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莎;刘桂华;姜杰;刘红河;康莉
目的 探讨日照市2011-2014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恙虫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集中度法(M)、圆形分布法(raleighstest检验)对日照市2011-2014年恙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恙虫病的发病率、发病时间、人群、空间分布.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 2011-2014年日照市累计报告恙虫病病例397例,年均发病率为3.49/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x2=68.97,P<0.001).日照市恙虫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发病高峰为每年的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各区县东港区发病率高.40~ 80岁的农民发病占大多数,女性(8.05/10万)发病率高于男性(5.9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P<0.01).结论 日照市恙虫病发病高峰为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农村是恙虫病的重点防控地区,中老年农民是恙虫病的高发人群,防制重点应是秋冬季的农村地区.
作者:王祥旭;宋传锋;王安庆;张伟;张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 CT)门诊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特征、HIV感染状况,以便有效地在VCT门诊中开展男男性行为者人群的咨询检测及干预.方法 对2014年成都市VCT门诊中接受咨询检测服务的MSM人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描述性分析MSM人群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HIV感染风险.结果 接受VCT服务的1 459名MSM中30岁以下占67.77%,未婚者占66.88%,大专及以上占51.66%;检出HIV抗体阳性率12.16%.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婚姻状况已婚者,离异或丧偶感染HIV风险更高(OR=9.088),其次为未婚者(OR=2.104);年龄组和婚姻状况存在感染HIV交互作用,30岁及以上且未婚者感染HIV风险更高(OR=2.106);既往接受检测者感染率高于未接受过检测者(OR=1.539);梅毒感染者感染HIV风险高于未感染梅毒者(OR=5.818).结论 成都市VCT门诊的MSM人群HIV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不同特征的MSM的感染风险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检测及干预服务.
作者:刘伦皓;范双凤;罗映娟;刘莉;胡莹;裴晓迪;梁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梅毒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梅毒患者生存质量及开展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深圳市南山区归口管治的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26个生存质量测定条目,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分析各相关因素对梅毒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梅毒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3.23±0.73)、(2.91±0.94),均低于中国成人生存质量得分(分别为3.50±0.69、3.59±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四个领域的得分分别是(12.60±1.74)、(12.98±2.00)、(13.91±2.55)、(12.75±2.34),除社会关系维度外,其它领域与中国常模(15.10±2.30、13.89±1.89、13.93±2.06、12.14±2.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关系领域单因素分析,高中或中专以下得分(14.19±2.49)高于大专及以上得分(13.28±2.61),女性得分(14.59±2.22)高于男性(13.28±2.69),已婚或同居得分(14.37±2.45)高于其他人群(13.29±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健康状况单因素分析,年龄越大(≤29岁、>29~<50岁、≥50岁得分分别是2.65±0.78、3.03±0.94、3.19±1.21),得分越高,高中或中专以下得分(3.04±0.98)高于大专及以上(2.63±0.80),已婚或同居得分(3.07±1.00)高于其他人群(2.7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年深圳市南山区梅毒患者生存质量低于中国常模,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学历是梅毒患者社会领域和总的健康状况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杨艳芳;罗珍胄;谭艳;吴秋红;田丽闪;周国茂;刘爱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动态观察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诊治用药提供支持,为以后耐多药结核病的免疫治疗打下初步基础.方法 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耐多药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50例,药物敏感性结核(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S-TB)患者50例,另于体检者中选取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 20例,流式细胞分析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分子等),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等),比较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血清学与全敏结核病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之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间CD3+分子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组与各结核组CD4+、CD8+、CD4+/CD8+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耐多药结核组与结核敏感组CD4+、CD8+、CD4+/CD8+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组与各结核组IFN-γ、IL-2、IL-4和IL-10的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耐多药结核组与结核敏感组IL-2、IL-4和IL-10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耐多药结核组CD4+、CD4+/CD8+比值、IL-2显著低于结核敏感组,CD8+、IL-4和IL-10显著高于结核敏感组(P<0.05).结论 结核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表现为CD4+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CD4+/CD8+比值降低甚至倒置,增强抗结核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IFN-γ、IL-2浓度降低而抑制此反应的细胞因子IL-4和IL-10浓度升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较敏感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表现为上述变化更加显著,使病情表现更加复杂及增加了治疗难度.
