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的预备通知

关键词:中国, 动物, 学会, 寄生虫学, 专业委员会, 会员, 代表大会, 学术讨论会
摘要: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洛阳市不同人群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调查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 Donne)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生殖道原虫,男女均可感染,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通过直接或间接性接触实现宿主转换而传播.有文献报道阴道毛滴虫在城镇妇女中感染率为4.44%[1],在不孕症及性罪错妇女中感染率更高[2,3].为了解洛阳市不同人群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于2001年7月~ 2002年11月对7 738名妇科病普查妇女,563名患不孕症妇女和配偶及500名性病妇女患者进行了调查.

    作者:罗新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临沂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解目前临沂市寄生虫感染情况,评价10年来人体重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和方法,于2002年4~6月对沂水、莒南、郯城、兰山、沂南等县区的12 000余人进行了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文;孙宗军;张纪霖;张永建;傅永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吴氏白蛉与斯氏白蛉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目的鉴别吴氏白蛉(Phlebotomus wui)和斯氏白蛉(Phlebotomus smirnovi)的主要形态特征,有助于区分该两种白蛉. 方法用两种白蛉原描述的形态进行比较研究,以图、表对比的方法说明两种白蛉在形态特征上的不同. 结果表明吴氏白蛉与斯氏白蛉均属于劳蛉亚属的种类,是两个不同的独立种. 结论吴氏白蛉与斯氏白蛉是两个形态特征完全不同的蛉种,存在着严格的地理隔离.吴氏白蛉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典型的野生野栖种类,是新疆、内蒙古黑热病自然疫源地的传播媒介.微小司蛉新疆亚种(S. minutus sinkiangensis)在描述上不需要更改的情况下,根据种名优先法勿需更名.

    作者:熊光华;金长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起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兽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猪是人体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来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肉食量的增加,云南省大理白族群众有食生皮的饮食习俗,致使旋毛虫病在云南省大理地区不分季节,呈散在或暴发流行.现将2002年10月云南省大理地区山西村因办婚事吃生皮后发生的一起急性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戴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囊虫单抗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目的制备分泌特异性抗猪囊虫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以特异性单抗检测囊虫病患者循环抗原(CAg)的特异敏感的ELISA方法. 方法制备水溶性抗原(Ag-w)和尿素溶性抗原(Ag-u),将实验用BALB/c小鼠分为Ag-u和Ag-w组,分别以Ag-u和Ag-w免疫,取两组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ELISA法进行筛选,所获特异性阳性克隆加以扩大培养,并分别与包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姜片虫和丝虫抗原进行交叉反应性测定. 结果获得稳定分泌特异性抗囊虫单抗的杂交瘤细胞5株,其中1株N1B10来自于Ag-w组,另4株U2A6、U2B3、UB5H6和UE10H5来自于Ag-u组.对N1B10、U2A6和U2B3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其抗体类型分别为IgG2b、κ,IgG1、κ,IgG2b、κ;腹水的效价分别为1.024×106、1.6×104和3.2×104;免疫组化显示N1B10定位于囊虫囊壁的基底膜,U2A6和U2B3定位于囊虫的头节.杂交瘤细胞经连续培养,液氮反复冻存复苏后仍能稳定分泌单抗.取3株单抗和兔抗囊虫血清建立了检测囊虫病患者CAg的ELISA方法,测定48份临床确诊囊虫病病人血清,阳性率达95.8%. 结论成功制备了抗囊虫单克隆抗体,所建立的ELISA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囊虫病患者CAg的检测.

    作者:殷竹君;张耀娟;章子豪;刘静;史志明;侯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庆市涪陵区消除丝虫病后慢性淋巴丝虫病患者调查

    涪陵区辖39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全区面积为2 964 km2,全区总人口为113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26万,占总人口的23.00%.该区属于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1957年在开展三峡水库疟疾调查时首次发现丝虫病患者.后经过反复的普查普治,查出微丝幼血症者3 967人,其中慢性淋巴丝虫病患者17人(已死亡8人).

