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产性氧化铁粉尘致肺部尘肺样X线改变动态研究

周树辉;李继猛;段友方

关键词:氧化铁粉, 尘肺样改变, X线表现
摘要:目的 分析生产性氧化铁粉尘所致肺部尘肺样X线表现动态变化,提高对生产性氧化铁粉尘所致肺部尘肺样X线改变的认识. 方法 对某氧化铁红厂1974-1997年间现场劳动卫生调查、职业病临床资料、X线胸片及脱离粉尘作业16~22年的X线胸片动态观察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观察62名氧化铁粉尘作业工人中,患工期尘肺样改变12例,Ⅱ期尘肺样改变4例.发病工龄3.8~21年,2例脱尘后随观2年晋升为Ⅱ期.X线表现:双肺较均匀分布直径为1~3 mm斑片状和类圆形小阴影,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稍淡,边界清楚,无融合趋势,无肺纤维化征像,无肺结核合并症.在脱离粉尘作业8年后,肺部病灶阴影开始吸收减少,脱离粉尘作业16~22年,所有病例肺部尘肺样阴影全部吸收消散. 结论 生产性氧化铁粉尘所致肺部尘肺样X线改变,是一种良性尘肺,脱尘后病人可自行恢复.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关联调查分析

    目的 现场调查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用时间曲线图的方法分析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是否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研判、防控疫情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麻疹的临床特点,通过描绘时间曲线图及传播链关系图,探讨病例在发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是否具有一致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判断两起聚集性疫情及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 结果 2013年4月,珠海市发生两起麻疹的本地聚集性疫情(共6名病例),一起由输人性病例在住院期间同时传染同病房的两名本地人员引起;另一起为本地感染引起,表现为家庭聚集性,出现第3代病例.两起聚集性疫情不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结论 时间曲线图能直观地显示病人的暴露、发病、传染及住院等时间分布,结合病例传播链关系图及流行病调查,能较好地理清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情况.

    作者:叶中文;黄晖;晁斌;朱春燕;练雁飞;林雨松;萧松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湘潭市2004-2013年艾滋病疫情分析及策略研究

    目的 分析湘潭市2004-201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湘潭市制定HIV/AIDS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3年通过疫情报告网络收集的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湘潭市2004-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 441例,报告病例逐年上升,男女比例为2.47:1,20~49岁青壮年,占75.3%,未婚占29.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5.3%,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11.6%. 结论 湘潭市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对男男同性人群等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的力度,加强已发现传染源的管理,以控制湘潭市艾滋病传播与流行.

    作者:彭颂阳;朱怡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佝偻病与营养不良关系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本地区医院2013年1-10月门诊健康检查的0~3岁儿童资料,分别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6 399例儿童中共有小儿佝偻病患儿1 340例,发病率为20.94%,其中0~0.5岁、0.5~1岁、1~1.5岁、1.5~2岁、2~3岁佝偻病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4.42%、25.15%、21.98%、19.24%、5.45%,呈逐渐下降趋势(x2=152.48,P<0.01),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x2=15.46,P<0.01).佝偻病组1 340例儿童共有营养不良770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7.46%,贫血812例,发生率为60.6%.不同年龄段儿童佝偻病组其营养不良发生率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佝偻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佝偻病儿童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的机率明显高于非佝偻病儿童,应作为儿童保健的重点疾病加以防治.

    作者:刘亚莉;张苏;秦桂琼;马艳;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肌酶谱及cTnⅠ水平和重症肺炎患儿的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和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 方法 以临床诊断为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重症肺炎组(42例)、普通肺炎组(30例)心肌酶变化情况,并研究重症肺炎患儿中动脉氧分压[Pa(O2)]与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存在异常增高,尤以重症肺炎为著(P<0.05).随缺氧严重程度的加深,心肌酶、cTnⅠ均出现升高.表明重症肺炎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与心肌酶谱、cTnⅠ均呈负相关. 结论 婴幼儿重症肺炎应重视监测心肌酶谱及cTnⅠ水平.

    作者:沈国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常德市2005-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常德市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对策和措施. 方法 对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开展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成功率监测. 结果 8年间常德市累计发生麻疹464例,年平均发病率1.0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与年龄差异,4-6月病例占44.18%,农村病例明显高于城市;免疫规划外人群发病较多,小于8月龄病例占10.99%,18岁以上成人病例占19.61%;免疫成功率仅90%,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只有夯实麻疹类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必要时开展18岁以上特殊人群的补充免疫,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才能确保消除麻疹.

