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71-2012年资兴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

李雄豹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特征, 防控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资兴市1971-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监测资料,为制定HFRS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71-2012年全市HFRS疫情、宿主动物和一般人群发病监测资料和防控措施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42年间累计报告HFRS病例1 045例,年均发病率7.42/ 10万,20~60岁患者占发病总数的81.34%,农民占80.1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为主;累计病死62例,年平均病死率5.93%;鼠密度6.76%~9.5%;黑线姬鼠带毒率3.67% ~7.63%,褐家鼠带毒率1.83% ~5.29%;人群HFRS隐性感染率2.67% ~~24.65%;疫苗接种抗体阳转率为81%. 结论 资兴市为野鼠型和家鼠型并存的HFRS疫源地,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该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加强对HFRS病例监测,开展对重点人群预防接种,以及灭鼠防鼠是控制HFRS的主要有效措施.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常德市2010-2012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常德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状况及毒株型别分布,分析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毒株型别鉴定,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流感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2年常德市两家哨点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2 595份,阳性330份,阳性率12.7%.优势毒株由A型和B型交替变化.不同年份(x2=50.761,P<0.01),不同年龄(x2=10.298,P=0.036)流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流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3,P=0.773),不同医院间流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14,P=0.083). 结论 常德市流感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和夏季较为活跃.流感病毒存在B型和A型交替感染现象,3~5岁的幼托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作者:谢敏;周权;邓海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与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调查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感染现状及耐药谱,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儿科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CA-MRSA 23株,CA-MRSA检出率为38.3%.CA-MRSA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CA-MSSA),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呋喃妥因耐药菌株.结论 CA-MRSA不仅对β-内酰胺类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抗菌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大对CA-MRSA耐药性监测力度,合理使用抗菌素,减缓CA-MRSA产生.

    作者:李建芳;杜凤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壮族和京族居民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和京族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比较膳食摄入的差异.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壮族居民161户(405人)和京族居民93户(208人),以个人食物频率法结合家庭调味品称重获取膳食信息. 结果 两民族居民食用盐和油脂类摄入远远高于推荐摄入量,豆类、水果类、蛋奶类摄入量明显不足.两民族维生素C、E、B1、B2及钙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壮族和京族的油、盐、酱和味精、豆类、蔬菜、水果、奶类、蛋类、肉类、水产品消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居民平均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比较除能量、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E和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营养素摄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民族居民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包含了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主要食物种类,但食物摄入量并不理想,应根据不同民族居民膳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特点改善居民的膳食模式.

    作者:蒋玉艳;唐振柱;陈玉柱;阮青;陈兴乐;陆武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六种卤代烃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6种卤代烃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 方法 用活性炭管采集空气样品,二硫化碳解吸后,经DB-5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注入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结果 六种化合物在本法条件下分离效果好,相关系数r均在0.9999以上,低检出浓度为1~5 mg/m3,解吸效率为86.1%~96.9%,相对标准偏差0.58%~5.5%.样品在活性炭管中稳定,至少可保存10 d. 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适合于工作场所空气中6种卤代烃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作者:梁素丹;陈剑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柠檬烯的检测在部分餐厨废弃油鉴定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以柠檬烯为特异性指标,建立含香辛料的餐厨废弃油鉴定方法. 方法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检测餐厨废弃油中柠檬烯成分,阳性样品判断为餐厨废弃油. 结果 对13个盲样油品检测柠檬烯以鉴别餐厨废弃油,结果均相符. 结论 通过检测油品中的柠檬烯成分,可有效鉴别使用过香辛料的餐厨废弃油.

    作者:卢紫燕;毛丽莎;仲岳桐;康莉;刘红河;刘桂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庆市梁平县外来人口妇幼保健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城市外来人口妇幼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指导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自制调研问卷进行妇幼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随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妇幼保健知识的相关培训,再行二次调查,并进行结果比较. 结果 受试者性别比为男49%,女51%,年龄18~52周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居多,分别占47%、34%,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分别占42%、31%.受试者文化程度越高,其妇幼保健知识成绩评分越高. 结论 外来人口的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程度相对较低,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有效提高受试者妇幼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作者:李世琼;管明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新生儿死亡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方法 按照全国妇幼卫生监测要求,对湘潭市2008-2011年上报的409例新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早期(0~6d)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67.73%,多数死亡发生在医院(56.23%),80.20%的新生儿死前住院治疗过.农村早期新生儿在家中/途中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x2=23.290,P<0.001).农村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未治疗率显著高于城市(P<0.001).农村晚期(7~27 d)新生儿死亡的未治疗率显著高于城市(P=0.008).农村早期新生儿死亡的诊断级别构成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农村晚期新生儿死亡的诊断级别构成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意外窒息、肺炎、先心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结论 重点加强早期新生儿死亡控制,建立基层危重症新生儿转诊机制,开设急救通道,加强宣教和护理,做好围生期保健,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冯云;刘智昱;张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丰台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丰台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2年4-10月丰台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87-2008、WS 271-2007和WS 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检测,按美国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 结果 444份腹泻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40株致病菌,阳性率为31.53%.病原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居首位,占55.71%,其次为沙门菌,占21.43%.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宋内志贺菌、山夫登堡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多数检出菌对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敏感性较高,志贺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结论 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主,各种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加强主动监测.

