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与冠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对比研究

闫海波;丁伟

关键词:冠心病, 冠脉造影, X线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支架
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与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45例,支架数83个,分别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显示83枚支架中能满足影像评价的68枚(81.9%),68枚支架中ISR阳性13枚(19.1%),ISR阴性55枚(80.9%);CCA检查结果显示68枚支架中ISR阳性9枚(13.2%),ISR阴性59枚(86.8%).与CAG对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ISR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3.3% (10/12)、94.7% (53/56)、76.9% (10/13)、96.4% (53/55)、92.7% (63/68).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Kappa= 0.539,说明两者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脉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的无创性手段之一.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在职业病防治中应用的探索

    目的 探索建立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方法,以便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方法 对规范化的职业卫生档案电子化,并用有益文书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建立腾讯群,通过群实现档案之间的信息交流.结果 纸质档案电子化,并建立了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结论 建立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职业卫生工作效率.

    作者:边寰锋;吕惠中;余新天;廖春华;朱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在不同细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所有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儿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细菌培养结果等资料,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G+组和G-组,比较两组患儿PCT、hsCRP、WBC水平的差异.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122例,其中感染G+菌54例,G-菌68例;G-菌感染者PCT水平高于G+菌感染者(P<0.001),而两组间hsCRP、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7.65 ng/ml为截值,PCT诊断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为77.9%,特异度为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可信区间0.776~0.917).结论PCT对鉴别社区获得性肺炎息儿G+菌、G-菌感染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为早期制定抗生素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李钢;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8月海南农垦总医院行瓣膜手术和CABG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按是否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与CABG分为同期组和非同期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和随访预后结果.结果 同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室停留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25、14.89、13.20,P<0.01);同期组术后房颤、围手术期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4、11.40、8.86,P<0.05);随访期内,同期组死亡率、瓣周漏发生率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9、7.60、5.07,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老年患者同期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是可行的.术前和术后要做好对症处理,术中做好心肌保护,可以大大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葛广全;何书武;陈道虎;白敏;王天光;郭义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产后骨密度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产后42~60 d妇女骨密度恢复情况,了解产后骨密度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利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髋关节骨密度、L1 -4腰椎骨密度,利用MFS-运动功能分析仪进行双下肢肌肉功能分析.结果 产后骨密度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剖宫产妇女骨密度下降明显.结论 自然分娩、产后补钙、喝牛奶可预防骨密度下降.

    作者:杨桂莲;刘建建;龚灿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湘潭市某医院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前后传染病防控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为有效应对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医院进行防控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全面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分析评价培训前后医院预防控制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结果 岳塘区某医院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培训前后得分率分别是70.00%、9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得分率分别是71.50%、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分率分别是69.00%、9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是68.89%、9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全面培训和指导,可以提高医院传染病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张铁坤;王友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青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以便制定更好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起,波及人数54 231人,发病人数共1 556人,其中男性发病人数为1 047人,女性发病数509人;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时间分布,暴发高峰期集中在8-9月;人群分布,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工厂有991人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3.7%,学校发病人数为565人,占总数的36.3%;地区分布,观澜街道是发病人数多的街道,新安街道为暴发次数多的街道,其次为西乡街道.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明显的季节高峰,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经过综合防制后,控制效果显著,今后的防控重点应在8-9月,此次疾病暴发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非同源性的连锁式传播,因此宣传教育教师及家长注重儿童青少年卫生习惯的培养,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及时做好玩具、门窗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清洗与消毒,避免日常接触传播疾病.

    作者:马智超;汪建;吴泰顺;周小涛;陈兵;朱奕;黄振宇;李苑;熊田甜;李雯钦;任海燕;陈亿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研究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人HLA- DQA1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PCR - SSP技术对内蒙古地区198例鄂温克族人群HLA- DQA1等位基因进行型别分析.结果 鄂温克族中高频率的HLA- DQA1等位基因是0301、0104、0501和0102;低频率等位基因为0201和0103;未检出0101、0302、0401、0601.结论 鄂温克族人群HLA-DQA1基因分布有其独特性.

