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控制肠道线虫病方法的探讨

高佳方;郑耀群;徐琴兰;陈灿中

关键词:控制指标, 肠道线虫病, 方法, 总感染率, 江苏省, 人体寄生虫, 年平均气温, 相对湿度, 群体化疗, 平原地区, 年降雨量, 年感染率, 健康教育, 调查结果, 长江下游, 武进市, 区域性, 显示, 太湖, 试点
摘要:江苏省武进市位于东经119°5′,北纬31°45′,地处长江下游,属河湖密布的太湖平原地区,全区120万人,30个镇,面积1 581 km2,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雨量1 094 mm,年相对湿度76%.1989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肠道线虫总感染率41.31%,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分别为10.02%、21.66%、17.42%,混合感染率19.40%.从1995年起,采取以区域性群体化疗驱虫和开展健康教育的综合性措施,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防治肠道线虫病,至2001年感染率降至1.23%,达到江苏省颁布的肠道线虫病有效控制指标(总感染率<5%).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弓形虫感染对体外授精的影响

    弓形虫以猫科动物为主要的终宿体,人为中间宿主[1].人类进食未煮熟的含有弓形体包囊的肉或被污染的食物而被感染,近期受感染的孕妇可将弓形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为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弓形虫感染对自然流产、卵子授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影响,作者对28例接受IVF-ET妊娠后流产的妇女及216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进行了TOX-IgG、TOX-IgM抗体的检测,对这28例患者TOX-IgM阳性组及阴性组的卵子授精率、优质胚胎率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伟;王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群体与其它分布地群体的遗传分化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群体的遗传分化现象. 方法应用RAPD-PCR技术研究我国辽宁、四川和河南3省5个代表点的嗜人按蚊自然群体和江苏省实验室群体共52个样本的遗传多态现象,依据59个RAPD等位基因座进行分析. 结果嗜人按蚊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5.8%~71.2%,平均61.58%,期望杂合度为0.163~0.256,平均0.224;分别用Wright(Fst)、Lynch和Milligan(Fst)、Weir和Cockerham(θ)的方法计算固定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24、0.198和0.281,其相应的Nm分别为0.9、1.0和0.6,可见嗜人按蚊的基因流水平极低,致使群体产生了分化;嗜人按蚊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性为0.0287~0.1397,属种内变异;聚类图显示,辽宁省的3个群体与其他群体分为两枝. 结论辽宁省的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的群体已出现分化现象.

    作者:马雅军;宋关鸿;李翔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杀螟丹室内杀灭钉螺效果的初步观察

    目的评价新杀螟丹的灭螺效果,探讨适宜的杀螺剂量,为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25±1)℃恒温下,采用不同浓度(剂量)进行浸泡法和喷洒法实验. 结果用新杀螟丹1.0 mg/L、2.0 mg/L分别浸泡24 h~72 h的杀螺率,成螺:76.7%~100.0%和86.7%~100.0%;幼螺:80.0%~100.0%和100.0%.均接近氯硝柳胺的杀螺效果(P≥0.05).而用1.0、2.0 g/m2新杀螟丹喷洒3 d、7 d后,能使钉螺70.0%~83.3%和73.3%~86.7%死亡,略低于氯硝柳胺的杀螺效果(P≤0.05). 结论新杀螟丹无论在浸泡法和喷洒法中均显示了较好的杀灭成螺、幼螺和螺卵的作用,其杀螺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与时间效应关系,但现场的杀螺效果如何尚待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吴锋;姜玉骥;奚伟萍;洪青标;黄轶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剂量吡喹酮冲击疗法治疗儿童脑囊虫病-附252例临床分析

    作者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治疗儿童脑囊虫病,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疗效快,病程短.现将1994年1月~1999年12月跟踪观察治疗2年以上的252例患儿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张凤华;苏日娜;于福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溧阳市竹箦镇下宅村疟疾暴发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01年10~11月溧阳市竹箦镇发现疟疾暴发点,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站立即组织人员于11月7日对竹箦镇下宅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姚志康;管新亚;陈达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兖州市大安镇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为进一步摸清兖州市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作者于2002年8~9月对大安镇大安村、小安村村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绪臣;赵民章;裴建茹;仲玉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云南省元阳县人群肠道原虫感染情况调查

    元阳县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之一,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处红河与老猛河之间的分水岭上,所以气候比较复杂,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段可分别出现雨、雾和阳光的立体气候特征,历史上该县未作过系统性的肠道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为掌握当地人群肠道原虫的流行情况,作者对该县黄茅岭乡戈它办事处所属3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3个自然村分别为黄茅岭、头道桥和丫勒,其海拔高度为700 m,地处河谷地带,气候炎热,湿度大.居民为傣族,依老猛河而居,人群饮用半处理的自来水,习惯于食生凉拌菜.村内有公厕(为流动水冲入河内).种植橡胶、水稻和玉米等.多施用化肥.

