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省医务人员焦虑状况调查

肖亚洲;海燕;杜其云;刘智昱

关键词:医务人员, 焦虑, 影响因素, Ordinal回归
摘要:目的 了解湖南省医务人员焦虑状况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湖南省所有医院和医务人员随机抽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Kruskal - Waliis H和多因素分析Ordinal回归找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7 917名医务人员,有效问卷7 882份,有效率为99.5%.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属性、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业、科室、收入、每周加班时间、每周上晚班频率、每天接诊病人数、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对焦虑患者的构成产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回归显示随着收入降低,每天接诊病人数的增加、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的增加、每周加班时间的增加、上晚夜班频率的增加,焦虑程度随之增加.结论 调解医务人员压力时应考虑增加医务人员每月收入、减少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减少人均加班时间和上晚班的频率,增加人力资源.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原在不同细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所有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儿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细菌培养结果等资料,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G+组和G-组,比较两组患儿PCT、hsCRP、WBC水平的差异.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122例,其中感染G+菌54例,G-菌68例;G-菌感染者PCT水平高于G+菌感染者(P<0.001),而两组间hsCRP、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7.65 ng/ml为截值,PCT诊断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为77.9%,特异度为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可信区间0.776~0.917).结论PCT对鉴别社区获得性肺炎息儿G+菌、G-菌感染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为早期制定抗生素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李钢;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及护理对策.方法 13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72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日,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新霞;罗琼;肖亚红;杨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肠杆菌科产ESBLs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标本中肠杆菌科感染菌中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08 - 2010年中肠杆菌科检出的病原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分析仪鉴定,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认ESBLs菌株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在肠杆菌科4 330株细菌中共检出2 445株产ESBLs菌,检出率占病原菌57.3%,以痰、尿液、分泌物、脓液等标本检出率为高,不同标本类型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菌属组在不同标本类型中产ESBL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菌属组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临床病区产ESBLs菌分析:儿科、肾内科、肝胆科、泌尿外科感染的产ESBLs菌均占感染菌56.1%以上,不同病区间产ESBLs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种病原菌中产ESBLs中病区比较:大肠埃希菌属组、肺炎克雷伯菌属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菌属组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20种抗菌药物对4 330株细菌中产ESBLs表明:ESBLs阴性菌株已有相当部分耐药,产ESBLs菌株对绝大部分抗菌药耐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几近完全无效,对阿米卡星部分耐药,唯一可选的只有亚胺培南对产ESBLs菌敏感.结论 产ESBLs菌是肠杆菌科感染菌中主要致病菌,且广泛耐药,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必须加强耐药监测、严格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刘琼;陈雪初;余宇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若干问题与对策探析

    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当前医学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评价对象笼统、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方法静态等问题,提出了构建针对性强的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开展教学质量组合评价及动态综合评价等建议,旨在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的途径,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一任;吴志泉;王姿欢;曾小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危险因素加强临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医院2010年6月- 2011年6月收治的97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外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6%(18/97),其发生与患者性别、体重、置尿管无明显关系(P>0.05),而受到患者年龄、格拉斯哥评分、激素应用、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抗生素联用、置胃管的影响(P<0.05).结论 临床上应注意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耳思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在职业病防治中应用的探索

    目的 探索建立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方法,以便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方法 对规范化的职业卫生档案电子化,并用有益文书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建立腾讯群,通过群实现档案之间的信息交流.结果 纸质档案电子化,并建立了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结论 建立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职业卫生工作效率.