    作者:贾海鹰;贾海波;施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置铜宫内节育器妇女子宫内膜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检测置铜节育器(IUD)妇女子宫内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对内膜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要求取器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T CuIUD出血组20例、O CuIUD出血组20例、无出血组20例,与未置器组10例对照.取器时刮取内膜,采用半定量RT- PCR检测iNOS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MVD的表达.结果 置器后iNOS mRNA、VEGF、MVD的表达均较置器前升高,出血组较无出血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 mRNA的表达在置T CuIUD出血组高于O CuIU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在置TCuIUD出血组与置OCuIUD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MVD在不同组别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NOSmRNA与MVD的表达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置CuIUD对内膜iNOS、VEGF、MVD的表达产生影响,两者的变化规律并不同步,但可能有一定关联,可能与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环节和作用不同有关.

    作者:杜天竹;黄晓慧;罗新;王火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起水污染引起学生感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报告

    目的 及时应对感染性腹泻突发事件,查找致病原因.方法 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描述其三间分布,并结合实验室检测查找此次群体性腹泻的病因.结果 196名病例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该事件是一起生活饮用水污染引起的群体性腹泻.结论 加强饮用水水源的防护,改善饮用水供水条件,确保学校师生用上安全的生活饮用水是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的主要问题之一.

    作者:闫惠安;郭建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州市居民饮水健康知识知信行调查

    目的 调查广州市居民对饮用水健康知识的认知、态度、行为与信念现状,为预防因健康饮用水知识缺乏而导致的疾病及不良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针对调查目的与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与健康有关的各饮用水知识及其知晓情况等.随机抽取广州市十区的96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问卷877份,应答率为90.79%.调查发现广州市居民对关于饮水常见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如对重金属对人体危害知识等回答正确率高为98.52%,对饮水正确提法知晓率次之为78.34%,自来水发黄有味道原因知晓率为76.74%,利于饮水健康习惯知晓率为61.57%,而饮用水时看重身体有益者占45.38%.然而居民对专业性较强的饮水知识,如饮水净化过程、喝水时间、活化水及矿融生态水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分别为2.96%、7.18%、11.29%、10.83%.在调查的居民中,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者占27.36%,认为掌握一般者则占55.53%,而掌握较差者占17.10%,对目前提供的饮水满意者为216人,满意度仅为24.63%,表明居民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及对提供的饮水满意度偏低.经调查和指导后,广州市居民对饮用水种类选取的意愿有所变化.选择矿泉水的意愿明显增加,增至首位;而选择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意愿则有所下降.结论 广州市居民饮用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居民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及对提供的饮水满意度也偏低,加强饮水相关宣传教育有利于居民的健康饮水.

    作者:魏莲;练秋红;曾婷;李全敏;易粤湘;黄金印;雷毅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郴州市2001-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郴州市近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及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与分析郴州市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2001 - 2010年郴州市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320起,发病9 272人.其中Ⅰ级事件4起(1.25%),Ⅱ级29起(9.07%),Ⅲ级61起(19.16%),Ⅳ级236起(73.73%).波及人口462 000人,罹患率144.88/万,病死率3.32%,累计死:率1.89/万.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131起(40.93%),流感、水痘、麻疹、伤寒和腮腺炎是主要疾病;食物中毒48起(15.06%),安全事故121起(35.08%),死亡571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事件的高发场所与高发人群为学校、工矿中的学生与农民工.结论 郴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和生产安全事故为主,学校和矿山是事件的高发场所.提示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抓好免疫接种、重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此外,环境污染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也要引起足够关注.

    作者:周一平;周少平;梁翔;段良松;黄晓;刘庆武;李艳兰;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巨细胞病毒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2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血清、呼吸道分泌物的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结果 2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21.1%,呼吸道分泌物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3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名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2.0%,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4种疾病的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细胞病毒的检测对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云;范泉水;姜昌丽;李忠涛;瞿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涞源县医院2010年3月- 2011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4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复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岳广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影响二氧化氯发生器效率因素的分析

    目的 进一步提高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效率与安全,甄别其影响因素.方法 变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酸度等因素后,分别测定有效氯.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催化剂”,并测定有效氯.结果 盐酸的初始浓度在4.39~4.94 M范围内(30%盐酸超过理论投加值30%~60%)、反应时间在22~33 min之间、反应温度在80℃时,发生器的效率佳(转化率达83.6%),随着温度升高,若再加入“催化剂”,效率平均提高17%.结论 变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酸度及加入“催化剂”,可以提高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效率.

