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娟;郑秀清;赵丽萍;李卫东;李伟昊
目的 为制定袜厂女工生殖道感染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袜厂女工连续进行12个月的生殖道感染干预,对干预前和干预后女工生殖道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生殖道感染患病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后袜厂女工的RTI是否是性病、每日阴道冲洗能够预防RTI、RTI可以传染、使用安全套能够预防RTI、安全套使用率、不安全性行为概念和RTI患病后应去正规医院就诊率等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内源性感染、细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性传播感染、滴虫性阴道炎、宫颈衣原体感染和RTI总患病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手段,为袜厂女工获取生殖道健康知识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时显著降低了各种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病率,提高了其生殖道健康知识知晓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近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分析传染病疫情. 方法 用描述性方法对2006-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分析部分重点传染病历史发病率趋势. 结果 四川省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5种,甲乙类发病率从2006年的301.40/10万逐年下降到2010年的225.42/10万,而丙类发病率从2006年的90.76/10万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143.51/10万;甲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所占比例大,分别占44.26%和47.86%,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为39.81%和24.81%;甲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居前列的病种为肺结核、乙肝、梅毒和痢疾,丙类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梅毒和艾滋病的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Cox-Stuar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提高对丙类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的重视,加强监测和应急处置,防止疫情的扩散;乙肝的发病率15岁以上的高年龄组人群中相对较高,应扩大疫苗接种的年龄范围,提高人群接种率;梅毒和艾滋病为亟待控制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梅毒在0岁组和85岁及以上年龄组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0岁组主要为胎传梅毒,85岁及以上年龄组为隐性梅毒;肺结核疫情正在得到控制.
作者:刘伦皓;康殿巨;许军红;谭柯;张静靖;蔺鸿;刘润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南充市城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南充市500名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常住城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南充市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9.2%;单项健康知识中,“饭前便后应洗手”知晓率高,达98.8%;低的是爱国卫生“四害”,知晓率仅23.6%.不同性别间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各年龄组间和不同地区间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南充市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符波;陈婷;何兵;陈金;牟哲立;朱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射频导管消融(RFCA)患者的生命质量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5-12月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在中南大学三家附属医院住院并拟做首次射频导管消融术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情况登记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 结果 1.PVST患者RFCA术前后生命质量现状:28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前后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生命质量评分比术前提高.2.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的主要因素有: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家庭月经济收入、职业. 结论 1.RFCA可以有效改善PVST患者的生命质量.2.焦虑、抑郁是影响PVST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小芳;李乐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医院感染连续性目标性监测,探索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方法. 方法 对2009-2012年在ICU住院超过48 h的628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2009年为回顾性调查,后三年为前瞻性调查. 结果 实施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后,ICU感染率由2009年87.79‰显著降低到2010年40.34‰(x2=13.70,P<0.01),由2011年37.82‰显著下降到2012年22.77‰(x2=7.73,P<0.01);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率由2009年61.92‰下降到2010年36.33‰、2011年24.18‰和2012年14.94‰;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由2009年8.77‰下降到2010年4.48‰、2011年5.51‰、2012年2.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分别由2009年8.79‰下降到2010年7.42‰、2011年6.31‰、2012年2.56‰. 结论 通过连续性目标性监测评价管理措施的效果并持续改进,可有效地控制ICU医院感染.
作者:黄瑞娟;曹莉;黄锦芳;韦妍飞;张黎;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全自动温控系统在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疫苗冷链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推广自动化温控系统在全区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安装全自动化温控系统,实行24 h实时自动记录温度,对3个试点单位温控系统测温准确性、预警原因及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 全自动温控系统温度的真实性、精确性优于人工监测温度(P<0.05).系统运行期间,收到2 500条超温报警信息,其中频频开启冰箱和除霜是报警主要的原因. 结论 全自动温控系统优于温度计监测冷链温度,自动化温控系统值得推广.海珠区在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一个自动化冷链温度实时监测、记录、预警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陈宇;潘捷云;杨波;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海宁市社会公众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今后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策略指导. 方法 使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海宁市6个乡镇12个村的471名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7条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 结果 共调查471人,总知晓率为41.10%.调查对象对麻风病传染性、人群抵抗力、早期症状、防治机构、免费治疗政策、防残措施、可治愈性的知晓率分别为62.85%、31.85%、25.05%、51.17%、18.26%、47.77%和50.74%.不同年龄组、文化及职业间防治核心信息基本知晓情况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壮年人群、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技术及管理人员基本知晓情况好,而不同性别和婚姻状况间防治核心信息基本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根据社会公众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如期完成2020年社会大众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0%的目标.