    作者:张炳翔;俞慧;陶洪;白志明;何永清;李永亮;王有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方城县首次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调查报告

    方城县属非稳定性间日疟流行区,经多年综合性防治,于1990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1年6月首次发生5例输入性恶性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松;陈广玉;张红普;郭恩朝;李新强;李冬梅;周明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开封市丝虫病防治与监测

    开封市位于河南东部,为黄河洪积平原区.总面积约为1 143.5 km2.全市共划分4区、1郊、5县,117个乡(或办事处),2 545个行政村(或居委会),4 864个自然村,总人口为4 676 975人.大部分地区土质为沙碱,地势低凹,人口密集.境内有大小河流18条,另有较大的干渠20多条.居民住房多为单面设窗,通风透光不良.室内阴暗潮湿,院内村边布满坑塘,有利于蚊虫栖息孳生.

    作者:杨跃进;马建设;丁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生殖系多种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弓形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和抗精子抗体在男性不育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112例男性不育病人和62例正常生育者的精液进行精浆弓形体DNA、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DNA的检测,用金标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精浆抗精子抗体(AsAb). 结果男性不育组弓形体阳性20例(17.86%),解脲支原体阳性35例(31.25%),沙眼衣原体阳性18例(16.07%),抗精子抗体阳性33例(29.46%).3种病原体感染率与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感染者. 结论男性不育患者多种病原体感染后,导致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免疫因素.

    作者:于爱莲;邢友莲;苏延友;李忠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两种药物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 方法以大白鼠为动物模型,用不同剂量和不同疗程的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进行治疗,然后解剖检虫、计数、观察,同时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 结果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总剂量达120 mg/kg时可杀死鼠体内的虫体;总剂量为60 mg/kg,疗程达6 d时,也可杀灭虫体.但总剂量也为60 mg/kg而疗程只有3 d 或总剂量<60 mg/kg时,部分虫体仍可存活,但虫体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达到性成熟,不能产卵.对部分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结论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两种药物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杨发柱;许龙善;黄晓红;屠昭平;张莹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天津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调查

    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对饮食的需求趋于多样化,许多人曾有过生食或半生食的经历,使得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尤其是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时有发生,甚至流行[1,2].因而,为了解天津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作者于2001年9月23日~12月13日在天津市18个区县进行了调查.

    作者:王毅;曹金钟;祁妙;高宏伟;李路;纪伟华;佟小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用RAPD技术分析中国嗜人按蚊种型

    目的鉴别中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特别是海南岛与内陆嗜人按蚊间有无种型差异. 方法海南、四川、江苏三地收集嗜人按蚊标本,通过对蚊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及RAPD-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终筛选出3条引物并制定出稳定的RAPD图谱. 结果三地嗜人按蚊绝大部分谱带完全相同,但又有明显不同的谱带存在. 结论中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存在一定的种型差异,并为解释海南岛与内陆嗜人按蚊在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面的不同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金玉明;王善青;王赛梅;李善干;杨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控制肠道线虫病方法的探讨

    江苏省武进市位于东经119°5′,北纬31°45′,地处长江下游,属河湖密布的太湖平原地区,全区120万人,30个镇,面积1 581 km2,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雨量1 094 mm,年相对湿度76%.1989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肠道线虫总感染率41.31%,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分别为10.02%、21.66%、17.42%,混合感染率19.40%.从1995年起,采取以区域性群体化疗驱虫和开展健康教育的综合性措施,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防治肠道线虫病,至2001年感染率降至1.23%,达到江苏省颁布的肠道线虫病有效控制指标(总感染率<5%).

