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梁颖;吴雪丽;郑寒龙;罗伟东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 死亡原因,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应用x2检验对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因变化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04年的34.77/10万降至2013年的10.73/10万,降幅达69.14%,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户籍孕产妇.2.2004-2008年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分别占65.38%和34.62%,2009-2013年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分别占33.87%和66.13%,不同时间段的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产妇死因构成中,2004-2008年前三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4.62%、羊水栓塞12.82%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26%,2009-2013年的死因顺位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17.74%、妊娠合并心脏病11.29%和其他血管疾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9.68%.3.户籍和非户籍死亡孕产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多产、无产检、初入医院级别是乡镇医院为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因素分析,发现2004-2008年孕产妇死亡评审第一、第二因素的三个环节中均以个人家庭因素为主,其次是医疗保健系统因素,2009-2013年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09和<0.001). 结论 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户籍.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的死因由直接产科原因转变为间接产科原因,主要死因构成由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转变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和妊娠合并心脏病.文化程度低、多产、无产检、初入医院级别为乡镇医院为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因素由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问题转变为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武威市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武威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特征. 方法 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武威市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6~月龄标本数多,占总数的54.67%,轮状病毒在各月龄阳性率高,其次为人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经检验各病毒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各月份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在10-12月份阳性检出率较高,杯状病毒在2、4、6月份较高,均大于50%;杯状病毒检出率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在男女间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6.9%和41.28%. 结论 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各年龄组男女都可感染,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仍为该地区的主要病原,应加强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作者:宣昊;梁莹;李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北京市昌平区成年居民膳食钠钾摄入水平及食物来源分析

    目的 了解并分析北京市昌平区成年居民膳食钠钾摄入水平及其食物来源.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昌平区抽取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共198户居民进行询问调查及膳食调查. 结果 昌平区成年居民平均每日摄入钠为4 653.7(3 430.9~6 361.5)mg,钾为1 643.1(1 266.7~2 141.1)mg.女性膳食钠、钾摄入量显著低于男性居民(P<0.01);城镇居民膳食钠摄入量显著低于农村居民(P<0.01),各年龄组居民膳食钠钾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 64岁年龄组膳食钠摄入量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年龄组(P<0.05,P<0.01),65岁以上居民膳食钾摄入量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年龄组(P<0.05,P<0.01).从摄入水平分布看,99.0%的居民膳食钠摄入量超过AI值,68.8%的居民膳食钾摄入量低于AI值.膳食钠主要来源于调味品,占79.2%,膳食钾主要来源于谷类、蔬菜,占53.1%.结论 昌平区成年居民膳食钠钾摄入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今后开展慢性病防控时,应大力宣传膳食钠钾平衡的健康意义,鼓励居民限盐的同时增加膳食钾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含钾丰富的食品.

    作者:刘国蓉;闫革彬;芦丹;张海玲;孙伟;金文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德尔菲法研究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指标

    目的 通过采取德尔菲研究法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评估指标进行研究. 方法 共组织11名专家参与本次问卷咨询,经2轮咨询,对21项指标评分和统计分析. 结果 建立了21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指标. 结论 引入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评分,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科学性.

    作者:王绍鑫;周艳琴;谢洪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安徽省乳腺癌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流行特征. 方法 对2010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的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城乡之间年龄别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标准人口按照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结构为标准计算调整率. 结果 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为20.35/10万,中标率为18.00/10万,累积率(0~74岁)为1.80%;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死亡率为4.48/10万,中标死亡率3.90/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0.40%.安徽省乳腺癌病理诊断比例为74.01%,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2.22%,死亡发病比为0.22. 结论 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粗率及中标率均低于全国发病水平,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年龄段,需要加强乳腺癌发病前的预防工作和发病后早期诊断工作.

    作者:戴丹;吴刚;张小鹏;谢建嵘;查震球;陈叶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上海市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项目实施阶段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系统半年运行情况,提出系统改进建议,促进系统不断完善. 方法 三家试点医院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和上传方式,实现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通过监测系统,采集2014年1-6月间医院电子病历中满足条件的病例信息,形成监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早期发现和预警. 结果 系统运行半年,共采集监测病例116例,其中肺炎症候群病例73条,13条为发热伴出疹,30条为异常病例,经核实无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 结论 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系统运行顺利,为提高新发、不明原因疾病发现能力提供了公共卫生保障.

