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企业球类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付必惠;潘健;黄宏辉

关键词:球, 职业病危害评价, 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某企业球类制作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汽油、二氧化硫、丙酮、丁酮、丙烯酸、环己烷、甲醛、炭黑粉尘、滑石粉尘、橡胶粉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高频电磁场等;其中丙烯酸、粉尘存在超标,经整改后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分枝杆菌PPE60的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鉴定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PPE60的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GEX - 4T -1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质粒的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对重组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菌体蛋白,凝胶密度扫描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结果 正确构建了pGEX-PPE60融合表达载体,载体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子量约为70kDa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50%.该融合蛋白能与GST抗体产生阳性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GST - PPE60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PPE60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熊志红;朱琰;李仁德;庄玉辉;程小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8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两组的降压疗效,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胱抑素(CysC)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尿微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CysC水平较依那普利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有可能延缓肾功能损害.

    作者:全昌发;陈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成年女性饮茶习惯与骨质疏松患病率的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女性饮茶习惯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整理1996年11月- 2001年3月期间长沙马王堆等社区2 185名28~91岁健康汉族成年妇女骨密度资料,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饮茶习惯组骨密度均数进行比较,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饮茶组女性多部位骨密度较总体人群及不饮茶组均降低(P<0.05),且大量饮茶组较中量组骨密度降低;饮茶组成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与总体人群及不饮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饮茶组骨质疏松发病率较总体人群、不饮茶组均升高[(OR值分别为1.43(95%CI:0.62~2.24)、2.36(95%CI:1.64~3.09)];且随饮茶量增高骨质疏松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女性饮茶者骨密度较不饮茶者显著降低,且随饮茶量的增加骨密度下降有一定线性趋势;且通过饮茶习惯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分析看,女性饮茶者较不饮茶者显著升高,且随饮茶量的增加患病率升高.

    作者:王小红;曾莎;谢辉;罗湘杭;廖二元;伍贤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湖南省疟疾发生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

    目的 研究湖南省1983 - 1992年疟疾发展演化模型.方法 利用基于重心模型的时空演化模型定量化表达方法,并以发病空间分布数据为权重,通过计算每年度疟疾重心坐标,生成疟疾重心转移曲线,从而定量地表达湖南省疟疾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 分析得出了全省10年间疟疾演化转移过程曲线,大致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疟疾演化过程模型与统计分析的空间尺度无关.

    作者:殷俊华;曾绍琴;李光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北京海淀区户籍与流动儿童少年家庭食物选购及消费教育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海淀区户籍与流动儿童少年家庭食物选购及消费教育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取北京海淀区969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结果 25.3%的家长当孩子表现好时给零用钱作为奖励(海淀区户籍儿童少年家长的比例低于流动儿童少年家长,P<0.05),14.1%的家长想到孩子需要就给零用钱,2.3%的家庭中孩子要多少零用钱家长就给多少.76.9%的家庭由母亲经常购买食物,31.8%的儿童少年经常和家长一起购买食物.19.7%的儿童少年经常独立购买食物(海淀区户籍儿童少年的比例低于流动儿童少年,P<0.05).海淀区户籍和流动儿童少年选购食物时经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前四位相同,依次为“是否卫生”、“食物的新鲜度”、“食物的味道”、“食物的品质”.22.5%的儿童少年经常要求家长购买某种食物(海淀区户籍儿童少年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少年,P<0.01).对于儿童少年购买食物的要求,5.6%的家庭中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海淀区户籍儿童少年家长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少年家长,P<0.001),14.0%的家庭由家长决定是否购买,但不加任何说明,2.4%的家长一律不准购买.结论 海淀区户籍与流动儿童少年家庭在食物选购及消费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积极采取措施对儿童少年及其家长进行干预,改变不合理行为.

    作者:朱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甲肝是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水平有关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之一[1].我国是甲肝的高流行国家,但各地存在差别.1988年1月,上海地区曾暴发大规模甲肝流行,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31万余例,死亡11人[2].20世纪90年代中期,甲肝疫苗的推广接种以来,全球甲肝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降低[3],甲肝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但小规模流行仍不断发生.本文将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建华;蒙世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10-2011年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卫生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卫生质量水平.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市直管18家民营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和灭菌效果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 2011年民营医院消毒样品总合格率与2010年的总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56,P=0.059),但是2011年消毒物品合格率较2010年高(x2=5.535,P=0.019);院内不同区域比较得到不同区域消毒质量不全相同(x2=10.743,P=0.013).其中普通手术室高于产房(x2=6.785,P=0.009),病房高于产房(x2=9.327,P=0.002).结论 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与卫生质量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在民营医疗机构内,应加强产房的卫生质量管理.

    作者:周应育;赵炜哲;吴传业;王兵;李明晖;王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国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分布初步分析

    目的 初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Spoligotyping)方法对1 603株分离自7个省、市、自治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分析,确定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不同地区所占的比例.结果 根据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及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定义,160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 158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占72.24%.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高为92.59%,其后依次为西藏(90.38%),吉林(89.88%),陕西(80.00%),新疆(65.36%),广西(55.29%),福建(54.50%).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菌株,但是不同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北方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南方地区.