作者:盛敏阳;王景权;张国成;周爱林;归婵娟;潘春枝;严良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FD)的相关性及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AECOPD) MP感染的易感因素. 方法 选取门诊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的COP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COPD稳定期48例以及COPD急性加重期76例,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MP抗体. 结果 COPD组患者MP-IgM、MP-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ECOPD组MP-IgM、MP-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稳定期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中MP阳性感染患者咳嗽、发热、肺部罗音、心力衰竭、脓痰发生率显著高于M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PD稳定期患者MP(+)咳嗽、发热、肺部罗音、心力衰竭、脓痰发生率与M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导致AECOPD患者MP感染的易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白细胞增加、合并肺心病、病程. 结论 MP感染可能是引起COPD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尤其对于年龄较大、合并肺心病、白细胞增加、病情较长的患者更容易感染MP.
作者:侯齐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法在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本辖区1家电镀行业作业工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固有的危害性和职业卫生调查确定有害因素危害等级(HR)和暴露等级(ER),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结果 在研究的企业中,硫酸风险等级为2,属于低风险职业危害;盐酸风险等级为4,属于高风险职业危害;甲苯等级为3,属于中等职业危害;二甲苯风险等级为2,属于低风险职业危害;三氯乙烯风险等级为4,属于高风险职业危害. 结论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是完成评价与管理工作的关键技术.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应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作者:宾海华;张胜;涂晓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 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将选取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妇科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疼痛情况. 结果 干预护理两周后,优质护理组抑郁SDS评分和焦虑SA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优质护理组术后2、24以及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首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24 h睡眠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改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方晓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橄榄油脂肪乳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ALI) TNF-α、IL-1β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幼年大鼠按随机数字分为Control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LPS组(生理盐水+LPS)和Clino组(20%脂肪乳克林诺+LPS).各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或橄榄油脂肪乳剂处理7d;均在取标本前8h于气管内滴人生理盐水或脂多糖,建立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肺泡灌洗液TNF-a、IL-1β、IL-6的表达. 结果 (1)ALI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均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和出血;(2)ALI模型组肺系数、病理评分均高于Control组;(3)BALF中Clino组TNF-α、IL-1β和IL-6蛋白水平低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橄榄油脂肪乳能够通过降低前炎症因子TNF-a、IL-1β和IL 6的分泌从而减轻ALI大鼠炎症反应及肺部损伤.
作者:石计朋;黄丽密;钱燕;高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湘潭市高危场所环境样本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监测,了解其分布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潜在感染风险,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湘潭市2010-2012年各城乡活禽市场、家禽规模养殖场、家禽散养户集中的地区、家禽屠宰加工厂等地高危场所环境标本196份,用荧光RT-PCR进行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检测.结果 196份禽流感高危场所环境样本禽流感H5亚型核酸阳性数为16份,总阳性率为8.16%,2010-2012年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标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场所监测标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禽规模养殖场标本H5型阳性率高于其他场所标本,城乡活禽市场H5型阳性率亦较高. 结论 禽流感高危场所中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潜在传播风险,加强禽流感高危环境监测,加强接触家禽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对于切断环境-人这一传播途径和预防人禽流感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敏;成凌志;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早期干预的疗效并且进行定量分析. 方法 选取梅县人民医院体检时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35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79例和对照组1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干预,1年后进行复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腰围、体重指数、血脂指标及肝脏超声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者腰围、体重指数、TC、TG、LDL-C值分别为(85.27±3.41)cm、(22.14±4.71)kg/m2、(5.73±0.36)mmol/L、(1.71±0.31)mmol/L、(2.21±0.52)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肝左叶厚度、右叶大斜径、PVD值分别为(6.67±1.31)cm、(12.53±1.37)cm、(1.16±0.21)cm,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Vmax值为(16.72±2.53)c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愈、好转情况分别为70例、4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及缓解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祥兴;朱军军;刘洁;翁秋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 方法 将150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在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健康教育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6个月及1年时服药依从性及血压的控制率,并对健康教育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接受健康教育的高血压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及出院1年时的服药依从性均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高血压患者,且其出院6个月及出院1年时的血压控制率也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高血压患者. 