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驱虫康防治农村居民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顾建国

关键词:驱虫康, 防治, 农村居民, 肠道, 线虫感染, 实验观察, 苏州市, 人群, 地区
摘要:为探索驱虫康防治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于1998~2000年作者在苏州市东山地区进行了实验观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约氏疟原虫动合子的体外纯培养

    目的探讨提纯的约氏疟原虫合子培养形成动合子的方法. 方法经黄尿酸刺激体外诱导感染鼠血中的约氏疟原虫雌雄配子形成、受精,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纯净的合子,并在MEM培养基中培养. 结果从10~15只感染小鼠血液可分离到106数量级的约氏疟原虫合子;在22℃条件下,经22 h~24 h培养有动合子形成. 结论可以直接从感染鼠血诱导形成并分离到约氏疟原虫合子,所得合子经培养可发育为动合子.

    作者:苟俊;郝宏兴;张静茹;段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起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兽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猪是人体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来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肉食量的增加,云南省大理白族群众有食生皮的饮食习俗,致使旋毛虫病在云南省大理地区不分季节,呈散在或暴发流行.现将2002年10月云南省大理地区山西村因办婚事吃生皮后发生的一起急性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戴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面部皮肤病患者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面部皮肤病患者蠕形螨感染情况. 方法采用挤粘结合法对大连市373名面部皮肤病患者进行蠕形螨感染调查. 结果总感染率为89.81%,男女感染率和感染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皮肤病患者均以蠕形螨重度感染多见;毛囊蠕形螨为优势螨种;蠕形螨面部寄生部位排序为鼻、额、下颌、颊部;不同职业间蠕形螨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学生感染率低,为64.10%,工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感染率高,分别为98.53%和97.18%. 结论面部常见皮肤病与蠕形螨感染关系密切.

    作者:陶雅军;温冬青;马素琴;于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3种蠕形螨检查方法的比较

    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国外学者报告人群感染率为27%~100%,国内人群感染率为0.8%~81%[1],感染率的差异很大.究其原因,可能与区域性及方法学有关,尤其后者影响因素颇多.鉴于此,本实验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操作简便、检出率高、质量可靠,适用于医院门诊病人,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蠕形螨检查方法.

    作者:许正敏;陶永平;胡生梅;康玉成;武小樱;王洪波;王鹏;高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重组抗原的表达与鉴定

    目的表达已转化入大肠杆菌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PwAg)基因,并评价其应用于免疫学诊断的价值. 方法用IPTG诱导表达已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RESETB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基因,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 结果 SDS-PAGE电泳可见32 ku处有1条明显的蛋白质带,该带只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免疫兔、感染犬和病人血清识别. 结论成功构建重组克隆PwAg,其表达产物具有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期特异性,推测可用于并殖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

    作者:刘剑南;凌家俭;侯敏;章子豪;张耀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庆市涪陵区消除丝虫病后慢性淋巴丝虫病患者调查

    涪陵区辖39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全区面积为2 964 km2,全区总人口为113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26万,占总人口的23.00%.该区属于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1957年在开展三峡水库疟疾调查时首次发现丝虫病患者.后经过反复的普查普治,查出微丝幼血症者3 967人,其中慢性淋巴丝虫病患者17人(已死亡8人).

    作者:黎永成;喻珊;杨启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宁夏南部山区包虫病患者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南部山区包虫病患者的分布情况及与性别、民族和职业间的关系. 方法汇集南部山区7家县医院住院确诊为包虫病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包虫病患者分布于固原县12个乡镇、海原县22个乡镇、同心县21个乡镇、西吉县22个乡镇、彭阳县13个乡镇,隆德县和泾源县各1个乡有个案病例;1996~2001年7家县医院收治包虫病患者941例,发病构成比女性(63.66%)明显高于男性(36.34%),回族(70.03%)高于汉族(29.97%);不同职业人群包虫病患者中农民为高发人群,占75.03%,其次为学生(17.53%),干部和工人较低,各占3.72%;棘球蚴寄生以肝脏为多发部位,占78.85%,其次为肺脏(11.37%)和多脏器同时寄生者(6.59%);棘球蚴感染发病年龄主要是11~40岁的中青年,占总病例数的80.76%,50岁以上者逐渐减少. 结论包虫病在宁夏南部山区5县90个乡镇普遍流行,农民为高发人群.男女、回族与汉族之间发病构成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赵瑞;杨玉荣;赵嘉庆;李燕兵;张炜;常越;董俭达;靳国华;马新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类环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环孢子虫病已经被确认为是引起人类腹泻的一种新的肠道致病原虫,它的严重感染可以引起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皮的炎症损伤.本文从生物学(形态学、生活史、动物病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对近年来国外对其研究的进展作一简要地概述.

    作者:王红斌;甘绍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被发现以来,其在生物学中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及病理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限速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NO/NOS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坤;周晓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旋毛虫抗原基因Ts87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在体外真核细胞COS7中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Ts87,为旋毛虫病DNA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Ts87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体外转染真核细胞COS7,通过细胞免疫组化,细胞裂解物的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检测表达产物. 结果重组质粒能够在COS7中表达出约38 ku的目的蛋白,并能够被旋毛虫阳性血清特异识别. 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可在体外真核细胞COS7中成功表达.