    作者:赵秀芹;董海燕;刘志广;吕冰;蒋毅;张媛媛;李桂莲;万康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门诊男性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男性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知晓情况差异,探讨可行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 以首次在该综合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求诊、年满15周岁的男性性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215例男性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平均得分为9.19±2 697(全距0~12分),尤其是对艾滋病传播方式的知晓不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个人月均收入水平、病情初发或复发以及不同初次性行为发生年龄间的男性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不同特征的男性性病人群建立有效的、可及的健康教育措施,促进性病患者正确观念、性行为和求医行为的形成.

    作者:晏强;颜艳;曹群良;唐华文;卢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理疏导配合自制药贴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理疏导配合自制中药贴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1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按照年龄相近、证型相似的随机原则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自制药贴配合理疗仪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对照组自制药贴配合理疗仪治疗,不配合心理疏导.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85%,对照组愈显率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P>0.05).结论 心理疏导配合自制中药贴治疗乳腺增生病加强了对病因的干预,增强了治疗效果,是较为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蔡春茹;吴文华;张雅娟;邓鑫;陈尔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离子色谱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价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氟乙酰胺)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标准.方法 采用《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含氟乙酰胺)离子色谱测定法》,应用于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分析该方法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 检验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13 mg/ml.结论 该检测方法的研究中进行不确定度的分析,能较为直观了解测试条件,建立分析方法能达到现行的相关标准及其灵敏度的要求,用测量不确定度对该方法进行有效可行性评估.

    作者:胡培勤;赖少阳;熊敏;冯奋栋;张文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后预防和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后患者预防和自我护理能力的调节.方法 选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n=65)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65)给予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护理、管道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ESCA及F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后进行系统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志芳;唐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流感暴发家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甲型H1N1流感家庭暴发疫情特征,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流行因素.结果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为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名家庭成员3人发病,其中1例死亡.结论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是因家庭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引起,甲流H1N1病毒对某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有较强的致病性,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传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后引入家庭,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治疗是造成家庭内暴发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主动地预防控制疫情暴发流行,都是非常关键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樊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1d间歇性冷刺激对大鼠耐寒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观察间歇性冷刺激对大鼠耐寒能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按体重(110±5)g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n=3)、急性冷暴露组(n=3)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3 w)与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接受4℃,4h/d冷刺激,共21 d;对照组(con)和急性冷暴露组(cold)进行室温饲养.3周后,cold和3w+cold组在第2d接受-15℃,4h冷暴露,观察大鼠肛温变化及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结果 - 15℃冷暴露4h导致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肛温明显下降(P<0.05),下降(2.64±0.182)℃,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 w+cold)大鼠肛温无明显改变,下降(0.32±0.531)℃;棕色脂肪组织形态观察显示: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小边界不清,充血明显,色泽呈暗红色,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大,边界较清晰,充血明显,色泽呈深棕色.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间歇性冷剌激可使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CoxⅣ及解耦连蛋白1(UCP1)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21 d间歇性冷刺激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寒能力,棕色脂肪组织形成、线粒体CoxⅣ和UCP1含量增加可能是其耐寒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冠鹏;王基野;陈迎雷;陈耀明;戴鹏;付中伟;张文斌;柯涛;郑刚;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流程管理与患者分层在急诊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与对患者进行分层在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方法 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急诊儿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改进,结合在急诊儿科已建立门急诊静脉药物输液中心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更加规范、科学的工作流程,同时引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层次管理并不断改进;统计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效率、护士满意度.结果 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后:(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病人满意度明显增加、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3)护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4)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流程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层可以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

    作者:石小毛;胡余明;阳秀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68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意义,以及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作用.方法 将社区治疗的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4例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健康教育.两周后统计并对比两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结果 对照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仅39人知晓,知晓率为46.3% (39/84),观察组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92.6% (78/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82,P<0.01);1年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健康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知识与日常护理常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健康度,有助于良好的控制血压水平.

    作者:姚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宝鸡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发现本市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用APIListeria生化鉴定条和VITEK 2 COMPACT高智能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05 - 2011年采集的971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 本市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2.05%.2005年阳性检出率高,为24%;2011年检出率低,为6.29%.检测的13类样品中,8类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禽肉检出率高,为32.94%;冰淇淋、果汁、面皮、糕点及饼干、沙拉都均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结论 宝鸡市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普遍,污染率较高,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作者:张丽萍;高涛;张克俭;席桂绒;薛彩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8月60例住院老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生活自理能力(ADL)总分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的PSQI、ADL总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LSI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出院时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指数提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慧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医院2011年6-12月收治的10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控制,比较两组的干预前后营养素、血糖、血脂和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能量、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控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BG)、糖化血红蛋白(H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C)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饮食控制有利于加强对营养素的控制,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石瑞新;裴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清苑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560例的临床资料,支原体感染254例,对该254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做体外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5.4%.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为63.8% (162/254),明显高于单纯人型支原体(Mh)及Uu+ Mh混合感染率9.5%(24/254)、26.8%(68/2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u感染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强力霉素敏感,单纯Mh感染对强力霉素敏感.结论 本院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以单纯Uu感染为主,不同生物型支原体感染对抗生素敏感率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马新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