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水污染引起学生感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报告

闫惠安;郭建设

关键词:学校, 水污染, 群体性腹泻
摘要:目的 及时应对感染性腹泻突发事件,查找致病原因.方法 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描述其三间分布,并结合实验室检测查找此次群体性腹泻的病因.结果 196名病例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该事件是一起生活饮用水污染引起的群体性腹泻.结论 加强饮用水水源的防护,改善饮用水供水条件,确保学校师生用上安全的生活饮用水是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杆菌科产ESBLs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标本中肠杆菌科感染菌中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08 - 2010年中肠杆菌科检出的病原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分析仪鉴定,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认ESBLs菌株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在肠杆菌科4 330株细菌中共检出2 445株产ESBLs菌,检出率占病原菌57.3%,以痰、尿液、分泌物、脓液等标本检出率为高,不同标本类型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菌属组在不同标本类型中产ESBL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菌属组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临床病区产ESBLs菌分析:儿科、肾内科、肝胆科、泌尿外科感染的产ESBLs菌均占感染菌56.1%以上,不同病区间产ESBLs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种病原菌中产ESBLs中病区比较:大肠埃希菌属组、肺炎克雷伯菌属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菌属组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20种抗菌药物对4 330株细菌中产ESBLs表明:ESBLs阴性菌株已有相当部分耐药,产ESBLs菌株对绝大部分抗菌药耐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几近完全无效,对阿米卡星部分耐药,唯一可选的只有亚胺培南对产ESBLs菌敏感.结论 产ESBLs菌是肠杆菌科感染菌中主要致病菌,且广泛耐药,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必须加强耐药监测、严格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刘琼;陈雪初;余宇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GM(1,1)模型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991 - 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趋势,并进行短期预测,为继续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城乡1991-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数据,拟合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进行回代预测、拟合精度评价和外推预测.结果 建立的预测模型为:全国(x)(1)(t+1)= - 924.6e-0.065t +985.6,城市(x)(1)(t+1)=-450.7e-0.046t+ 471.6,农村(x)(1)(t+1)=-1 071.7e0.064t+1 142.8,拟合精度等级全国及农村达好级别,城市为二级.结论 GM(1,1)模型拟合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数据结果理想,可用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短期预测.

    作者:刘洁;何钦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危险因素加强临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医院2010年6月- 2011年6月收治的97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外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6%(18/97),其发生与患者性别、体重、置尿管无明显关系(P>0.05),而受到患者年龄、格拉斯哥评分、激素应用、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抗生素联用、置胃管的影响(P<0.05).结论 临床上应注意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耳思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计数监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崇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根据患儿的预后分为两组:好转组32例和恶化组18例.分别在入院后第1、2、3、4、5d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好转组和恶化组患儿入院第1d的血小板计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入院后第2、3d的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之后维持稳定状态;而恶化组患儿从入院后第2d起,血小板计数呈持续下降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小板的变化对判断重症肺炎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预警价值,可作为评估患儿预后的一个比较可靠的监测指标.

    作者:邓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涞源县医院2009年11月- 2011年3月急救的心肌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酸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为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治疗组的病死率为5.6%,略低于对照组的1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血管内皮功能在2型糖尿病(DM)患者体内的关系.方法 将48例2型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和伴血管病变的DM组各24例,同时用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检测其血糖、血清HGF、NO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DM组和伴血管病变的DM组血清HGF、血浆内皮素(ET)含量显著升高,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单纯DM组比较,伴血管病变的DM组血清HGF、NO和血浆ET改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GF水平与患者的ET水平呈正相关,与NO水平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和- 0.675,P均<0.01).结论 血清HGF水平反映了2型DM患者的血管内皮受损程度,可用于临床上监测DM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

    作者:杨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福辛普利钠治疗)和治疗组(辛伐他汀+福辛普利钠治疗).治疗12周后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UAE)、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血清胱抑素(Cystatin C).结果 ①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24 h - UAE、Cystatin 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TG、TC、LDL较治疗前减低,HDL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BG、Cr、BUN、UA均无明显变化.③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24 h- UAE、Cystatin C、TG、TC、LDL均较对照组低,HDL较对照组高;而治疗后两组患者FBG、Cr、BUN、UA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他汀类降脂药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通过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而达到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目的.

    作者:安英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涞源县医院2010年3月- 2011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4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复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岳广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在不同细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所有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儿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细菌培养结果等资料,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G+组和G-组,比较两组患儿PCT、hsCRP、WBC水平的差异.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122例,其中感染G+菌54例,G-菌68例;G-菌感染者PCT水平高于G+菌感染者(P<0.001),而两组间hsCRP、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7.65 ng/ml为截值,PCT诊断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为77.9%,特异度为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可信区间0.776~0.917).结论PCT对鉴别社区获得性肺炎息儿G+菌、G-菌感染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为早期制定抗生素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李钢;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GIS和RS技术在蚊媒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曾经一度被控制的蚊媒传染病近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卷上重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探索蚊媒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等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指导了许多地区的防制实践工作.本文分别从GIS和RS以及这两大技术的联合应用综述目前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崧霖;王德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健康男性青年人乳头瘤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 HPV)IgG抗体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预防HPV感染及其引发的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对北京军区空军近8年来自16个省市的364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了-HPV IgG抗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来自16个省市,2001-2008年8年期间入伍的364名新兵,血清HPV IgG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目前,新兵入伍身体健康检查标准完全能将HPV感染者拒之部队门外.