作者:喻容;周添荣;石国民;彭雪峰;马小华;范任华;向延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液核酸检测在降低经血传播疾病风险的意义.方法 对岳阳血站2015年1-12月采集的40 833份血液,均采用2次血清学检测和1次核酸检测,HIV有反应性标本同时送市疾控中心确诊.结果 40 833份血液标本,经2次血清学检测,39 571份标本无反应性,408份标本HBsAg、抗-HCV、抗-HIV有反应性;经1次核酸检测,39 571份标本中18份有反应性,408份标本中214份有反应性.结论 血液核酸检测能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提高血液安全性.
作者:方奎明;孙昂;吴晓晋;祝青;黄志翔;鲁红霞;易玲;符凯;李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9例初诊MM患者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并搜集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所有研究对象均可检测到骨髓瘤细胞,其表达CD45、CD38、CD138、CD19、CD56的阳性率依次为:8.16%、100%、89.80%、6.12%、42.86%;2)分析抗原表达与瘤细胞比例、β2-MG、Hb、Alb、Ca等临床指标的关系,发现CD45阴性患者的β2-MG水平高于CD45阳性患者(P<0.05),CD19阴性患者的Hb和Alb水平低于CD19阳性患者(P<0.05),CD56阴性患者的骨髓瘤细胞比例高于CD56阳性患者(P<0.05),而CD138的表达与上述临床指标的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能有效地协助临床诊断,且CD45、CD19和CD56的缺失可能导致预后不良,对MM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小慧;刘波;王林纤;黄玉梅;江源;黄宏君;吴白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邢台山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探索其与人格特征和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2-5月,采用分层抽样抽取邢台山区老年脑卒中患者682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现况调查,采用t检验、相关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结果 (1)邢台山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1.67%,轻度抑郁患病率为16.42%;中度抑郁患病率为11.58%;重度抑郁患病率为3.67%.(2)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和老年脑卒中非抑郁患者人格特征四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邢台山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和老年脑卒中非抑郁患者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复相关系数(R)为0.6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得分与精神质量表得分、神经质量表得分、掩饰性量表得分及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P< 0.05),与内外向量表得分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邢台山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不高,其发生与神经质和内向人格特征有关,消极应对方式是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作者:弓学敏;孙丽丽;乔宇;王长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深圳市某汽车4S店钣喷车间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汽车4S店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某汽车4S店钣喷车间的职业卫生现状和主要化学毒物种类,采用新加坡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该汽车4S店钣喷车间化学毒物中的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乙酸乙酯、异丙醇和环己酮为低风险水平,二氧化氮、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为中等风险水平.结论 该汽车4S店钣喷车间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所存在的化学毒物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根据其不同风险水平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作者:田亚锋;彭巨成;吴礼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一起学校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中病例分离株之间及其环境分离株之间的病原学和分子分型特征及遗传相关性,追溯传染源.方法 对疫情病例与外环境井水分离到的29株志贺菌进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疫情病例和外环境井水中分离的29株志贺菌均为宋内I相,29株志贺菌耐药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96.55%.PFGE方法显示有3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相似率在72.8% ~ 100%之间,井水中分离的2株志贺菌与疫情病例分离的25株菌株之间100%同源.结论 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证实该事件是一起因饮用和使用宋内志贺菌污染的井水而导致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
作者:覃迪;贾华云;邓志红;贺子翔;夏昕;高立冬;蔡亮;张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秋冬季节晨起血压变化的特点,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2012年秋、冬季对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街道所管辖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4例,非高血压人群116例连续测量5d晨起坐位肱动脉血压,分析血压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和差异.结果 高血压患者冬季晨起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秋季[分别为(137.2±8.5) mmHg vs.(132.3±8.7)mmHg、(83.5±6.3)mmHg vs.(79.7±5.9) mmHg,均P=0.0001)],非高血压患者仅舒张压冬季显著高于秋季[(77.8±4.3)mmHg vs.(76.7±5.3) mmHg,P=0.0031)];校正了年龄、BMI、体力活动、吸烟史、糖尿病史和高血脂史等数据的协方差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增高的幅度[3.7(-9.4,28.4)mmHg]显著大于非高血压人群[1.0(-13.6,16.2)mmHg](P<0.001),收缩压增高的幅度[4.0(-16.4,26.8)]与非高血压人群[3.0(-11.2,21.2)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结论 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较秋季升高,舒张压增高幅度明显大于非高血压人群.应在冬季加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减小血压波动.
