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壮族和京族居民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比较分析

蒋玉艳;唐振柱;陈玉柱;阮青;陈兴乐;陆武韬

关键词:壮族, 京族, 膳食结构, 营养状况
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和京族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比较膳食摄入的差异.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壮族居民161户(405人)和京族居民93户(208人),以个人食物频率法结合家庭调味品称重获取膳食信息. 结果 两民族居民食用盐和油脂类摄入远远高于推荐摄入量,豆类、水果类、蛋奶类摄入量明显不足.两民族维生素C、E、B1、B2及钙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壮族和京族的油、盐、酱和味精、豆类、蔬菜、水果、奶类、蛋类、肉类、水产品消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居民平均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比较除能量、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E和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营养素摄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民族居民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包含了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主要食物种类,但食物摄入量并不理想,应根据不同民族居民膳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特点改善居民的膳食模式.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 方法 对洪江区新街筛查发现的9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社会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自觉按时服药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8.54%上升为53.13%;稳定期患者由干预前的61.46%上升到82.29%,复发率由10.42%下降至4.17%.能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庭工作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1.05%上升为65.63%.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药物、心理、家庭、行为训练等社区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肇事率.

    作者:舒大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NA同源性与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研究邵阳市中心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与相关耐药基因流行情况. 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采用肠杆菌科间一致重复序列PCR方法同源性分析获得的A、B、C、D4种克隆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耐药基因类型. 结果 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测出TEM-1、OXA-23和PER-1三种耐药基因,未检出SHV、DHA、OXA-24、GES、IMP、VIM耐药基因.TEM-1检出率为100%,OXA-23(45%),PER-1(10%),其中2株菌同时检测到TEM-1、OXA-23和PER-1三种耐药基因,分别为A型和C型各1株,另2株菌同时检测到TEM-1和PER-1两种耐药基因,分别为C型和D型各1株,有16株菌同时检测到TEM-1和OXA-23两种耐药基因. 结论 携带TEM-1和OXA-23耐药基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是本院主要流行菌株,且存在克隆流行.携带TEM-1、OXA-23、PER-1三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和携带TEM-1、PER-1两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在临床分离株中已不鲜见.临床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控制,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暴发流行.

    作者:严辉;王磊;覃艳玲;曲敏;李媛媛;刘友生;张懿;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柳州市社区居民首次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柳州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本市500名15~69岁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 结果 柳州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是8.4%,社区居民有关健康的理念和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3.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率为62.9%,健康技能率为65.5%. 结论 本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仍属较低水平,需加大健康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作者:罗洁;黄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湖南省食源性德尔卑沙门菌耐药谱及PFGE分型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食源性德尔卑沙门菌的耐药谱及分子分型,建立沙门菌指纹图谱数据库. 方法 运用肉汤稀释法对食源性德尔卑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47株德尔卑沙门菌中,有46株对1种以上抗生素耐药(97.87%),有29株多重耐药菌株(61.70%);德尔卑沙门菌分为32种PFGE型,其中有10种PFGE型的菌株数超过1株. 结论 湖南省食源性德尔卑沙门菌分离株呈高耐药和多重耐药趋势,PFGE分子型别呈多态性,有同源菌株存在,PFGE分型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预警提供技术基础.