    作者:黎永成;喻珊;杨启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抗性机理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方法观察不同的增效剂-增效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与溴氰菊酯混用后对嗜人按蚊敏感品系(S)和不同抗性程度的抗性品系(R1、R2、R3)的增效效果. 结果两种增效剂对嗜人按蚊敏感品系和不同抗性程度的抗性品系都有增效作用,PBO对各个品系的增效比依次为2.61、3.17、7.55和9.84;TPP的增效比依次为1.02、1.10、1.07和1.15.其中,抗性倍数较高的抗性品系嗜人按蚊的增效效果更明显;两种增效剂相比,PBO的增效效果比较明显. 结论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机理可能是解毒酶活力增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多功能氧化酶.

    作者:曹俊;高琪;周华云;李菊林;沈宝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眼内猪囊尾蚴病7例报告

    猪囊尾蚴病(简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各组织所引起的疾病,多见于皮下、肌肉、颅脑和眼内等,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眼内囊虫病报告如下.

    作者:张雯;刘文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溴氰菊酯悬浮剂浸泡蚊帐控制疟疾的效果观察

    信阳属不恒定疟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通过综合性防治,1985年后,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发病率控制在1左右.但1995年以来,信阳的氵师河区和平桥区疟疾发病又大幅度回升,且出现以村、组为单位的疟疾暴发流行.1999年氵师河区发病率为65.08/10万;平桥区发病率为81.77/10万;两区1999年疫情报告病例占信阳市的96.91%.为控制疟疾疫情,2000年作者等采用溴氰菊酯悬浮剂浸泡蚊帐的措施,使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强;杨中英;袁凤茹;代学军;刘建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被发现以来,其在生物学中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及病理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限速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NO/NOS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坤;周晓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量阴道毛滴虫:形态学数据和参数的建立和分析

    目的建立并分析阴道毛滴虫的形态学数据和参数. 方法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得到阴道毛滴虫及核的长、宽、周长、长宽比、等效圆直径、圆度、面积、前鞭毛与后鞭毛、轴柱长度.计算滋养体和核的体积. 结果滋养体的大小为15.011 μm(9.222~21.796 μm)×12.058 μm(5.868~17.605 μm) .前鞭毛、后鞭毛和轴柱的长度分别18.27 μm、17.41 μm、21.94 μm.相关分析显示滋养体与核的面积(r=0.54,P<0.01)、滋养体与核体积(r=0.47,P<0.01)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滋养体面积和核圆度呈负相关(r=-0.29,P<0.01),滋养体圆度和核圆度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参数间的相关系数显示,随着滋养体增大,虫体的形态变圆,而核的形态变化不大.阴道毛滴虫形态学数据和参数的建立为量化及评价虫体的形态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伟;杨建茹;高兴政;袁丽杰;王述姮;黄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浙江省永嘉县并殖吸虫DNA序列分析、形态及核型研究

    目的对浙江省永嘉县并殖吸虫的虫种及核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并殖吸虫的核型与临床类型的关系. 方法并殖吸虫虫种分析采用DNA测序技术,结合形态观察.对感染猫58 d获取的幼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CO1)部分基因及核糖体DNA第二间区(ITS2)的基因序例进行测定.分离成虫的睾丸作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测量囊蚴、虫卵与来自不同疫区的囊蚴感染动物后不同虫龄虫体的大小,并观察其形态. 结果 CO1与ITS2的基因序例与从GenBank检索到的卫氏并殖吸虫序例进行比较,结合对生活史不同阶段的虫体的形态观察,认定浙江省永嘉县的并殖吸虫为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数目分析:75%以上为22条,即2n=22,并在绝大部分成虫的睾丸中观察到精子的存在;囊蚴大小平均为331.8~338.3 μm,虫卵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76.2 μm和45.6 μm,不同虫龄成虫大小(5.6~11.2) mm×(3.0~6.2) mm,属二倍体型. 结论永嘉县现分布的并殖吸虫为卫氏二倍体型.卫氏二倍体并殖吸虫能导致当地人肺部损害.

    作者:洪加林;陈名刚;常正山;邵向云;刘明达;陈韶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浙江台州市1996~2001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台州市地处浙中沿海,辖9个县(市、区),属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媒介的地区.经积极防治,于1989年达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0年以来按<浙江省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管理与监测试行意见>开展疟疾监测,现将1996~2001年各县监测结果汇总报告如下.