    作者:陶芳芳;夏天;冯玮;庄建林;田霞;何翠芬;吴寰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杭州市800名3~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小儿龋齿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3~5岁800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一般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口腔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态度以及行为等,分析影响乳牙患龋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800名儿童中478名儿童发生乳牙患龋,患病率为59.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0.2%,女性患病率为59.2%,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进食甜食次数多、开始刷牙年龄晚、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认识度低、父母对口腔健康态度差的儿童乳牙患龋率显著升高(P<0.05). 结论 杭州市800名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儿童睡前进食甜食、开始刷牙年龄、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认识及父母对口腔健康态度均可影响儿童乳牙患龋率.

    作者:姚薇;李超然;胡颖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广州市越秀区2008-2011年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特征及影响治愈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特点和探讨影响其治愈的因素. 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确诊治疗的57例属于越秀区常住人口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症状、X线表现、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类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治疗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是否治愈进行分组,分别以性别、年龄、菌型、病变部位、病变范围、有(无)空洞、病变吸收情况、初(复)治、规则治疗、是否调整治疗方案、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不良反应和11种药敏试验的结果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调整治疗方案的五种组合形式进行比较. 结果 5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发病中位年龄40岁,男女比例(29/28)接近1:1.菌种以Ⅳ组为主,57.9%(33/57)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及龟脓肿复合群分枝杆菌.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阿米卡星(Am)、克拉霉素(Clr)、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Pa)、利福布汀(Rfb)、丙硫异烟胺(Pto)的耐药率分别为86.8% (46/53)、94.3%(50/53)、81.1%(43/53)、67.9%(36/53)、39.6%(21/53)、3.8%(2/53)、75.5%(40/53)、75.5%(40/53)、96.2% (51/53)、71.7%(38/53)、75.5%(40/53).初治、规则治疗、调整治疗方案、RFP敏感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治愈的有利因素(分别x2=7.695,P=0.006;x2=10.367,P=0.001;x2=10.262,P=0.001;x2 =6.723,P=0.010). 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菌种以Ⅳ组为主,耐药比较严重;第一次治疗、规则用药、依据药敏结果或结合既往治疗情况及时进行治疗方案调整、细菌对利福平敏感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治愈的有利因素.

    作者:唐惠红;何志青;罗春明;龚芳;资青兰;胡贵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依据. 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医院结核病门诊登记的治疗疗程已经结束的肺结核患者3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肺结核患者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5 730.35±325.12)元,中位数为5 325.90元.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高、个人年收入高是保护因素;职业、因病卧床、因病住院、休工天数、伤残级别、症状持续天数、就诊延迟天数、就诊延误、确诊前就诊次数、首诊单位均为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高是保护因素;职业为农民、因病卧床、因病住院、伤残级别高、症状持续天数多、就诊延误、首诊单位为非结核病防治医院均为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结核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依然沉重,加强对居民特别是农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保证结核病患者的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治疗,同时增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引导患者就诊流向合理,降低诊疗费用,从而达到降低肺结核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的目的.

    作者:王姬;应世栋;张文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11-2013年上海市奉贤区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奉贤区居民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特点,为中青年脑卒中的后续研究提供科学基础和依据. 方法 通过奉贤区心脑监测网络,收集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奉贤区居民脑卒中发病5 567例,其中中青年病例811例进行分析. 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男女发病比例1.88:1,男性较女性好发(P<0.05);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占69.67%,出血性脑卒中占28.48%,未分型脑卒中占1.85%,与老年人群相比较,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占比更高,约是前者的2倍(28.48%/14.81%);中青年脑卒中病死率12.95%,远低于老年人群的21.13%;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患病比例高达59.07%;相较于老年人群,在吸烟、肥胖、高血脂、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暴露比例上,中青年人群更高,且两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奉贤区中青年脑卒中男性较女性多发,中青年脑卒中预后远好于老年人群,且中青年脑卒中发病与吸烟、肥胖、高血脂、过量饮酒关系密切,应重视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加强锻炼,应加强对年轻高血压患者的干预;同时应深入对中青年人群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高患者康复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吴武鑫;徐海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80例进行了病死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结果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为20.0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治疗前的HGB、治疗后的指标(WBC、NEU%、CRP、HGB、ALB)、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机械通气时间均是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治疗后的NEU%越高、合并MODS、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均是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治疗前的HGB及治疗后的ALB越高是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均P<0.05). 结论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比较高,年龄、治疗前的HGB、治疗后的NEU%及ALB、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机械通气时间均是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对可以干预的影响因素积极进行控制处理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并改善预后.

