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舟;张林;康艳;莫宜;莫丽亚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住的53例胎龄<32周、Bell分期Ⅱ期以上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不同分为治愈组(36例)和预后不良组(17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重度窒息、发病前3d内输血、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肺炎、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个因素与NEC预后不良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度窒息、发病前3d内输血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是NE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重度窒息、发病前3d内输血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是导致NEC早产儿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马兴娜;孔祥永;王瑞娟;黄捷婷;黄俊谨;封志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谱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头孢西了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29株,标本分布主要为痰标本检出90株(69.7%)、血液23株(17.8%)和尿液7株(5.4%),科室分布主要为ICU28株(21.7%),呼吸内科57株(44.2%),烧伤科17株(13.2%);12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酶菌82株(63.56%),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均大于31.7%;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AmpC菌45株(54.87%),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AmpC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远低于AmpC阴性菌株.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ESBLs和AmpC检出率高,合并产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应加强监测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治疗相关菌感染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为首选.
作者:张伍;周勇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儿童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2011年1-6月在本社区建档的400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法,实验组采用经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在调查对象6、8、12月龄时比较两组儿童喂养知识知晓率、纯母乳喂养率、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喂养知识的知晓率、纯母乳喂养率、生长发育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有利于家长对儿童喂养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儿童喂养知识宣教工作中应用经临床路径宣教的教育方法效果优于传统宣教方法.
作者:马卫平;彭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圳西乡街道五年来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因子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暴发疫情早期预警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用传统血清凝集法做血清型鉴定、用荧光PCR法检测毒力基因,再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从4 825份标本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1 077株,其中病原菌副溶血弧菌851株,占79.01%.851株中,563株副溶血弧菌为O3:K6型,占66.15%,其次是O4:K8型,占10.34%.93.4% (795/851)的菌株是tdh+ tlh+ trh-菌株.对60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图谱分析共得到20种不同的 PFGE图谱类型,各菌株图谱条带差异小于3条.结论 深圳西乡街道五年来副溶血弧菌感染以O3:K6型为主,93.4%的菌株是tdh+ tlh+ trh-菌株.各菌株图谱具有同源性.
作者:常改凤;许增生;崔日林;廖文华;石晓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所有门诊及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儿39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非急性胰腺炎的急腹症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7例以确定AMY及LIP参考范围.比较两组患儿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急腹症患儿的发病年龄以3岁左右常见;急性胰腺炎组的AMY及LIP水平高于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组(P<0.001).AMY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7.4%)及阴性预测值(96.6%),且显著高于其单独检测.结论 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舟;张林;康艳;莫宜;莫丽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贺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下简称AEFI)的监测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状况,以科学指导今后开展AEFI监测工作.方法 对2008-2011年贺州市AEFI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8-2011年贺州市AEFI病例共发生121例,男女比例2.18:1,病例及时报告数为113例,及时报告率93.39%,需调查病例118例,调查率100%.发生AEFI的年龄主要以<1岁为主,共82例,占67.77%.AEFI病例分类中,占前四位的分别为异常反应78例,占64.46%;一般反应19例,占15.70%;偶合症17例,占14.05%;接种事故4例,占3.31%.AEFI病例中以接种卡介苗引起的为主,共56例,占46.28%.结论 贺州市AEFI监测系统正常运行,但要加强对安全注射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强对1岁内儿童接种后AEFI监测工作.