结论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是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慧;张煜;唐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春季小学教学环境PM2.5质量浓度对学生呼吸系统的影响. 方法 监测春季小学教学环境PM2.5质量浓度,通过学生同期症状监测网和学生体检获得学生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MMEF)和症状指标(咳嗽、咽痛、鼻炎)等健康指标,从而分析各健康指标与小学教学环境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 结果 春季小学教学环境PM2.5平均质量浓度越秀区高,南沙区低;而反映学生肺功能的指标(FVC、FEV1、MMEF)则以越秀区低,南沙区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2.5质量浓度与学生肺功能指标(FVC、FEV1、MME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P<0.05)、-0.828(P<0.05)、0.847(P<0.05);三个区学生咳嗽、咽痛发生率越秀区高,南沙区低,PM2.5质量浓度与咳嗽、咽痛的发生率分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 (P< 0.05)、0.999(P<0.05);三个区学生鼻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教学环境PM2.5质量浓度对小学生呼吸系统功能有影响,与学生肺功能指标FVC、FEV1、MMEF呈显著负相关,与学生晨检指标咳嗽、咽痛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作者:林宗伟;于彦杰;吴根容;黄昱;曾繁;刘赐敏;梁志轩;余日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孕产妇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临安市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孕产妇3 814例,按有无院内感染分为两组,观察组103例,对照组3 711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 814例孕产妇中发生院内感染者103例,发生率为2.7%.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8.2±2.6)d vs.(5.1±0.5)d(P<0.01).院内感染患者中以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高(1.1%),占全部感染人数的40.8%;其中67例行病原菌检测,共检测出病原菌51株,检出率为76.12%.革兰阳性菌检出率(40.3%)略高于革兰阴性菌(34.3%),检出率高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9%).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高危孕产妇(55.3% vs.42.7%)、助产或剖宫产(75.7% vs.51.9%)、侵入性诊疗(51.5% vs.11.0%)及住院时间≥5 d(89.3% vs.22.4%)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孕产妇(OR=4.805,P<0.05)、助产或剖宫产(OR=3.587,P<0.05)、侵入性诊疗(OR=3.460,P<0.05)为孕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该院孕产妇院内感染现患率较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略多,高危孕产妇、助产或剖宫产、侵入性诊疗是孕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克珍;张慧敏;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居民跌伤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3阶段、分层、整群、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对319 543名江西省居民(有效调查)1年内发生的跌伤情况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结果 江西省居民非致死性跌伤发生率为1.53%,男(1.56%)女(1.51%)无差别(P>0.05),城市(1.70%)高于农村(1.49%)(P<0.01),60岁及以上居民发生率高(3.16%).各人群跌伤的主要原因不同,0~6岁男性居民(0.7%)及18~59岁居民(0.42%)以跌落伤为主;7~17岁居民(0.37%)和60岁及以上女性居民(1.80%)以滑倒伤为主.18~59岁居民跌伤导致残疾引起的功能受限天数多,该组居民由于工作跌伤所致住院10 d及以上的医疗费用高.跌伤致残率为3.08%,前3位跌伤致残原因为学习、工作和跌落.致死性跌伤发生率为28.48/10万,前2位跌伤死因为跌落和滑倒. 结论 江西省居民尤其是60岁及以上居民跌伤发生率较高,18~59岁居民跌伤导致的负担大,应针对不同人群跌伤流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轶英;朱丽萍;李艾;颜玮;赵军;吉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综合征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在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11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在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同时均行一般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人工流产综合征预防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的比率显著降低,仅为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腹痛持续时间、出血量、心率下降、收缩压下降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均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意义.
作者:黄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明确宫颈癌发病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做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 方法 选择在本院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16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女性160人作为对照组,对影响两组患者的宫颈癌发病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职业、学历、居住地、主动吸烟、被动吸烟、平时阴道冲洗、结婚年龄、首次分娩年龄、阴道分娩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包皮过长、性生活频率、是否避孕、性生活后阴道清洗及有无感染HPV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宫颈炎和感染HPV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避孕和性生活后阴道清洗是避免宫颈癌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宫颈癌的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重视.积极戒烟、治疗宫颈炎、减少HPV感染,同时积极避孕并养成良好的性生活习惯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方法 对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确定为空巢老人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空巢老人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心理症状测定,并与正常人SCL-90常模进行对照. 结果 112例空巢老人5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47.32%).SCL-90阳性项目的平均得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均高于常模(P<0.05).空巢老人敌对、偏执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不同性别、月均收入、是否饮酒、婚姻状况、探望频率以及期盼的养老方式的SCL-90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躯体化、人际关系及恐怖因子对于调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合作建立完善的老年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养老模式,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
作者:徐建萍;杨拥峰;沈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