    作者:边寰锋;吕惠中;余新天;廖春华;朱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北京市昌平区健康人群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昌平区健康人群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抗体水平,为传染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昌平区10个村本市及外省人口血标本共22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风疹、流腮IgG抗体,同时调查风疹、流腮患病史和免疫史及人口学特征.结果 220名调查对象的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5.00%,其中本市110人抗体阳性率为74.55%,外省110人抗体阳性率为75.45%.风疹IgG抗体浓度均数为64 IU/ml,其中1~4岁年龄组高,为124 IU/ml.0~1岁年龄组低,为3 IU/ml;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0.45%,其中本市110人抗体阳性率为80.91%,外省110人抗体阳性率为80.00%.流腮IgG抗体浓度均数为436 IU/ml.其中20~24岁年龄组高,为664IU/ml,0~1岁年龄组低,为122 IU/ml.结论 提高麻风腮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在儿童入学前完成1剂加强免疫,对控制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有重要意义.同时应关注成人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的免疫接种,以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中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 - proBNP)水平改变对心力衰竭(HF)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9例临床HF患者和40例健康人群同时进行血浆NT-proBNP、血清CTn1(金标法)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患者血浆NT- proBNP水平高于健康人群组.其中Ⅲ、Ⅳ级HF患者金标法测定CTn1均为阳性且血浆NT-proBNP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朝晖;周铁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邵县美沙酮门诊126名维持治疗患者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新邵县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患者人口学特征、相关危险行为与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做好美沙酮门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面对面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在126名吸毒者中,HIV、梅毒和HCV感染率分别为2.38%、9.52%和58.73%.吸毒方式以烫吸为主,注射方式丙肝感染率高,为86.49%.吸毒时间分为<2年、2~5年和5~ 10年三段,各段丙肝感染率分别为36.36%、54.72%与66.13%.注射器直接共用与间接共用者,其丙肝感染率分别为88.89%、82.61%.纹身及扎耳孔者丙肝感染率(64.52%)显著高于无纹身及扎耳孔者(42.42%).结论 新邵县吸毒人群受相关危险因素影响,HIV、梅毒和HC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和扩大美沙酮门诊覆盖范围,以控制HIV、梅毒和HCV在吸毒人群中蔓延.

    作者:岳友宏;王建荣;颜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郴州市2001-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郴州市近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及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与分析郴州市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2001 - 2010年郴州市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320起,发病9 272人.其中Ⅰ级事件4起(1.25%),Ⅱ级29起(9.07%),Ⅲ级61起(19.16%),Ⅳ级236起(73.73%).波及人口462 000人,罹患率144.88/万,病死率3.32%,累计死:率1.89/万.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131起(40.93%),流感、水痘、麻疹、伤寒和腮腺炎是主要疾病;食物中毒48起(15.06%),安全事故121起(35.08%),死亡571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事件的高发场所与高发人群为学校、工矿中的学生与农民工.结论 郴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和生产安全事故为主,学校和矿山是事件的高发场所.提示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抓好免疫接种、重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此外,环境污染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也要引起足够关注.

    作者:周一平;周少平;梁翔;段良松;黄晓;刘庆武;李艳兰;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FQ- PCR技术在儿童尿液巨细胞病毒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尿液巨细胞病毒在儿童CMV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FQ- PCR和ELISA法检测75例确诊或高度怀疑为CMV感染和25例对照儿童尿CMV -DNA和血清CMV- IgM,比较病毒DNA与血清抗体的平行性和敏感性.结果 75例确诊或疑诊CMV活动性感染患儿中,检测到CMV - DNA 65例;检测到CMV- IgM 54例.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7%,FQ- PCR和ELISA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和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 PCR法检测尿CMV- DNA对诊断活动性CMV感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剑荣;袁利群;陆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镉电池厂职业性慢性镉中毒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镉电池厂职业性慢性镉中毒发病情况,尿镉、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与工龄的关系,为镉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45例职业性慢性镉中毒病例,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工作场所空气中镉浓度0.001~0.848mg/m3,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 ~ 2007的要求;45例病例中,RBP与β2MG含量有直线相关关系,尿镉与RBP、β2MG及工龄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镉电池厂中毒病例并发肾结石的机率高.结论 职业性慢性镉中毒病例RBP的诊断意义更大,β2MG诊断值有待降低.应加强镉的职业危害防治,用其他电池代替镉电池生产,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