    作者:邓朋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天津市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目的 检测天津市冬季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并对城乡人群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方法 采用大气中流量采样器在天津城区和农村地区分别采集PM2.5样品,用称重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检测PM2.5的质量浓度和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并对其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进一步比较不同地区人群的健康风险. 结果 天津市城区PM2.5中多环芳烃总浓度为180.93 ng/m3,总毒性等效浓度为16.583 ng/m3;农村PM2.5中多环芳烃总浓度为1 510.47 ng/m3,总毒性等效浓度为81.027 ng/m3.城区和农村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所致成人和儿童非致癌风险均较低,致癌风险农村地区(2.2×10-5)高于城区(4.6×10-6),农村地区致癌风险成人(2.2×10-5)高于儿童(1.0×10-5). 结论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PM2.5中多环芳污染较为严重,但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作者:冯利红;李永刚;赵岩;李建平;王玉雯;王辰;刘洪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可行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情况及其在传染病及症状/症候群监测情况的现况调查,为基于HIS系统的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 方法 2012年1-6月,对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采用自填式问卷方式,对医疗机构HIS系统概况、系统在病例、症状/症候群监测中的利用、开展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项目前景进行调查. 结果 上海市399家公立医疗机构HIS系统由39家软件公司开发,10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由相同软件公司开发;各医疗机构HIS系统字段设置、筛选排序、导出构成、编码方式不同;38家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症状/症候群监测,其中32家机构症状采集界面嵌入HIS系统;从全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HIS系统开发公司覆盖面、系统基础、监测经验以及参与项目意向进行综合评价,选取项目试点区(县)及机构. 结论 选取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闵行区吴泾医院作为基于HIS系统的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项目监测点,项目开展可行性较高.

    作者:冯玮;陶芳芳;何永超;张放;吴寰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PCR法快速检测公共场所中分枝杆菌

    目的 调查深圳市公共场所中分枝杆菌的污染状况. 方法 于2012年11月采集商场、宾馆和综合性医院中水、土壤、风管积尘和气溶胶样本,巢式PCR方法扩增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IS6110和分枝杆菌Hsp65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结果 深圳公共场所中水、土壤、风管积尘和气溶胶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率分别为4.68%、0.97%、5.41%和3.85%;分枝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1.1%、4.85%、17.1%和13.1%. 结论 结核杆菌复合群在宾馆及商场空调积尘、自来水和空调冷却水中阳性率较高,分枝杆菌在空调冷却水、自来水和综合性医院气溶胶及空调积尘中阳性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强化防控措施,保护人群健康.

    作者:林爱红;梁焯南;张然;彭朝琼;余淑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胃软胶囊对胃粘膜损伤的辅助保护研究

    目的 研究护胃软胶囊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护胃软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25、0.50、1.50 g/kg·bw),对照组、模型组.灌胃30 d后,采用无水乙醇诱导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程度. 结果 0.5、1.50 g/kg·bw剂量组大鼠胃粘膜损伤积分指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1.50 g/kg· bw剂量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变积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胃软胶囊对酒精诱导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辅助保护作用.

    作者:胡余明;周月婵;刘上;李梓民;肖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湖南省市售液态乳中硫氰酸盐的含量

    目的 建立液态乳中硫氰酸盐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对湖南省内市售液态乳中硫氰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 方法 样品加入乙腈,离心沉淀蛋白,过IC-RP柱净化,用MetrosepA Supp4阴离子交换柱在5mmol/L Na2 CO3+5%丙酮淋洗液下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 结果 液态乳中硫氰酸盐的检出限为4×10-4 mg/L,在0.1~2.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7%~102%之间,精密度RSD为4.2%.对湖南省内101份市售液态乳中的硫氰酸根进行了检测,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2.1~8.9 mg/kg. 结论 该方法的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检出限低,且所需仪器配置简单,适合向基层实验室推广.实验结果为液态乳中硫氰酸盐的本底值调查提供了可参考数据.

