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心理康复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与作用

张慧

关键词:心理康复治疗, 老年抑郁症,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康复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88.6%,甲组的总有效率68.6%,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进行对比,治疗后乙组的HAMD的评分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康复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提升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应对施.方法:本文对我科2016年1月~12月420例(456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出现并发症的47眼进行分类、分析其发生原因及提出相关防治方法.结果:出现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0眼(2.19%),晶状体碎核入玻璃体腔2眼(0.44%),术后角膜内皮水肿28眼(6.14%),短暂性高眼压15眼(3.29%),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角膜水肿和短暂性高眼压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我们在临床上对于超乳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作者:郜小莉;徐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浅析蒙脱石散在新生儿内科性呕吐中疗效观察

    目的:利用蒙脱石散对新生儿内科性呕吐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轻者给予合理喂养,呕吐严重者给予碳酸氢钠液1%或生理盐水进行洗胃,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0例口服1次蒙脱石散后呕吐即停止,7例口服蒙脱石散2~4次呕吐即停止;对照组4例呕吐2d内症状缓解,29例均在3~4d内症状消失,2例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共有1例出现便秘现象,停药之后症状自行缓解.结论: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内科性呕吐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达到抗酸、抑菌及止血等作用,避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

    作者:杜慧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实行贝那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分为参照组(n=28)与实验组(n=28),参照组患者采取贝那普利,实验组采取贝那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指标、不良反应以及总有效率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DBP、SBP、PP、不良反应、总有效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贝那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疗法应用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潘妍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一期关节镜辅助下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治疗急性膝关节前后脱位的疗效观察

    目的:一期关节镜辅助下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治疗急性膝关节前后脱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选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10例膝关节前后脱位患者,10例患者均证实为前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完全断裂,内侧副韧带Ⅰ-Ⅱ°损伤,一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外侧复合体,6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18-52岁,平均31岁,均为单膝损伤,其中左膝7例,右膝3例,于伤后5h-7d入院.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有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膝关节活动范围和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行走时未出现不稳情况,膝内外翻 应力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胫骨前后移动均<10 mm;关节活动范围术前(78.5 ± 12.5) °,术后(120.0 ± 10.2) °.结论:一期关节镜辅助下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是治疗急性膝关节前后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许三恩;陈应东;孔令通;张炳志;杨从芳;沙昀希;赵道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40例患有呼吸疾病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记录其检查结果、病变情况以及术后出院时间和并发症. 结果:炎症、支气管异物吸入以及纤毛不动综合征都对于呼吸疾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类菌类检出率比较过程中不满足P小于0.05. 结论: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过程中疗效显著,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吕亚如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150例传染病患者.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是96%明显优于对照组81.33%,两组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传染病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曹晓丽;李玉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目的: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12例患者,研究212例患者抗生素类药物应用状况和各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结果:212例患者中抗感染治疗中应用抗生素者204例,整体具有96.2%抗生素使用率.患者应用抗生素包括11类、26种,应用抗生素时间3~36天.大肠埃希菌是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高的病原菌,接下来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评估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时间、种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能够促进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率的提升,并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形成.

    作者:沈庆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收治192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进行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穿孔疗效显著,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朱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浅谈医院心内科的护理和安全管理

    目的:研究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减少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60例心内科患者,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强化护士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完善管理机制,制动良好的一换沟通技巧,优化关键敢于环节的监控,有效干预患者的不良行为.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有效率为87.55%和88.46%果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33%和90.46%.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问题的出现.结论:心内科患者的安全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9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意外拔管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9例意外拔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29例意外拔管者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29例意外拔管患者中鼻胃管占86.2%,导尿管占6.89%.中心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置管(PICC)占6.89%,其中意识模糊、中夜班拔管,及在N1N2级护士单独值班时发生较多.结论:加强重要管道和高峰时段的管理,规范管道护理,着重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加强护患沟通能力, 均能及时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护理心得探究

    目的:探讨在护理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心得体会.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及护理后其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在接受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后,血糖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范围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加强护理力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健康宣教,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及运动计划,合理应用降糖类药物.

