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12名7~8岁儿童贫血和龋患情况研究

郭丽

关键词:贫血, 龋齿, 儿童
摘要:目的 了解三门峡市7~8岁儿童贫血和龋患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三门峡市812名7~8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检测龋患情况. 结果 男女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99%和3.45%.男女儿童乳龋患率为49.01%,乳龋充填率为12.53%,恒龋患率为6.54%,恒龋充填率为37.08%. 结论 7~8岁儿童贫血率不高,但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对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药敏试验. 结果 2 305份痰标本共检出真菌415株(18.0%),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常见,占68.0% (282/415).体外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低(4.6%).分离出的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结论 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云;李忠涛;夏正武;范泉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0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年9- 12月共收治的10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胆红素测定值分为高胆Ⅰ组(< 256.5 μmol/L),高胆Ⅱ组(256.5~307.8 μmol/L),高胆Ⅲ组(>307.8μmol/L).监测三组治疗前后的CK-MB值,并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 结果 入院时检测三组之间CK - M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Ⅲ组经治疗后CK-MB值下降的效果显著(P<0.05).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无明显的损害作用.

    作者:赵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工业性氟病随访分析

    目的 探讨工业性氟病的长期影响. 方法 对1994年诊断的8例工业性氟病患者进行临床医学观察,对尿氟、肌酸激酶、骨密度、骨骼X射线等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尿氟0.2~1.23 mg/L,肌酸激酶66~142 U/L,均在正常范围.骨密度检查6例正常,2例骨量减少,患者前后骨骼X射线检查无明显改变. 结论 工业性氟病患者脱离岗位后,临床症状将明显缓解,骨骼无活动性病变.

    作者:赖燕;袁娟;肖雄斌;肖友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全血锌检测的质控物制备及应用评价

    目的 制备血锌检测全血质控物以加强室内质控,监控血锌检测结果. 方法 采集健康人静脉全血,肝素抗凝,0.5%曲拉通1∶200稀释无菌分装,-20℃冷冻保存.检测前平衡至室温,和临床标本一同检测. 结果 分装的全血质控物均一,(x-)为7.65 mg/L,s为0.24,各管间CV为3.14%,管间差符合要求;连续监测半年,计算其(x-)在7.60~7.76 mg/L之间、s介于0.40~0.48,CV在5.14% ~6.31%之间波动. 结论 自制全血锌质控物性状稳定,质量可靠,可满足临床检测质控需要.

    作者:胡焰;韩光宇;王书安;刘卫东;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两种消毒液用于百白破接种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 比较两种消毒液用于百白破接种出现的局部不良反应. 方法 以1 450名出生后满三个月至两岁的健康儿童为对象,分别使用浓度为1%的聚维酮碘和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接种前消毒,接种24 h后进行接种部位的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用1%聚维酮碘消毒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的为1.92%,75%酒精消毒的为0.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接种白百破时好使用75%酒精消毒.

    作者:喻风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在尿路感染定位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尿路感染定位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定量法测定114例尿路感染患者及40例健康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 结果 上尿路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患者组(P<0.01),PCT对上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85.5%,阳性预测值为80.3%,阴性预测值为92.5%,均高于CRP. 结论 PCT对尿路感染的定位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社盈;罗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庆市渝北区麻疹疫情与控制消除策略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北区1951 - 2010年麻疹疫情史况、近年流行特征和人群免疫水平现况,分析近几年流行原因,为制定本地区麻疹消除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重庆市渝北区六十年的麻疹疫情报告资料、三十八年疫苗接种率和近期的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研究. 结果 38年的麻疹活疫苗使用,疫苗接种率从0上升到85%~98%,60岁以下人群免疫水平(麻疹IgG阳性率)达到92.94%,麻疹发病率由无免疫接种期(1951 - 1972)的593.23/10万降到了2010年的0.58/10万.近8年≤8月和>15岁的麻疹发病例数占所有病例的一半.8月~3岁的发病例数占1/3. 结论 在本地区调整麻疹控制策略,开展15~29岁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提高麻疹病例的确诊率已势在必行.

    作者:任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上海市徐汇区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况调查

    目的 描述上海市徐汇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状,以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上海市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8.66%,其中男童为5.45%,女童为11.86%,男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攻击、抑郁及违纪,女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多动、分裂样及攻击. 结论 本次调查提示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且行为问题因子也以多动、攻击等为主.应不断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女童的心理卫生保健.

