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桂林市1995~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邓群;赵玉林;文富香;陶锡成;蒋祖保

关键词:桂林市, 疟疾暴发流行, 发热病人血检, 疟疾发病率, 监测结果, 防治措施, 防治成果, 卫生部, 传染源, 人口, 城区, 标准, 报告
摘要:桂林市辖12县和5个城区,总人口480多万人,建国后,1955年和1961年曾两次疟疾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为336.73和339.83.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1980年疟疾发病率降到1.02.1981年开始开展以发热病人血检为主的查源拔灶.1994年全市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巩固防治成果,1995~2000年进行了6年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省寄研所寄防专业人才5年情况分析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是山东省唯一的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机构,肩负着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训、科技开发、指导全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等任务.该所的寄防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国率先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和疟疾三大寄生虫病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解寄防专业人才的近况,给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现对该所近5年的寄防专业技术人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杨国华;刘和平;江有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我国嗜人按蚊不同地理株基因鉴别的初步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基因特征. 方法选择13种随机引物对嗜人按蚊江苏、广西和四川实验株以及从湖北和广东现场捕获的嗜人按蚊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并以中华按蚊江苏实验株为对照. 结果 13种随机引物中有7种随机引物对中华按蚊和5个地区的嗜人按蚊PCR扩增的结果存在差别.S-随机引物对中华按蚊和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扩增结果出现明显差异.中华按蚊和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均出现450 bp 较强扩增条带.但240 bp的强扩增条带为中华按蚊所特有.嗜人按蚊江苏和四川实验株分别在230 bp和320 bp处有1条强扩增条带,而从湖北和广东现场采集的嗜人按蚊分别在400 bp和260 bp处出现较强的扩增条带. 结论采用随机引物PCR技术对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基因分析已显示明显差异.已发现的一些特有的DNA扩增条带可被用作进一步的基因特征分析和鉴别.

    作者:高琪;周华云;潘波;杨文;郭传昆;黄光全;李菊林;沈宝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弓形虫感染对体外授精的影响

    弓形虫以猫科动物为主要的终宿体,人为中间宿主[1].人类进食未煮熟的含有弓形体包囊的肉或被污染的食物而被感染,近期受感染的孕妇可将弓形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为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弓形虫感染对自然流产、卵子授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影响,作者对28例接受IVF-ET妊娠后流产的妇女及216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进行了TOX-IgG、TOX-IgM抗体的检测,对这28例患者TOX-IgM阳性组及阴性组的卵子授精率、优质胚胎率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伟;王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广西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 方法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31份, Chelex-10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DNA,改进的套式-等位特异-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 结果在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2份为热带族虫株(10.5%);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温带族8份(66.7%),热带型3份(25.0%),PV-2型1份(8.3%). 结论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作者:郭传坤;黎学铭;林睿;林珍;李锦辉;黄亚铭;黄天谊;许洪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同一鱼塘中3种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度的调查

    珠江三角洲是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主要分布区.虽然随着人们防病意识的增强,使许多地区塘鱼的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有所降低,但由于当地人群独特的饮食习惯使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仍然普遍存在[1].本实验对广东顺德市杏坛镇同一鱼塘中的3种鱼进行了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度的调查,以了解不同鱼类对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

    作者:张启明;阮彩文;崔惠儿;方悦怡;吴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重庆市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50年代疟疾在涪陵区流行蔓延.1951年疟疾发病率为183.21,江河流域丘陵地带居民疟疾感染率在60%以上,居涪陵各种传染病首位,占传染病总数的80%.经过多年的防治,疟疾发率降至较低水平.为探索疟疾流行规律,总结防治经验,巩固防治成果,现将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黎永成;甘业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武警医学院学员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1996~1999年,作者调查了武警医学院学员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杰;李浴峰;阎玉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牛皮蝇幼虫所致蝇蛆病1例

