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玉林市2001~2003年疟疾病例调查分析

谢庆敢;陆运龙;杜传

关键词:广西, 玉林市, 疟疾, 病例资料, 调查分析, 亚热带气候, 中华按蚊, 优势蚊种, 微小按蚊, 山区, 丘陵, 平原, 年发病率, 东南部, 灭疟后期, 经济作物, 分布情况, 传疟媒介, 流行区, 间日疟
摘要:玉林市辖玉州区、福棉管理区,人口1 026 000人.地处原玉林县东南部,南流江流经,多条溪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为山区,南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兼种蔗、果、瓜、菜、桑等经济作物.玉林市为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传疟媒介山区为微小按蚊,丘陵平原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上世纪80年代后期,疟疾年发病率在1以下.为了解灭疟后期疟疾病例分布情况,现将2001~2003年的疟疾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昆山市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蛲虫病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我国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0%~20%[1].为了解昆山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作者等于2002~2003年,在全市10个镇幼儿园和小学儿童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所有资料经微机录入,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梦恒;丁绍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合并胆道疾病42例临床分析

    肝纤维化合并胆囊炎、胆石症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文献报道,慢性肝病肝硬化是胆道疾病的好发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肝纤维化对胆囊炎、胆结石发病的影响及其特征性表现,对我站2000年以来收治的208例晚血患者,其中合并胆囊炎、胆结石42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

    作者:熊衍琨;杨国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利用果蝇转座子作载体构建土垢分枝杆菌变异基因文库的研究

    目的利用果蝇mariner转座子作为载体构建土垢分枝杆菌随机变异基因文库以筛选影响脂肪酸代谢的基因. 方法将果蝇转座子mos1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置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两侧,并将此种基因插入到M272B载体,用此载体转化土垢分枝杆菌,用Southern blot验证外源基因的插入.将变异的基因克隆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筛选只在软脂酸上生长的菌落. 结果初筛了468个菌落,有5个不能在软脂酸上生长,其中2个在ICL基因上发生变异,3个在PCKA基因上发生变异.ICL为乙醛酸旁路所必须,PCKA编码糖异生的关键酶. 结论研究证明该转座子载体用于基因变异有效,变异筛选分枝杆菌中与脂肪酸代谢的基因可行.

    作者:刘克义;于进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型血吸虫病1例

    患者,女,13岁,学生,江西鄱阳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左上肢不自主抽搐,持续2 min,几天后又出现同样症状,并晕倒,2~3 min后恢复正常.病人无家族史,无血吸虫病治疗史,但有疫水接触史.

    作者:周斌;周玉娥;徐鸿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猪带绦虫六钩蚴独特型抗体疫苗对猪体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在证实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具有很高的免疫保护性的基础上,探讨六钩蚴抗独特型抗体作为六钩蚴抗原替代物对猪体的保护作用,为研制猪体囊虫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用六钩蚴粗制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六钩蚴抗体(Ab1),再用Ab1免疫昆明小白鼠,制备抗独特型抗体(Ab2),免疫猪体,以3节猪带绦虫孕卵节片攻击感染,90 d后剖杀,观察感染情况. 结果 5头试验猪只有1头在膈肌发现1个囊虫,而2头阳性对照猪均被感染,各检查部位囊虫数平均为4.5个/100 g和3.2个/100 g. 结论抗猪带绦虫六钩蚴独特性抗体Ab2对猪体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王洪法;张红花;李怀菊;赵长磊;陈锡欣;岳继娥;杨淑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试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

    目的预测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试点退田还湖前后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时间序列中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自相关分析及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法(ARIMA)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试点血吸虫病疫情建模、分析,并比较4种方法的预测效果. 结果集成垸试点和濠口试点ARIMA模型粪检阳性率误差平方和小,分别为100.16和22.54.其ARIMA预测模型分别为t=1.2877Yt-1+0.4246Yt-2-0.7123 Yt-3-0.4305et-1+0.9981et-2-0.0544和t=0.6487Yt-1+0.3513Yt-2+0.8671et-1+0.0223;退田还湖后的患病率预测值高于退田还湖前. 结论退田还湖后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预测值有升高的趋势,应加强当地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作者:赛晓勇;闫永平;张治英;蔡凯平;李岳生;周晓农;徐德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硼镁石粉持效灭螺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硼镁石粉的持效杀螺作用及其灭螺活性. 方法在直径12 cm并铺垫约1 cm厚江滩泥土的玻璃培养皿内,每皿放置钉螺30只,设80.0、120.0、160.0和200.0 g/㎡4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再分A、B两组.采用直接撒粉法,室温下定时观察钉螺死亡情况. 结果 A、B两组钉螺在撒粉后3~15 d的死亡率分别为30.0%~86.7%和36.7%~100.0%.两组不同剂量间3 d和7 d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χ 23 d=1.7143,χ 27d=2.3821,P均>0.05),而15 d的钉螺死亡率差异则非常显著(χ 215d=16.5848,P< 0.001).远期杀螺效果,A组钉螺在撒粉后30~180 d的死亡率为60.0%~86.7%,B组为86.7%~100.0%,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χ 230d=22.0915、χ 260d=14.7512、χ 290d=20.7485、χ 2120d=24.8454、χ 2150d=24.2202和χ 2180d=23.3989,P均﹤0.001). 结论硼镁石粉杀螺作用缓慢、药效稳定、持久,在干燥环境下的杀螺效果要高于潮湿环境,因此在现场灭螺时须注意环境的选择.