    作者:封会茹;赵伟;秦萌;尉秀霞;杨军勇;耿荣;武庆锐;董晓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008-2011年南县手足口病发病分析

    目的 了解南县儿童手足口病发病规律、发病的影响因素、感染的病毒类型. 方法 对南县2008-2011年所有的手足口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人群高发,3岁以下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4%、患者中有85%属于散居儿童;发病率与人口密度有关(r=0.969),发病率高的是南洲镇;病原谱构成以EV71型为主,占48%,其次为CoxA16型. 结论 南县手足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主要分布在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中,应加强疫情监测工作,防治暴发及重症病例的发生.

    作者:涂光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金属硫蛋白对镍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对镍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硫酸镍染毒复制小鼠肝损伤的模型,然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金属硫蛋白7d,检测肝脏器系数、肝功能及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等指标,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肝损伤模型组与金属硫蛋白(MT)保护组小鼠肝脏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T剂量的增加,肝脏器系数逐渐降低(P<0.05);MT保护组肝细胞炎性浸润、水肿及坏死明显减轻,肝窦结构有恢复;MT保护组小鼠血清AST、ALT、GGT及总胆汁酸均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肝组织MDA、GSH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而SOD、GSH-Px活性则高于损伤模型组(P<0.05),并均有较强的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金属硫蛋白对镍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刘清国;邹学敏;杨双波;旷亦乐;吴成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716例妇科宫颈疾病患者HPV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本院近期内收治的716例妇科宫颈疾病患者采用杂交捕获法进行HPV检测. 结果 716例妇科宫颈疾病患者中,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Ⅰ级、宫颈癌前病变Ⅱ~Ⅲ级和宫颈癌患者HPV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4.82%、59.77%、88.48%、100%;HPV检出含量(pg/ml)分别为(34.12±11.85)、(154.78±44.63)、(394.22±64.37)、(678.82±122.02).不同类型病例的HPV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732,P<0.01);不同病例类型与HPV检出阳性率存在线性变化趋势(x2=156.253,P<0.01);HPV阳性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HPV含量的高低与宫颈癌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 结论 HPV感染的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阳月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肺炎链球菌致脑炎/脑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所致脑炎/脑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 对河北脑炎、脑膜炎监测点2007-2011年报告的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炎球菌. 结果 2007年5月-2012年5月报告的1 812例脑炎/脑膜炎病例中检测到肺炎链球菌27株,男女性别比为1.7∶1,平均年龄9岁,75.2%的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一年四季都有病例发生,但冬、春、夏季相对较多.96.3%的病例在标本采集前使用了抗生素.平均每个病例伴有5种以上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平均每个病例住院24 d. 结论 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炎/脑膜炎主要侵犯低龄儿童,而且会引发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建议将肺炎链球菌相关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减少肺炎链球菌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静;张振国;孙印旗;郭建花;王颖童;贾肇一;李琦;李艺星;尹遵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饮食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消化道肿瘤是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明显加快,尤其是肠道肿瘤明显增多.目前研究已表明,消化道肿瘤除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外,与饮食的关系为密切,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科学合理的膳食,有助于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作者:黄修海;刘跃晖;刘文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NA同源性与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研究邵阳市中心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与相关耐药基因流行情况. 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采用肠杆菌科间一致重复序列PCR方法同源性分析获得的A、B、C、D4种克隆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耐药基因类型. 结果 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测出TEM-1、OXA-23和PER-1三种耐药基因,未检出SHV、DHA、OXA-24、GES、IMP、VIM耐药基因.TEM-1检出率为100%,OXA-23(45%),PER-1(10%),其中2株菌同时检测到TEM-1、OXA-23和PER-1三种耐药基因,分别为A型和C型各1株,另2株菌同时检测到TEM-1和PER-1两种耐药基因,分别为C型和D型各1株,有16株菌同时检测到TEM-1和OXA-23两种耐药基因. 结论 携带TEM-1和OXA-23耐药基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是本院主要流行菌株,且存在克隆流行.携带TEM-1、OXA-23、PER-1三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和携带TEM-1、PER-1两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在临床分离株中已不鲜见.临床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控制,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暴发流行.

    作者:严辉;王磊;覃艳玲;曲敏;李媛媛;刘友生;张懿;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006-2011年洪江市五所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洪江市五个医院2006-2011年6年的伤害资料进行分析,为政府制定预防伤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2006-2011年6年医院监测资料,计算洪江市城市和农村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不同原因的意外伤害率,观察各种伤害的变化趋势. 结果 伤害以男性为主,占67.29%,伤害前五位是:坠落或跌倒伤,占20.32%、刀或锐器伤,占17.16%、钝器伤,占14.24%、交通事故伤,占11.36%、烧烫伤,占9.41%. 结论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安全教育,从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两方面做好伤害预防,降低或减少农村居民伤害发生.