    作者:覃平;郭志忠;聂俊雄;熊伯华;曾凡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405例幼儿呼吸道异物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目的 描述3岁以内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索呼吸道异物的预防措施. 方法 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间405例3岁以内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特点,制定调查问卷,对患者监护人或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地、年龄、性别、性格、异物种类、诱因、看护人文化层次及健康教育水平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405例患儿中,366例患儿来自农村(90.4%),39例来自城市(9.6%);男女之比为2.3:1;年龄5~36月,中位数为16月;异物吸入时间1h~1年,中位数2 d;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2月(283例,70.0%);异物种类均为食物性异物,其中植物性异物398例,以花生多(215例,53.1%).有明确诱因者占94.1%,以玩耍、哭闹、嬉笑、摔倒时误吸多见,73.6%的患儿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实际看护人中祖父母占63.3%,实际看护人文化程度中学以下为97.5%、文盲占56.8%.84.2%的看护人从未听说过呼吸道异物预防知识. 结论 呼吸道异物的发生有地域差异、性别差异、季节差异,看护人具有较低的文化层次,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可能会降低呼吸道异物的发生率.

    作者:张卫杰;李培华;刘稳;李巍;许学谷;曹恒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清CEA、TPS、VEGF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TPS)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73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75例健康女性血清中CEA、TPS和VEGF水平,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TPS和VEGF水平(13.78±7.07 ng/ml、24.98±11.23 ng/ml和288.21±88.33 pg/ml)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TPS和VEGF水平(1.38±0.91 ng/ml、12.56±6.40 ng/ml和128.36±55.13 pg/ml)及健康女性血清中CEA、TPS和VEGF水平(1.49±0.87 ng/ml、11.34±5.49 ng/ml和122.87±43.7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2.0%,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血清CEA、TPS和VEGF水平单项检测在诊断乳腺癌疾病中具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血清CEA、TPS和VEGF水平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姬晓红;孙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邢台市医防合作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

    目的 分析邢台市综合医院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医防”)合作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水平,评价该策略的有效性.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专报系统,对邢台市综合医院等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肺结核报告水平及其发现的肺结核转诊及到位水平和到位后确诊为肺结核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2009-2013年,全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5 210例,年平均报告率为15.37/10万,报告率呈下降趋势;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均呈上升趋势,总体到位率呈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84.14%增加到2013年的89.98%;在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的肺结核/疑似肺结核患者中,到达结防机构并被重新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比较稳定,年均检出率为70.11%,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诊断为涂阳肺结核及涂阳检出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排除肺结核数比较稳定,排除率呈缓慢上升趋势;非结防机构网报的肺结核到位诊断为肺结核患者为2 989例,贡献率为17.53%,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20.24%下降到2013年17.50%;涂阳肺结核患者贡献率为18.57%,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20.55%下降到2013年19.71%. 结论 医防合作对提高全市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进一步规范非结防机构肺结核/疑似肺结核患者诊断、报告及转诊标准和加大对转诊未到位患者的追踪力度等措施是提高肺结核发现率的关键.

    作者:卢杰;王育灿;郭翠敏;冯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降低医院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的方法探讨

    目的 通过改善医院医务人员认知和行为、健全工作制度等干预措施,扩大对就诊患者HIV筛查覆盖,加强对HIV筛查阳性患者的告知和信息的收集,提高筛查阳性患者随访比例. 方法 选择长沙市某部级三甲医院,通过医务科在医院内部对各科室临床医生的系统培训,在工作环境内以告示、宣传栏等形式反复提醒,增强临床医生主动为就诊患者提供HIV筛查的意识,同时规范院内筛查患者的信息登记、随访、确证流程等制度.通过15个月的干预工作,比较工作开展前后同时间段内该医院HIV筛查人次数占就诊总人次数比例(筛查率)、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率,并分析影响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的其他原因. 结果 干预工作实施前后HIV筛查率上升0.48% (P<0.01),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率下降20.37% (P<0.01).住院病人参加确诊检测比例高于门急诊患者(P<0.05),年龄、性别、住址对是否参加确诊无影响(P>0.05). 结论 扩大筛查更多地发现了感染者,通过安排专人负责HIV筛查阳性的后续处理工作,利于降低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率.

    作者:唐华文;卢懿;陈曦;任敏;赵俊仕;厉洁;陈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咸阳市市区小学生丙烯酰胺膳食摄入量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膳食摄入量问卷调查,估计小学生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的量,为了解小学生丙烯酰胺膳食暴露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咸阳市623名小学生常吃食物的种类与数量,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常吃的22种高温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被调查学生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结果 所检测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范围为7~1 044 μg/kg,其中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高.被调查小学生每人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的均值为(30.15±0.21)μg/d.不同性别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咸阳市小学生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的量相对较高,应该采取措施降低小学生的丙烯酰胺膳食摄入量.