    作者:高佳方;郑耀群;徐琴兰;陈灿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研究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的杀虫机理. 方法猪带绦虫患者,晨空腹口服熟的、研成粉末的南瓜子仁100 g,30 min后服用槟榔煎剂(100 g,加水500 ml,煎煮),30 min后服用50%的硫酸镁60 ml.驱出的猪带绦虫活虫,以0.2 mol/L,pH7.2 PBS冲洗3次,2.5%戊二醛固定24 h以上.分别取幼节、成节、孕节各两节,每节取2小块,修成1 mm3,置2.5%戊二醛中备用.另取犬肠道内的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及患者驱虫前自动排出的新鲜孕节片(3节)作对照.将上述虫块取出,PBS 冲洗3次后,1%四氧化锇后固定4 h,冲洗3次,梯度酒精脱水,环氧树脂618浸透、包埋,超薄切片,厚50~70 nm,经醋酸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槟榔南瓜子合剂驱出的猪带绦虫的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同.(1)皮层无损伤.远端胞质区表面的微毛完整,胞质区内的囊泡、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无肿胀;核周胞质无变性、无细胞器减少或出现大量囊泡;(2)实质无变化.实质浅层的环肌束和纵肌束排列整齐,无肌纤维断裂和线粒体肿胀.实质深层的实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结构正常. 结论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的驱虫机理主要是麻痹作用,对神经无损伤.与阿苯达唑对猪带绦虫的损伤作用明显不同.

    作者:田喜凤;戴建军;董路;贺宝玲;杨兆勇;赵丽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重庆市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50年代疟疾在涪陵区流行蔓延.1951年疟疾发病率为183.21,江河流域丘陵地带居民疟疾感染率在60%以上,居涪陵各种传染病首位,占传染病总数的80%.经过多年的防治,疟疾发率降至较低水平.为探索疟疾流行规律,总结防治经验,巩固防治成果,现将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黎永成;甘业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脾微量元素的测定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PC)感染对大鼠脾脏中6种微量元素(Ca++、Mg++、Fe++、Cu++、Zn++、Mn++)的影响.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 mg/次,每周2次,诱导PC感染.10周后将大鼠处死,取脾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微量元素的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PC感染组脾脏中Zn++、Cu++的含量(23.82 μg/g干重、18.31 μg/g干重)明显低于对照组(45.49 μg/g干重、26.35 μg/g干重)(P<0.05),Ca++、 Mg++、Fe++、Mn++的含量(218.55 μg/g干重、234.78 μg/g干重、217.96 μg/g干重、0.96 μg/g 干重)变化不明显. 结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脾脏中微量元素发生了变化.

    作者:段义农;李荣;彭光仁;周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广西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 方法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31份, Chelex-10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DNA,改进的套式-等位特异-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 结果在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2份为热带族虫株(10.5%);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温带族8份(66.7%),热带型3份(25.0%),PV-2型1份(8.3%). 结论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作者:郭传坤;黎学铭;林睿;林珍;李锦辉;黄亚铭;黄天谊;许洪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武警医学院学员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1996~1999年,作者调查了武警医学院学员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杰;李浴峰;阎玉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3种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基因的测序和序列分析

    目的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谷氨酸富集蛋白(GARP)、丝氨酸重复抗原(SERA)和裂殖子表面蛋白1(MSA1)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ARP、SERA和MSA1基因片段,分别插入到测序载体上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辅助分析3种抗原基因的结构及3种抗原在不同恶性疟原虫株间的分化情况. 结果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ARP基因全长2 263 bp,编码682个氨基酸残基,谷氨酸占23.61 %,包含5个典型的氨基酸重复序列;SERA基因全长3 448 bp,编码995个氨基酸残基,丝氨酸含量为10.65 %,包含1个连续32个丝氨酸(S)残基的序列;MSA1基因全长5 085 bp,编码1 694个氨基酸残基,MSA1的氨基酸序列符合MAD20型特征.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3D7、FC27株GARP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C-末端;FCC1/HN株与FCR3、3D7、FCBR、Hondulas-1株SERA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N-端.FCC1/HN株与MAD20、3D7、HN1、HN2、FC27、RO-71、RO-33、CAMP和Palo-alto株MSA1的同源性高,K1和WELLCOME株MSA1的同源性高,各分离株MSA1的序列差异主要处于第2至16分区. 结论了解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ARP、SERA和MSA1的初级结构及其编码基因结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GARP和SERA的氨基酸序列差异集中于特定区段,FCC1/HN株MSA1不同分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分离株MSA1的对应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者:单志新;余新炳;徐劲;吴忠道;马长玲;李学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