    作者:吴锋;姜玉骥;奚伟萍;洪青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效灭螺肥料的灭螺效果观察

    溴乙酰胺在1 ppm浓度时有良好的灭螺效果,10 ppm灌溉秧苗未见毒害「1」,钾肥可促进氮磷养分从水稻的茎叶部位向穗输送,增加水稻产量「2」.为评价多效灭螺肥料的灭螺效果,作者进一步观察了多效灭螺肥料的杀螺作用,并与溴乙酰胺,溴乙酰胺加氯化钾以及单纯肥料的灭螺效果进行了比较.

    作者:詹素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郑州市丝虫病防治与监测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北依黄河,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面积7 4446.2 km2,人口638.30万,辖5市1县6区.郑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3 ℃,降雨量640 mm,全年无霜期220 d,蚊种有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等.该市系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有8个乡镇流行丝虫病.1959年开始丝虫病防治,1984年基本消除丝虫病,2003年经河南省卫生厅组织丝虫病专家组全面审评,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肖红;张红兵;武涛;郭爱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贵州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实验感染家猪的研究

    目的观察贵州省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囊尾蚴在猪体内的发育情况. 方法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孕节直接灌喂当地圈养的14 d龄健康乳猪8头,并以健康乳猪4头作对照.于感染后40、50、60和75 d分别剖检,观察猪体内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形态及成熟情况. 结果从感染后40 d起,在6头猪的肝脏表面和实质内共检获421个囊尾蚴,多分布在肝实质内,其大小为1.34~2.78 mm×1.22~2.31 mm.其余部位未找到囊尾蚴.感染后40 d和50 d,囊尾蚴经胆汁孵育,头节翻出率分别为78.3%和93.4%.感染后50 d开始发现钙化的囊尾蚴.囊尾蚴活体观察可见头节上4个吸盘和活动的顶突.压片染色镜检,头节有4个吸盘和顶突,顶突周围发现不完整的两圈点状结构. 结论根据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发育时间及形态特征,进一步认定贵州省都匀市的带绦虫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家猪是其可能的中间宿主.

    作者:莫兴泽;包怀恩;戎聚全;吴桂萍;牟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种培养基体外培养人芽囊原虫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芽囊原虫在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情况,以探讨佳的培养方法. 方法从大学生粪便中分离人芽囊原虫,转种至3种不同培养基,定时观察人芽囊原虫的生长繁殖情况,根据原虫密度评价培养效果. 结果培养96 h后,Locke's鸡蛋血清(LES)双相培养基中的人芽囊原虫密度高,改良Jones单相液体培养基次之, Locke's琼脂血清(LAS)双相培养基原虫密度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3种培养基中的原虫密度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360 h、96 h和72 h,长存活时间分别为552 h、336 h和168 h. 结论 Locke's鸡蛋血清双相培养基较适用于人芽囊原虫体外增殖培养.

    作者:苏水莲;严宜明;陈桂凤;廖华;张瑞其;胡雅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国产与进口白果内酯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白果内酯治疗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 方法 用Wistar 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分别用国产和进口的白果内酯20 mg/kg·d治疗实验大鼠,以免疫抑制大鼠和磺胺治疗大鼠为对照组,通过大鼠体重变化,肺重/体重比值,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等指标考核疗效. 结果 国产和进口白果内酯治疗后两组大鼠的体重均增加,体重差分别为(18.78±16.82) g和(17.85±14.86) g,明显高于免疫抑制对照组(2.50±19.11) g(P<0.05),两试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重/体重比值分别为(1.27±0.52)和(1.30±0.62),低于免疫抑制对照组(1.85±0.64)(P<0.05),两试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试验组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分别为(0.96±0.36)和(0.69±0.19),低于对照组(1.73±0.56)(P<0.05),而国产白果内酯高于进口白果内酯组(P<0.05). 结论 国产与进口白果内酯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均有治疗作用,但国产白果内酯的疗效略差于进口白果内酯.