    作者:徐旭娜;诸欣平;杨雅平;杨静;张路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驱虫康防治农村居民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为探索驱虫康防治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于1998~2000年作者在苏州市东山地区进行了实验观察.

    作者:顾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囊虫病的免疫诊断现状与展望

    囊虫病是一种呈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脑囊虫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往往使人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囊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可以弥补病原学、流行病学、影像学诊断的不足,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囊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发展很快,现将主要诊断方法和目前囊虫病诊断的工作重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王丽娜;葛凌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靖西县控制疟疾流行的对策与效果

    靖西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东接天等、大新县,南与越南高平省毗邻,西连那坡县,北界百色市、云南省富宁县,东北靠德保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岩溶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貌,平均海拔793.1 m,年平均降雨量1 658.8 mm,平均气温19.1℃.全县辖24个乡镇,290个行政村,2 287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汉、苗、回、满、侗等民族,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574 195人,总面积3 331 km2,中越国境线长152.5 km,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低,属老、少、边、山、穷国家级贫困县.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的高、中度疟区,中华按蚊为主要的传疟媒介.

    作者:王福春;隆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眼蝇蛆病1例报告

    患者,女,18岁.2001年7月20日患者在路上行走时,突然感到右眼受到撞击,随即有摩擦和虫爬感,进而流泪不止,刺痛,眼脸不能睁开,遂到牡丹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患眼结膜充血,在角膜、结膜发现白色蠕动虫体,异常活跃,取之不易.后被介绍到本教研室,经用0.5%地卡因滴眼,麻醉虫体,3 min后用生理盐水棉拭取出虫体19条,患者顿感症状减轻,嘱患者回家后用氯霉素眼药滴眼防止感染.

    作者:姬云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阴道毛滴虫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调查及治疗

    作者自1999年3月~2002年4月对420例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及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检测,并对二者混合感染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梅;徐志喜;张军;赵粤萍;白慧玲;李秀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辽宁省大伙房输水工程对肺吸虫病区影响的研究

    目的大伙房输水工程为辽宁大型水利项目,跨流域引水.为防止肺吸虫病疫区扩大,对工程涉及区进行肺吸虫病状况调查,以便提出控制措施. 方法对输水工程涉及的水源区和受水区的人群感染情况,中间宿主、保虫宿主情况,中间宿主孳生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水源区无现患病人,人群皮试阳性率1.9%,多数河流未发现肺吸虫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犬无感染,河流生境适合中间宿主孳生.受水区为非流行区. 结论水源区人间肺吸虫病流行趋于终止,保虫宿主无感染,说明疫源地在弱化.个别河流中有肺吸虫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存在,中间宿主孳生地存在.为防止肺吸虫病疫源地扩大,设防防螺是引水工程的必要措施.

    作者:许景田;李丹;刘敏;韩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临沂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解目前临沂市寄生虫感染情况,评价10年来人体重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和方法,于2002年4~6月对沂水、莒南、郯城、兰山、沂南等县区的12 000余人进行了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文;孙宗军;张纪霖;张永建;傅永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溴氰菊酯悬浮剂浸泡蚊帐控制疟疾的效果观察

    信阳属不恒定疟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通过综合性防治,1985年后,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发病率控制在1左右.但1995年以来,信阳的氵师河区和平桥区疟疾发病又大幅度回升,且出现以村、组为单位的疟疾暴发流行.1999年氵师河区发病率为65.08/10万;平桥区发病率为81.77/10万;两区1999年疫情报告病例占信阳市的96.91%.为控制疟疾疫情,2000年作者等采用溴氰菊酯悬浮剂浸泡蚊帐的措施,使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强;杨中英;袁凤茹;代学军;刘建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眼内猪囊尾蚴病7例报告

    猪囊尾蚴病(简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各组织所引起的疾病,多见于皮下、肌肉、颅脑和眼内等,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眼内囊虫病报告如下.

    作者:张雯;刘文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淮河水系东方次睾吸虫生态学初步研究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东方次睾吸虫及其孳生特性. 方法采集家鸭粪便,以透明厚涂片法查找东方次睾吸虫卵;取麦穗鱼肉压片和研细、水洗、沉淀、镜检,分离麦穗鱼体内囊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囊蚴感染雏鸭;解剖人工感染的雏鸭,从胆总管及肝胆管内分离成虫.取纹沼螺经压片、镜检,分离雷蚴和尾蚴. 结果家鸭粪便中东方次睾吸虫卵阳性率为17.17%(103/600);家鸭胆总管和肝胆管内成虫的检出率为18.33%(11/60);经囊蚴感染的雏鸭肝脏内可分离出成虫.麦穗鱼中囊蚴检出率为6.67%(8/120).纹绍螺体内雷蚴和尾蚴阳性率为 0.60%(6/1000). 结论淮河水系存在东方次睾吸虫,其可在纹绍螺、麦穗鱼、雏鸭体内孳生、繁殖,完成生活史.

    作者:李朝品;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