    作者:王岚;贾华云;陈帅;胡旃;张林青;刘建琪;张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严重度的认知障碍患者在共病方面的差异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共病发生情况,为认知障碍老年患者共病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分别选取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精神科就诊的1 050例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主诉健忘组(SMC)318例,轻度认知障碍组(MCI)288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212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组(VCI-ND)187例以及血管性痴呆组(VaD) 45例,并选取同期进行身体检查的3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上述各组患者均完成各种心理测试以及共病方面(包括高血压史、脑卒病史、糖尿病史、头颅外伤史)调查. 结果 NC组、SMC组、MCI组、AD组、VCI-ND组、VaD组糖尿病共患率分别为13.00%、10.69%、9.37%、11.32%、11.76%、13.33%,颅外伤史分别为2.67%、1.57%、1.39%、1.89%、1.60%、6.67%,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VaD组高血压共患率分别为38.50%、44.44%,脑卒中共患率为27.81%、40.00%,显著高于NC组、SMC组、MCI组、AD组高血压共患率(10.67%、14.15%、19.10%、19.81%)以及脑卒中共患率(4.00%、11.95%、15.28%、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C组、SMC组、MCI组、AD组高血压及脑卒中共病率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老年认知障碍其共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退行性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共病发生率,退行性病因引起的不同程度老年障碍患者共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黄子琼;张红梅;董春杏;梅云娟;赵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庆市梁平县外来人口妇幼保健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城市外来人口妇幼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指导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自制调研问卷进行妇幼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随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妇幼保健知识的相关培训,再行二次调查,并进行结果比较. 结果 受试者性别比为男49%,女51%,年龄18~52周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居多,分别占47%、34%,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分别占42%、31%.受试者文化程度越高,其妇幼保健知识成绩评分越高. 结论 外来人口的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程度相对较低,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有效提高受试者妇幼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作者:李世琼;管明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院外跟踪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护意识及病情改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院外跟踪护理对患者自护意识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取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给予跟踪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焦虑、抑郁量表(SAS、SD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护行为达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AS=24.056、tSDS=18.918、tGSES=20.237,P=0.000).实验组患者FBG、2hPBG、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BG=23.624、t2hPBG=20.936、tHbA1c=24.623,P=0.000).实验组痰菌阴转率、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痰菌阴菌阴转=5.774,P=0.016;t症状消失时间=27.357,P=0.000). 结论 跟踪护理有利于患者自护意识的形成以及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李惠华;温殷钰;肖虹;黄志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大规模接种前抗体水平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规模接种前抗体水平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甲流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岁、6~10岁、11~15岁、16~20岁、21 ~40岁、41 ~ 60岁和60岁以上7个年龄组计350人作为监测对象.使用微量血凝抑制(HI)实验测定监测对象接种甲流疫苗前、接种后28 d和6个月甲流抗体水平.计算抗体平均滴度、抗体阳转率和抗体保护率,分析接种前抗体水平与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的关系. 结果 接种前HI抗体平均滴度1∶6.65,抗体保护率17.1%,接种后28 d和6个月甲流HI抗体平均滴度、阳转率和保护率均超过了欧盟药品评价局(EMEA)和美国FDA的标准.接种前抗体水平与免疫后28 d和6个月抗体阳转率均呈负相关,与抗体保护率均无相关性. 结论 甲流流行期间,为了提高保护率,保护易感人群,可以不考虑接种前抗体水平,并可取得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

    作者:李瑞芳;李建坡;马玉忠;王峻巍;张振国;张连山;李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低剂量苯45 d染毒致小鼠的生殖毒性

    目的 研究低剂量苯(50 mg/kg·d)45 d染毒对成年雌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探讨苯的生殖毒性. 方法 清洁级昆明种雌性成年小鼠24只随机分为苯处理组与溶剂对照组,苯处理组用苯(50 mg/kg·d)灌胃,溶剂对照组用植物油灌胃,连续灌胃45d,第15~21 d用清洁级昆明种雄性小鼠按1∶2与雌鼠进行合笼交配,之后分笼饲养,持续染毒,期间孕鼠陆续分娩胎仔,直至染毒结束后剖杀动物,检测生殖毒性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苯处理组动物的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在第21 d和第4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苯处理组的肝脏脏器系数明显降低(P<0.05),胎仔的体重、身长和尾长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苯处理组的卵巢组织镜下可见病理改变. 结论 低剂量苯(50mg/kg·d)45d连续染毒对雌鼠生殖系统具有损伤作用.

    作者:邹丽君;张娟;高艳芳;胡恭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预防医学专业内科学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评价

    目的 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内科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 方法 案例教学组44人,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对照组45人,传统讲授模式.统一考试和问卷调查. 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案例教学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案例教学组在课程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内科学案例教学模式效果满意.

    作者:邓芳;彭伟莲;彭小青;沈守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于本院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2d及术后5、12 d采用WHOQOL-BREF量表及Zung量表进行评估及比较. 结果 两组术前2d的WHOQOL-BREF量表及Zung量表评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5、12 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优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对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患者的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江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珠海市小学六年级学生控烟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总结珠海市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控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吸烟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城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每层各抽取2所小学,共6所小学,对照干预各半.干预组进行1年的控烟干预,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干预前两组学生吸烟率、控烟知识和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自身对比,干预组吸烟率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烟知识和态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吸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和态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 结论 控烟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小学毕业生控烟知识和态度,有效预防学生吸第一口烟.