    作者:周亮;陈贤柏;王一红;邱彬;贺春霞;段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疫情预测预警模型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早期的预测预警可以为疫情防控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国内用于手足口病疫情预测预警的主要模型,包括动力学模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空间统计学、灰色预测模型及其他模型,指出了主要模型的优缺点,为手足口病疫情预测预警模型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仁东;胡世雄;曾小敏;彭小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应用x2检验对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因变化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04年的34.77/10万降至2013年的10.73/10万,降幅达69.14%,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户籍孕产妇.2.2004-2008年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分别占65.38%和34.62%,2009-2013年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分别占33.87%和66.13%,不同时间段的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产妇死因构成中,2004-2008年前三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4.62%、羊水栓塞12.82%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26%,2009-2013年的死因顺位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17.74%、妊娠合并心脏病11.29%和其他血管疾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9.68%.3.户籍和非户籍死亡孕产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多产、无产检、初入医院级别是乡镇医院为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因素分析,发现2004-2008年孕产妇死亡评审第一、第二因素的三个环节中均以个人家庭因素为主,其次是医疗保健系统因素,2009-2013年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09和<0.001). 结论 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户籍.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的死因由直接产科原因转变为间接产科原因,主要死因构成由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转变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和妊娠合并心脏病.文化程度低、多产、无产检、初入医院级别为乡镇医院为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因素由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问题转变为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

    作者:梁颖;吴雪丽;郑寒龙;罗伟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70例儿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3月-2013年12月延安市某医院270例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药敏试验严格按照2006年CLSI M272A2规则及标准进行AmB、FCZ、5-FC、ICZ 4种抗真菌药敏检测. 结果 真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咽拭子,白假丝酵母的分离率高(61.11%),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菌对AmB、5-FC的敏感性较高. 结论 儿科患者中分离的真菌中以假丝酵母菌属多,并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AmB、5-FC均有较高的抗真菌活性.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晓文;张欠欠;成俊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宁波市鄞州区首例疫苗相关Ⅰ型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宁波市鄞州区首例疫苗相关Ⅰ型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对患儿的发病及诊治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实验室检测结果,伤残残留及等级鉴定,补偿政策落实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实验室分离与定型为Ⅰ型,浙江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为脊灰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调查显示鄞州区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9.71%,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接种率为0.87%;主动搜索未发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接种门诊接种实施规范. 结论 该病人感染系口服脊灰疫苗株病毒所致;鄞州区IPV接种服务有待提高;预防接种单位对接种脊灰疫苗尤其是首次接种者需行肛周脓肿检查,以筛查特殊人群;卫生部门应当主动应对VAPP病例的发生,确保常规免疫工作正常开展.

    作者:孙烨祥;徐来荣;舒先定;平建明;李珊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湖南醴陵农村儿童非故意伤害的流行特征

    目的 调查湖南醴陵农村儿童非故意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农村儿童非故意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10月在湖南省醴陵市3个乡镇抽取4所中学和2所小学各年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儿童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及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 发放3 5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 257份,有效应答率为91.7%.年龄范围为5~16岁,平均(11.4±2.3)岁.其中男童1 575人(48.4%),女童1 682人(51.6%).非故意伤害发生率为10.9% (356/3 257).男童非故意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P=0.003).跌伤(45.5%)、交通伤(14.3%)为常见的伤害类型.伤害发生于四肢的比例高(70.2%).伤害的发生常见于道路(34.3%)、家中(32.3%)和学校(22.8%).伤害程度以轻度为主(42.7%),其次为中度(29.5%)、极轻度(19.4%).79.8%的儿童伤害后痊愈,12.6%的儿童损伤处常有不适感,7.3%的儿童出现活动受限. 结论 湖南醴陵农村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率为10.9%,居全国各地区中等偏低水平.男童较女童更易发生伤害.跌伤是常见的伤害类型.伤害常发生于道路、家中和学校.伤害程度以轻度为主,部分儿童损伤处常有不适感或活动受限.

    作者:邓芳明;龚学民;胡平成;杨于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