    作者:杨晓琴;彭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广西男性HIV阳性吸毒者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男性HIV阳性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行为、与配偶或固定性伴的性行为情况等,为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经吸毒和性行为传播. 方法 筛选男性HIV阳性已婚或有固定性伴的吸毒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及性行为等信息,并对其进行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病毒(HSV)的抽血检测同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转介服务. 结果 对382名HIV阳性男性吸毒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6.5±6.5)岁,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占91.6%;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8%;3.4%曾做过包皮环切术;第一次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3.1±6.0)岁,98.4%有过注射吸毒行为,其中93.1%共用注射器吸毒.62.5%的注射吸毒年限在10年以上,51.6%在接受美沙酮门诊治疗;82.5%把自身感染HIV的情况告诉了配偶/性伴;271名调查对象(70.9%)知道配偶/性伴的HIV感染情况,其中配偶/性伴为阳性者166人,占61.3%(166/271);得知自身感染HIV后每月与配偶/性伴同房次数和从不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均有所下降(P<0.01);调查对象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病毒Ⅱ型(HSV-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52.8%. 结论 应加强吸毒人群监测和行为干预,及早发现阳性病例及早告知,实施有效措施使之减少危险行为以减少艾滋病经吸毒者共用针具和性行为的传播.

    作者:朱秋映;刘伟;朱金辉;郑文彬;唐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 方法 对洪江区新街筛查发现的9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社会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自觉按时服药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8.54%上升为53.13%;稳定期患者由干预前的61.46%上升到82.29%,复发率由10.42%下降至4.17%.能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庭工作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1.05%上升为65.63%.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药物、心理、家庭、行为训练等社区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肇事率.

    作者:舒大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低剂量苯45 d染毒致小鼠的生殖毒性

    目的 研究低剂量苯(50 mg/kg·d)45 d染毒对成年雌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探讨苯的生殖毒性. 方法 清洁级昆明种雌性成年小鼠24只随机分为苯处理组与溶剂对照组,苯处理组用苯(50 mg/kg·d)灌胃,溶剂对照组用植物油灌胃,连续灌胃45d,第15~21 d用清洁级昆明种雄性小鼠按1∶2与雌鼠进行合笼交配,之后分笼饲养,持续染毒,期间孕鼠陆续分娩胎仔,直至染毒结束后剖杀动物,检测生殖毒性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苯处理组动物的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在第21 d和第4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苯处理组的肝脏脏器系数明显降低(P<0.05),胎仔的体重、身长和尾长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苯处理组的卵巢组织镜下可见病理改变. 结论 低剂量苯(50mg/kg·d)45d连续染毒对雌鼠生殖系统具有损伤作用.

    作者:邹丽君;张娟;高艳芳;胡恭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针具交换对注射吸毒人群高危吸毒行为及HIV感染的影响

    目的 评价广西针具交换项目通过影响注射吸毒人群高危吸毒行为达到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 方法 选择吸毒较严重的2个市(县/区)的针具交换点作为研究现场,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开展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参加针具交换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高危吸毒行为等;并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采用x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价针具交换项目对注射吸毒人群高危吸毒行为及HIV感染的影响. 结果 共调查355名注射吸毒者,其中近1年参加针具交换项目的为304人,未参加者51人.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参加针具交换者有利于降低注射吸毒者重复使用1支针(OR =0.15,95%CI=0.07~0.33)和共用针具(OR=0.08,95%CI=0.07~0.33)注射吸毒的不安全注射行为;而长时间的吸毒年限、每天注射吸毒、重复使用及共用针具是注射吸毒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 结论 针具交换项目能有效降低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行为,在预防艾滋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荣健;蓝光华;李明丽;黄玉满;刘伟;杨进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湖南省农村涂阳肺结核患者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在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中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分别在湖南省1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1个省级贫困县中各抽1个县,在其余91个一般县(市、区)中抽2个县为研究现场.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下,对到4个抽样县结核病防治所确诊、登记,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连续传染性肺结核病例逐一进行面谈. 结果 在318例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中,男性229人(72%),女性89人(28%).吸烟者共129例(40.6%),其中男性吸烟者124人,占男性肺结核患者54.1%;女性吸烟者5人,占女性肺结核患者5.6%.吸烟者平均吸烟年限20年(1~60年),每天平均吸烟支数为20支(5~40支).影响结核病患者吸烟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和本人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值. 结论 在结核病防治中控烟干预的目标人群为男性、高年龄组和本人收入占家庭收入比值高的患者.

    作者:李小松;白丽琼;简学武;陈天柱;彭国庆;刘松山;张传芳;刘礼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