    作者:朱国伟;郭雯;王舒华;陆峰;赵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812名7~8岁儿童贫血和龋患情况研究

    目的 了解三门峡市7~8岁儿童贫血和龋患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三门峡市812名7~8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检测龋患情况. 结果 男女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99%和3.45%.男女儿童乳龋患率为49.01%,乳龋充填率为12.53%,恒龋患率为6.54%,恒龋充填率为37.08%. 结论 7~8岁儿童贫血率不高,但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郭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湖南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湖南省益阳和怀化的两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对现场中6~14岁的学龄儿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整理信息后用SPSS1 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11.85±2.56)岁,男女性别比为0.77∶1,333名儿童中,父母高职业为农民、工人者占69.3%,父母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4.2%,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以下者占76.3%,家里有多个兄弟姐妹者占76.3%,父母均外出打工者占55.9%;②近一年内发生过意外伤害的学龄儿童有247人,占74.2%,发生意外伤害次数3次及以上者有153人,占61.9%,常见的三种意外伤害分别是跌伤(58.3%)、锐器伤(33.0%)和烫烧伤(31.5%),发生意外伤害后,61.4%的学龄儿童没有进行处理或仅自行处理,76.0%的学生并无任何资金花费;③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父母高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里兄弟姐妹数和父母外出务工等4个因素对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知识水平,建立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防护,关注留守儿童,以降低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查文婷;梁维君;龚萍;殷姿;张新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色氨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其主要分解代谢产物有5-羟色胺、犬尿氨酸等.色氨酸代谢紊乱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对色氨酸及其主要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可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及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就色氨酸代谢、生理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将;唐爱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15例冀北山区初治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山区初治肺结核病人主动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病人发现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两个山区县2010年登记的全部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15例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区患者就诊总延迟率为67.47%,不同性别就诊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壮年(15 ~44岁组)与老年人(≥65岁组)就诊延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不同社会文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21%的就诊延迟者知道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全部参加各种医疗保险. 结论 农民和农民工、文化程度低、老年人是影响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要大力宣传早期就诊的重要性,建议国家侧重解决贫困地区肺结核病人就诊、复查的交通费用和食宿补助.

    作者:林森;路丽;杨印;刘维军;马樱子;王英姿;张桂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装修后办公大楼空气中有机物污染状况及健康效应研究

    目的 了解装修竣工后不同时期办公大楼空气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5幢装修竣工后不同时期的办公大楼,分别于装修竣工后30d、1年、2年,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的浓度,同时对办公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 甲醛在装修后1年的浓度高,均值为(0.220±0.050)mg/m3,装修后2年的甲醛平均浓度仍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苯系物和TVOC的浓度在装修后30d高,以后逐渐降低.甲苯、二甲苯平均浓度严重超标,分别超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高容许浓度的16.2、13.1倍,苯和TVOC浓度超标相对较少.装修竣工时间越短,皮肤和上呼吸道刺激的发生率就越高,但眼部刺激症状的高发生率却出现在装修后1年的时段里,而且在1年以上的发生率仍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结论 办公大楼装修能造成室内严重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办公人员健康危害较大.

    作者:江思力;郑睦锐;杨轶戬;甘平胜;冯文如;刘世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我国大众对口腔保健用品市场管理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社会大众对口腔保健用品市场管理现状的认识,分析我国现有的口腔保健用品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政策建议. 方法 设计社会大众对口腔保健用品市场管理认识和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5省(市)共确定42个区县调查点,每调查点调查50人;采用Visual Foxpro6.0进行数据录入,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调查2 100人,回收有效问卷1 752份,其中男性占47.66%、女性占52.34%.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市场上的口腔保健用品存在功效不确切问题的占32.08%,认为存在行业法规体系不完善和媒体舆论监督和引导不善问题的分别占63.58%和72.55%.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口腔保健用品行业监管和完善口腔保健用品行业法规体系的占40.24%. 结论 发现存在口腔保健用品功效不确切、政府监管和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快口腔保健用品安全性和卫生标准的研究、加强保健用品的卫生监督管理等政策建议.

