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曹金钟;祁妙;高宏伟;李路;纪伟华;佟小莺
患者,男,10岁,内蒙古科右中旗牧区人.2001年11月6日家长从患儿腹部右侧感染化脓处挤出一条长约2 cm乳白色虫体,随即到我院就诊.患者伴有低热、厌食、烦躁不安、夜里惊醒等症状.因虫体已干瘪破损无法鉴定,只进行了伤口局部治疗.12月30日患儿腹部肚脐附近又有一处红肿化脓并有白色虫体钻出,家长挤出后带患儿及时到我院就诊并鉴定虫体.虫体乳白色,长约1.8 cm,稍有干瘪萎缩,经浸泡处理后虫体伸展,镜下可见虫体分节,具头部、胸部、腹部,第7腹节背腹面均无刺,气门后面不平,向中心钮扣区小孔凹入呈漏斗状,气门板色较浅,气门几丁质强,深黑色,气门裂较窄,圆点集合.经鉴定该虫体为牛皮蝇二龄幼虫,诊断为牛皮蝇幼虫所致皮肤蝇蛆病.经治疗4周后电话回访,患者体温、饮食、精神状况均恢复正常,腹部感染化脓处也已痊愈.
作者:胡群;王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小型螨类.因其种类不同而寄生于不同宿主体内.目前,发现与人类关系密切永久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cuzorum,Df)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Db).主要寄生在人体皮肤的皮脂腺与毛囊,人体蠕形螨感染具有高感染、低致病性、条件致病性等特点.当蠕形螨寄生部位皮脂腺排泄通道受阻,虫体分泌物、代谢产物等不易排出,对宿主造成机械性与化学性损害.如果合并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引起痤疮、脂溢性皮炎和酒糟鼻等病症[1].为了解从化市中、小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状况,笔者等于1998 年 11月~1999年 3月间对77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人体蠕形螨感染状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予云;刘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是山东省唯一的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机构,肩负着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训、科技开发、指导全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等任务.该所的寄防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国率先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和疟疾三大寄生虫病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解寄防专业人才的近况,给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现对该所近5年的寄防专业技术人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杨国华;刘和平;江有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6~1999年,作者调查了武警医学院学员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杰;李浴峰;阎玉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谷氨酸富集蛋白(GARP)、丝氨酸重复抗原(SERA)和裂殖子表面蛋白1(MSA1)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ARP、SERA和MSA1基因片段,分别插入到测序载体上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辅助分析3种抗原基因的结构及3种抗原在不同恶性疟原虫株间的分化情况. 结果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ARP基因全长2 263 bp,编码682个氨基酸残基,谷氨酸占23.61 %,包含5个典型的氨基酸重复序列;SERA基因全长3 448 bp,编码995个氨基酸残基,丝氨酸含量为10.65 %,包含1个连续32个丝氨酸(S)残基的序列;MSA1基因全长5 085 bp,编码1 694个氨基酸残基,MSA1的氨基酸序列符合MAD20型特征.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3D7、FC27株GARP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C-末端;FCC1/HN株与FCR3、3D7、FCBR、Hondulas-1株SERA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N-端.FCC1/HN株与MAD20、3D7、HN1、HN2、FC27、RO-71、RO-33、CAMP和Palo-alto株MSA1的同源性高,K1和WELLCOME株MSA1的同源性高,各分离株MSA1的序列差异主要处于第2至16分区. 结论了解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ARP、SERA和MSA1的初级结构及其编码基因结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GARP和SERA的氨基酸序列差异集中于特定区段,FCC1/HN株MSA1不同分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分离株MSA1的对应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者:单志新;余新炳;徐劲;吴忠道;马长玲;李学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 方法以大白鼠为动物模型,用不同剂量和不同疗程的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进行治疗,然后解剖检虫、计数、观察,同时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 结果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总剂量达120 mg/kg时可杀死鼠体内的虫体;总剂量为60 mg/kg,疗程达6 d时,也可杀灭虫体.但总剂量也为60 mg/kg而疗程只有3 d 或总剂量<60 mg/kg时,部分虫体仍可存活,但虫体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达到性成熟,不能产卵.对部分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结论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两种药物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杨发柱;许龙善;黄晓红;屠昭平;张莹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2001年10~11月溧阳市竹箦镇发现疟疾暴发点,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站立即组织人员于11月7日对竹箦镇下宅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姚志康;管新亚;陈达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珠江三角洲是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主要分布区.虽然随着人们防病意识的增强,使许多地区塘鱼的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有所降低,但由于当地人群独特的饮食习惯使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仍然普遍存在[1].本实验对广东顺德市杏坛镇同一鱼塘中的3种鱼进行了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度的调查,以了解不同鱼类对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
作者:张启明;阮彩文;崔惠儿;方悦怡;吴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开封市位于河南东部,为黄河洪积平原区.总面积约为1 143.5 km2.全市共划分4区、1郊、5县,117个乡(或办事处),2 545个行政村(或居委会),4 864个自然村,总人口为4 676 975人.大部分地区土质为沙碱,地势低凹,人口密集.境内有大小河流18条,另有较大的干渠20多条.居民住房多为单面设窗,通风透光不良.室内阴暗潮湿,院内村边布满坑塘,有利于蚊虫栖息孳生.