作者:沈天寒;陶茵;陈晨;章苍松;龚伶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4年10月7日-2015年4月30日在昆山市玉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次产检(孕13周以内)的97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收集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信息,测量初次检查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检测孕早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随访至24~28周并收集75 9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的筛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孕早期空腹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1.85%.根据孕早期空腹血糖四分位数(4.40、4.75、5.05 mmol/L)由低到高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发现随着孕早期空腹血糖的升高,GDM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趋势性检验,x2=48.96,P<0.01).以低分位作为对照组,调整年龄、孕早期收缩压、孕早期舒张压、孕早期体质指数等因素后,发现孕早期空腹血糖的第3分位和第4分位均可以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OR(95%CI)=2.87(1.74~4.74)、4.18(2.56~6.82)],并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性检验,x2=42.12,P<0.01).结论 较高的孕早期空腹血糖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并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喻茜;牛晓虎;冯佩;许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全面了解维和官兵面临突发烧伤状况时应急处理能力并予以提高.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700名维和官兵进行现场调查和烧伤认知常识考核.随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急救专家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干预,6个月后重复调查和考核,比较干预前后考核成绩差异.结果 干预前,维和官兵考核得分(51.99±13.12),军龄、文化程度、人员类别、兵源对考核成绩均无影响(P>0.05).干预后,维和官兵考核得分(80.52±17.58),与考核前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化程度、人员类别对考核成绩有影响,大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高中或中专组(P<0.01),干部组高于士兵组(P<0.05)和士官组(P<0.01).结论 维和官兵的烧伤急救常识干预前明显缺乏,先进的培训方法加上准战争条件下较高的学习热情可以显著提高部队官兵的烧伤急救能力.
作者:郑新华;李钦;袁跃彬;张跃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厦门市居民鼻咽癌死亡和减寿的变化趋势,为厦门市鼻咽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4年厦门市居民鼻咽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评价指标,用GM(1,1)模型对死亡率和AYLL进行预测.结果 2010-2014年,厦门市居民鼻咽癌死亡率2.27/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83倍.鼻咽癌造成的AYLL为16.95年.厦门市鼻咽癌死亡率能拟合出GM(1,1)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相对误差2.90% ~ 8.32%间,无法拟合AYLL的预测模型.预测2015-2017年鼻咽癌死亡率略有下降.结论 GM(1,1)模型可用于厦门市居民鼻咽癌死亡率的预测,鼻咽癌仍是造成厦门市居民早死的重要原因,不能放松鼻咽癌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林艺兰;林田泉;龚永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淮安市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为本地区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9-2014年淮安市登记管理的402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本地户籍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009-2014年淮安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年龄≤60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本地户籍患者(74.13% vs.69.33%,x2=4.253,P=0.039;73.63%vs.67.33%,x2=7.085,P=0.008).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因症就诊比例低于本地户籍患者(20.65% vs.28.86%,x2=12.912,P=0.000),健康检查比例高于本地户籍患者(32.09%vs.22.55%,x2=20.198,P=0.000);就诊延迟比例高于本地户籍患者(63.93%vs.51.72%,x2=23.380,P=0.000).流动人口肺结核初诊伴咳嗽、咳痰症状者及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者均高于本地户籍患者(72.14%vs.66.79%,x2=6.385,P=0.012;31.09%vs.26.39%,x2=4.435,P=0.035).与本地户籍患者相比较,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和系统管理率较低(89.30%vs.95.30%,x2=30.451,P=0.000;93.78%vs.98.12%,x2=37.572,P=0.000),治疗失败率和丢失率较高(1.99%vs.0.98%,x2=3.978,P=0.046;4.48%vs.0.92%,x2=49.228,P=0.000).结论 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患者延迟就诊比例较高,成功治疗率和系统管理率低于本地户籍患者,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
作者:丁守华;邵文荣;万青灵;何南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池州市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7月抽取池州市农村939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和生命质量(SF-36量表)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维度得分与年龄、性别、年收入、吸烟、饮酒、疾病状况、婚姻状况的关系.结果 池州市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平均生命质量得分为(67.51±16.83)分.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年收入是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这三个维度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无慢性病者、不吸烟者、不喝酒者生命质量评分较高,有慢性病者、>70岁者的八个维度评分均低于无慢性病者、≤70岁者,且这八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年龄(P=0.001)、性别(P=0.008)、年收入(P=0.001)、饮酒(P=0.002)、慢性病(P=0.003)、婚姻(P=0.004).结论 池州市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一般,年龄、性别、年收入、饮酒、慢性病、婚姻是影响池州市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胡茜琪;操银环;陈圆静;金昱;张驰;黄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永州市老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PLWHA)艾滋病相关的认知、态度、行为(KAP),为今后老年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系统中下载1993-2013年现住址为永州市的现存活的老年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历史卡片.在自愿的原则下,用自拟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数据逻辑检查.运用SPSS18.0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34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HIV确诊阳性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200个/mm3的男性116例,占51.56%,女性35例,占33.02%,HIV确诊阳性时的平均年龄59.44(55.00~64.00)岁.老年PLWHA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偏低,总体知晓率为59.77%,其中“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回答正确率低,为48.22%.确诊阳性后对自己的态度感到后悔和难过的分别占34.25%、30.34%.HIV阳性确诊前有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214人,发生率64.07%;98.54%不使用和偶尔使用安全套;58.68%商业性行为的场所发生在路边和出租屋,其次在发廊、洗脚屋;71.22%的商业性伴年龄在30 ~ 50岁间;性交易额88.41%的为50元及以下.确诊后商业性行为发生率18.92%,不使用和偶尔使用安全套占85.71%.结论 永州市绝大部分老年PLWHA是50岁以后感染HIV病毒的;不安全性行为和艾滋病防治知晓率低下是老年人感染HIV的主要风险因素.