    作者:杨文洪;张曙云;卓凤坚;潘雅;马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常德市2010-2012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常德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状况及毒株型别分布,分析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毒株型别鉴定,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流感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2年常德市两家哨点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2 595份,阳性330份,阳性率12.7%.优势毒株由A型和B型交替变化.不同年份(x2=50.761,P<0.01),不同年龄(x2=10.298,P=0.036)流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流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3,P=0.773),不同医院间流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14,P=0.083). 结论 常德市流感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和夏季较为活跃.流感病毒存在B型和A型交替感染现象,3~5岁的幼托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作者:谢敏;周权;邓海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深圳市福田区2012年食品污染物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福田区食品污染物整体情况,为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做好预警工作. 方法 对抽检样品进行重金属类、生物毒素类、兽药残留类、微生物类、食源性寄生虫类等检测. 结果 共检测食品样品244份,合格样品174份,总体合格率为71.31%,检测项次数项2 776次,合格项次数项2 677次,检测项次合格率为96.34%. 结论 2012年福田区食品卫生质量情况不容乐观,豆制品、畜肉类、速冻食品是合格率低的食品,也是造成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有必要继续开展辖区食品污染物监测.

    作者:邱秀珊;王永刚;陈焕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昌平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昌平区7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及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方法,标本检测采用RT-PCR方法. 结果 7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共报告病例103名,平均罹患率为7.44%,公立园罹患率低于民办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9,P<0.05),病例以2~4岁幼儿为主,均为轻症,首发病例所在班级病例较为集中,2家公立园控制效果较好,B园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C园老师对手足口病认识不足,G园晨午检流于形式.咽拭子标本肠道病毒CoxA16及EV71均有检出,阳性率为50%.结论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应以早介入,防止续发、暴发为重点,加强民办园的管理,加强晨午检,对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环节,7起暴发疫情的优势株为CoxA16,探讨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及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推迟、减少甚至杜绝手足口病感染蔓延,减少发病和暴发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作者:王瑞琴;李宏通;蔡旭;刘重程;隋吉林;唐雅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金属硫蛋白对镍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对镍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硫酸镍染毒复制小鼠肝损伤的模型,然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金属硫蛋白7d,检测肝脏器系数、肝功能及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等指标,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肝损伤模型组与金属硫蛋白(MT)保护组小鼠肝脏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T剂量的增加,肝脏器系数逐渐降低(P<0.05);MT保护组肝细胞炎性浸润、水肿及坏死明显减轻,肝窦结构有恢复;MT保护组小鼠血清AST、ALT、GGT及总胆汁酸均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肝组织MDA、GSH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而SOD、GSH-Px活性则高于损伤模型组(P<0.05),并均有较强的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金属硫蛋白对镍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刘清国;邹学敏;杨双波;旷亦乐;吴成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蓬莱市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自1956年以来蓬莱市法定报告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规律,探讨当前的防控形势和措施. 方法 对1956-2012年蓬莱市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56-2012年,蓬莱市共报告发生13种5 132例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死亡7种25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2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02/10万,病死率为5.03%.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早期发病率高,70年代后期迅速下降,并持续稳定,90年代后期上升明显,之后较平稳.其中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肾综合征出血热,三者病例数之和占所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92.77%(4 761/5 132).各年代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以60年代和70年代发病率高.疟疾由1966年高峰(发病率为104.65/10万)逐渐下降到1985年低点(发病率为0.20/10万),在间隔15年零病例发生后,于2001年之后断续散发.乙脑于1990年发生后1例死亡病例,1996年发生后一例病例,至2012年已经连续16年无新发乙脑病例和死亡病例. 结论 1956-2012年,蓬莱市自然疫源性疾病疾病谱有较大差异,应采取环境卫生整治、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医疗救治等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李俊荣;周淑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某高分子医用制品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某高分子医用制品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以及基于国际化学品控制工具箱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主要存在粉尘、噪声、丙烯酸、甲醇、高温、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除噪声强度超标外(高93.4 dB(A)),其他岗位工人接触的丙烯酸、甲醇、高温均低于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 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噪声超标岗位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接触人员应加强个体防护.

    作者:张素丽;朱志良;余新天;田亚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某造船改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某造船改建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及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主要存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粉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其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电焊烟尘、噪声存在超标,其余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 结论 通过有效的整改措施,把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综合评价合格.

    作者:刘丽芬;陈坚;钟坤鹏;马伟钰;肖晓琴;邓颖聪;刘移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降钙素原浓度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血培养阳性的脓毒血症患者7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 结果 降钙素原(PCT)浓度在病例组中浓度(10.86±4.2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79±1.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8例脓毒血症病情好转患者中,其PCT浓度明显低于12例脓毒血症恶化者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浓度的波动与病情的变化相一致. 结论 PCT浓度和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监测脓毒血症的病情变化及临床转归的指标.

    作者:袁鲲;汤渝玲;何志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