作者:杨跃进;马建设;丁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弓形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和抗精子抗体在男性不育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112例男性不育病人和62例正常生育者的精液进行精浆弓形体DNA、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DNA的检测,用金标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精浆抗精子抗体(AsAb). 结果男性不育组弓形体阳性20例(17.86%),解脲支原体阳性35例(31.25%),沙眼衣原体阳性18例(16.07%),抗精子抗体阳性33例(29.46%).3种病原体感染率与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感染者. 结论男性不育患者多种病原体感染后,导致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免疫因素.
作者:于爱莲;邢友莲;苏延友;李忠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与小儿疾病的关系. 方法以1 246例住院儿童为实验组,267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使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一步法检测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53%和1.87%,两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早产儿、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肺炎、癫痫组弓形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腹泻病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喉炎(包括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热性惊厥、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P>0.01或P≤0.01). 结论虽然住院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某些疾病患儿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弓形虫急性感染可能是这些疾病的一种病因.
作者:廖洪;赵毅;徐龙;郭奕明;丁贞英;周文艺;唐红;曾友元;张松;张立民;吴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方城县属非稳定性间日疟流行区,经多年综合性防治,于1990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1年6月首次发生5例输入性恶性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松;陈广玉;张红普;郭恩朝;李新强;李冬梅;周明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弓形虫以猫科动物为主要的终宿体,人为中间宿主[1].人类进食未煮熟的含有弓形体包囊的肉或被污染的食物而被感染,近期受感染的孕妇可将弓形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为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弓形虫感染对自然流产、卵子授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影响,作者对28例接受IVF-ET妊娠后流产的妇女及216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进行了TOX-IgG、TOX-IgM抗体的检测,对这28例患者TOX-IgM阳性组及阴性组的卵子授精率、优质胚胎率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伟;王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群体的遗传分化现象. 方法应用RAPD-PCR技术研究我国辽宁、四川和河南3省5个代表点的嗜人按蚊自然群体和江苏省实验室群体共52个样本的遗传多态现象,依据59个RAPD等位基因座进行分析. 结果嗜人按蚊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5.8%~71.2%,平均61.58%,期望杂合度为0.163~0.256,平均0.224;分别用Wright(Fst)、Lynch和Milligan(Fst)、Weir和Cockerham(θ)的方法计算固定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24、0.198和0.281,其相应的Nm分别为0.9、1.0和0.6,可见嗜人按蚊的基因流水平极低,致使群体产生了分化;嗜人按蚊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性为0.0287~0.1397,属种内变异;聚类图显示,辽宁省的3个群体与其他群体分为两枝. 结论辽宁省的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的群体已出现分化现象.
