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菊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 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程序化护理.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 Fugl-Meyer 评分法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 Fugl-Meyer 评分、平均 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针对性、规范性、系统性的满意度依次为 95.00% 、97.50% 、95.00%,对照组依次为 82.50% 、77.50% 、8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系统性,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代丽丽;颜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尿液中的有效成分用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探讨.讨论:选取2016年10-2016年12月我服务中心检验科采集的500例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00例尿液标本采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尿流式细胞仪法与尿液沉渣镜检法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红细胞检测阳性127例,白细胞检测阳性164例.尿流式细胞仪法检验结果:红细胞检测阳性146例,白细胞检测阳性202例.镜检法检测结果:红细胞检测阳性171例,白细胞检测阳性241例,管型检出率为1.20%.讨论:通过对比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尿流式细胞仪法与尿液沉渣镜检法对尿液中有效成分检测结果,尿液沉渣镜检法对有效成分检测阳性率较高.
作者:杜凯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观察补肾化痰法治疗肾虚痰湿型无排卵性不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方法:将96例无排卵性不孕患者参考随机平均分配的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人,其中观察组使用补肾化痰的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克罗米芬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间患者在治疗前后时体温的变化情况、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容受性等数据,同时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此来研究补肾化痰中药在治疗肾虚痰湿型无排卵性不孕疾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补肾化痰法治疗肾虚痰湿型无排卵性不孕中总疗效率高达74.2%,排卵率为57.5%,妊娠率为54.8%.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发育情况良好,前后数据差异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肾化痰法治疗肾虚痰湿型无排卵性不孕中具有调节卵泡发育和促进子宫内膜容受性增长的效果.同对照组克罗米芬相比,排卵率虽然低,但是妊娠率和总疗效率较高,在治疗肾虚痰湿型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倩;王玉娜;张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门诊分诊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8例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各科室就诊的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4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相比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满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分值是(95.47±3.48)分,分数较高,且满意情况的各项指标分值均较对照组高,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作者:金颖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彩超检查中孕期孕妇,观察对胎儿畸形检出的概率.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中孕期的孕妇450例,将孕妇按随机分配法则分成对照组(n=225例)和观察组(n=225例).对照组采用二维彩色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三维彩色超声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胎儿的诊断准结果与临床符合情况.结果:在450例孕妇中,通过产后诊断发现有20例孕妇孕育的胎儿为畸形,占的比例为4.44%,观察组检查的临床符合率为(90.00%),对照组检查的临床符合率为(65.00%),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经三维彩色超声诊断后,唇腭裂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畸形例如心脏畸形、脑积水、多囊肾及无脑儿等的发生率.结论:采用三维彩色超声筛查中孕期的胎儿畸形检出率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能显著的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大程度上防止了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建议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6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吸氧、雾化吸入等方法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于匹多莫德颗粒的应用,通过对于两组的观察和对比,从而记录下来两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停药后的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持续的时间等方面的情况. 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的平均感染次数、感染事件的缩短都优于对照组,以上几个方面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抗感染药物与匹多莫德颗粒联合进行应用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很好的对于小儿患者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情况进行抑制,并对于感染起到预防作用,可以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云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关系,为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167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85例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照组82例使用常规教育方法.1年后采用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水平不佳,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组SF-36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减少(P<0.05).结论: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进行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240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救治措施,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呼吸机,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中116例患者为有效、4例患者为无效,具有96.7%治疗有效率;对照组12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治疗有效、42例患者为无效、12例患者死亡,具有55.0%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均比对照组好,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促进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田景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不孕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约有30%-50%是由于排卵障碍所导致的,因此检测女性输卵管是否通畅,已经成为不孕症诊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为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经阴道超声是近年来我院妇科为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其由于能够对女性盆腔内的组织结构进行良好的显示,使其受到广泛妇产科医生的欢迎.本次研究将对经阴道超声在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监测时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不孕症的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陆鸣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针灸理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理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联合针灸理疗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痊愈39例,显效3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1%.对照组40例患者痊愈35例,显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中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显著较大,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表情痛苦,护理人员应关心、安慰患者,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可靠,创伤较小的临床优势,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郑永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Ⅰ组)和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Ⅱ组).分别于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2.0mg/kg,0.17%左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肌间沟注入.记录注药后15分钟(T0)30分钟(T1)时完全感觉阻滞的比较.结果:T0 、T1时Ⅱ组注药后上肢感觉的阻滞程度优于Ⅰ组.结论: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阻滞程度优于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
作者:乔永贵;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缓解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2例急诊肾结石患者来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96.1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73.08%),两个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缓解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敏;王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人工流产,对于软化宫颈、减少宫颈损伤及降低手术风险的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实施早期人工流产的妇女600例,全部采用术前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200ug-400ug,观察其含药时间,孕周,孕囊大小对宫颈松弛度的影响.结果:含药时间,孕周,孕囊大小对宫颈松弛度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王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莫迪司在MR扫描肝脏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平扫及注射莫迪司造影剂后MR扫描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信号特征.结果:72例患者共84个病灶,其中82例个位于肝实质内,直径为(2.95±0.45)cm,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平扫时T2WI呈高信号75个,等信号9个;T1WI呈高信号3个,等信号10个,低信号71个;动脉期增强扫描时,信号不均匀25个,均匀59个;门脉期与静脉期增强扫描时,呈高信号75个,等信号9个;肝胆期增强扫描时晕环状56个,均匀25个,不均匀3个.结论:莫迪司在MR扫描肝脏结节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准确反映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病理特点.
作者:彭盛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150例传染病患者.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是96%明显优于对照组81.33%,两组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传染病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曹晓丽;李玉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高氧诱导幼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数减少,视网膜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CNV)形成.
作者:尚虎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科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制定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近年消化内科工作总结列出内科护理存在的一些危险,对危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结果:为防止内科护理方面再出现此类问题,提高服务的安全性.结论:工作人员要具有风险意识,完善护理过程中的技术和技巧,有足够的能力对风险进行排除和解决,避免消化内科护理事故的再次发生.
作者:苏秀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误诊原因以及临床病症及改进方法等,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肺栓塞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治的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76例患者的病因、临床病症、诊疗方法等进行分析探索.结果: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过程中,共计28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36.84%,青壮年和老年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确诊的4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8例误诊患者合并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明显高于确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未溶栓患者中共计40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治疗期间共计7例死亡,死亡率达到9.21%.结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病症、患病因素等较多,实践中Geneva评分方法对提高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肺栓塞病症,提高患者诊疗效果.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慢性附件炎患者接受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附件炎患者9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5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B组给予抗生素治疗,C组则给予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比3组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患者(P<0.05);3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较小(P>0.05),C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慢性附件炎患者接受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促进其不良症状的改善,降低疾病复发率,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朱美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对营养风险筛查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校正医护人员营养筛查的正确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7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临床医护人员对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存在认知偏差.81.3%的医护人员希望每年组织1-5次营养风险筛查培训;医护人员培训与否、培训次数、工作年限以及职务对营养风险筛查实践及认知现状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准确的营养风险筛查,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袁宗丽;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