作者:黄文胜;林乔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术前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外科术前患者采血进行艾滋病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共监测1 257名术前患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0.159%,梅毒阳性率1.512%.术前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均衡,共用注射器、针头及输入HIV感染的血或血液制品是否感染艾滋病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5.2%和92.2%;蚊虫叮咬、接吻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9.4%和49.2%;近1年有非婚性行为有42人(3.3%);承认近1年有商业性行为有23人(1.8%),其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有55.6%,有时使用33.3%,从未使用11.1%;83.7%认为自己没有可能感染HIV.结论 术前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及艾滋病监测,对促进其健康行为模式的建立和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怀宁;刘莹;李小珍;肖祖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珠海市医院空气消毒监测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利用2009-2012年珠海市医院空气消毒效果监测资料,计算并比较珠海市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环境类型的空气合格率.结果 珠海市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空气合格率分别是48.18%、74.19%、83.59%,三级和一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108,P<0.05);Ⅰ、Ⅱ、Ⅲ类环境空气合格率分别是37.37%、82.22%、64.71%,Ⅰ类和ⅡⅢ类环境空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1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三级医院Ⅰ类环境和Ⅱ类环境空气合格率明显低于一二级医院.结论 珠海市三级医院空气合格率低可能与消毒管理等因素有关,建议医院要加强空气消毒管理力度.
作者:王松;阮峰;罗蕾蕾;陈瑞莉;郭继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情况,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情况.结果 全市八区县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在20.28~237.24/10万之间,全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和11-12月两个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1~4岁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EV71次之,CoxA16仅占10%左右.结论 疫情处于高发态势,流行病学特征与其他地区基本类同,今后应该关注重点季节、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防控,监控措施是否落实是关键;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占一半以上,提示今后手足口病病原谱监测工作应该重视EV71和CA16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
作者:周启富;艾守美;王俊林;杨雅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与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了解HIV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特性与传播趋势,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永州市4所美沙酮门诊的431名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HIV抗体,对阳性标本再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被调查者在参与美沙酮治疗前,87.47%注射吸毒,共针率达到69.25%.HIV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4.66%,HIV阳性率达到8.58%;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IV感染状况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婚姻状况、每天吸毒次数、是否共用注射器吸毒、吸毒朋友多少、是否有卖淫或嫖娼行为、安全套使用.结论 永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高、共针率高,性乱、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危险性增加,应针对吸毒人群的人口学及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易春云;赵承保;凌坤;刘克勤;李小龙;张文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新生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PCR法对2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gyrA基因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检测16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的突变,其中17株都有第83位的改变,3株发现有第87位的改变.结论 本省儿童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基因突变情况十分普遍,监测其突变频率、位点对指导临床用药及耐药机制研究十分重要.
作者:刘健龙;莫丽亚;宋春荣;郭宽鹏;康艳;李先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与希望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FACT-B(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4.0版)生命质量量表、Hea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和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224例住院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命质量、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用SPSS17.0统计软件和描述性、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统计方法对患者生命质量与希望水平、应对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总分为(85.19±13.86)分,处于中等至高等水平;生命质量总体与希望水平总体及其三个维度都呈正相关(r=0.470、0.498、0.262、0.481,P<0.01);生命质量总体与“面对”应对方式和“回避”应对方式成正相关(r=0.299、0.236,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成负相关(r=-0.607,P<0.01).结论 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心理行为因素.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改善其生命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
作者:吴俊;吴胜其;熊文婧;吕玉桦;姜晶;罗晶;让蔚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家访对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所小学一年级156名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对于小学生在口腔卫生知识方面,例如使用含氟牙膏、吃甜食引起蛀牙以及保护六龄齿的重要性等方面,干预后有显著提高(P<0.05).口腔卫生态度和卫生行为方面例如口腔疾病的危害、刷牙的时间及牙刷的选择和放置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小学生家长在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方面,都在家访干预后比例达到95%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访对于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技能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秀萍;李冰;杨光;李晋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入院初期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0例抑郁症患者入院后2周内睡眠状况进行观察,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HAMD和TESS评分与患者PSQI评分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PSQI评分均>7分,其中>14分62例;多元回归分析,首发/复发、HAMD分、性别和TESS分4个因素进入PSQI逐步回归方程:y=10.761-1.634x1+0.267x2-1.059x3+0.147x4 (F=37.498,P=0.000),并能预测PSQI评分总变异的61.2%.结论 抑郁症患者入院初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抑郁情绪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睡眠有较大影响,此外,首发、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且程度更重.