作者:马雅军;宋关鸿;李翔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宿迁市系间日疟流行区,解放以来曾先后暴发过两次较大流行,经过多年防治,有3个县1个区先后于20世纪80和90年代分别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1998年以来,疫情有所上升.为掌握该市疟疾流行特征,制定今后相应的防治措施,现将宿迁市1997~2000年疟疾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凌莉;臧玉英;徐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不同虫种的感染导致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内脏利什曼病是致死性疾病,皮肤及皮肤粘膜利什曼病则可能造成广泛而严重的皮肤损害甚至留下疤痕.虽然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想获得有效的疫苗,但直至体外前鞭毛体的培养成功后才揭开了抗利什曼病疫苗研究的序幕,而绝大多数的科学试验是立足于抗皮肤利什曼病.
作者:马莹;胡孝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3~1995年,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与金乡县卫生防疫站协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控制肠道线虫病试点研究[1].肠道线虫总感染率由防治前的31.5%降至1995年的9.0%,下降率为71.4%;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下降71.1%、100%和41.2%.为评价其远期防治效果,于2000年作者又对3个试点人群进行了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张海萍;高春芝;王曼;付斌;赵中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新杀螟丹的灭螺效果,探讨适宜的杀螺剂量,为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25±1)℃恒温下,采用不同浓度(剂量)进行浸泡法和喷洒法实验. 结果用新杀螟丹1.0 mg/L、2.0 mg/L分别浸泡24 h~72 h的杀螺率,成螺:76.7%~100.0%和86.7%~100.0%;幼螺:80.0%~100.0%和100.0%.均接近氯硝柳胺的杀螺效果(P≥0.05).而用1.0、2.0 g/m2新杀螟丹喷洒3 d、7 d后,能使钉螺70.0%~83.3%和73.3%~86.7%死亡,略低于氯硝柳胺的杀螺效果(P≤0.05). 结论新杀螟丹无论在浸泡法和喷洒法中均显示了较好的杀灭成螺、幼螺和螺卵的作用,其杀螺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与时间效应关系,但现场的杀螺效果如何尚待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吴锋;姜玉骥;奚伟萍;洪青标;黄轶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体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7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代表Th1水平)和IL-10(代表Th2水平)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24例有细胞因子表达,3例未测出.在24例有细胞因子表达的患者中,7例表达IFN-γ和IL-10两种细胞因子,17例仅表达IL-10. 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存在Th1/Th2的漂移现象,明显表现为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功能升高,存在Th1/Th2平衡失调.
作者:徐宏秀;李文;时发茂;魏庆宽;付婷霞;毛德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三氮脒、三氮脒脂质体和复方三氮脒注射液(TRYPAN)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残留量. 方法应用三氮脒、三氮脒脂质体和TRYPAN给兔单剂量(3.5 mg/kg体重)肌肉注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不同时间后兔体内的血浆药物浓度和组织中的药物残留量,并利用3p8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三氮脒、三氮脒脂质体和TRYPAN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依次分别为:达峰时间(Tmax)(0.45±0.12) h、(3.36±0.75) h、(2.42±0.68) h,高血药浓度(Cmax)(3.85±0.41)、(3.01±0.16)、(3.43±0.27) μg/ml,消除相半衰期(t1/2β)(87.03±18.72) h、(136.14±20.14) h、(104.40±32.18)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24.72±92.15)、(440.90±87.73)、(294.35±73.92) μg/ml*h.三氮脒脂质体与三氮脒和TRYPAN相比,达峰时间(Tmax)分别延长了2.91 h、0.94 h,峰浓度(Cmax)分别降低了0.84、0.42 μg/ml,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延长了49.11 h、31.7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增大了216.18、146.55 μg/ml*h,因此具有吸收缓慢、毒副作用小、消除缓慢和作用时间长等特点.三氮脒、三氮脒脂质体和TRYPAN的组织残留量结果显示,肝脏中的三氮脒残留量高,其次为肾、脾、肌肉和心,脑组织的三氮脒残留量低.三氮脒脂质体组肝、脾和脑的三氮脒残留量高于其它两组,这与脂质体的特性有关,同时增强了药物对肝、脾和脑内虫体的杀灭作用. 结论三氮脒脂质体在作用时间、毒副作用和对肝、脾、脑内虫体的杀灭作用方面优于三氮脒和TRYPAN.
作者:姚龙泉;张西臣;陈国庆;何宏轩;尹继刚;李建华;杨举;闫广谋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