作者:陈伯中;杨海霞;李杏莉;罗芮;万彦博;陈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06-2013年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索2006-2013年深圳市恙虫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恙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深圳市2006-2013年恙虫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确定恙虫病的高风险地区.结果 2006-2013年全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27例,其中死亡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15/10万,历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P<0.05);2013年发病率高,达0.43/10万;2006-2013年各区中南山区年均发病率高,达0.593/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11月份,占86.6%;男女比为1.17∶1;职业以工人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共报告68例(占53.54%);Moran's I全局统计量为0.548(P=0.05),局部自相关系数大于1的地区包含西乡、西丽、桃源、新安、南头、沙河、粤海、南山、招商、蛇口等10个街道,这些街道是深圳市恙虫病发病数的高聚集区域.结论 2006-2013年深圳市恙虫病的发生存在逐年增高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时发现疾病的聚集情况,确定高发和危险地区,在流行季节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王敬忠;陈凤媚;李怀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秦皇岛地区新生儿梅毒感染及治疗预后状况.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5 89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TRUST方法与ELISA法检测新生儿的梅毒感染状况.根据患儿的情况采用静脉滴注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霉素或头孢曲松(非青霉素类)或氨苄青霉素治疗患儿,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5 893例产妇中,167例梅毒抗体阳性产妇(1.05%);167例梅毒抗体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167例,TRUST阳性31例,ELISA阳性157例,TRUST与ELISA均为阳性为31例,梅毒阳性率为0.195%(31/15 893);胎传梅毒阳性率为18.56%(31/167).通过青霉素治疗,31例患病新生儿治愈20例,治愈率为64.52%,好转10例,比例为32.26%,死亡1例,死亡率3.23%.结论 秦皇岛地区新生儿梅毒感染率达到0.20%,梅毒阳性产妇的新生儿的梅毒感染率达到18.56%.青霉素治疗梅毒感染的新生儿,治愈率较高,但部分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应选择其它替代药物治疗.
作者:张光;徐春云;闫爱霞;钱荣华;王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2006-2014年湖南省戊型病毒肝炎(下简称“戊肝”)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戊肝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戊肝病例数据.利用Excel2003、ArcGIS(10.2)软件分析戊肝的发病情况,并通过时间、地区、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因素描述性分析戊肝的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4年湖南省累计报告病例7 124例,年均发病率1.22/10万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95∶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40~岁发病数多(1 836例,占25.77%).职业分布中,农民发病人数多,发病3 858例,占54.15%.各市(州)均有发病,发病率高的是怀化市,低的是娄底市.结论 2006-2014年湖南省戊肝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重点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农民,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北部和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戊肝的监测和综合防控工作.
作者:刘意;周桂凤;李俊华;刘富强;梁维君;查文婷;郑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吉林省2012-2014年流感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4年采集吉林省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等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标本的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流感毒株分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吉林省2012-2014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样本21 532份,其中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2 420份,检出率11.24%.近几年流行毒株类型有所变化.2012、2014年主要的流行毒株是H3N2型(分别为64.78%、86.40%),2013年主要的流行毒株是H1N1型(60.27%),并且在2013年新出现H7N9型(0.22%),吉林省流感发病人群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与年份、地区、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2013年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低(10.13%),2014年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高(12.13%).辽源地区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低(2.95%),白山地区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高(16.24%).0~岁组的流感检测阳性率低(9.29%),5~岁组的流感检测阳性率较高(14.04%).结论 吉林省2012-2014年不同监测年度、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不同,不同年度流行毒株类型有所变化.应长期监测流感的流行趋势,及时发现变异株,为制定流感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杨成程;邓立权;栾博;卢欣荣;孙平辉;白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