作者:顾桂英;曾德志;樊学文;饶俊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眼部生物学参数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0例2~6岁学龄前儿童,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查右眼视力、眼底及注视性质,测量屈光状况;采用OCT检查测量黄斑体积、中心凹区小厚度及平均厚度、9个区分别厚度及黄斑区平均厚度;并测量眼轴长度.比较各年龄段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的差异、不同屈光状态儿童眼轴长度、黄斑体积及各区厚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84.00%).各年龄组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眼轴长度显著大于正视组和远视组(P均<0.05),黄斑体积小于正视组和远视组(P均<0.05);正视组眼轴长度大于远视组(P<0.05).除中心凹小厚度及平均厚度、内环鼻侧及下方外,近视组各视网膜厚度均较正视组和远视组低(P均<0.05);其他分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体积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30,P<0.05),与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r=0.641,P<0.05);黄斑区平均厚度与眼轴长度无相关性(r=0.007,P>0.05),与等效球镜度亦无相关性(r=0.118,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与年龄有关,随屈光度负增加,眼轴长度增加,黄斑体积减小,除中心凹、内环鼻侧及下方外的视网膜厚度减小.
作者:吴淑凤;李海波;刘晓坤;常海英;范会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可增加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方法 同时检测562例体检者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和食物不耐受,根据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HpUA)结果分阴性组和阳性组探讨食物不耐受项目阳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HpUA阴性组与阳性组食物不耐受项目阳性率分别为7.87%、11.39%,HpUA阳性组的食物不耐受项目阳性率高于HpU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食物不耐受的因素之一.
作者:朱乐攀;谭潭;周安文;张扬南;陈韶华;贺安;易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岳麓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性行为情况,进一步探讨在当今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岳麓区804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17%,不同性别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00,P<0.001);有42人(5.22%)报告曾有过性行为,不同性别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和女生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7.93%和76.92%;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服务的比例为43.53%(350/804),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检测比例为2.11%(17/804).结论 大学生已掌握一些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缺乏自我保健和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在加强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提高其知识水平和防范意识,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危险.
作者:胡艳红;范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怀化市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客观评价疫苗免疫的安全性,提高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制定科学免疫策略.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0-2011年AEFI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期间怀化市报告AEFI共286例,报告一般反应264例(92.31%),异常反应12例(4.2%),偶合症7例(2.44%),心因性反应2例(0.69%),接种事故1例(0.35%).报告发生不良反应的疫苗有20种,其中23价肺炎疫苗的AEFI发生率高(6.15/10万).AEFI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1岁组,占报告病例的63.28%,报告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为主,占总病例的92.3%.结论 2010年报告1例接种事故,说明怀化市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及人员培训,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以减少AEFI对免疫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孙玉蓉;谢文;赵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中晚期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1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两组中晚期肺癌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干预组患者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 值均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均显著改善,并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治疗价值,适于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于思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干预,评估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县城范围内的32家发廊、卡拉OK厅、桑拿洗浴中心、足浴/足疗中心及宾馆/酒店的199名女性服务人员作为干预组,相邻乡镇的28家娱乐场所的157名女性服务人员作为对照组.根据自愿、知情同意原则,对199名干预组对象开展为期6个月的艾滋病干预(包括手机短信、同伴教育等于预措施)并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在干预工作结束后0.5年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43.13%,P<0.01)、近1次(78.13%,P<0.01)和近1月(81.86%,P<0.01)与非固定对象(配偶)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率、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比例(58.75%,P<0.01)、愿意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73.13%,P<0.01)及性病检出率(13.75%,P<0.05)均有明显改善;但在干预工作结束1.5年后,干预组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31.76%)高于干预前(12.56%,P<0.01)及同期对照(20.83%,P<0.05),而近1次(57.43%)和近1月(56.08%)与非固定对象(配偶)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率、求医行为及性病检出率(17.57%)均与同期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干预近期效果显著但中远期效果欠佳,保持艾滋病干预工作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对艾滋病的防制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新亮;黄靖;刘瑰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