风湿科,查体,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拟诊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CSS).给予甲强龙40mg入液静滴,后改为美卓乐40mgqd,并应用环磷酰胺800mg入液静滴,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症状改善,血沉、嗜酸性细胞、心衰指标均恢复正常,复查双肺CT明显好转.现激素减为24mgqd,继续应用环磷酰胺.该病临床表现复杂,激素治疗反应好,有哮喘或嗜酸粒细胞增多者需考虑此病的可能,必要时行多系统多部位活检,对于该病应加强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王洪江;邹巧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