    作者:田娇;朱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恶性肿瘤患者住院病历,按治疗方案、侵入性操作、感染部位、易感因素、病原菌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7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7例,感染率为15.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高,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化疗与放疗、白细胞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与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相关.病原菌检出率以真菌为高,占58.7%,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以条件致病菌为常见.结论 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特别要加强对化疗放疗、呼吸道感染和真菌感染患者的重点监测和管理,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宝鸡市食品中O157:H7大肠埃希菌调查

    目的 对宝鸡市食品中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方法 按照《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用改良EC肉汤增菌,接种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血清和生化系列证实.结果 在十二类689份食品中分离到O157:H7大肠埃希菌2株,分别为采自超市的鸡翅和农贸市场的羊肉,检出率为0.29%.结论宝鸡市食品中存在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污染,虽然检出率较低,这可能与宝鸡市不是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地区有关,但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作者:高涛;张丽萍;席桂绒;薛彩娥;武永平;张克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GIS和RS技术在蚊媒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曾经一度被控制的蚊媒传染病近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卷上重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探索蚊媒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等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指导了许多地区的防制实践工作.本文分别从GIS和RS以及这两大技术的联合应用综述目前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崧霖;王德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1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年数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0年杨浦区居民死亡率7.85‰(标化死亡率2.24‰),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死亡率在33.70/10万~292.49/10万;期望寿命82.52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预期寿命分别可增加6.58岁和3.96岁;以减寿年数(YP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病、损伤与中毒、新生儿病及先天异常;以平均减寿年数( A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病、先天异常、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损伤与中毒和肿瘤.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 对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口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进行防治的同时,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主要影响低年龄组死因的损伤与中毒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的防治工作.

    作者:管晓晔;李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湖南省医务人员焦虑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省医务人员焦虑状况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湖南省所有医院和医务人员随机抽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Kruskal - Waliis H和多因素分析Ordinal回归找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7 917名医务人员,有效问卷7 882份,有效率为99.5%.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属性、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业、科室、收入、每周加班时间、每周上晚班频率、每天接诊病人数、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对焦虑患者的构成产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回归显示随着收入降低,每天接诊病人数的增加、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的增加、每周加班时间的增加、上晚夜班频率的增加,焦虑程度随之增加.结论 调解医务人员压力时应考虑增加医务人员每月收入、减少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减少人均加班时间和上晚班的频率,增加人力资源.

    作者:肖亚洲;海燕;杜其云;刘智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26例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性生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对夫妻性生活的影响,探讨有效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6例建档,包括子宫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采用问卷调查及面对面单独访谈方式,询问并记录社会人口学资料,按年龄、文化对应方式进行性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90%有不同程度存在性生活质量下降,其下降程度与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状态有密切相关.结论 子宫切除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家庭和睦,应分析可能导致的各种原因,加强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于海心;王玉洁;齐玉梅;崔凤芝;梁芳;余捷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HIV抗体筛查与确证(WB)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阳性结果和确认试验结果.方法 对初筛阳性血清用胶体硒和ELISA试验复检,任一复检试验阳性的血清再用Western blot (WB)试验确认.结果 481份初筛阳性血清经复检392份阳性,复检阳性样本经WB确认374份HIV-1抗体阳性(其中3例合并HIV-2感染),不确定14份,阴性4份.以WB结果为标准,ELISA、胶体硒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68%和96.14%.ELLS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90%,胶体硒法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11%.结论 胶体硒和ELISA复检可排除大部分初筛假阳性,但两种复检试验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三种试验的不符情况仅出现在HIV抗体阴性和不确定组;确定HIV感染依赖于WB确认试验.

    作者:李广兵;罗燕;周爱华;罗梦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涞源县医院2009年11月- 2011年3月急救的心肌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酸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为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治疗组的病死率为5.6%,略低于对照组的1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