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例西妥昔单抗致Ⅱ级甲沟炎病人的护理体会

张丽娟;张春花;田经纬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 甲沟炎, 甲沟炎护理
摘要: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属于嵌合型tsGl单克隆抗体,分子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两者特异性结合后,从而阻断受体胞内区域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1].西妥昔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约80%以上是皮肤反应,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或较少出现的例如瘙痒、皮肤干燥、脱屑、多毛症或者指甲异常(如甲沟炎).据文献报道,使用西妥昔单抗患者指甲异常发生率为10%-29%,发生机制目前尚不不明确,通常认为对滤泡间细胞表皮生长信号传到通路的干扰是关键原因[2].主要表现为指甲疼痛、压痛.长可持续至停药后3个月.输入药物引起的甲沟炎临床上典型比较少见,尤其是Ⅲ级甲沟炎护理经验匮乏,临床工作中如果护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生活及身心的痛苦.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经过敷药、换药等处理后疼痛症状缓解,预防和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我们对该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供临床医护人员借鉴.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给给予冠状动脉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进行应用,对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的病变数目、支架植入数、住院费用等进行对比,治疗组的各项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减少支架数量,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灿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6-2016/6于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并对照二者疗效差异.结果: 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吴盼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患者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持续静脉输注6种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4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7组(A1-A7),分别以0.2-0.8/(kg·min)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30min.观察各组患者在给药前、给药后10min、20min和30min的循环呼吸参数,判定给药前、给药后30min的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给药期间发生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30min后各组VAS镇痛评分降低(P<0.05);与A2和A3组相比,A5和A6组 VAS镇痛评分下降幅度(ΔVAS评分)较大(P<0105).与给药前比较,给药30min后各组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P<0.05);A2~A6组间Ramsay镇静评分升高幅度(Δ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镇痛期间有3组发生呼吸抑制(RR<8次/min)和低氧血症(SPO2<90%),共4例.另外,A2组有1例发生室性早搏,A5组有1例出现呕吐.结论:舒芬太尼0.5μg/(kg·min)用于SICU患者的术后镇痛时,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较低,亦无呼吸抑制发生,是较适宜的剂量.

    作者:付朝江;王永顺;肖茗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阐述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1例小儿急性腹痛患儿作为样本,通过问诊、血液常规检查、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视患儿病情,采用手术或给药方法治疗.观察81例患儿腹痛部位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81例患儿中,92.95%疼痛部位为脐周阵发性疼痛、2.47%为右下腹痛、3.7%为左下腹痛、1.23%为全腹痛,确诊后治疗,治疗有效率98.77%.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腹痛部位以脐周阵发性疼痛为主,常伴随发烧、呕吐等症状,疾病可能由寄生虫、粪便堵塞所引起,对症治疗后,有效率较高.

    作者:谭秀琼;罗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运用于恢复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诊治的脑梗患者114例,分为两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7例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简明智能精神状况记录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IHSS)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简明智能精神状况记录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IHSS)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运用于恢复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应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查对小儿细菌性感染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查对小儿细菌性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从972例2-3岁患者中选取3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采用血常规检查法,后者采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查法,比较两种检查法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疾病检出率分别为68.67%和92.0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儿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33%、72.34%和69.13%;研究组患儿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0.42%和87.65%.后者这3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前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查对小儿细菌性感染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值得临床参考和使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患沟通在护患纠纷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护患纠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2年12月间收治的门诊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应用护患沟通.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门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护理心得探究

    目的:探讨在护理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心得体会.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及护理后其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在接受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后,血糖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范围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加强护理力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健康宣教,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及运动计划,合理应用降糖类药物.

    作者:周学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ABO合并Rh溶血病1例

    结合我院收录的1例ABO合并Rh溶血病患者临床情况,对其展开血型血清试验检查,提出切实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周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

    目的: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供应室工作的16名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危害中,护理人员被利器刺伤为16名(100%),血液污染为6名(37.5%),噪音干扰9名(56.25%),化学消毒剂腐蚀7名(43.75%),紫外线6名(37.5%).结论: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以保护护理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作者:白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对幽门螺杆菌生长抑制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幽门螺杆菌(Hp)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在本单位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124例,同时期未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55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rea breath test,13C-UBT)检测Hp,分析两组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情况.结果:2.1 两组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比较: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31.45%明显低于对照组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7,P<0.05).在研究组中,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 P>0.05),但是Hp阳性患者平均年龄(66.82+10.01岁)高于Hp阴性患者(58.76+11.2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5,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对幽门螺杆菌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赵红艳;马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作用.方法: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8例产后出血患者均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59.8±11.2)min;术中出血量(1209.7±126.4)ml;术后1h内出血量(289.8±86.3)ml.经治疗后,44例治疗有效,有效率91.7%.术后,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8.8%.结论:产后出血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时,能够较为快速的出血,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万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频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COPD患者肺部感染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方式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于COPD患者的肺部感染有效治疗和护理方法,分析采用雾化吸入量和机械辅助治疗排痰的治疗效果方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联合呼吸衰竭,下呼吸道感染问题的患者,采用雾化方式,吸入15-20分钟后,采用辅助方式进行排痰,观察患者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是否逐步升高,痰液是否顺利的排出.结果:振动排痰后,整体的治疗效果达到100%.结论:采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方式进行排痰,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痰液引流效果,对患者的肺部感染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提高患者肺部血氧,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

    作者:李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体四肢骨骼的解剖变异与创伤骨折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人体四肢骨骼的解剖变异与创伤骨折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直接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X线正位、斜位和侧位摄片检查,同时比较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全部50例直接外伤患者中,8例患者存在解剖变异.19例轻伤患者,其中12例患者的骨与关节表现为正常解剖结构,7例患者表现为解剖变异,2例患者变异被误诊为骨折.31例重伤患者,其中28例患者存在骨折,2例患者同时存在变异和骨折.结论:在对创伤骨折和四肢骨骼解剖变异进行检查时,X线平片检查是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式,对人体四肢骨骼和骨关节的变异表现、解剖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和熟悉,选择X线平片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创伤骨折、正常解剖变异,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作者:满玉福;王志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应用在小儿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估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在小儿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本院2014年05月-2016年07月接收的67例心力衰竭患儿,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试验组34例,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参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比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7.06%(33/34),参照组有效率78.79%(26/33),(P<0.05);两组湿啰音消失时长、心衰纠正时长等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心力衰竭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救治,可在改善患儿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缩减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长、心衰纠正时长.

    作者:李艳;马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给予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嘱处理不当率为2%,低于对照组10%,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4%,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8%,给药缺陷率为0%,低于对照组6%.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赵昌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研究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中,采取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秋霞;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初期外伤性骨折患者120例活血驱淤汤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初期外伤性骨折患者应用活血驱淤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初期外伤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驱淤汤,同期120例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仅行常规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7.5%vs85.8%),P<0.0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驱淤汤可促进初期外伤性骨折愈合,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志敏;宁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联用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比较两组心电图监测指标、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心率变异性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T段压低值、ST段压低持续时间、房性、室性及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DNN、SDANN及PNN50等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临床疗效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改善心电图指标和心律失常发作情况,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杨万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包虫病专科护士培训路径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结了目前我国包虫病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以核心能力本位、渐进性、适应性、综合性为原则的基础上,精选、整理肝包虫专业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构建临床实践培训体系,以全面提高包虫病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

    作者:常秀萍;陈颖;睢万琼;王永琼;单珍卓玛;杨露;李芸;倪雯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