    作者:周学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耳鼻喉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耳鼻喉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实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对其实际可以有效改善的治疗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感染多药耐药菌,患者的住院时间、年龄、病菌侵入时间、抗菌药物合成情况与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发生有直接关系,P<0.05.培养菌株100株,主要为大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比例的31株、43株、7株、19株.结论:耳鼻喉科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往往受各种不规范性的因素而影响,需要对患者实际的感染发生率水平进行分析,确定实际药物的有效监护水平,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治疗方式,尽可能的完善患者的多药耐药感染治疗效果.

    作者:杨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率为1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29%(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可促进患者心功能得到更显著改善,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邓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一例西妥昔单抗致Ⅱ级甲沟炎病人的护理体会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属于嵌合型tsGl单克隆抗体,分子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两者特异性结合后,从而阻断受体胞内区域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1].西妥昔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约80%以上是皮肤反应,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或较少出现的例如瘙痒、皮肤干燥、脱屑、多毛症或者指甲异常(如甲沟炎).据文献报道,使用西妥昔单抗患者指甲异常发生率为10%-29%,发生机制目前尚不不明确,通常认为对滤泡间细胞表皮生长信号传到通路的干扰是关键原因[2].主要表现为指甲疼痛、压痛.长可持续至停药后3个月.输入药物引起的甲沟炎临床上典型比较少见,尤其是Ⅲ级甲沟炎护理经验匮乏,临床工作中如果护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生活及身心的痛苦.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经过敷药、换药等处理后疼痛症状缓解,预防和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我们对该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供临床医护人员借鉴.

    作者:张丽娟;张春花;田经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的实施与效果观察

    了解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的护理方法,并针对此方法观察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得出结论.方法:在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期间,来本院就医的患者通过颅脑核磁共振现象被确诊为脑梗塞,于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共1469例,为此对这些脑梗塞患者专门制订方案进行特殊化护理,在护理期间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写出报告,研究其效果.在1469例患者中,1036例(70.52%)在生活上已经可以自理,并且情况愈加好转.其中有837例患者(56.98%)痊愈,532例患者(36.22%)好转,100例患者(6.80%)未愈.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与安全对策

    目的:对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安全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共计10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住院情况进行了统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500人,对照组在实行常规护理并没有对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观察组则对神经内科患者在护理中存在的潜在不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采取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对两组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时间发生了数目进行了统计对比并且对量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例数为40例,其意外事故发生率为8%,对照组意外事故发生例数为164例,发生意外事故率为32.8%.观察组的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对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问卷调查方面对照组有90例为非常满意(18%),245例(49%)不满意165例(33%),总满意率为67%.观察组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患者为160例(32%)基本满意为278(55.6%),不满意为62例(12.4%)总满意率为87.6%.其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的护理中应当对患者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考虑并采取相关的安全对策从而使得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得以下降而对护理的满意度上升.

    作者:颜晓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84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透,其中30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作为甲组,另外54例为非糖尿病肾病作为乙组,分析两组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结果:甲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16例(53.33%),乙组内瘘失功29例(53.70%),甲组透析时间、内瘘使用时间短于乙组(P<0.05);甲组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随着内瘘时间的延长,各血管内膜厚度不断增加,甲组内膜厚度值高于乙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时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较短,C-反应蛋白、血小板水平、血管内膜均是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作者:董刚;韩淑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致心肌损害的新生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4),对照组新生儿给予的常规治疗,实验组新生儿给予1,6二磷酸果糖治疗,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心肌酶指标、心肌肌钙蛋白指标、低钙血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儿童牛奶过敏膳食回避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针对儿童牛奶过敏,探讨膳食回避联合孟鲁斯特纳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8例牛奶蛋白过敏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膳食回避及对症治疗,观察组:膳食回避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联合患儿学校进行治疗与随访监测.以5d为一个治疗疗程,以治疗后1月为检测时间点,以皮肤点刺实验对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治疗后1月,观察组患儿牛奶蛋白皮肤激发试验,阳性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级相对应的患儿例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较对照组66.67%存在显著差异(P<0.001),膳食回避联合孟鲁司特针对患儿牛奶过敏治疗效果稳定.结论:膳食回避联合孟鲁斯特纳药物治疗可有效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所发生的过敏反应.

    作者:边志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择这一时间段内向本院收治的106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的饮食控制方法,而观察组则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高膳食纤维进行控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HbAlc、TG、FBG、2hPBG、LDL-C、LDL-C、T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必须要对其进行饮食控制,而采取高膳食纤维的控制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将患者各项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以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聂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