    作者:张作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宁夏南部山区包虫病患者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南部山区包虫病患者的分布情况及与性别、民族和职业间的关系. 方法汇集南部山区7家县医院住院确诊为包虫病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包虫病患者分布于固原县12个乡镇、海原县22个乡镇、同心县21个乡镇、西吉县22个乡镇、彭阳县13个乡镇,隆德县和泾源县各1个乡有个案病例;1996~2001年7家县医院收治包虫病患者941例,发病构成比女性(63.66%)明显高于男性(36.34%),回族(70.03%)高于汉族(29.97%);不同职业人群包虫病患者中农民为高发人群,占75.03%,其次为学生(17.53%),干部和工人较低,各占3.72%;棘球蚴寄生以肝脏为多发部位,占78.85%,其次为肺脏(11.37%)和多脏器同时寄生者(6.59%);棘球蚴感染发病年龄主要是11~40岁的中青年,占总病例数的80.76%,50岁以上者逐渐减少. 结论包虫病在宁夏南部山区5县90个乡镇普遍流行,农民为高发人群.男女、回族与汉族之间发病构成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赵瑞;杨玉荣;赵嘉庆;李燕兵;张炜;常越;董俭达;靳国华;马新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面部皮肤病患者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面部皮肤病患者蠕形螨感染情况. 方法采用挤粘结合法对大连市373名面部皮肤病患者进行蠕形螨感染调查. 结果总感染率为89.81%,男女感染率和感染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皮肤病患者均以蠕形螨重度感染多见;毛囊蠕形螨为优势螨种;蠕形螨面部寄生部位排序为鼻、额、下颌、颊部;不同职业间蠕形螨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学生感染率低,为64.10%,工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感染率高,分别为98.53%和97.18%. 结论面部常见皮肤病与蠕形螨感染关系密切.

    作者:陶雅军;温冬青;马素琴;于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旋毛虫抗原基因Ts87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在体外真核细胞COS7中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Ts87,为旋毛虫病DNA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Ts87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体外转染真核细胞COS7,通过细胞免疫组化,细胞裂解物的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检测表达产物. 结果重组质粒能够在COS7中表达出约38 ku的目的蛋白,并能够被旋毛虫阳性血清特异识别. 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可在体外真核细胞COS7中成功表达.

    作者:徐旭娜;诸欣平;杨雅平;杨静;张路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991~2001年几种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分析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为山东省唯一的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机构,承担着全省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及研究任务,同时肩负着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前来就诊的寄生虫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几十年来,该所共收治各种寄生虫病数万例.据1990年以前的有关资料显示,猪带绦/囊虫病病例呈逐年增多趋势.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解近十几年该所收治的寄生虫病病例相关情况,作者对1991~2001年间的住院寄生虫病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登俊;岳继娥;杨淑芳;毛德华;付婷霞;史世俊;高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靖西县控制疟疾流行的对策与效果

    靖西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东接天等、大新县,南与越南高平省毗邻,西连那坡县,北界百色市、云南省富宁县,东北靠德保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岩溶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貌,平均海拔793.1 m,年平均降雨量1 658.8 mm,平均气温19.1℃.全县辖24个乡镇,290个行政村,2 287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汉、苗、回、满、侗等民族,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574 195人,总面积3 331 km2,中越国境线长152.5 km,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低,属老、少、边、山、穷国家级贫困县.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的高、中度疟区,中华按蚊为主要的传疟媒介.

    作者:王福春;隆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眼内猪囊尾蚴病误诊分析(附2例报告)

    1 病例介绍例1:女,29岁,农民,山东省鱼台县人.右眼突然失明10余天,曾去济南某医院就诊,经B型超声波检查,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下实性占位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右眼脉络膜血管瘤;颅脑CT扫描检查,疑诊为右眼视网膜占位病变并多发性脑脓肿.2001年2月14日来我所就诊.

    作者:孔巧云;张敬举;孔庆安;李慧;杨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的预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