    作者:孟娟娟;齐宝宁;张志刚;宁鸿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氯硝柳胺展膜剂杀尾蚴试验

    目的 观测氯硝柳胺展膜剂水面杀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方法 1)直接杀蚴试验.取3047FALCON细胞培养盒,注入去氯水,放入尾蚴,再滴加3.4、1.7、0.8、0.4和0.2μl,氯硝柳胺展膜剂,分别记录5、10和30 min尾蚴死亡数.2)室内杀蚴感染实验.取4只圆形塑料盆,注入去氯水15 L,水面积为0.163m2.每盆移入尾蚴1 500条,静置0.5h.试验组3盆,氯硝柳胺展膜剂浓度分别为0.2、0.3和0.4 g./m2,施药5 min后,各放入小鼠20只感染30 min,同时设清水对照组,感染完成后放动物室进行常规饲养,35 d后剖杀,收集成虫计数.3)现场模拟试验.选择长为50 m,宽为2m的沟渠2条,分别放置40只阳性钉螺逸蚴30 min后,试验组喷洒1%氯硝柳胺展膜剂0.3 g/m2,两组各放置小鼠20只/笼,每天感染4h,连续2d,室内饲养35 d后解剖. 结果 直接杀蚴试验1%氯硝柳胺展膜剂用量为3.4、1.7、0.8、0.4和0.2μl时,5 min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83%、100%、26.67%、11.86%和18.84%;10 min分别为100%、100%、93.33%、74.19%和43.84%;30 min均为100%.室内杀蚴感染实验1%氯硝柳胺展膜剂用量为0.2、0.3、0.4 g/m2浓度时,小鼠感染率均为0%,清水对照组小鼠感染率为100%.模拟现场试验试验组小鼠感染率均为0%,对照组感染率47.37%. 结论 1%氯硝柳胺展膜剂现场喷洒杀尾蚴用量小,在水面铺展速度快,0.2 g/m2以上浓度杀蚴率100%.

    作者:丁良;魏望远;余晴;任光辉;陈祥麟;夏蒙;刘宗传;梁晓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宝鸡市5034名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乙脑IgG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宝鸡市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乙脑免疫水平,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辖区1~12岁健康儿童共5 034名,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脊髓灰质炎、麻疹和风疹、乙脑IgG抗体. 结果 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乙脑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9%、97.76%、97.18%和99.36%.不同年龄组脊灰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11,P<0.01);不同乡镇之间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4种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宝鸡市1~ 12岁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乙脑抗体处于较高水平,已形成稳固有效的免疫屏障,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李萍;梁明祥;惠军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11年世游赛期间浦东新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目的 识别和评估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浦东新区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减轻与消除比赛期间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建立并完善区县级风险评估体系,为日后大型活动的专题风险评估及日常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头脑风暴法与专家会商法,开展两轮风险识别;采用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采用Kendall协调系数,评价专家的评分一致性. 结果 经两轮风险识别,确定了51种公共卫生风险,其中传染病32种、健康危险因素19种,并评估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风险. 结论 经风险评估,世游赛期间,台风、霍乱、核恐怖事件、饮用水污染、火灾事故、踩踏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等12种是高风险公共卫生事件.

    作者:辛辛;谢震宇;郝莉鹏;陆娟;孙乔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Logistic模型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模拟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Logistic模型模拟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过程. 方法 使用Logistic模型对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疫情进行拟合,确定模型的参数;推导模型的3个关键点,对大流行疫情进行定量分期. 结果 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以分为“输入期”、“本地扩散期”、“大流行期”三个时期.“大流行期”的Logistic模型方程为:n=6878/1+e-(0.1166t-8.3859).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大流行期”分为三个阶段:①渐增期(第105~166 d),在该时期,疫情发展缓慢,是采取防控措施的佳时期;②快增期(第167~ 188 d),此时期的防控难度较大,付出的防控成本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③缓增期(第189~244 d),在该时期,免疫屏障已逐步建立,采取防控措施效果将不明显. 结论 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城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过程.

