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变量相关性探讨

蔡敏;邹智伦;邵细琴;廖巧如;罗璇

关键词:HBV-DNA, 相关性, 载量, 哺乳
摘要:目的 分析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变量相关性,为安全哺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ELISA法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HBV-M,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与乳汁HBV-DNA,统计学方法分析两变量相关性. 结果 以乳汁HBV-DNA小于500拷贝/ml为阴性,其中A组(HBsAg、HBeAg、HBcAb阳性)乳汁阴性率为11.7% (15/128),B组(HBsAg、HBcAb阳性或HBAg、HBeAg阳性)乳汁阴性率72.3%(11/15),C组(HBsAg、HBAbe、HBcAb阳性)乳汁阴性率94.9%(185/195),三组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8例HBV携带产妇同时检测血清和乳汁HBV-DNA,各组分组情况同上,A组血清HBV-DNA阳性率95.4%(83/87),乳汁HBV-DNA阳性率80.7% (71/87),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2%(6/13),乳汁HBV-DNA阳性率30.8%(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与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1.8% (37/148)和4.1% (6/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两变量统计学分析正相关且相关程度高. 结论 不同感染模式的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病毒载量不同,HBV携带产妇哺乳前应该检测血清和母乳中的HBV-DNA,以指导母乳安全喂养.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物血糖指数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表明,食物血糖指数能有效指导糖尿病人膳食规划,从而控制血糖.本文概述了食物血糖指数概念的发展、数据测定、预测模型建立以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慧颖;任国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08-2011年隆回县疟疾疫情分析与防制对策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隆回县疟疾疫情的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1年隆回县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8-2011年隆回县疟疾病例累计报告64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病例主要从高疟区获得感染,以间日疟为主;全年皆有发病,呈5月和9-10月两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六都寨镇、七江乡、荷田乡3个乡镇,以男性青壮年采金农民工为主. 结论 隆回县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当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降低输入性疟疾的感染率,防止输入继发病例的发生.

    作者:肖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原料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目的 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原料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方法 冷藏温度(4℃)和室温(20℃)条件下在原料乳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计数原料乳中的细菌总数,分析Nisin添加浓度以及储存温度、时间对原料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添加Nisin的原料乳菌落总数显著减少,且随着Nisin浓度的升高,Nisin的抑菌效果增强;细菌在4℃条件下的繁殖速度比在20℃时慢;超过一定的储存时间内,即便添加Nisin并4℃冷藏,原料乳中的细菌总数仍会快速增长. 结论 在4℃的条件下,国家允许添加的范围内添加500 mg/L浓度的Nisin在一定的储存时间内可有效控制原料乳菌落总数的增长.

    作者:李莎;谭震;李晰晖;蒋立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08年广州市20~59岁男性饮酒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2008年广州市20~59岁男性饮酒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年对广州市31个街道/乡镇,114个居委/村委2 625名20~~59岁男性进行调查. 结果 2008年广州市20~~59岁男性的总饮酒率是33.8%,其中重度饮酒率是8.3%.40岁以下男性重度饮酒发生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上的男性;农村高于城市;中学文化程度的重度饮酒率高.由于工作或生活压力过大而导致(非)重度饮酒率的危险性是从未饮酒1.46~ 1.77倍.分层分析显示,具有中学文化程度、已婚、城市男性青壮年由于感到工作或生活压力而发生重度饮酒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没有这种压力的人群(P均<0.05). 结论 工作或生活压力过大是导致广州市20~59岁的男性发生重度饮酒的主要原因.而中学文化程度、已婚和城镇的男性青壮年易采取过度饮酒的方式缓解压力,此类人群应为干预重点.

    作者:吴雪霁;潘冰莹;周琴;董航;李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AKT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ER-2、P53的关系

    目的 检测P-AKT(Ser473)蛋白、HER-2、P53在人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AKT、HER-2、P53在乳腺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P-AKT蛋白、HER-2、P53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AKT蛋白、HER-2、P53在10例乳腺增生症、19例乳腺非典型增生疾病、1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及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结果用SPSS12.0软件分析. 结果 P-AKT蛋白、HER-2、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57.6%、65.3%、57.6%)和原位癌的表达(46.2%、61.6%、53.8%)显著高于在乳腺非典型增生性疾病(26.3%、5.3%、0.0%)及乳腺良性增生症的表达(0.0%,P<0.05).P-AKT蛋白、HER-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与其在乳腺原位癌中的表达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乳腺增生症与非典型增生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P-AKT蛋白的表达与HER-2、P53的表达均有相关性(P<0.01). 结论 P-AKT(Ser473)蛋白、HER-2、P53的高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并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作者:唐蜜;邹斌;李代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社区-家庭”互动干预模式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目的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互动干预模式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杭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即:传统社区治疗措施组(对照组)、“医院-社区-家庭”互动干预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除给予常规干预外,还采取医院-社区-家庭互动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疗效、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有效率(87.03%)显著高于对照组(78.07%,x2=3.96,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依从性、各项生活质量经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00、0.306,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为83.78%,对照组为67.57%,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6,P<0.01).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互动干预模式,不仅可有效提高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依从性,而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某民爆炸药生产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民爆无梯炸药生产企业工人健康状况,探讨相关预防措施. 方法 对该企业420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20名受检人员中心电图异常检出45例(10.7%);肝功能(ALT)异常检出53例(12.6%);脂肪肝检出86例(20.5%),不同性别、不同工龄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公司生产企业职工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