    患者,男,10岁,内蒙古科右中旗牧区人.2001年11月6日家长从患儿腹部右侧感染化脓处挤出一条长约2 cm乳白色虫体,随即到我院就诊.患者伴有低热、厌食、烦躁不安、夜里惊醒等症状.因虫体已干瘪破损无法鉴定,只进行了伤口局部治疗.12月30日患儿腹部肚脐附近又有一处红肿化脓并有白色虫体钻出,家长挤出后带患儿及时到我院就诊并鉴定虫体.虫体乳白色,长约1.8 cm,稍有干瘪萎缩,经浸泡处理后虫体伸展,镜下可见虫体分节,具头部、胸部、腹部,第7腹节背腹面均无刺,气门后面不平,向中心钮扣区小孔凹入呈漏斗状,气门板色较浅,气门几丁质强,深黑色,气门裂较窄,圆点集合.经鉴定该虫体为牛皮蝇二龄幼虫,诊断为牛皮蝇幼虫所致皮肤蝇蛆病.经治疗4周后电话回访,患者体温、饮食、精神状况均恢复正常,腹部感染化脓处也已痊愈.

    作者:胡群;王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DNA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

    目的观察用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基因HGFSP构建的DNA疫苗pc-HGFSP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 方法用pc-HGFSP肌注免疫C57BL/6小鼠并加强免疫2次,取小鼠脾淋巴细胞及血清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MTT法);NK细胞活性和CTL活性(LDH法);脾脏CD4+及CD8+T细胞亚群(免疫荧光法);血清pc-HGFSP抗原特异性抗体(ELISA法)及一氧化氮(NO)含量. 结果与pcDNA3对照比较,pc-HGFSP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高24%~37%;NK细胞活性增高38%~90%;CTL活性增高65%~153%;CD8+ T细胞亚群增加.免疫血清产生HGFSP抗原特异性IgG抗体;NO含量也有所增高. 结论恶性疟DNA疫苗pc-HGFSP有一定的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

    作者:姚朗;李英杰;李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两种药物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 方法以大白鼠为动物模型,用不同剂量和不同疗程的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进行治疗,然后解剖检虫、计数、观察,同时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 结果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总剂量达120 mg/kg时可杀死鼠体内的虫体;总剂量为60 mg/kg,疗程达6 d时,也可杀灭虫体.但总剂量也为60 mg/kg而疗程只有3 d 或总剂量<60 mg/kg时,部分虫体仍可存活,但虫体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达到性成熟,不能产卵.对部分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结论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两种药物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杨发柱;许龙善;黄晓红;屠昭平;张莹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金乡县肠道线虫病远期防治效果观察

    1993~1995年,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与金乡县卫生防疫站协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控制肠道线虫病试点研究[1].肠道线虫总感染率由防治前的31.5%降至1995年的9.0%,下降率为71.4%;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下降71.1%、100%和41.2%.为评价其远期防治效果,于2000年作者又对3个试点人群进行了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张海萍;高春芝;王曼;付斌;赵中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方城县首次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调查报告

    方城县属非稳定性间日疟流行区,经多年综合性防治,于1990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1年6月首次发生5例输入性恶性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松;陈广玉;张红普;郭恩朝;李新强;李冬梅;周明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应用遥感资料预测疟疾流行趋势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索应用遥感资料预测疟疾流行趋势的可能性. 方法分别收集全国气象站和江苏省疟疾监测点的气象资料和疟疾发病率资料,建成数据库.在ERDAS Imagine8.x软件平台上复合1995年12个月的NOAA-AVHRR卫星资料获NDVI复合图,并分别提取全国气象站和江苏省疟疾监测点的NDVI值,进行相关分析和疟疾流行区域预测分析. 结果 NDVI值与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301 8和0.256 5,并发现江苏省疟疾流行区的NDVI值均>140,以该值为基础提取出卫星遥感资料NDVI值>140的区域,得出了全国疟疾流行范围预测地图. 结论为应用NOAA-AVHRR卫星遥感资料的NDVI值预测疟疾流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应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技术预测疟疾分布与流行趋势是可行的.