    作者:张锡兴;陈田木;刘如春;胡伟红;谢知;李亚曼;李叶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三种有毒重金属铊、锑、钡对海洋发光细菌的毒性评价

    目的 以发光细菌作为毒性测试物种,以毒性较强的3种重金属铊、锑和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特点. 方法 将3种有毒重金属铊、锑和钡初步建立毒性测试模型,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样品及空白的发光度,计算相对发光率. 结果 发光菌的相对发光率与毒物的浓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8~-0.99,P<0.05.铊、锑和钡作用15 min时使发光细菌产生50%光损失时的浓度(EC50值)分别为21.60、148.56和1 094.50mg/L. 结论 该方法在有毒重金属的毒性监测和评价方面可以弥补理化方法分析毒性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建江;陈平;贾继民;田华;马永红;宋远新;王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某高校计算机教室公用电脑鼠标细菌污染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某高校计算机教室公用电脑鼠标细菌污染情况,并观察不同方法的清洁消毒效果,提出适宜的消肖毒时间间隔. 方法 分别用自来水、1∶100的84消毒液、市售电脑清洁剂对某高校计算机教室60台公用电脑鼠标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前后细菌污染和大肠菌群检测,随机分三组,每组20台. 结果 60台电脑鼠标清洁消毒前细菌污染率为100%,平均菌落数为(70.35±8.07)cfu/cm2,大肠菌群检出率为33.3%,检出菌种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霉菌等;1∶100的84消毒液消毒后平均菌落数(3.50±1.88)cfu/cm2较消毒前(71.72±8.35)cfu/cm2显著减少(P=0.000),消毒后大肠菌群检出率(0.0%)较消毒前(30.0%)明显下降(P=0.020),1∶100的84消毒液消毒效果佳,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结论 高校计算机教室公用电脑鼠标细菌污染严重,应建立电脑日常保洁制度,建议采用1:100的84消毒液每天擦拭鼠标等电脑部件.

    作者:周德华;陶鸿;周祥林;柏恒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壳聚糖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壳聚糖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分别以800、400、200 mg/kg·bw剂量的壳聚糖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后,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溶血素水平、吞噬系统的碳廓清能力和吞噬鸡红细胞功能以及NK细胞活性. 结果 壳聚糖能够刺激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促进抗体生成细胞增殖,提高溶血素水平,增强吞噬系统的碳廓清能力和吞噬鸡红细胞功能,对NK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 结论 壳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作用.

    作者:彭亮;赵鹏;李彬;张洁宏;王彦武;傅伟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岸勤军人述情障碍特点及与心身症状的关系

    目的 探讨海军岸勤官兵的述情障碍特点及述情障碍程度与心身症状的关系. 方法 采用20个条目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资料问卷对761名岸勤官兵进行测评.将被试按职别分为义务兵组、士官组和军官组,按TAS得分高低分为述情障碍高、中、低分组,将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 结果 士官组TAS量表F3因子分显著高于义务兵和军官组(P<0.05);述情障碍高分组SCL-90的10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中、低分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F3因子分与年龄间呈显著负相关(r=-0.101,P<0.05);TA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教育年限间呈显著负相关(r=-0.079~-0.200,P<0.05);SCL-90中除精神病性因子与TAS总分和F1、F2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外(r=0.295、0.332、0.276,P<0.05),其他9个因子分与TAS总分及3个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075~0.523,P<0.0S). 结论 岸勤官兵中士官内在的感受能力差于义务兵和军官;教育程度高的官兵述情障碍程度较低;高述情障碍者倾向于有更明显的心身症状,通过心理干预改善述情障碍情况将有助于提高心身健康水平.

    作者:肖杰;王晓燕;应昊骏;张鸿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某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现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合理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某院2009-2012年626例深部真菌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 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9.74%;呼吸内科、ICU病房、神经内科和肿瘤科住院患者较易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高,其次为泌尿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年龄≥60岁老年患者、肿瘤化疗及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患者呼吸系统监测,对于高危群体加强病原学检测,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控制医院真菌感染.

    作者:张欠欠;任勇;李芳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总结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8-2012年调查处理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8例患儿中发病年龄小于3岁的占83.33%;男女比例1.44∶1;以散居儿童为主;所有病例均出现了发热症状,有2例在发病过程中未见明显皮疹;68例合并了脑炎、肺炎、肺水肿等并发症;重症手足口病例的病原以肠道病毒EV71型为主,发病3d内采样检测阳性率较高,疱疹液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 结论 年龄小于3岁的男性患儿是重症手足口病例的高危人群,病原学采样应尽早并尽可能采集疱疹液.尽早识别引起重症患儿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率.

    作者:初艳慧;刘潇潇;孙小宇;秦迪;乔富宇;孙强;刘建山;孟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