    作者:俞苏蒙;叶晓波;邢云卿;高彦军;冯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研究

    目的 分析脑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医院2001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183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临床预防对策.结果 脑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7.5% (32/183),其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而受到患者入院时的Hunter's分级与Fisher分级、法舒地尔治疗及3H治疗因素的影响(P<0.05).结论 临床上应注意脑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针对性措施预防和避免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动脉瘤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伟;王春生;郝华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甲型副伤寒: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伤寒热( typhoid fever),又称肠热症(enteric 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S 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的不同,伤寒热可分为伤寒( typhoid fever)和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其中副伤寒通常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A)引起,少数为乙型或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B,C)引起.

    作者:麦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05-2009年临湘市肺结核发现及治疗转归

    目的 分析临湘市肺结核发现与治疗转归情况.方法 分析临湘市2005-2009年肺结核病人来源、途径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005和2009年转诊到位率由51.2%上升到57.5%,追踪到位率由87.5%上升到94.7%,5年全市共新登记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数1 175例,平均自愈率92.8%.结论 2005-2009年临湘市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以及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是应用了DOTS和社会高度重视的结果,今后应加强医防合作.

    作者:张栋梁;孙伟波;骆华良;陈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天津市某城区居民慢性病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目的 研究天津市某城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10 000户,共25 606人.结果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2.91%;女性(33.51%)高于男性(32.28%)(X2=4.033,P<0.05).18岁以上人群前6位的慢性病种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颈椎病及慢性胃炎,患病率分别为20.29%、7.26%、7.19%、1.48%、1.02%、0.72%;60岁以上人群前6位病种与18岁以上人群相同,但患病率显著增高,分别为42.98%、17.94%、15.89%、4.01%、1.31%和1.24%.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引入方程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缺乏主动锻炼、静坐、超重/肥胖、口味重、奶及奶制品、喜食熏制品、水果摄入等.结论 天津市某城区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60岁以上患病率较高,慢性病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与管理才能起到良好控制效果.

    作者:丛革新;高婕;孟婧;宋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类型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在本院出生的315例先心病患儿和同期出生的315例健康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围产儿中先心病的发病率、分类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0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4.31%;居前五位先心病类型为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动脉导管末闭;年龄、家庭住址、年平均收入、文化程度、孕妇孕早期糖尿病、孕妇孕早期患其它疾病等六个因素为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结论 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产前产后诊治水平,避免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先心病发生率.

    作者:陈棱丽;郑湘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湖南省医务人员焦虑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省医务人员焦虑状况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湖南省所有医院和医务人员随机抽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Kruskal - Waliis H和多因素分析Ordinal回归找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7 917名医务人员,有效问卷7 882份,有效率为99.5%.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属性、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业、科室、收入、每周加班时间、每周上晚班频率、每天接诊病人数、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对焦虑患者的构成产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回归显示随着收入降低,每天接诊病人数的增加、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的增加、每周加班时间的增加、上晚夜班频率的增加,焦虑程度随之增加.结论 调解医务人员压力时应考虑增加医务人员每月收入、减少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减少人均加班时间和上晚班的频率,增加人力资源.

    作者:肖亚洲;海燕;杜其云;刘智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热电厂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扩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其防护措施效果,为扩建项目提供职业病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扩建项目的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卫生辅助用室等方面均符合国家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噪声等,其检测结果除粉尘定点和噪声定点部分点位超标外(粉尘定点、噪声定点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7.18%和70.21%),其它均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 该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雷桂芳;刘秉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青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以便制定更好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起,波及人数54 231人,发病人数共1 556人,其中男性发病人数为1 047人,女性发病数509人;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时间分布,暴发高峰期集中在8-9月;人群分布,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工厂有991人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3.7%,学校发病人数为565人,占总数的36.3%;地区分布,观澜街道是发病人数多的街道,新安街道为暴发次数多的街道,其次为西乡街道.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明显的季节高峰,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经过综合防制后,控制效果显著,今后的防控重点应在8-9月,此次疾病暴发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非同源性的连锁式传播,因此宣传教育教师及家长注重儿童青少年卫生习惯的培养,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及时做好玩具、门窗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清洗与消毒,避免日常接触传播疾病.

    作者:马智超;汪建;吴泰顺;周小涛;陈兵;朱奕;黄振宇;李苑;熊田甜;李雯钦;任海燕;陈亿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HIV抗体筛查与确证(WB)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阳性结果和确认试验结果.方法 对初筛阳性血清用胶体硒和ELISA试验复检,任一复检试验阳性的血清再用Western blot (WB)试验确认.结果 481份初筛阳性血清经复检392份阳性,复检阳性样本经WB确认374份HIV-1抗体阳性(其中3例合并HIV-2感染),不确定14份,阴性4份.以WB结果为标准,ELISA、胶体硒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68%和96.14%.ELLS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90%,胶体硒法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11%.结论 胶体硒和ELISA复检可排除大部分初筛假阳性,但两种复检试验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三种试验的不符情况仅出现在HIV抗体阴性和不确定组;确定HIV感染依赖于WB确认试验.

    作者:李广兵;罗燕;周爱华;罗梦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