    作者:张英姿;张应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涞源县医院2009年11月- 2011年3月急救的心肌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酸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为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治疗组的病死率为5.6%,略低于对照组的1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携带Survivin-△3(T34A)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与抗肿瘤效果初探

    目的 探讨携带Survivin - △3 (T34A)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对乳腺瘤MCF-7注射细胞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效果.方法 人工合成Survivin- △3(T34A)基因,先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FGFP -N1和pVAX1载体,获得pVAX1 - Survivin -3 (T34A) - EGFP真核表达载体,电转化至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小鼠分别口服pVAX1 - Survivin - △3(T34A) - EGFP转染沙门菌(实验组)、pVAX1 - EGFP转染沙门菌(空质粒组)、沙门菌(对照组)和PBS(空白对照组)后,再皮下注射MCF -7乳腺癌细胞,采用Westem-blotting检测Survivin-△3(T34A)蛋白水平,以及测定注射部位瘤块的体积大小.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VAX1 - Survivin- △3(T34A) - EGFP并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得到表达;在空质粒组、细菌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中,肿瘤瘤块平均直径分别为(25.813±0.108)mm、(25.627±0.117)mm、(26.257±0.213)mm、(9.124±0.086) mm;实验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在血清中检测到Survivin- △3(T34A) - EGFP融合蛋白的存在.结论 小鼠口服携带Survivin- △3(T34A)真核质粒的沙门菌后,能够抑制MCF-7乳腺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作者:陈英利;祁冬冬;李翀;朴金花;张霞;苏晓杰;林雪松;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鳕鱼肝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鳕鱼肝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SPF级雌性昆明种小鼠200只随机分为五大组,每组分为4小组,分别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连续灌胃(20 ml/kg·体重)30 d后,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血清溶血素水平、碳廓清原、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和NK细胞活性等七项免疫指标.结果 各剂量组的各项检测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均能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作用;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作用;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 鳕鱼肝油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作用.

    作者:聂焱;胡余明;易传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民办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大学生1 200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该民办大学有29.49%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78%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SCL- 90各因子均分高于湖南及全国公立大学学生的各因子均分(P<0.01),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敌对、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除敌对外,各因子均分女生高于男生(P<0.05),护理专业学生各因子均分高,高于其它各专业(P<0.05),其次为临床医学专业,以药学、影像专业学生各因子均分低,独生子女的敌对情绪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城市来源的学生在躯体化症状、敌对、偏执3个因子得分高于农村来的学生(P<0.05).结论 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公立高校学生差,并有其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护理、临床专业,特别是女生,要特别注意男生的敌对情绪.

    作者:郭卫珍;孙吉能;王岳援;吴成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GM(1,1)模型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991 - 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趋势,并进行短期预测,为继续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城乡1991-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数据,拟合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进行回代预测、拟合精度评价和外推预测.结果 建立的预测模型为:全国(x)(1)(t+1)= - 924.6e-0.065t +985.6,城市(x)(1)(t+1)=-450.7e-0.046t+ 471.6,农村(x)(1)(t+1)=-1 071.7e0.064t+1 142.8,拟合精度等级全国及农村达好级别,城市为二级.结论 GM(1,1)模型拟合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数据结果理想,可用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短期预测.

    作者:刘洁;何钦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计数监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崇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根据患儿的预后分为两组:好转组32例和恶化组18例.分别在入院后第1、2、3、4、5d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好转组和恶化组患儿入院第1d的血小板计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入院后第2、3d的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之后维持稳定状态;而恶化组患儿从入院后第2d起,血小板计数呈持续下降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小板的变化对判断重症肺炎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预警价值,可作为评估患儿预后的一个比较可靠的监测指标.

    作者:邓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