    作者:杨国静;周晓农;J.B.Malone;J.C.McCarroll;高琪;张小萍;汪天平;刘建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青少年儿童肠道蠕虫感染驱治季节与效果的实验观察

    肠道蠕虫感染是农村青少年儿童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为了探讨为适宜的驱虫治疗季节,提升防治效果,减少驱虫次数,选择沈丘县青少年儿童肠道线虫感染者进行了驱治季节与效果的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国焘;梁照升;黄光前;鲁予周;方向明;韩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用RAPD技术分析中国嗜人按蚊种型

    目的鉴别中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特别是海南岛与内陆嗜人按蚊间有无种型差异. 方法海南、四川、江苏三地收集嗜人按蚊标本,通过对蚊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及RAPD-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终筛选出3条引物并制定出稳定的RAPD图谱. 结果三地嗜人按蚊绝大部分谱带完全相同,但又有明显不同的谱带存在. 结论中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存在一定的种型差异,并为解释海南岛与内陆嗜人按蚊在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面的不同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金玉明;王善青;王赛梅;李善干;杨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 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与小儿疾病的关系. 方法以1 246例住院儿童为实验组,267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使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一步法检测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53%和1.87%,两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早产儿、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肺炎、癫痫组弓形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腹泻病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喉炎(包括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热性惊厥、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P>0.01或P≤0.01). 结论虽然住院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某些疾病患儿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弓形虫急性感染可能是这些疾病的一种病因.

    作者:廖洪;赵毅;徐龙;郭奕明;丁贞英;周文艺;唐红;曾友元;张松;张立民;吴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剂量吡喹酮冲击疗法治疗儿童脑囊虫病-附252例临床分析

    作者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治疗儿童脑囊虫病,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疗效快,病程短.现将1994年1月~1999年12月跟踪观察治疗2年以上的252例患儿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张凤华;苏日娜;于福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脾微量元素的测定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PC)感染对大鼠脾脏中6种微量元素(Ca++、Mg++、Fe++、Cu++、Zn++、Mn++)的影响.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 mg/次,每周2次,诱导PC感染.10周后将大鼠处死,取脾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微量元素的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PC感染组脾脏中Zn++、Cu++的含量(23.82 μg/g干重、18.31 μg/g干重)明显低于对照组(45.49 μg/g干重、26.35 μg/g干重)(P<0.05),Ca++、 Mg++、Fe++、Mn++的含量(218.55 μg/g干重、234.78 μg/g干重、217.96 μg/g干重、0.96 μg/g 干重)变化不明显. 结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脾脏中微量元素发生了变化.

    作者:段义农;李荣;彭光仁;周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云南省元阳县人群肠道原虫感染情况调查

    元阳县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之一,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处红河与老猛河之间的分水岭上,所以气候比较复杂,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段可分别出现雨、雾和阳光的立体气候特征,历史上该县未作过系统性的肠道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为掌握当地人群肠道原虫的流行情况,作者对该县黄茅岭乡戈它办事处所属3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3个自然村分别为黄茅岭、头道桥和丫勒,其海拔高度为700 m,地处河谷地带,气候炎热,湿度大.居民为傣族,依老猛河而居,人群饮用半处理的自来水,习惯于食生凉拌菜.村内有公厕(为流动水冲入河内).种植橡胶、水稻和玉米等.多施用化肥.

    作者:张炳翔;俞慧;陶洪;白志明;何永清;李永亮;王有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开封市丝虫病防治与监测

    开封市位于河南东部,为黄河洪积平原区.总面积约为1 143.5 km2.全市共划分4区、1郊、5县,117个乡(或办事处),2 545个行政村(或居委会),4 864个自然村,总人口为4 676 975人.大部分地区土质为沙碱,地势低凹,人口密集.境内有大小河流18条,另有较大的干渠20多条.居民住房多为单面设窗,通风透光不良.室内阴暗潮湿,院内村边布满坑塘,有利于蚊虫栖息孳生.

    作者:杨跃进;马建设;丁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