    作者:蔡练功;张养元;彭铁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本科生学习投入与复原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学习投入与复原力的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学习投入量表和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对中国医科大学13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的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护理本科生学习投入量表的评分为(57.93±14.93)分;复原力量表评分为(110.04±14.79)分.护理本科生的学习投入与自我效能、自我接纳、问题解决、家人支持以及复原力总量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237~~0.495,P<0.01). 结论 护理本科生的复原力和学习投入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但复原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护理本科生的特点,帮助其提高复原力水平,进而有利于学习投入程度的提高.

    作者:臧爽;李小寒;李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生活方式干预对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方法 对263例参加年度健康体检的受试者给予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比两年度的生活方式和身体成分结果,并做统计推断.从膳食结构、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体育锻炼、吸烟情况诸方面量化评估生活方式,分析生活方式的调整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结果 经过健康生活方式教育,263例客人在米面、畜禽肉类、新鲜水果蔬菜摄入量和日均锻炼时间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P<0.05);而在粗粮、鱼虾、奶类、油、盐的摄入量及吸烟率和吸烟量方面,尚无显著性变化(P>0.05).体脂率和腰臀比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质总量、骨总量、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 结论 基于健康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向科学化、健康化发展.生活方式的良性调整对体成分的改善,主要表现在身体脂肪含量的减少上.生活方式的调整,较易做到的是减少肉食量,增加水果蔬菜量,增加身体活动量;而控烟、限油、限盐、增加粗粮和奶类摄入量,较难自觉做到.

    作者:赵润栓;平昭;白雪琴;时敬宇;欧映伟;冯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时间序列法预测细菌性痢疾发病文献回顾

    目的 描述时间序列分析在细菌性痢疾发病预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方法 设定纳入标准后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集该主题相关文献. 结果 自2009年以来,共有19项研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痢发病率的预测分析,研究分布在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15项研究在地区层面基于地级市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结论 时间序列分析已在传染病发病率预测预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和应用.

    作者:曹爽;李范;黄德生;刘合岭;关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四川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传染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四川省581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显示能正确区分传染病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仅占12.56%,能正确回答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的有155人,占26.68%;仅有17.56%的调查对象完全知道乙肝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临床症状知晓率较高,占73.49%.影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认知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P<0.05)、文化程度(P<0.01). 结论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政策的认知水平均较低,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其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

    作者:邬孟汛;何兵;卓晓建;郑利平;潘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食用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影响的现况研究

    目的 研究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异常状况的影响情况和影响因素. 方法 在湖南省湘潭市和常德市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开展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影响的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中咀嚼槟榔524人,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为12.4%;不咀嚼槟榔521人,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为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黏膜典型纤维化、粘膜充血、张口受限与咀嚼槟榔有统计学联系,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白斑、白色角化、扁平苔藓、白斑病及舌活动受限与咀嚼槟榔无统计学联系;性别、年龄、是否嚼槟榔、嚼槟榔年限和量、吸烟、饮酒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地域分布、嗜好辣椒、刷牙习惯、嚼口香糖习惯与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咀嚼槟榔片数的增加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嚼槟榔年限(年)、嚼槟榔片数(片/d)为口腔黏膜健康的影响因素(OR=1.498和1.510). 结论 长时间大量咀嚼槟榔可能损伤口腔黏膜健康.

    作者:萧福元;赵炜哲;王非;桂卓嘉;袁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长沙地区2012年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分析

    目的 探讨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人员构成和血液安全性差异. 方法 统计2012年长沙地区互助献血群体和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学历构成及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进行对比. 结果 互助献血人群年龄和学历构成比较均匀,而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以18~35岁的年轻人为主,学历越高,献血意愿越强;互助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 结论 互助献血存在的血液安全隐患更大,应当适度控制.

    作者:孙妮;张钢;郭洪波;张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辽宁省医生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辽宁省医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改善医生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 方法 于2011年10-1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有代表性的三个大、中、小城市的6所医院工作6个月以上1 004名医生为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78.2%.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评价职业紧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辽宁省医生睡眠障碍率为56.6%.按OR值的顺序,辽宁省医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是医患关系严重紧张(OR =2.351)、高付出回报比(OR=1.723)、已婚同居组的医生(OR=1.683)、职务是科室主任(OR=1.330). 结论 辽宁省医生的睡眠障碍与人口学特征、工作状况及职业紧张密切相关.