    作者:倪小毅;王健;陈雅棠;余登高;芦萍;马经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粉尘螨Ⅱ类抗原cDNA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粉尘螨Ⅱ类抗原cDNA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 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用SacⅠ和NotⅠ从重组质粒pMD-18T- Der f 2上切下Der f 2 c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32a(+)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上筛选阳性重组子,并经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质粒pET-32a(+)-Der f 2转化大肠埃希菌,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电泳和薄层凝胶扫描定量分析. 结果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PCR鉴定,获得455 bp大小的目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证明已成功构建携带Der f 2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Der f 2.核酸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证实,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Der f 2中所含的Der f 2 cDNA片段与GenBank中的Der f 2序列同源性达到100%.Der f 2 cDNA在大肠埃希菌诱导表达后获得分子质量单位为34 ku的蛋白,蛋白含量占菌体蛋白含量的16%. 结论成功构建了粉尘螨Ⅱ类抗原cDNA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Der f 2,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为获得重组纯化Der f 2变应原并用于尘螨变应性疾病的诊治奠定基础.

    作者:李朝品;杨庆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襄樊市1976~2003年生猪囊虫感染情况调查

    猪囊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掌握当地猪体囊尾蚴感染情况对制定人体猪带绦虫病、囊虫病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现将襄樊市1976~2003年生猪屠宰后的囊虫感染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正敏;侯向进;曹正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常州市武进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监测

    武进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91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7.49%,经数十年综合防治,1987年疟疾发病率降至0.066‰,1992年基本消灭疟疾,当年发病率为0.009‰,之后进入监测阶段.

    作者:高佳方;陈灿中;高志祥;吴留美;薛永健;陆伊丽;许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2的DNA疫苗载体构建及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弓形虫表面抗原SAG2的DNA疫苗载体,并在Vero细胞中表达. 方法设计1对引物,从弓形虫RH株速殖子基因组DNA中扩增SAG2全长编码基因,构建pVAX1-SAG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以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 EcoRⅠ进行双酶切、PCR鉴定,纯化后进行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法瞬时转染Vero细胞,同时以pVAX1为对照,48 h后收集细胞, Western-blot鉴定. 结果从弓形虫RH株DNA中扩增出了577 bp的SAG2基因,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VAX1-SAG2,在质脂体介导下转染Vero细胞,质粒DNA成功的转染到细胞中.通过Westen-blot分析,细胞裂解液样品有1条可被弓形虫免疫血清所识别的约17 ku大小的条带,与预计大小一致. 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VAX1-SAG2在Vero细胞中有一定表达,且有一定的活性.

    作者:龙彩虹;吴少庭;翁亚彪;高世同;张仁利;林绮萍;谢德华;卜春玲;雷明军;黄达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江苏省苏中地区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分析江苏省中部地区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今后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方法和要求,在苏中4县(市)11个中签点调查. 结果人群总感染率为6.87%,男、女感染率分别为6.02%和7.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共查见9种寄生虫,其中线虫6种、吸虫2种、绦虫1种.感染1、2种虫者分别占感染人数的93.25%和6.75%.蛲虫、钩虫、鞭虫和蛔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18% 、4.16%、1.65%和0.41%.<15岁及>50岁年龄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 结论江苏省苏中地区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率较10年前有大幅度下降,主要与大面积防治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卫生等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但低年龄组和中、老年龄组,蛲虫和钩虫是该地区今后防治的重点人群和重点虫种.

    作者:孙凤华;钱益新;曹汉钧;徐祥珍;陈锦英;沈明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山东省重点疟区疟疾防治的组织形式与控制对策

    山东省是我国间日疟重点流行区,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暴发流行,当时年发人数高达数百万人,而且大部分患者分布在鲁南的30个重点县.为了有效控制山东省重点疟区疟疾流行,采取了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控制对策,控制了疟疾流行,为山东省实现基本消灭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马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国云南吸虱昆虫种类初步调查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省吸虱昆虫的基本种类及分布状况. 方法在对云南省9个县(市)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从小型哺乳动物(小兽)体表所采集到的吸虱昆虫种类.小兽用鼠笼加食饵诱捕,从小兽宿主体表所采集的吸虱经过常规逐级脱水、透明、干燥处理、制成玻片标本后于显微镜下鉴定. 结果在9个县(市)共捕获到2 745只小兽,经分类鉴定隶属5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和食肉目)、10科、25属、41种.从各种小兽宿主体表共采集到吸虱昆虫18 16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4科、6属、22种,其种类明显少于宿主种类.大多数小兽宿主体表都有固定的吸虱种类寄生(但种类数很少,1~4种). 结论小兽体表吸虱昆虫种类较少,多数小兽体表都有固定的吸虱种类寄生.

    作者:郭宪国;钱体军;郭利军;王晶;董文鸽;张励;马志敏;李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九江市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研究

    目的总结和分析九江市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九江市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1972年前九江市有11个县区165个乡、镇流行丝虫病,人群微丝蚴率为14.85%(165 237/1 112 540),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微丝蚴染色方法的研究、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确立了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1988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0.16%.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1989~1999年病原学监测34个乡、镇50个村,平均微丝蚴率0.29%(140/47 321),2000年后病原学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001年经省审评组审评,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 结论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以及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全民服药、药盐防治,可实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作者:朱仲江;吴光中;胡芸;何峰宁;燕凯;吴福应;童启华;张金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