    作者:孙轶群;李刚;刘思麟;公文;管力;郝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筛查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6-9月产前门诊建卡检查孕妇,以《妇产科学》诊断GDM标准,其中正常妊娠50例,产前检查诊断为GDM孕妇74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66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负荷试验(OGCT)和HbA1c,并比较各组孕妇三指标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可靠性、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 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相比,GDM组和糖耐量受损组的GCT及HbA1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糖耐量受损组相比,GDM组的GCT及HbA1c水平同样均显著升高(P<0.05);GDM组和糖耐量受损组FPG、OGCT、HbA1c诊断阳性率大小顺序为HbA1c>OGC-T> FPG; GDM筛查中HbA1c敏感性、可靠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7.9%、98.2%和81.8%,均显著高于FPG、OGCT(P <0.05). 结论 HbA1c在GDM患者诊断中具有快速,阳性率、敏感性、可靠性和特异性高等特点,在临床GDM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雷莹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IV-1感染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80例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和11例经HAART的病例,了解HIV-1感染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和免疫系统损害程度. 方法 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其配套试剂TriTEST CD4 FITC/CD8PE/CD3 PerCP测定该人群外周血标本并对结果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累计≤350/mm3的在24周有26%,在48周有34%,在72周达到42%,在96周时为56%,中位时间为109.76周.HAART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9.24和60.10周(wilcoxonP=0.015).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同> 350/mm3比较,中位生存时间为168.0和61.98周,生存曲线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 P=0.000),采用SPSS统计软件的曲线估计功能分析未接受HAART病例CD4检测结果(y1)与初次CD4检测结果(x)、未接受HAART病例CD4检测结果与初次CD4检测结果差值(y2)与初次CD4检测结果(x)的关系,结果如下:y1=0.712x+ 122.240(R2=0.594,P=0.000,N=80),y2=-0.288x+ 122.240(R2=0.139,P=0.000,N=80). 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关系到HIV-1感染后的疾病进程,是评价疾病早期进程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兵;文岚;姚栋;田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省(区)成人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心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描述中国三省(区)成人TC边缘升高、TG边缘升高、HDL-C减低和LDL -C边缘升高的分布特点,探讨血脂相关指标边缘升高或减低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心功能的相关性,为成人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河北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18~74岁汉族成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随机、分层、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三省(区)成人总胆固醇边缘升高率为15.0%;甘油三酯边缘升高率为0.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率为18.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边缘升高率为9.5%.三省(区)TC边缘升高、TG边缘升高、HDL-C减低率、LDL -C边缘升高率与很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边缘升高与年龄正相关.HDL-C减低与居住地农村、肥胖、农民职业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C边缘升高与年龄、初中正相关;居住地农村与TC边缘升高负相关.HDL-C减低与居住地农村、腰围、丧偶负相关.LDL-C边缘升高与年龄、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和大学正相关,与农民职业负相关.TC边缘升高组的CO、CI、SI、SV、LVET、SVR、LC-W平均水平减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组CI、SV和LCW的平均水平减少(P<0.05);SI、SVR、LVET平均水平增加(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边缘升高组CI、SI平均水平减少(P<0.05);LCW、SVR、LVET、SV平均水平增加(P<0.05). 结论 我国三省(区)18~74岁成人血脂相关指标边缘升高或减低比例较高,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心功能有关.对血脂相关指标边缘升高或减低成人进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谢朝辉;韩少梅;齐保申;徐成丽;斯琴;朱广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962-2010年沧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谱变化趋势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自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沧州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变化趋势,探讨当前州市传染病防控形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 结果 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73.32%和92.21%;20世纪70年代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年代后下降.死亡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 结论 1962- 2010年沧州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传染病流行态势提示,沧州市传染病防制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作者:庞丽敏;李更生;刘树林;殷海青;邱秀俊;徐岳宗;张旭;张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苏州地区2052例老年高血压人群血脂、血尿酸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血脂、血尿酸(UA)水平,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所有数据来源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数据统计系统,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C)和血尿酸(UA);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x2检验处理. 结果 校正年龄和性别后,老年高血压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甘油三酯(TG)及血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水平组(P<0.05),高血压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TG)和高尿酸血症(UA)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结论 重视老年高血压人群血脂及血尿酸(UA)的检测,加强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UA)的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钱伟;钱志远;杨海珍;张文雅;谢庆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剂量激素替代联合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联合参龙宁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将围绝经期的心血管病患者分为四组,分别采用HRT、参龙宁心胶囊、二者联合应用和二者联合再配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后,应用全血自动分析仪检测分析相关的生化指标. 结果 经治疗后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明显好转,TC、TG、LDL-C、Lp(a)显著下降(P<0.05),HDL-C、APOA1显著上升(P<0.05),HRT+参龙宁心胶囊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组效果尤为显著(P<0.01),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也少. 结论 小剂量激素替代联合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为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很好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阎秀静;王翠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