    作者:高菲;赵雪;李皙睿;王索艳;吴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变量相关性探讨

    目的 分析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变量相关性,为安全哺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ELISA法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HBV-M,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与乳汁HBV-DNA,统计学方法分析两变量相关性. 结果 以乳汁HBV-DNA小于500拷贝/ml为阴性,其中A组(HBsAg、HBeAg、HBcAb阳性)乳汁阴性率为11.7% (15/128),B组(HBsAg、HBcAb阳性或HBAg、HBeAg阳性)乳汁阴性率72.3%(11/15),C组(HBsAg、HBAbe、HBcAb阳性)乳汁阴性率94.9%(185/195),三组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8例HBV携带产妇同时检测血清和乳汁HBV-DNA,各组分组情况同上,A组血清HBV-DNA阳性率95.4%(83/87),乳汁HBV-DNA阳性率80.7% (71/87),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2%(6/13),乳汁HBV-DNA阳性率30.8%(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与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1.8% (37/148)和4.1% (6/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两变量统计学分析正相关且相关程度高. 结论 不同感染模式的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病毒载量不同,HBV携带产妇哺乳前应该检测血清和母乳中的HBV-DNA,以指导母乳安全喂养.

    作者:蔡敏;邹智伦;邵细琴;廖巧如;罗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山市35~59岁妇女免费乳腺癌普查模式及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11年35~~59岁妇女免费乳腺癌普查模式及结果分析,从中发现本模式乳腺癌普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完善本地乳腺癌筛查管理及政府乳腺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由调查员对普查妇女进行相关资料的询问填写,采用临床触诊加高频B超相结合筛查方法,同时现场进行信息录入,阳性妇女及时追踪. 结果 47 768例普查妇女中1BI-RADS分级中未见异常共29 755例,占62.29%.发现异常18 013例,占37.71%.复诊率25.3%;活检154例,活检率0.32%,其中良性病变112例,占72.73%;癌前病变11例,占7.14%;乳腺癌31例,占20.13%,乳腺癌检出率64.89/10万,早期癌19例,占61.29%.本次普查高频超声敏感性达到80.65%,阴性预测值达到93.88%. 结论 临床触诊与高频超声相结合模式筛查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经济方便,适宜于中小城市及农村推广;中山市乳腺癌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复诊率偏低,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时随访阳性妇女,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建立乳腺癌普查的长效机制,提高早诊早治率.

    作者:匡晓梅;王莹;肖琳;罗小婉;彭学鸣;张静;何一雄;陈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病原体感染状况及用药研究

    目的 分析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的感染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93例作为不孕组,同时选取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UU及MH检测,并进行分析. 结果 不孕组CT、UU、MH、CT+UU、UU+MH、CT+ UU+ MH及总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性不孕与CT、UU、CT+UU、UU+MH感染均密切相关(CT:OR=3.371,P=0.045;UU:OR=2.795,P=0.021;CT+ UU:OR=7.538,P=0.016;UU+ MH:OR =4.816,P=0.036).其中CT+UU与输卵管性不孕的联系密切.支原体药敏实验显示,UU对强力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敏感率较高(敏感性均为91.67%);MH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素较敏感(敏感性为87.50%、87.50%和75.00%);UU+ MH对交沙霉素较敏感(敏感性为72.72%). 结论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应重视病原体检测,根据病原体的药敏结果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陈仁;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沈阳市2006-2012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2006-2012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HIV/AIDS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6-2012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沈阳市2006-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 1 871例,男女比例为11.1∶1,高发年龄为20~49岁青壮年,占79.9%,未婚占53.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8.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1.9%,男男同性传播占70.5%. 结论 沈阳市的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对男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的力度,以控制沈阳市艾滋病传播与流行.

    作者:杨楠;王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06-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1年城阳区伤害监测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累计报告伤害51 995例,伤害发生率为17.81‰,男性(24.95‰)高于女性(11.04‰).25~44岁年龄组病例构成比高,占38.76%.9-10点是伤害发生高峰时间段.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30.40%)、道路交通事故(27.50%)和钝器伤(21.6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32.39%)、工业和建筑场(21.81%)和家中(19.92%),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37.25%)、有偿工作时(25.34%)和驾乘交通工具(21.89%).本地人口伤害发生以在公路/街道常见,占35.47%,外地人口则为工业和建筑场,占37.55%,本地人口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占40.67%,外地人口为在有偿工作时,占40.86%.外地人口、男性、较大年龄、较低文化程度、道路交通事故、晚上是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和钝器伤,以男性、青壮年、低文化程度者为主.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流行特点,科学开展伤害干预工作.

    作者:刘娟;贾存显;栾素英;徐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慈溪市城区159例流动孕妇孕期保健现状

    目的 了解流动孕妇孕期保健行为与保健知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方法对来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保健门诊的159名流动孕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流动孕妇中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及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流动孕妇在叶酸的服用率、孕3月内第一次产检、按时产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要求产后访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职业是孕期保健知识与保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根据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多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孕期保健的认识与依从性,确实保障流动孕妇的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卢筱华;于丽青;陈利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